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足迹>第四章(9—12)

第四章(9—12)

作品名称:足迹      作者:姜志宝      发布时间:2020-01-22 19:12:13      字数:6554

  【9】
  洪石涛跟着张民峰如期到了花竹村。花竹村共有五个村民小组,一百五十多户,人口在四百多人左右,住户较分散,自然条件差。那些山坡土地多余平坦土地,平坦的土地大部分都是沿着缓坡地带在延伸。那些非耕地极为广泛,其结果都是广种薄收的地方。几座不大不小的山峰把花竹村连在一起,在春天的气息里,围绕在几座山峰上的绿色山林,像是一片绿海,特别壮观。
  根据张民峰给洪石涛的介绍,一片片山林中还夹杂生长着不少的毛竹。毛竹是花竹村的代表,因山上在过去一直是毛竹霸占了山山坳坳,不久不少的毛竹枯萎早死,但毛竹没有在山林中枯竭断种,稀稀拉拉留下一些生长的种子,在其它山林中还在成片生长。花竹村的由来,大约与毛竹的落户山林据此有关联。
  张民峰按照乡干部到村的相关程序,乡干部新到村上工作,当然要与村干部取得联系。花竹村的村支书名叫任小建,张民峰说是黑龙村支书任小春的本家,洪石涛不知道这层关系;村长何秀山是外来户上门女婿;文书赵育成是黑龙村村长的妹夫,文书赵育成洪石涛在黑龙村村长饭桌上认识的。
  洪石涛无暇顾及绿色春天的景物,春天美丽的色彩当然无法言表,鸟儿的鸣叫,昆虫的嘶鸣,牛羊的嗥叫声,它们在山林里,在绿草丛中,不是在翻飞,就是在吃草。那些轻轻吹动的风儿,到了大树的叶片上,就让叶片在跳舞;到了夕阳的太阳里,好像吹斜了一片光线,光线带着斜斜的影子,似乎梦幻般地落进了看不见的一片海滩上……
  张民峰带着洪石涛在花竹村的山路上,第一个要见的是村支书任小建。
  洪石涛想打听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的家庭情况,不好意思开口,一边走路一边转移了话题说道:“农民要想富,看的是党员和干部。”
  张民峰一听洪石涛为什么说起这种话来,就自语道:“这句话不妥,有些党员干部家庭建设,还不如一般群众,思想还没有解放过来。”
  洪石涛想把话语引向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的家庭:“花竹村村支书家庭条件如何?”
  张民峰如实答道:“在村上还比较富裕,算得上老百姓的带头人。养猪养牛种粮食卖成钱,给家庭每年争回不少的收入,在家庭劳力上有他智障兄弟任小朋帮助不少。女儿和儿子都不好好上学,跟着亲戚到南方打工去了。”
  洪石涛进一步问道:“村支书任小建有多大的年龄了?”
  张民峰随便回答说:“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张民峰和洪石涛紧赶慢赶在花竹村的山路上,暮色渐渐暗淡了下来,向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家前进的方向,看似很快到了,但从进入一条深沟,又要翻一条山梁,再转过大弯道,才能走到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的家。在山里走路,山道弯弯并不奇怪,很累的感觉洪石涛已经在黑龙村尝试过,从坚持慨念出发,现在走山路洪石涛已经习惯了,不管远近就是累了,也习惯了。习惯成自然,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适应环境生活就是不一样。
  所以,洪石涛还在骄傲地问张民峰:“累不累?”
  走在洪石涛前面的张民峰回过头来,也在问洪石涛:“我还想问你累不累,我倒是农村人走山路习惯了。”
  洪石涛似乎带着热情的口吻说道:“我们都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不拍吃苦。苦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了什么。”
  张民峰似乎硬邦邦地甩出来一句话:“看不出,你洪石涛还有这种体会。”
  洪石涛话锋一转回答说:“实话实说嘛。”
  在洪石涛和张民峰他们两人之间,不管说话有无主题,哪怕说不到点子上,那也是一种开心的话语,在和谐的气氛上,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
  快要到花竹村一组村支书任小建家的时候,在一块空白地里,有人肩挑粪桶缓缓向张峰民洪石涛他们俩走来。走近了张民峰才知道,还是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干完活回家。村支书任小建不仅遇上了张民峰和洪石涛,而且让洪石涛和张峰民他们俩,也看到了村支书任小建。
  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首先问张民峰:“你们走得太晚了,恐怕连下午饭都还没有吃。”
  张民峰回答说:“专门赶到你家吃晚饭。”
  这时,洪石涛叫了一声“任书记。”
  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急忙问张民峰:“这位是?”
