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大地的悲歌>第三章 木鼓奏响的欢歌

第三章 木鼓奏响的欢歌

作品名称:大地的悲歌      作者:向琳      发布时间:2020-03-29 10:41:52      字数:5050

  几年后,表叔过世了。老丁他们一家,厚葬了表叔陈天德,继承了表叔的家业。说是家业,其实就几间瓦房和日常生活用具。家里存粮有一些,但不多,就一箩筐小麦,几十斤玉米和一背篼土豆。金钱肯定是没有的,老丁他们一家投靠之前,表叔都已六十多岁,已经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所以,哪还有什么金银存款之类的。后面的几年完全是靠老丁他们一家奉养。
  从此以后,他们低调本分做人,认真勤劳做事,没有羞辱,没有忧虑和恐惧,真正成了山里人,把自己隔离在一个安静的世界。
  
  时隔几年后,有天夜里老丁父亲给他们母亲说:“秀云啊,你把两个儿女看好,我想回老家去看看。兄弟姐妹一场,这么多年了,应该去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我是老大,理所应当。”
  “应该到是应该,就是怕你这一回去再惹上一些麻烦……我们现在儿女都还小,万一有个什么事情,担待不起。”老丁母亲忧心地说。
  “我看只要当心一点应该没事,我明天一早启程吧。两天一夜,晚上到弟弟长寿家过夜,他们单家独户,应该没人知道。”老丁父亲是个精明的文化人,做什么事都是三思而后行。经他这么深思熟虑过的事情,八成都不会错。老丁母亲更是深知他这个德性,放心地表示支持。
  “好吧,晚上我给你做几个玉米馍,带在路上吃;再把包裹给你准备好,你先去休息吧,明天还要赶路呢。”老丁母亲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虽然她娘家穷没法让她读多少书,但老丁母亲文秀云也是个聪明之人,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很会为人处事。
  
  第二天一早,天刚麻麻亮,老丁父亲就从山区出发,一路顺着岷江往下走,经过映秀、漩口、灌县等城镇。
  他一边急急地赶路,一边思考着这次回去要见的人和要处理的事。他一遍遍设想着与乡亲父老久别重逢的场面,思考哪些需要应对的话语。
  他吃惊地发现沿途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几年没出山了,原来的山间小路和羊肠马道,现在都已经修成了公路,时不时还能看到汽车驶过。路过几个场镇的时候,他发现街道两旁比进山时明显新修了不少房屋,而且是下面开着商铺的楼房。
  他还在一路上留意观察到,一些偏僻山乡的山头上立起了很多电线杆,有的线杆上还安装了大喇叭,有的还正在唱歌。
  
  雪山升起了红太阳
  拉萨城内闪金光
  翻身农奴巧梳妆
  父女双双逛新城呀
  女儿在前面走哇
  走的忙
  老汉我赶的汗呀
  汗直淌
  一心想看拉萨的新气象
  迈开大步我紧呀紧跟上呀
  诶诶
  为啥树杆立在路旁
  上面布满了蜘蛛网
  电线杆子行对行
  纳金日夜发电忙
  接起线来家家亮
  拉萨日夜放光芒呀
  阿爸呀
  呀
  快快走
  哦
  看看拉萨新面貌
  女儿耶唉
  等等我,
  看看拉萨新面貌
  快快走来
  快快行呀
  哦呀呀呀呀呀……
  老丁父亲一边赶路,一边思考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他预感到,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好日子就要开始了……
  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无比畅快,脚下生了风似的,像是在飞。与逃离时相比,真是无以名状……
  
