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帝王骚客>第三十八章 帝王骚客之隋唐(15)——唐文宗李昂

第三十八章 帝王骚客之隋唐(15)——唐文宗李昂

作品名称:帝王骚客      作者:隐居凡尘      发布时间:2020-03-28 18:20:19      字数:4049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北中吕•朝天子
  这首曲子是明朝散曲家王磐所作,反映的是明朝宦官当权,耀武扬威、鱼肉百姓的种种恶行。
  宦官是指供君王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即皇宫中的内侍,人们常称太监、公公等。自东汉以后,皆是被阉割的失去性能力的人。直到清朝灭亡,宦官才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宦官其实就是宫中的奴仆,负责宫中的除国家政务外的一切事物。近水楼台先得月,因很多宦官与皇室成员朝夕相处,因此能有更多的机会博取他们的信任;再加之很多宦官聪明能干,成为了皇室成员们的办事工具和心腹;宦官也是联系皇宫与外界大臣的信使,因此一些心术不正的官员争相攀附,更是让宦官成为历朝历代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由于其特殊性质和地位,宦官一直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宦官不得干政的规定,但是每个朝代都有宦官干政的例子,数不胜数。著名的如秦朝的赵高,东汉的五侯十常侍,北朝的宗爱,唐朝的高力士、李辅国,宋朝的童贯,明朝的王振、刘瑾、魏忠贤、冯保,清朝的李莲英等。
  中国历史宦官干政最为严重的有三个时期,在这三个宦官时代,宦官势力权倾朝野,肆意杀害忠良,最后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灭亡。第一宦官时代即东汉和帝开始一直到东汉结束;第二宦官时代即唐朝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唐朝灭亡;第三宦官时代是明朝从明成祖打破宦官干政的禁制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尤其是明朝时期,宦官的活动及其活跃,还设置有东厂、西厂等由宦官掌控的机构。
  大唐这个历史上最繁荣的王朝也没有能摆脱宦官干政的恶运,而且大唐时期的宦官势力达到了极点,他们能随意废立皇帝,自唐宪宗开始,大唐的所有皇帝皆由宦官所立。大唐皇帝中,先后有十四位皇帝皆是被宦官所立,其权势不言而喻。
  泾原朱泚之乱发生后,德宗对宦官的依赖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后来竟然将朝中禁军交给宦官掌管。宦官掌控禁军后,相当于完全控制了整个皇宫。外臣的势力再大,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因此,顺帝即位后,推行新政,侵犯了宦官势力的利益而被其所废。宪宗李纯虽然有所作为,但也因得罪宦官而被赐死。
  宪宗去世后,宦官拥立宪宗第三子李恒即位,是为唐穆宗。唐穆宗大兴土木,装饰宫廷,游乐无度,贪图享乐了五年。穆宗在位期间,宦官王守澄与宰相李逢吉相勾结,专制国事,势倾朝野,政治更加腐败。公元824,穆宗服金丹致死。太子李湛即位,即唐敬宗。敬宗与其父没多少区别,在位期间骄奢荒淫,在位两年并被宦官刘克明所杀。
  穆宗与敬宗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让宦官在朝野之中扎下了深根,藩镇势力又再次强大起来,宪宗辛苦创下的中兴也在他们的手里丧失殆尽。
  刘克明杀害敬宗后,伪造遗旨,迎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绛王李悟,立李昂为帝,是为唐文宗。
  暮春喜雨诗
  风云喜际会,雷雨遂流滋。
  荐币虚陈礼,动天实精思。
  渐侵九夏节,复在三春时。
  霢霂垂朱阙,飘飖入绿墀。
  郊坰既沾足,黍稷有丰期。
  百辟同康乐,万方伫雍熙。
  这首诗写于开成元年(公元836年)三月,即甘露之变的下一年。《旧唐书》记载:“庚申,幸龙首池,观内人赛雨,因赋《暮春喜雨诗》。”文宗的诗词也不尽是对现实的伤感,这首喜雨诗中就看不出他心中的半点伤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夏之交的这场好雨一洗文宗心中的种种不悦,带给了他无限的好心情。对于现在的他,什么权利、利益都已经不重要了。不能为自己的子民们做点什么,那就惟愿这场好雨带给他的子民们一个好的收成,让子民们度过美好的一年。诗中处处都能透露出文宗对农桑的关心,对百姓的关心,这样的皇帝,无论如何都是一位明君圣主的风范。
  文宗即位后,不好女色、勤勉听政、厉行节俭,革除奢靡之风。为了节省开支,将宫中三千宫女遣返归家。文宗深知宦官势力已经成为了朝廷的一重大弊端,要想掌控朝政,必须先除掉宦官。然而,宦官的手里掌控禁军,也就相当于掌控着皇帝的性命。稍有不慎,便会被宦官发现,结果可想而知。
  公元831年,李昂与宰相宋申锡暗中策划除掉宦官,但是被王守澄及其门客探听出来,诬告宋申锡谋立漳王李凑。结果宋申锡被贬开州司马。
  经历这次失败的教训后,文宗不知不觉的从基层提拔亲信,充分利用宦官间的朋党之争,任命宦官王守澄部下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卫军,以削弱王守澄的军权,接着,又削去王守澄的兵权,下令王守澄饮毒酒自尽。这时,大臣郑注担任风翔节度使,文宗决定由他挑选几百亲兵,趁下葬王守澄全部宦官去送葬时,将他们斩尽杀绝。
  然而,历史总会出乎人们的意料,即使身为皇帝也不例外。宰相李训为了抢功,乘郑注去风翔搬兵之时,与文宗商定改变原有计划,想先下手杀尽宦官,再逐走郑注。
  公元835年的一天,文宗上朝,李训指使手下官员奏称,左金吾大厅后的石榴树上有甘露,李训说这是祥兆,就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道贺。文宗命李训率领百官去察看,李训回来又说这不象真的甘露,文宗故意表示惊讶,命仇士良、鱼志弘带领众宦官去复看。李训事先已经在左金吾衙门埋伏亲兵数百人,只等仇士良等宦官的到来。