  张民峰及时答道:“这也是给你们村新派来的驻村干部,他叫洪石涛。”
  洪石涛只是对着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一边微笑着,一边看了一眼走在身后的张民峰,接着就跟着村支书任小建,向他家的方向走去了。
  【10】
  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安排妻子在做晚饭,挂在村支书任小建屋外墙壁上有线广播的喇叭声,声音特别响亮,播音员字字句句播报的新闻内容,都听得十分清楚,没有任何杂音从喇叭里飘飞出来。
  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在堂屋陪着张峰民和洪石涛,一边在喝茶水一边自己也在抽烟,并且带着笑声用赞许的目光看了一眼张民峰说道:“全村喇叭声音,我家的音量最大,这都你维修的功劳。”
  洪石涛坐在堂屋一把木头椅子上,试着说了一句:“像张民峰同志是山洼乡广播站的,还要驻村?”
  这不用张民峰回答,花竹村村支书任小似乎抢着说道:“乡上干部没有哪一个不驻村的,连乡领导都要承担包片工作。”
  洪石涛对乡政府工作的确了解不深刻,业务在多的工作岗位,乡干部每年也得包抓一个村,自身的业务工作还得要努力去完成。
  这时,张民峰对洪石涛说了一句总结话:“洪石涛刚参加乡政府基层工作,不了解和不懂也是正常的。”
  张民峰工作经验十足,特别是对农村工作也许有他一套方式方法,不然他刚和村支书任小春洪石涛闲聊一会儿,立即就聊在工作上了。
  在工作上,张民峰向村支书任小建提出了乡干部和村干部再次调整分工的事,看看村支书任小建有什么建议,把洪石涛安排到花竹村那一个组更有利于工作。张民峰说,洪石涛毕竟年轻,农村工作才刚刚开始,尽管在黑龙村工作过,但一个村的实际情况不一样,需要我们村上干部有责任帮助他成长和进步。
  村支书任小建知道张民峰话的意思,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要让洪石涛跟着村长何秀山,包抓花竹村二至四组。这么一确定,张民峰对村支书任小建说道,你我包抓一至三组,那五组就让文书赵育成包抓。
  只因洪石涛进驻花竹村,多了一个驻村乡干部,这样再一次工作调整,对花竹村整体工作不会带来什么影响。花竹村包抓工作一调整,都是为了适应工作和方便工作,花竹村村长文书就是没有在一起商量此事,按照村上工作特点,不管是村长或者村支书在特殊工作环境下,只要把工作分摊下去了,村干部都心悦诚服,没有什么异议。这在花竹村经常是这样去安排工作,不开会商量的,尽量不开会,或者少开会,非开不可的会,开了就必须开好,工作落实好,也要把工作干好。
  洪石涛只管洗耳恭听,暂时表示沉默不语。
  此时,张民峰抬高头看了看洪石涛:“这样安排怎么样,你以后就跟村长何秀山包抓二组和四组的工作,这是一年的工作包抓计划。你虽然是临时性在村上工作,但我们也要这样去安排,这是每年村上的工作安排规律。”
  洪石涛简单回答说:“一切服从工作安排。”
  但张民峰一半在正经谈工作,一半也在对洪石涛说说花竹村这段工作完成情况。洪石涛从张民峰嘴里得知,村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算是告一段落,从现在开始要走家串户督促各项工作的完成。例如矮化玉米营养钵任务的完成,桑园管理,春季各种疾病的防控,春季蚕种款的预收,良种的推广,小麦油菜苗等田间管理以及两段育秧全覆盖的宣传等等。
  张民峰在工作上举出了一大堆他前期的工作任务,当面说给洪石涛听一听,让他在花竹村开展工作前做到心中有本账,知道农村工作就是一种上面千条线万条线,下面一颗针的道理。
  洪石涛一边听一边还在深刻理解张民峰的用意,洪石涛还是抱着一种谦虚的态度,认认真真点头说道:“在工作上,希望张民峰同志,和村支书任小建同志,以后多多帮助我。”
  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算是烟民,满堂屋烟雾缭绕,几乎都是他一根纸烟一根纸烟抽出来的飘到了空中,飘来飘去的烟尘进入到洪石涛的鼻孔里,让洪石涛不断地打了喷嚏。
  不过,此时的村支书任小建觉得洪石涛说话似乎真有水平,他赶忙表扬了洪石涛一句:“大学生说话真不一样。”
  在一场热烈气氛中不光是一种闲聊,而且在这种闲聊中也把工作上的问题解决了。在洪石涛看来,根据在黑龙村工作上的经验去思考,这样的工作气氛和工作场所,似乎在农村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解决问题和讨论问题。好像是村干部和乡干部的一种农村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所致。
