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帝王骚客>第三十三章 帝王骚客之隋唐(9)——唐玄宗李隆基

第三十三章 帝王骚客之隋唐(9)——唐玄宗李隆基

作品名称:帝王骚客      作者:隐居凡尘      发布时间:2020-03-22 14:52:23      字数:7145

  大唐有一位第一公主、镇国公主,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野史上关于她的丑闻不比武则天少,也算是野史中记载最多的女性之一了。
  很多电视剧里太平公主一生下来就叫太平,这种说法是经不起考证的。太平公主的真实名字史料记载不详,因其出家道号太平,因此称太平公主。这与我们习惯称她母亲“武则天”是有些相似,其实,武则天原名并不是武则天,而是武照。因为其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因此很多学者叫武则天,后来人们叫习惯了,也就没有人去追究这个问题了。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存活下来的女儿,因此倍受武则天和李治宠爱。武则天时,太平公主的封邑就达到了三千户,而当时的制服规定,亲王封邑不得超过一千户,公主不得超过三百五十户,可见其受宠程度。
  太平公主一生经历两次婚姻,第一次是在她大约十四五岁时,嫁给薛绍,他们的这段美丽婚姻持续了七年,因薛绍兄长反叛,薛绍受牵连死于狱中。之后武则天强迫太平公主嫁给她的侄子武攸暨,太平公主与武攸暨一起度过了二十余年的岁月。
  虽然武则天不止一次说太平公主“类己”,但是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没有让太平公主参与政事。太平公主的政治生涯应该从诛杀二张开始,因诛杀二张有功,中宗李显封她为镇国太平公主,封邑与相王李旦相同,五千户。
  之后太平公主参与的又一件政治大事就是唐隆政变,与李隆基携手诛杀了韦后等人,拥立睿宗李旦即位。之后,太平公主更不可一世,睿宗对其言听计从,基本可以左右朝政,封邑加封至万户,三个儿子也被封王。
  太平公主的权势不知道让多少人羡煞,但同时,也因此得让很多人忌惮,太子李隆基就是其中一位。
  论辈分,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母,他们原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在诛杀韦后的行动中也配合得十分默契。但是共同的敌人除去后,对于李隆基最大的威胁就是这位姑母了。
  如果没有武则天这位女皇的先例,我想李隆基是不会与太平公主翻脸的。但是武则天的先例让太平公主亟欲皇位,也让李隆基害怕她效仿武则天。
  其实当时太平公主的势力是占绝对优势的,朝中的八位宰相有五位是她的人。但是她最终还是失败了,李隆基采用了先下手为强的手段,
  综合太平公主失败的原因,一是睿宗让位给了李隆基,这就算是帮了李隆基一个大忙;其次,太平公主的政治才能和灵机应变能力远不及她的母亲;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对手是李隆基。
  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子,之所以能以第三子的身份登山皇位,不是如中宗李显因为二兄早逝,而是因为他实有过人之处。李隆基的长兄李成器这也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除了“唐隆政变”的功劳,李隆基自身过人的才学也是他能登上宝座的关键。《新唐书》评价李隆基说:“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
  李隆基出生于公元685年,即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叛乱的那一年。他早年就经历过复杂残酷的宫廷政变,又在上他是被废皇帝李旦的儿子,随时都有性命之忧,绰使他练就出了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志向。《旧唐书·玄宗本纪上》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三年闰七月丁卯,封楚王。天授三年十月戊戌,出阁,开府置官属,年始七岁。朔望车骑至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上叱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次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七岁的李隆基就有如此胆魄,也不枉武则天也“特加宠异”,也为他后来的成就埋下了伏笔。
  武则天去世后,中宗李显复位,韦后等专权,之后还毒害中宗。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诛杀韦后等人,睿宗李旦即位,即著名的唐隆政变。与李显的懦弱,李旦的明哲保身、优柔寡断相比,这件事情进一步证明了李隆基行事的英明果断。
  公元712年,睿宗李旦禅位给李隆基,是为唐玄宗,亦称唐明皇,改年号为开元。李隆基即位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除掉太平公主,完全掌控权力,巩固自己的帝位。但是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势力实在不小,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由她认命,大多数大臣都依附于她。
  由于太平公主势力太大,硬碰硬肯定是鱼死网破,这自然不是聪明的李隆基所想要的结果。公元713年,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密谋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得知消息后,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这一次又说明了李隆基果断、斩草除根的处事手段。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求李隆基恕太平公主,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解决太平公主的事情实在太顺利,顺利得我怀疑太平公主的势力。无论如何,李隆基从此完全掌控了朝政,开始了他长达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
  过晋阳宫
  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
  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
  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
  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
  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
  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
  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
  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
  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
  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
  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