  老丁父亲在回老家的路上还遇到一件让他既惊疑又感激的事,这让他怀疑已久的人生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一条正在修建的公路上,老丁父亲走了一天一夜的身体已疲乏不堪,正准备找个地方休息时,看见一辆汽车从后面方向开过来,他正准备侧身躲避,没想汽车竞在他身边停下。司机从驾驶室跳了下来,问:“老乡,你这是要往哪儿赶路吗?”
  见有人探问,老丁父亲提高了警惕。
  “没……没有多远了,就在前面山那边。”
  “这样吧老乡,我看你也是文墨书生的样子,正好我要去那边拉货,顺路捎带你一程吧。这前面在修路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
  老丁父亲犹疑了一下,看眼前这个小伙子也不像不三不四的人,自己也确实有些累了,就答应道:“师傅,那得给你添麻烦了。”
  “没事没事,乡里乡亲的,举手之劳。”小伙子打开副驾车门,小心地帮助老丁父亲上了车。
  一路上,小伙子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如今山村的可喜变化……
  
  听说咱们四川走出去的领导人邓小平他老人家,视察广东省一个渔港深圳后,发表了南巡讲话。在深圳建设特区,放宽政策管制,鼓励经济发展;同时开放国门,允许外国人投资建厂,大力招商引资,促进特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邓小平他老人家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鼓励大胆改革过旧的不适应社会向前发展的体制。他说“黄猫黑猫,咬到耗子才是好猫”。
  老丁父亲心想,这下国家有希望了。好比一个家庭,开门迎客了,客一来,你家人就多了。人多了自然办法就多了,力量就大了。多么朴实的哲学理论啊!
  这一路上,司机侃侃而谈,兴高采烈。老丁父亲也不时应和插问,他们聊得非常开心。
  不多时,汽车就开到山脚下,前面过了河转个弯就到了。
  
  老丁父亲下了车鞠躬拱手地连声给师傳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了,谢谢谢谢!祝好人路路平安,四季发财!”
  “老乡,不必客气。那你慢慢走了。”小伙子也挥挥手与他告别。
  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让老丁父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世道真的变了。
  
  老丁父亲这趟回老家,原本是计划晚上到的,没想到还能乘车赶了一程,提前几个小时就到了。这回走在归家的路上,使他感慨万千,心情豁然地开朗了。
  他一路看来,老家的山山水水没变,人却变了。好多人都不认识他了,从前原本认识的人,也都一时想不起来姓名,和他们打招呼,还都要愣怔好一阵子。
  到弟弟丁长寿家的时候,还不到下午5点,家里没人,大门锁着。应该是大人还没收工小孩还未放学吧。
  大集体时代,以生产合作社为单位,集体劳动,集中分配,挣工分吃饭,一个劳动力一工日工分满分10分;有迟到早退和中途耽误的就扣分点,一个劳动力一工日价值人民币一角钱。
  那个时代,农产品主要是粮食,除上交公粮外,由社员集体分配。煤油、白糖、食盐、肥皂等工业品,凭票按户供应,物资极度匮乏。
  