  在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陪同张民峰和洪石涛吃晚饭的时候,洪石涛看到他的智障兄弟任小朋表面看不傻蛋,还在忙着端菜上桌,对人一脸的笑容,使洪石涛看到村支书任小建的智障兄弟,到底傻在哪里?洪石涛当然不敢贸然问话。
  【11】
  张民峰和洪石涛当晚在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家留宿,第二天一早张民峰又要带洪石涛和村长何秀山见面。洪石涛更明白这在工作上必须走的程序,村干部是一个村的主心骨,工作要有亮点和创新,不能小看村干部的工作力量,在工作上也不能否定乡干部和村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
  家住花竹村四组的村长何秀山,虽然是独门独户,但他是花竹村最偏远的一户,上坡下岭,七上八下的弯道山路,要到村长付何秀山的家也得近一个小时左右。多次时间的测定,少不了张民峰对洪石涛的交代,但村支书任小建进一步补充说,如果走路速度再慢的话,超出一个小时只有多的。
  张民峰和洪石涛在花竹村村支书任小建家,急匆匆走上山路。山路上的阳光早早的明亮了起来,照在山路两边绿茵茵的树叶上,像是一张张人的笑脸。绿叶上那些一夜没有消失的露珠,还在打秋千似的,斜斜地倒挂在绿叶的边沿处。
  在路边树林内的鸟儿,不光是在追逐嬉戏,它们忙够了一窝蜂似地跳在了山路上,沿着山路上的太阳光线不停地跳跃着鸣叫着。
  兴致大增的洪石涛,看到蹦蹦跳跳的鸟儿很有乐趣,弯腰就拾起一颗石子,刚刚一挥手慌忙一停止,手里的石子还没有来得急扔出去,忽然在山路不远处,有一只红尾巴野鸡摇晃着身体,迈着步伐出现在山路上。
  走在洪石涛后面的张民峰,视力范围似乎比洪石涛更广阔,就此说道:“我早就看到那只野鸡,从树林里跳出来,在山路上走着。”
  洪石涛解释说:“我的视力本来就有些问题,看远了不行。”
  张民峰一边说一边静悄悄地弯下腰,在地面也抓了一把石子,哗啦一声向不远处红尾巴野鸡扔去,并说道:“这里山上的野鸡多,野兔也多,在村长何秀山家经常能吃上野鸡和野兔肉。”
  虽然那只红尾巴野鸡飞进了树林,但洪石涛追着问了张民峰一句:“现在政府不是规定禁止打猎了。”
  张民峰不慌不忙回答说:“村长何秀山是村干部,可能是上交慢一点,最终还是要把火枪交上去的。”
  山和路连在一起,就好比张民峰和洪石涛之间的闲聊一样,一个要说,一个要抢答,谁也没有给谁的任务,非得要你说我答,连在一起。人的心理因素在某个时候,也即将成为不能按照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对矛盾关系了。
  这时候,张民峰和洪石涛走进一个半山腰,指着一面山坡浓密的树林对洪石涛说:“花竹村村长何秀山家快到了。”
  洪石涛眨巴着一双眼睛好奇地说道:“不像一个住人的地方。”
  张民峰于是说道:“虽说住的条件差,你看看周围的山场,发展养殖业多优越的环境。”
  洪石涛有些刨根问底了:“这样好的山场,村长何秀山在养牛养羊吗?”
  “养了。”
  “有规模吗?”
  “没有规模,但牛有五条,羊有三十只,家里养猪每年出栏两头,养蚕还有两张多一点。”
  张民峰这一介绍花竹村村长何秀山家庭情况不要紧,可是接下来洪石涛不仅追问道:“想必村长何秀山家里劳动力多。”
  张民峰回答说:“村长何秀山家里劳动力不多。他收留了本村一个四十几岁的单身汉,作为长期劳动力来帮助他,村委会写了一张协议,这个单身汉村长何秀山对他要养老送终的。”
  洪石涛根据他的思维定律,似乎找到了答案。把张民峰话的意思又延伸开去说道:“这种情况在黑龙村出现过,但不是村干部,是一位村民,把单身汉招收到家里,作为一个长期劳动力来使用,也养老送终。这算不算过去给地主当长年的哪一种。”
  张民峰解释不清,也不需要去解释,他说道:“像这种情况在农村不少。各家各户分配的土地多了,家里又缺劳动力,不想这种办法能行吗?和解放以前在地主家帮长年是有区别的。”
  张民峰和洪石涛在山路上,路也走得差不多了,之间的话语也没有少说,流淌在面部上的汗珠他们也没有去少擦一把。这时,花竹村村长何秀山家的狗叫起来了,在狗的前面村长何秀山,似乎在远远地看着张民峰洪石涛两个人,向他家的方向走来。
  狗停止了叫声,摇着尾巴在村长何秀山周围转了一小圈,这才走开了。此刻,村长何秀山一边笑着,一边迎接着越来越近的张民峰洪石涛他们俩。
  【12】