  晋阳宫在太原,正如诗中说言:“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李隆基经过晋阳宫时,“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晋阳宫美景依旧,引发作者深情地缅怀高祖、太宗皇帝在晋阳誓师,创建大唐伟业的功绩;“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便告诫自己“先烈创业垂青史,后人接力强宏图”,居安思危,表现出玄宗李隆基开创盛世的雄心壮志。李隆基这么想,也这么做了。
  开元年间,李隆基先后认命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为相。这些宰相为开元之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开元元年,姚崇出任宰相后,任用贤能、革除憋政、精减机构、裁剪沉员、惩治贪官、爱护百姓,时称“救时宰相”。开元九年,一代贤相姚崇去世,享年72岁,谥号文献。
  宋璟,字广平,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终于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素有“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之说。史书上一向姚宋并提,并有“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的赞词。
  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张说才智过人,但脾气暴躁,又常受人贿赂,与清廉节俭的姚崇格格不入。开元年间,曾被一贬再贬。后来又一再迁升,直到开元十七年(729年),张说被再拜为尚书右丞相。公元730年病逝,谥号文贞,玄宗还亲自为张说撰神道碑文。
  张说的诗在当时远富盛名,与玄宗也有诗词来的往来,在玄宗的诗词中随便也能找出几首:
  南出雀鼠谷答张说
  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
  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草依阳谷变,花待北岩春。
  闻有鹓鸾客,清词雅调新。求音思欲报,心迹竟难陈。
  送张说巡边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御寇场。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张九龄是汉朝著名谋士张良之后,张说称之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也是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忠耿尽职,选贤任能,从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秉公值法,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就宁作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孟浩然也曾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向他表明欲出仕的愿望。张九龄的五言古诗素练质朴,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司马光赞这四人说:“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说尚文,张九龄尚直。”这些贤相在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的玄宗李隆基的正确指挥下,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即贞观之治后的又一盛世“开元之治”。
  送李邕之任滑台
  汉家重东郡,宛彼白马津。
  黎庶既蕃殖,临之劳近臣。
  远别初首路,今行方及春。
  课成应第一,良牧尔当仁。
  滑台是当时的一个地名,即今之河南省滑县。相传古有滑氏,于此筑垒,后人筑以为城,高峻坚固。汉末以来为军事要冲;北魏与金墉﹑虎牢﹑碻磝称河南四镇;南燕慕容德曾建都于此。李邕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李白青年时有诗《上李邕》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首《送李邕之任滑台》是李邕赴滑台做官时,玄宗李隆基所作。诗开头就表明,自汉朝以来,滑台就是很重要的地方,且物产丰富、人口繁荣,让李邕前去这里赴任,表面玄宗对他的信任。诗语气平和,处处透露出李隆基的敦敦教导,表现出了一代君王对国土的重视,百姓的关心以及对大臣的殷切希望。
  除了对人才的发掘和重视,玄宗知人善人,赏罚严明。这些都为他开创盛世作出了有利条件。但是,玄宗种下的这好花开得真是不长,这也体现出了他与太宗皇帝的不同。
  看见自己开创的盛世,玄宗开始骄傲了,开始沉满足现状、溺酒色,再也没有了进取之心。宰相张九龄因此心急如焚,屡次进谏,但玄宗没能听进去。反而给很会阿谀奉承的李林甫机会,李林甫逢迎谄媚,想法设法迎合玄宗,终于于开元二十二年,一代奸相李林甫登上相位。
  李林甫居相位十九年,这期间,他处处迎合玄宗李隆基所好,给李隆基的不理朝政找借口,使得玄宗对他深信不疑。他大权独握过后,专政自恣、杜绝言路,大唐政治的腐败之象日胜一日,使得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开元之治灰飞烟灭。
  李林甫本是李唐宗亲,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虽然是个人人皆知的奸相,却也有一个值得肯定的优点——能够有力的控制各地藩王。
  如果说奸相的出现让玄宗不理朝政,整日游玩。那么杨玉环的出现就让玄宗荒淫无度。开元二十五年,玄宗李隆基的宠爱的武惠妃病逝,在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国色天香的儿媳杨玉环,从此开始了他与杨玉环的爱情生活。
  开元二十八年,已经成亲五年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德妃荐福,并赐道号“太真”。此时杨玉环才22岁,玄宗56岁。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李隆基册封国色天香的儿媳杨玉环为贵妃,当时的后宫没有皇后,因此杨玉环相当于皇后。
  众所周知,杨玉环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羞花”。天生丽质、性格婉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还通晓诗文,《全唐诗》收录有她的一首诗《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首诗是一个美女写另一个美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可谓很少。诗将张云容的舞姿比之如秋烟芙蓉,若隐若现;有如岭上风云,飘忽无定,更如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将美丽的舞姿比喻得出神入化,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且杨玉环精通音律,擅歌舞,善解人意。这样的一位美女任那个男人不喜欢?