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匆匆步履>匆匆步履(04)

匆匆步履(04)

作品名称:匆匆步履      作者:悦闲斋主人      发布时间:2008-12-06 10:50:18      字数:3687

匆匆步履(04)

二驿站

上个世纪的第七十九年十一月,初冬,在我个人弹丸般的天空上,却响了一声春雷:我进入益阳地区师范学校就读中师。原本以为这一生将永远被学校拒之门外,竟然苍天亦有恻隐之心,赐我圆了人生一梦——结束祖祖辈辈“铁锹插得稳,作田还是本”的祖传行当,弄三两皇粮吃吃。虽是“迟来的春天”,但当时我的心境,还是喜不自胜。意味着我真正跳出了“农门”,意味着我这“赤脚老师”要名正言顺穿鞋套袜粉墨登场了。师范学校地处市郊(现在早已是闹市区了)赫山庙的东风岭,在那里淹留的时间两年不到,但于我,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谓之为“驿站”。

27、入学考试
好不容易入得师范的校门,听说还要过入学考试关,心里真还紧张过一阵子。全班47名同学,按高考的分数排列,我第41名,仅高出录取线2.5分。可见起点比其他的同学要低了许多,尽管考试不影响刚挣来的“铁饭碗”,但考差了,便脸上无光、说话不起多难为情。可考试结果一出来,我稳稳当当坐上了文科三个班的头把交椅。这一是得益于我是做了“干娘”再来当媳妇——当了四年“赤脚老师”再来学师范,尽管肚子里墨水不是很多,但已入骨入髓,不像那些应届生是“化肥庄稼”,疯长一把,很快便回黄。二是入学考试毕竟不同高考,文科班只考文科科目,我避过了“冷门”。这个“榜首”后来居然还给我带来了些荣耀:不然,哪位高明的领导会觉得我是当学生会学习部长的料呢?


28、都是嘴巴惹的祸
开学不久,班上开会,相互认识介绍,同学都轮流上台说自己的基本情况,大多同学还是学生腔,照着事先拟好的稿子恭恭敬敬的念,我说时有些油嘴滑舌,班主任脸上好像有点不快,一些同学却被我逗得忍不住要笑。那时普通话普及程度低,大家南腔北调、驴嘶马叫用方言。其中一女同学的口音却与我的几乎一致,我当时听着特别兴奋,特别亲切。下会后我单独问她,“你这妹子何解学着我说话”?她自然不相让:“是你跟着我学舌呢”!再交谈,原来是宁乡双江口的,——那里的老百姓“吃红薯饭,戴尖斗笠”,在家里不止一次听说过。与我的老家直线距离可能就30公里吧。好像鬼使神差,在同窗共读的日子里,总是要和这个“言相近”的宁乡“土产”有意无意多说几句话。这下好了,言多必失,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就说到了同床共寝制造人类的话题上去了,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没收留的嘴留下了严重后果:同学——恋人——女友——妻子——孩子他妈——夕阳下的影子。我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热血和真诚。可她,至今还不认这个账,说她这生委屈得很,“鲜花插在牛粪上”了。他本来是宁乡县里第一,生产队里第七的美女!我说不认帐也罢,就认命认缘分吧。这怪谁呢?哈哈……

29、个别谈话
第一任班主任是个“老学夫子”,他什么事都认真,由于过于认真,就显得刻板。有时布置一次环境卫生的打扫,他也要从“中央有文件,省里有精神,地区有政策,市里有规定,学校有措施”说起,他动员报告没做完,其他班却早完成了任务。“老学夫子”最不能容忍的是和他意见相左。动辄“你们不听话,毕业后分配你们到湖区,让北风吹死你们!”好在我祖祖辈辈都休养生息在洞庭湖平原上,湖区对我根本形不成恐惧感。私下里嘀咕:“我还要回去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呢!”“老学夫子”最看不惯的是同学在一起或交头接耳,或高谈阔论,在他的眼里这叫做调皮捣蛋、心怀不轨恶作剧。我因为有过“干娘”的履历,身上的“油气”相对重,因此班上男女同学还比较愿和我一起说笑。一天晚自习结束后,班主任召令我见他,在他办公室见面后,他告诉我,他已观察了好久,“你后面跟着一群‘调皮子’”,同时告诫“这是非常危险的”。当时我不知怎么反应就一点都不敏感,竟然还和班主任调“口味”:“这是好事呢,您看我号召力多强,您给个干部我当当,他们不都服我管了?”“老学夫子”一脸不高兴,但也没有发作教训我。可能也觉得我说得多少也有些道理吧。后来我居然当学习部长又当团副支书,是不是我自己的话真给了老学夫子一些启示也未可知。