  张民峰给洪石涛介绍花竹村村长何秀山,家庭建设的确抓得好。一位年过六十多岁的母亲身体健壮,操持家务贤惠能干,张民峰和洪石涛及家人的早饭,都是村长何秀山母亲一手操办。父亲已经去世两个年头了,也算是为家庭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不去说村长何秀山宽敞的土墙房屋,单说环境卫生屋里屋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猪圈牛圈羊圈离住房倒有一定距离,说明村长何秀山在人畜安排分布上,都还讲究合理布局科学安排。
  村长何秀山的妻子不但抵得上一个全劳力,而且粗活重活不讲究样样都能干,两个孩子在上小学,因山高路远上学不方便,寄宿在亲戚家,一个礼拜回家一次。村长何秀山家里加上一个长期帮助的劳动力,俗话说得好,没有一个吃闲饭的,个个都是家庭建设勤劳的双手,在花竹村村长何秀山,他作为村干部也许为村民在发家致富上,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根据张民峰和花竹村村长何秀山交换的意见,把洪石涛安排到花竹村二组和四组工作,村长何秀山没有不同的意见,只是担心洪石涛在高山工作能不能吃苦坚持下来,张民峰说道洪石涛也是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黑龙村参加了一期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具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也受到了工作上的锻炼,在工作上能不能吃苦,走了那么远的山路都没有听说一个“累”子,可见从农村走出来,再走上工作岗位上锻炼就是不一样。
  花竹村村长何秀山有些顾虑是多余的。在村长何秀山的建议下,吃罢早饭后,要求张民峰洪石涛和他在四组看看前一阶段工作落实情况。
  花竹村四组住户不到三十户,分布非常偏僻野道,住户与住户之间有的距离可达五里路程开外,工作的有效性其实在农户上,并不需要多长工作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山路上行走。在山洼乡政府有一种夸张的说法,一个乡干部一年四季在山路上来回行走,他所走出来的长度,几乎相似于一条长江的里程。
  因为洪石涛有了农村工作经历,在深入农户落实某项工作的时候,心里有了不要着急的打算,走一户了解一户或者落实一户什么任务,有时候是需要耐心等待的。所以,洪石涛在跟着张民峰和花竹村村长何秀山走家串户时,说话最多的还是张民峰和村长何秀山他们两人,洪石涛偶尔说上一两句。
  关注老百姓的春播生产生活,是乡干部的首要任务。一个村不仅有生活困难户的生活问题要解决,而且在困难户生产上同样是重点关注的对象,诸如每年对困难户子种肥料的解决等等。洪石涛在黑龙村参入解决过困难户生活问题,在子种问题上由于季节的原因,工作上没有涉及到,但洪石涛也能够理解这一工作环节。
  在洪石涛特别不理解的是,高山在玉米矮化育苗上,认为这项工作不能一刀切,高山就适合播种玉米,但这项任务是各村必须完成的而且也是考核各村的重点工作任务。各家各户都分配了硬性任务,一亩两亩不等。在村民看来,根据多年农耕经验,高山土壤保墒能力差,营养坨矮化玉米苗,生长周期短,一旦遇上天旱少雨时,产量要大幅度下降。在高山播种玉米,还耐旱接地气周期性长,即使有旱情出现,保墒皆有可能对玉米苗成长有利。
  因地制宜,科学种田,是一个复杂的农业知识的再现。农民要掌握一项农业科学知识难度非常大,只有通过农业知识不断地培训普及,才能被大多数农民慢慢接受。花竹村在每家每户落实这项工作任务的时候,不少村民抱着应付的态度,营养坨矮化玉米在形式上不给村干部为难,在检查验收的时候,营养坨矮化玉米苗一定要有。有的村民用地膜玉米来充当营养坨面积数,张民峰打保票说完全可以,都是矮化玉米苗夺取粮食丰收的重要措施。
  当传统农业发展观念受到了新生事物冲击的时候,常常被大多数老百姓不乐意接受。但农业科学上的发展,最终要被演化为老百姓对科学自觉行为的一种接受。
  洪石涛一个好的工作习惯,随时在工作笔记本子上作记录。例如,张民峰问到一些农户洋芋栽种了多少,玉米播种了多少,矮化玉米营养坨计划了多少面积,计划要养多少张蚕,家里喂养了几头猪,小麦油菜苗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等等。洪石涛在记录本子上画了表格,按照这些内容,如果农户说到了这些,就填进表格内,被记录的数字一目了然,对于反映一个村级实际情况,有了许许多多的参考价值。
  花竹村村长何秀山,非常欣赏洪石涛在记录这些数字,不断地向洪石涛竖起了大拇指。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