  天擦黑时,学生放学了。弟弟家蹦蹦跳跳过来两个小孩,大的男孩约么10来岁,小的女孩7、8岁。见有生人来,一脸诧异。老丁父亲主动问道:“你们俩是丁长寿家孩子吧?”见来人知道他们大人姓名,两个小孩互相看看对方更加惊诧了。小的摇头,大的点头。老丁父亲笑笑继续解释道,“我是你们大伯丁长生呢,知道吗?”“哦,你是大伯?知道,知道,爸爸妈妈都给我们说过,就是没见过,所以不认得呢。”
  男孩即忙打开门让大伯屋里坐。
  “大伯请屋里坐,我去烧开水,妹妹你去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早点回来。”“好!”小侄女一溜烟跑了。
  趁这个当儿,丁长生里里外外仔细观察了弟弟这个家。三间土丕泥墙瓦房,中间堂屋,两边卧室,堂屋正中是祖先牌位;中间是一大方木桌,里屋有一个木柜,那是弟媳结婚时娘家做的陪嫁,也是一家人全年的粮仓,主要存放谷物豆麦之类杂粮。
  那个时代,除了吃饱,别无他求。一个粮食柜就是一家人的希望,除了粮食,家里稍许值钱的贵重物品一般都藏在里面。所谓贵重物品,也不过是一些口攒肚落积存的一点零碎钞票而已。什么金银首饰断然不是一般平民所能奢望的。
  “大哥,大哥回来啦!″这时弟弟丁长寿和弟媳杨芳回来了,老远地招呼道。
  一阵寒暄之后,弟弟陪大哥拉家常,弟媳去灶房忙活。兄弟久别重逢,甚是亲热。弟弟把哥哥逃离后发生的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所有事情摆谈了个方方面面。
  不一会儿,弟媳端着两碗面条上桌,先给大哥再给长寿。弟媳陪着笑说:“大哥请吃面,家里没啥的,将就吃吧!”
  丁长生接过面,他并没有立即开吃,他知道这一碗面绝不是一碗一般的面。
  他知道,那个年代,面是贫苦家庭待客的最好食物。不是每个家庭都常有,人人都吃得起的,一般都是自己舍不得吃,留着待贵客的。而大哥这碗面,上面是一个煎鸡蛋,中间是面条,最下边还埋藏有香味扑鼻的坛子肉。这坛子肉也不是一般的肉。以前,厚道的农家人,每年都要留一块猪肉,先用盐淹制,等脱去水分后放在瓦坛里,用布料包泥沙进行密封,这样可以长久保存,不会腐臭。而且,这样淹制的肉有一种特别的陈醇香味,格外好吃。但自家人是舍不得吃的,准备待贵客用。
  丁长生知道这个规矩,他用筷子轻轻一插,并侧目偷偷看了弟弟一眼,他知道弟弟那碗面,上面也有一个煎蛋,表面看是一样的,但他那碗下面一定没有坛子肉。他再一扫视弟媳和两个侄儿侄女,两个小家伙狼吞虎咽地碗都快见底了。弟媳则站着吃,故意不让大哥看见,因为她吃的是一碗热过的剩稀饭。
  丁长生强忍着泪水说:“我下午过集镇时在食店里吃了很大一碗面,现在还饱着呢,哪里吃得完这么多?”于是他把煎蛋一分为二,侄儿侄女各一块;再把坛子肉一个碗里分一些,弟媳说什么都不要,大哥顺手分给了弟弟。
  一碗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社会的兴衰,平民的礼素,人位的尊卑和历史的荣辱。
  
  丁长生这一趟老家之行,原本想一方面了解一下兄弟姐妹他们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就是打听一下他们逃离后上面对他们的态度,还会不会遭到追究。
  令他没想到是,对他们来讲全是好消息。听兄弟姐妹们说,当年他们逃走后,上面那个人派人到处找,扬言要弄死他们全家。没想到恶人自有天收。据说,那年他儿子在放学路上写了反动标语“打倒某某某”。那个事情在当年可是大得不得了啊!县公安局刑侦队都出动了,他老子先是包庇不承认,最后调查清楚了,证据确凿。他们两父子都被判了刑,没几年两个都死到监狱里,尸骨都没能还乡。老百姓听到消息都说:“死得好!”
  他还听说现在村村都通了大路,家家都有了电灯、广播喇叭;有的家里还买了缝纫机、收音机、电视机。条件好一点的买了汽车成了个体户,修楼房的也日渐多了起来……
  
  老丁父亲这一趟没有白走,不但他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还激起了他心头凝滞已久的血液沸腾了起来……
  第二天,他就告别家乡父老和兄弟姐妹,他要尽快回到曾让他们一家躲过劫难的那片充满爱心的土地上。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土地同时起舞,同日欢歌……
  
  老丁父亲回到木鼓镇后,把在外面所见所闻的好消息分别告诉了藏、羌族人首领,并提出了诸多变革的设想和建议。受到他们的拍手称赞和好评。
  老丁父亲回木鼓镇后,带着他们一家大小,在山区里安下心来。以种植猕猴桃、核桃、苹果、花椒、天麻等果业为生,也种一些土豆、红苕、瓜瓜小菜等。不用上税交公粮,自产自销,自给自足,一直保持着川中人的生活习惯。
  