  然而,原本十全十美的一个计划,却因为李训选错一个人而导致了计划失败。当仇士良等人在党徒禁卫军将军韩约陪同下走到左金吾门口时,韩约显得神情紧张,脸色苍白。使仇士良产生怀疑。这时,一阵风吹动了门边的布幕,仇士良见里面埋伏了许多兵士,情知不妙,退身逃回,将文宗推入软轿抬着就走。李训追上去拉住轿子不放,被一个宦官当胸一拳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便簇拥着轿子逃入宫内。李训见计谋败露,逃出京城。仇士良指挥神禁军大加搜捕,屠杀官员一千多人,李训在终南山被杀。郑注闻变,引兵退回风翔,也为监军张仲清所杀。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
  宦官仇士良是个幸运者,他一生经历了顺宗到武宗六朝。先后杀了两王(安王李溶、太子陈王李成美)一妃(杨贤妃)四个丞相(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专权二十余年。仇士良得势期间,大肆杀戮朝臣,凌驾于天子朝臣之上,可谓恶贯满盈。文宗在位的时间里,几乎都是在他的控制之下生活,尤其是在甘露之变后,仇士良血洗长安,更是不可一世。直到武宗时,仇士良才被罢官抄家,不久去世。
  甘露之变后,文宗就被宦官仇士良软禁,国家政事由宦官集团专权,朝中宰相只是行文书之职而已。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文宗对此一筹莫展,只是饮酒求醉,赋诗遣悉,自叹受制于家奴,还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两个亡国君。
  宫中题
  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诗中辇路是指皇宫中帝王行车的路。诗先写景,宫中的甬道边长满绿油油的春草,御花园里的花也到了百花齐放的时节。随后抒情,作为皇帝,我的自由被别人控制,使臣们也不会知晓我的意见,其实也不是不知晓,而是根本就不愿意知晓。直接抒发了宣宗“受制于家奴”的忧郁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诗人有心治国而无实权的伤感。
  上巳日赐裴度
  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
  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
  上巳日即农历三月三日,古时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
  裴度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德宗贞元五年进士。宪宗元和时拜相,历任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宰相。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呕心沥血,力主消藩。曾率兵讨平淮西割据者吴元济势力,使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后又以拥立文宗有功,升为至中书令(宰相),封晋国公。一生功绩垂垂可鉴,被后人称为“中兴贤相”,死后赠太傅。
  这是一首皇帝向大臣诉苦的诗,诗中,文宗先表明自己对裴度的信任,只恨没能早些日认识。接着,文宗写到“我家柱石衰”,这句话不难理解,是文宗向裴度讲诉李家皇室的势力已经衰落,朝政被宦官控制。“忧来学丘祷”中的丘祷是祈祷消灾祛病之意,文宗李昂也想消灾祛病。但是李昂不为自己,要为李唐王朝消灾祛病。结合诗的标题“上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充分体现出了文宗李昂的忧国情怀。
  夏日联句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
  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柳公权
  这是一首联句诗,相传当时的其他大臣也有相继联句,但文宗却独爱柳公权的这两句,认为其“辞清意足,不可多得。”柳公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以楷书著称,与欧阳询、颜真卿、元朝的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柳公权还是一位刚正不阿、清正廉明的贤臣,深得穆宗、文宗、宣宗等信任。
  这首诗作于公元838年,甘露之变已经过去两年多,文宗还有如此吟诗的雅致,说明这个傀儡的生活过得也还不错。其实,说是傀儡,相比汉献帝刘协、魏元帝曹奂,他还是自由得多。毕竟,宦官不同于权臣。对于权臣,无论皇帝对他有没有威胁,他都会想办法取代皇帝的地位,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换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宦官,他只是想掌控更多的权利,只要皇帝对他们没有什么威胁,他们还是能容忍的。文宗似乎也看清这个道理。
  公元840年,文宗皇帝终于在他的傀儡皇帝生涯中郁郁而终,文宗在位14年,享年仅32岁。
  文宗去世后,宦官仇士良、鱼弘志拥立其弟李炎继位,是为唐武宗。
  唐武宗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打击各地藩镇,经历著名的“会昌灭佛”,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对外击败回鹘,大唐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可惜,武宗没能挽救大唐,甚至没能挽救自己。他崇尚道教,是大唐继太宗、宪宗、穆宗、敬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
  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都是穆宗李恒之子,一门父子,区别之大不言而喻。幸而穆宗、敬宗在位时间较短,否则大唐又将是不一样的悲剧。文宗虽有铲除宦官,实现中兴之心。可惜用错了人,致使自己陷入宦官之手,受制于家奴。武宗知人善任,为大唐实现了短暂的中兴,是晚唐皇帝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为宣宗的大中之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