风流倜傥的玄宗李隆基自然不例外,对这位美人更是宠幸有加,“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杜牧写《过华清宫》这样描写玄宗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幸: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玄宗还多次让诗仙李白作诗取悦杨玉环,其中最著名的《清平调》三首,广为后人所传: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杨玉环给玄宗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玄宗的自度曲《好时光》虽然是劝人珍惜美好时光的词,却也能充分表现出这段美丽的时光: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杨玉环受宠后,她的哥哥杨国忠跟着一步登天,在李林甫失势后做了宰相。从此,杨国忠专横跋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曾先后两次发动对大唐西南部的小国南诏(统治今云南及周边一带)的战争,结果,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唐军损失二十余万人。当时百姓妻离子散、怨声载道、哀鸿遍野,进一步加速了大唐的衰落。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首《丽人行》就是杜甫针对杨国忠兄妹所作写的,相传这是首一出,长安城内争相传唱。真正达到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也因为作《丽人行》讽刺杨国忠兄妹二人骄奢淫逸而没能被重要。当时,民间还有童谣讽刺当时社会道德败坏、市井之徒蒙蔽君听的反常现象,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唐王朝盛极而衰的人为原因。
  神鸡童谣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治道挽丧车。
  提到杨玉环,自然少不了说说她的“干儿子”安禄山。有些史料说安禄山是胡人,年幼丧父,岁其母,在突厥长大。后来他的母亲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因此也姓安了。
  安禄山年轻时是一个混迹边疆地区的商人,之后参军,由于他作战勇猛,战功卓著,不久被封为平卢将军。天宝元年,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安禄山家乡朝阳古城一级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
  史书上还这样评价安禄山:“膀阔腰圆,满脸胡须,狡黠奸诈,凶狠毒辣,善揣人意。”李林甫在位时,安禄山很是忌惮他的老谋深算。但杨国忠即相位后,安禄山不把他放在眼里,他看好时局,一心讨好杨玉环,还甘愿做杨玉环的干儿子。很多野史记载他跟杨玉环的关系暧昧,其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安禄山不小心抓伤了杨玉环的胸部,杨玉环怕李隆基见后生疑,就用锦缎遮住胸部,后来就演变为乳罩。
  因为杨玉环的关系,玄宗对他也很信任。但是杨国忠素来与李林甫不和,也与安禄山等藩王不和。杨国忠多次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有谋反之意,玄宗偶尔的几次试探也都让安禄山顺利躲过。天宝十三年(754),安禄山入京见玄宗,向玄宗哭诉说:“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节制,恩出常人。杨国忠妒嫉,欲谋害臣,臣死无日矣。”玄宗见其如此坦诚,好言安慰,并加官尚书左仆射,赐实封通前一千户,又封其一子为三品官,另一子为五品官,奴婢十房,住宅各一所。玄宗对其到了深信不疑的地步。安禄山出了宫门,害怕杨国忠派人暗杀自己,急速返回了范阳(今北京)。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终于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他看准当时朝政的腐败,国库空虚。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唐玄宗听说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后,非常震惊。但是还没有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冲昏头脑,他立即部署了征讨大军的安排,认命第六子荣王李婉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准备东征平叛。
  但是这些东征军没有能挡住安禄山的步伐,叛军很快攻入东都洛阳。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潼关自古就是长安的天然屏障,是联系洛阳和长安二京的交通要道,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隆基也曾作《潼关口号》描写潼关的重要和险骏:
  河曲回千里,关门限二京。
  所嗟非恃德,设险到天平。
  当时的名将高仙芝、封常清等人看准潼关的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决定据此死守,保关中无虞。但玄宗听信谗言,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高仙芝、封常清等人。高仙芝、封常清死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
  不久,杨国忠的无能再一次体现出来。因哥舒翰与杨国忠不和,杨国忠担心哥舒翰变成第二个安禄山。他唆使玄宗催促哥舒翰率20万大军主动出击,结果哥舒翰大败而归,安禄山还顺利破了潼关,哥舒翰投降。潼关一失,长安震惊。唐玄宗慌忙之间逃离长安,途经马嵬驿时,将士饥疲,六军不发。原本与杨国忠不和等人趁机弹劾杨国忠,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玉环。玄宗被逼无奈,杨玉环被赐死,杨国忠被乱刀砍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变”。大文豪白居易与朋友们游至此处时,作下了千古名篇《长恨歌》记录这个故事。他们虽然阴阳两隔,无论是赞美、还是唾骂,他们的爱情故事却一直被后人传颂。梅兰芳所作的《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更是成为了京剧中的珍品。
  我认为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不是祸根玄宗,也不是祸水杨玉环,而是将帅不和,而玄宗也没有能够及时有效的调解好将相关系。但无论如何,都足以向后人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至理名言,足以让后世的太平天子们引以为戒。
  杨玉环死后,玄宗顺利入川。但是不久,唐玄宗被迫让位,肃宗李亨即位。一首《傀儡吟》简单明了的表达出玄宗此刻的心境: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这首诗与《旋师喜捷》现成鲜明的对比:
  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
  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
  诈虏脑涂地,征夫血染衣。
  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
  从开创开元盛世到差点国破家亡,让李隆基的心境一下子从高峰跌向深渊,完全没有了往日意气风发。
  总结玄宗一生,经历过几次残酷的宫廷政变,有过开元盛世的辉煌,还经历了安史之乱、马嵬之变的惊心动魄;有过看着心爱的人无比开心时的幸福,也有过看着心爱的人被逼死去的伤痛;可谓是享尽人间福分,也经历过人间痛苦。跟南朝萧衍的人生有相似之处,为后人感叹不尽。也因为他,直接导致了大唐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