  木鼓镇是川西岷江上游的一个小镇。地处藏羌自治地区,高山峡谷,岷江顺谷开流,绕过一个大弯,留下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三面环水,背靠大山,像一个横置在地上的木鼓,因而得名木鼓镇。
  由于地处岷江上游,相对位置较高,素有云朵上的村寨美称。藏、羌、汉三族居民杂居,东面村落是羌风碉楼羌寨,西面村落是藏风木楼藏寨,南面则是汉族散居式的汉式房屋。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晴天薄雾笼罩,云卷低徊;阴雨天时,草色清新,水流情韵。像一幅生动的水墨丹青立体画。
  每到农历十月一日,羌历新年,人们就喜庆三天或者五天。节日期间停止生产劳动,不出门,在家中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和小鸡等祭品。祭祀祖先、天神和山神。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都会。每年五月五日赶歌节,挨家挨户唱起山歌。家家互道祝福,互庆喜年。未婚青年男女,就用歌声表达爱慕之情,寻找一生伴侣。
  每年都有一场祭山会,也称敬山节、祭天会。以寨为单位进行,从农历三月至六月,日期各不相同。祭祀方式也有所不同,根据各寨图腾来定。有的献羊祭山,有的献牛祭山,还有的吊狗祭山。
  一般在村寨附近神山的树林里举行,男子和未婚女人参加。他们身着盛装,携带各种精美节日宴品,牵牛羊、鸡禽等活畜上山。祭祀仪式由释比或德高望重年长者主持。祝词念诵完毕,再杀牛,杀羊,宰鸡,以献天神、山神和树神;进行还愿许愿,祈求神灵,护佑平安。
  祭祀完毕,再饮酒唱歌,人人都要起那首《五匠歌》,歌颂生产劳动。
  
  木匠吃酒醉呀
  木匠吃酒醉呀
  木匠吃酒醉呀
  木码做枕头喂
  哈伊呀哈
  手上拿起锛锄睡呀
  砌匠吃酒醉呀
  砌匠吃酒醉呀
  砌匠吃酒醉呀
  泥巴做枕头喂
  哈伊呀哈
  手上拿起泥掌睡呀
  铁匠吃酒醉呀
  铁匠吃酒醉呀
  铁匠吃酒醉呀
  铮镫做枕头哇
  哈伊呀哈
  手上拿起手锤睡呀
  石匠吃酒醉呀
  石匠吃酒醉呀
  石匠吃酒醉呀
  石头做枕头哇
  哈伊呀哈
  手上拿起錾子睡呀
  篾匠吃酒醉呀
  篾匠吃酒醉呀
  篾匠吃酒醉呀
  竹竿做枕头哇
  哈伊呀哈
  手上拿起篾刀睡呀
  五匠吃酒醉呀
  五匠吃酒醉呀
  五匠吃酒醉呀
  酒罐做枕头哇
  哈伊呀哈
  手上拿起酒罐睡呀
  
  小镇三百多户人家,一万多人口。三族居民都是外地迁移过来,没有原住民。所以,大家和谐相处,相安无事,互通婚姻,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
  
  回了这趟老家后,老丁父亲母亲,开始认真思考山区孩子教育问题。他们深知,要改变山区面貌首先就要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而要改变他们的认识就要让他学习文化知识。于是他们翻过后山,到镇上办起了小镇上的第一所民办学校。中学小学一起办,愿意来的都可以来,全免费。学校办起后,汉族、羌族、藏族、回族等各族孩子都有,成了名符其实的民族学校。老丁父亲母亲,既当老师又当校长。闲时教书,忙时种地。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交口称赞。
  老丁和妹妹也随父母亲一起到镇上上学。享有了正常学龄儿童的幸福时光。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