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动迁
作品名称:事房 作者:编外兴化文学人 发布时间:2020-02-01 15:42:53 字数:3534
终于动迁了,这是付伟明在芦潮港家中的院子里搭房六七年之后。临时搭起的房子一天没有用过,房顶的矿棉瓦已经破烂。
动迁的通知突然发到,接着就是户口冻结。让付伟明不能接受的是,他辛辛苦苦搭成的房子在动迁时根本没起任何作用,他们的房子是农场统一建造,面积大小全部在册可查,动迁办公室连入户测量都免了,其他的一切搭建一概不予考虑面积补偿。
付伟明气得在马路上破口大骂,王亚芬连忙拉他回家。搭建的不是一家两家,人家没有像他这般泼妇骂街,王亚芬丢不起这个人。
“付伟明,跟你过了一辈子,能不能有点男人的样子!能不能干点靠谱的事体!”
这一次付伟明没有回嘴,他蔫了,从内心深处。
马新荣常驻山西的那段时间,付伟明一直在上海市区里住,王亚芬没少跟他说道吴学文,慢慢地,他也买账了,认为吴学文就是一个人物,年岁相仿的自己跟吴学文比起来,可以说是垃圾。
他更没有想到,自己一直没有正眼看过的马新荣居然也发达了,这对他心中的那份市区情结打击不小。
自从马新荣从山西回来后,他就自觉地回到了芦潮港农场居住。马新荣和付静雯觉着他一个人在芦潮港住着让人不能放心,来接过他几次,他就是不肯回去。
藏着掖着,不肯让人知道,自己在院子里建房,指望着动迁时多分一点。可是动迁是久久没有动静,这事也成了笑柄,邻居们有嘴快的:“老付,啥辰光动迁呀?不要晓得了不告诉我们。”
王亚芬看他木哒哒地站着,一声不响,一动不动,心里就来了气:“除了骂街,你就不能再想点方法,去找静霆呀,问问他跟动迁办的人说得上话么。”
付伟明这才像还了魂一样地醒悟,急匆匆地往外走去。王亚芬看着背影,骂了一句:“聪明面孔笨肚肠!”
付静霆已经从舰队转业到洋山港做了一名副处级干部。王亚芬也是没辙了,哪个不想着动迁时多分点,她这才想出来让儿子去打打招呼的念头,也不知道儿子到底认不认识动迁办的人。
付伟明骑着他的捷安特去的。付静霆转业后单位里安排的房子就在临港新城。付伟明当时很不开心,极力让儿子选择钞票补贴,买到市里去。
付静霆当兵出身,讲话直来直去:“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市区跟我有啥关系,这里医院学校商场一应俱全,我为啥要选择人生地不熟的市区,上下班还要跑上七八十公里。”
付伟明气得几乎撅倒,儿子的话有道理,他又无言以对,只能喃喃地说:“市区的生活时尚呀。”
付静霆几乎是反唇相讥了,他一直看不惯他爸的一些小家巴气的做法,小时候就结下的梁子,他今天总算找到反击的机会。
“时尚,时尚有啥用呀,你倒是时尚一辈子了,看看混出个啥名堂。跟着一帮‘老克勒’喝咖啡,‘锯(念ga)山河’(上海话,侃大山的意思),凭空弄出个动迁的消息,在院子里搭了房子想多分房,还神秘兮兮地不让人晓得,到现在也没动静,我回来没几天就听到人家的闲言碎语,难听死了。”
付伟明的脸都气青了,付静霆还是不依不饶。
“侬看马新荣横不顺竖不顺,嫌人家老土乡下人,现在人家成大老板了,还好静雯有眼光。听静雯讲她们的吴厂长,也是一个不时尚的人,可人家那能力……嗨,不说了!”
“你是不要说了,他是爸爸,轮不着你教训!”王亚芬在旁边看不惯了,尽管儿子讲得很有道理,儿子这么讲说老子,还是有点忤逆不孝。
付静霆一听,也觉得自己讲多了,连忙打住,对付伟明讲了一句:“爸,对不起。”
付伟明的脸已经成了猪肝色,从此跟儿子积下冤气。付静霆在临港新城已经住了几年,他没有主动去过一次。
今天是个例外,付伟明非常现实,为了利益狗洞能钻,何况面对自己儿子。他去得非常迅速。
付伟明来的时候,付静霆刚刚下班,儿媳妇在忙晚饭,孙子在交大念书不在家。
一直不肯主动上门的老父亲来了,付静霆有点意外。
付伟明进门后也不坐下,直挺挺地对付静霆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动迁办公室可有朋友?”