30、“动力”
我们那时进师范,是作为“万金油”来打造的。因为师范是以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为目标,为了我们能够成为合格的“万金油”,师范的课程开设多且杂且浅。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文史哲……语文又分阅读、写作、汉语、文学、教学法等等,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应有尽有。使用的大多是初中教材。而接受教育培养的对象却又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基础差异太大。所以有些课程的开设总对一部分对象不适合。像我,来之前已有个四年初中文科教学的经历,有些课程已不是学过,而且是教过了,所以有时听课总提不起精神来,但又舍不得浪费时间,便私下里看些别的文字。记得又一次上生物课,我便在座位上读《古汉语纲要》,授课的那位女老师看到了,没有点破我,而是突然点名要我回答课堂提问;“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的动力是什么?”我连她提的什么问都没有听清楚,隐隐约约听到有“动力”二字,便站起来装腔作势、一本正经回答:“柴油机!”顿时教室里一片哄堂大笑。老师也忍不住笑,待自己回过神来,知道是回什么事,也怪不好意思,到底觉得对不起授课的老师。

31、良师
一年过去,新的班主任走马上任,班上同学尤其是男同学就像迎接解放一样迎接她。她年轻、漂亮,阳光,估计结婚还不是很久,显露着爱情滋润的奕奕神采。同学当着面只能称戴老师,背地里却称戴姆戴翁妈。戴老师以她的微笑、谦恭、随和、厚道和善解人意赢得了大家的爱戴和信任。学校搞卫生,没有看见她拿出“中央文件”来强调,可班上的卫生一直做的非常出色;她不会讲“把你们分到湖区去吹北风”,但我们班勤学守纪在全校都首屈一指;见习、实习、参加学校的各种大型集体活动,她总把信赖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让你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尽可能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她把关心、关注、关爱总体现在一些细微之处。平心而论,班主任所作的,也是其他的班主任、其他的老师都能够做到的,可遗憾的是让多少“能作”“会作”“应当作”的人疏忽或者回避了。就这么一种朴素的师生关系,伴随班主任从班主任走向学生科长、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重点中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这么一段历史的沧桑,处处洒满师生情真意笃的金色阳光。记得毕业后时光流走近20年后,老师还主动要到我家里过小年;我唯有借酒演绎这种质朴的师生情义;走出校门25年,我“淡出江湖”,老师还不忘为我送温暖送安慰;这么多年来,老师最热衷的就是第十五班同学组织的活动。因为在我们师生的内心深处,都珍藏着这种美好。

32、益友
在上个世纪的第九十七年,也就是我们这一届同学集体告别母校的第十八个年头,师范百年校庆。参加校庆的校友群体中,我们第十五班同学的身影最多。诚然,奔校庆,当有学子的一种谢恩情怀,同时也是求得同学一聚的一个契机,更多同学的内心倾斜似乎还在后者。在师范同窗共读的时间尽管不满两年,我们却打造了一个经得起长时间考验的学友圈子。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友谊却象经霜的秋菊,愈显活力和精神。这一连串的名字早已织进了每个同学的生活之中和情感世界里:李琪琳、丁见明、李跃明、陈志昂、陈政安、崔立新、卜桃龙、吴圣华、张孝凯、刘志科、王政章、李秋收、蔡茂松、邓降中、蓝箭、龙会章、龚建军、谭雄飞、李方圆、邹希圣、詹大年、彭惠源、于淑媛、鄢四清、吴佩英、张琴、陆桂枝、陈自由、刘芳、樊美翎、罗彩霞、李素芳、刘建龙、曾耀辉......快三十年了,同学间大多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周蜜桃、廖爱莲、吴锦华等几位同学毕业后少联系甚至音讯全无,深为憾事),部分“核心分子”的聚集,如同家常便饭。这种情,想起来回味绵长,但要是拿起笔来记录,又觉得实在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它既不惊天地泣鬼神,也不会催人泪下,可它平静得就象水,澄澈见底的水,可它柔细如风,吹面不寒的风。在同学群体中,都尊我为大哥,大哥毕生中拥有过这一泓清水,一抹清风,足矣!

33、“亲家”
班长丁见明利用手中权力拈上了班花于淑媛,无奈,我便只好称呼班长为“亲家”。因为称班长为“亲家”,班花自然就是“亲家母”。这样又总要比别人靠得近些。亲家、亲家母喊顺口了,有时就成了对他们的代称。第一学期寒假中,他们热恋到桃江,亲家邀我到桃江做客,便也在他家打住了几天。看着他们卿卿我我勾肩搭背眉飞色舞一身是劲,我倒乐意作回“电灯泡”,“望着腊肉吃光饭”。记得一次,地区(现在的市)教科所的专家来考察,指名要听学生的见习课,我首当其冲,接受了听课任务。课中提问时,脱口喊“亲家”(幸喜没有喊“亲家母”)站起来回答问题,举座惊愕而四顾,继而哄堂。此后“亲家”、“亲家母”的称呼便“动力定型”。后来我们两“亲家”会同亲家母都继制造了“人类”,还真巧,他们一令爱我们一令郎,因此谑约为儿女亲家。诚然儿女的婚嫁全由儿女们自己作主,缘分也由天定,但我们亲家的缘分却得以延续至今,只怕还要继续。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