“动迁办公室?”付静霆一时半会没能理解,老头子要找动迁办做啥。他迟疑了一会后,猛然醒悟,这是老房子真要动迁了。
付静霆扶着老头子坐下,让他把事情简单讲了讲,再低头一想,记得以前有位战友转业后似乎是在拆迁办公室工作。
付伟明见儿子答应,一句话不说就要离开,付静霆哪里肯让他离去,连忙拉住,再让老婆多烧了两菜,还骑着付伟明的捷安特把妈妈接了过来。动迁是好事,他们要庆贺一下。
第二天付静霆直接去了拆迁办公室,巧得很,他的那位战友正在当班,就他一个,其他人都出去游说动迁户去了。
两人先是一顿寒暄,然后付静霆说明了来意,那位战友打开电脑一顿查,面露难色地摇摇头:“老战友,付大处长,这事我真的帮不上啥忙。不瞒老战友,如果需要现场实际测量的,还可以在面积上放点水,可是你爸妈的房子都是农场统一建设的公房,面积在册。这种烂房子,大家都有数,根本谈不上什么装修费补偿。这样吧,我会在以后回迁安置时在位置、楼层和朝向上做点考虑。”
何谓回迁安置?就是现住的房子先扒了,等新房造好了再搬回来。如此说来,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里,付伟明没有住处。
“住女儿家还是儿子家?”面对王亚芬的询问,付伟明低头一想,“住静霆家吧。”
那顿晚饭起了作用,付伟明觉得儿子跟自己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女婿毕竟是外人,何况自己一直对马新荣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他越对自己好,自己反而越是感觉无颜以对。
芦潮港临港新城的建设热火朝天;上海市区,黄浦江卢浦大桥两岸更是一副万国来朝的景象,第四十一届上海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会场就在上海市中心的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两岸滨江地区。
世博会让上海一下子注入了活力,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宾馆、商场、饭店的生意如日中天。
世博会主题标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举目可见,马新荣对着标语品头论足:“难不成农村的生活就不美好?”
“当然城市里生活便捷,医院商场学校啥都有。”付静雯反对。
“农村里空气新鲜、瓜果蔬菜随采随吃。讲不定,我会搬到松江的五厍老家去住。”马新荣继续坚持。
付静雯哼了一声,不再纠缠,她觉得马新荣讲的不无道理。
如果不是女儿坚持,马新荣才不会跑来世博园,新闻媒体的报道已经让他知道排队时间远远超过参观的时间,在他看来那是浪费。
到了现场,马新荣觉得是不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口都集中到了这小小的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人,还是人。
浦江两岸的世博园,联接两岸的是轮渡,马新荣觉得只有在轮渡上,没有了满街的人流,面对宽阔的黄浦江,视界才广阔一些。
他指着浦西卢浦大桥南侧一片广阔的空地,“这里以后开发房地产,房子保值增值的空间会很大,江景岸线是稀缺资源。”
马新荣只是想想,即使哪天开发了,他也买不起。自己看似光鲜,跟许多老板一样,其实口袋里没几个闲子。哪怕他把康汇小区的房子卖做首付,他也贷不出款。房地产调控又升级了,像他们这样从银行贷过两回款的,没有资格再贷。
马新荣和付静雯不得不还是住在那套老旧的小别墅里。
这样的别墅,听上去高大上,可是谁住谁知道。民国时代的老房子,虽然后来改造过几回,煤卫就是问题。木制的楼板楼梯,踩上去颤巍巍嘎吱嘎吱地响,时时有不堪负重的感觉。
这还不是全部,马新荣有他更担心的。
“家里的木楼板好像生白蚁了!”付静雯的话让他懵了。越是怕鬼,鬼越是要上门。
这样木质结构的老房子,最怕的就是白蚁,白蚁会把木头噬空,整栋楼房因为白蚁而倒塌的事并不鲜见。关键的是一旦惹上了白蚁,就像人生了牛皮癣,根治是大问题。
“区里应该有白蚁防治办公室吧?”马新荣定了定神,喃喃自语了一句,不能肯定。
旁边的付静雯马上应道:“我上网找找看。”
自从有了互联网和百度,查询就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输入需要查找的关键词,敲击回车,然后一切交给电脑和互联网,几秒钟功夫,结果出来了,还真有白蚁防治办公室这么一个衙门。
事关重大,夫妻俩一起去的。这一头火急火燎,那里的工作人员却是不温不火,给了一张表格让他们填一下,无非就是房屋的位置、年龄、结构和发现白蚁的时间等等。
最后,工作人员终于讲话了:“这一片街区是民国时代的,区里对这里的保护和开发很重视,对出现白蚁也很重视,你们不是第一家上报出现白蚁的。过几天区里会按排专家上门勘查。”
回去的路上,马新荣一直在回味那位工作人员的话,为什么那人说区里对这里的保护和开发很重视。
“小雯,你说我们这里会不会也要动迁?”他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从哪里讲起来的?自己臆想的?”付静雯一愣,“我也想动迁,不过不要白日做梦。”
一周后,家里来了几位陌生人,说是防治白蚁的。再一周后,又来了两位陌生人,说是同济大学的,他们带来了仪器,对房子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测量了一遍。他们带来的仪器设备都是测量高度长度和木结构强度的,马新荣咋看也不能够把这些跟防治白蚁联系起来。
一个月之后,居委会通知开会,这里真的也如愿动迁了!
区里对这里保护性开发,利用民国时代的建筑风貌,发展第三产业,原来的居民全部置换出去。说白了就是居民拿钱走人,房子留下来修缮后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