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纷争
作品名称:苴国往事 作者:母明秀 发布时间:2019-11-27 22:10:54 字数:3115
苴王盘腿坐在锦垫上,他玉簪挽发,穿一身黑色长袍,长袍领口袖口镶着赭石色丝绸,丝绸上绣着红色太阳花纹饰,腰间束一条和领口袖口同样颜色的腰带,看起来有点威严。刚才他带着一众臣子站在宫门,客气地送走丁将军及其属下。看他们刚背着粮食离开,苴王就转身回到王庭。臣子们也跟着返回朝堂。
送走丁将军,苴王心里轻松了些,可想到要从自己的国库中给蜀国那些修路的士兵分些粮草衣物,几丝不快爬上了心头,脸上送客人时泛起的笑容也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那些粮草可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苴王还希望靠着这些粮草扩张一些土地。
苴王虽没什么雄才大略,可也有自己的志向。他希望先辈留下的基业能在自己手中再扩大一些,让自己的英名在后世子孙的口中提起。他知道以苴国现有的国力,东北不能惹秦国,不过他相信,有着秦岭相阻,秦王肯定不会想起来费力气来攻打自己;苴国想要正面抗衡西南的蜀国,力量还有点不够,但偷偷收拢苴国四周山岭间的小部小族,是不会引起任何一方注意的,这样慢慢壮大苴国,说不定有一天,可以和中原各国往来。
苴王才坐上王位两年,朝中臣子能理解他志向的还不多,更别说能支持他去做了。很多臣子想着只要依附蜀国,担忧什么?现在又和巴国联姻,就更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想到这里,苴国有些恼恨地看了随意坐在下面的臣子们一眼。臣子们大多都没注意到他们王的不快,还在议论着秦王要送给蜀王的那头会拉金子的石牛。苴王想一颗粮食都不送给修路的蜀兵,可又不愿明确说出。
他知道朝中很有些亲近蜀国的臣子,担心完全拒绝丁将军的要求,臣子们会指责自己,说自己小气;又怕直接征求臣子们意见,大家会对丁将军的要求照单全收,到时自己骑虎难下。
一时想不到好办法,苴王只好因此装着口渴,慢慢饮茶,等臣子们先开口。这边众臣议论完金牛,还没听到大王的声音,都不解地看着苴王。他们的王向来上朝就爱发指示,今天怎么回事?各位臣子猜测着苴王的心思,也都不说话了。
苴王平时常和臣子们谈论先王们的功绩,说要做一个贤明的王,可臣子们要是说的不对他的心怀,他又会斥责人考虑不周。再说厅下的大多数臣子确实不知道苴王今天要和大家商讨什么事情。
苴王见一众臣子都看着他,连坐在左手边的夏首卿都已不住地用眼神示意自己,他只好清清嗓子说道:“众卿家,你们说说我们能为丁将军修路的士兵准备多少物资?”
负责国库收支的是一个个头不高、身体精瘦、满脸皱纹、眼睛亮得像小孩的老头,官居上卿。听了苴王的问话,他站起来往前一步,躬身答道:“禀大王,这两年我国风调雨顺,又无战事,人民安心生产,国家储备丰富。去年就连山多地少的旺苍境内都送来了够我军队一季有余的物资。负担丁将军队伍的粮草完全没有问题。你想送多少,只管下令。”
苴王有些不悦:“李爱卿为国操劳,真是辛苦了。你是说我们苴国可以当蜀国的国库了,他们要多少,我们就可以送去多少?”
被唤作李爱卿的官吏闻言稍稍一愣,方明白苴王的心思,顿了顿,转颜笑道:“回大王,我刚才的意思是说,今年大王不必像往年那样为我国士兵的军费开支操心了。不过如果除去我国士兵和官吏的开销,再留下些物资以备不时只需,那余下的就不能为丁将军他们准备多少了。”
李上卿的应变,让苴王很满意:人老成精这句话在这老家伙身上体现得真是淋漓尽致。苴王笑着朝李上卿点点头。看看满朝还有些不明白李上卿为什么说话前后矛盾的臣子,心想:如果臣子们都如这李上卿一般,做王的该多轻松。
苴王的舅舅,当今的首卿躬身道:“大王,如果对蜀王要求送粮之事置之不理,他肯定会生气。蜀王盛怒之下发兵攻打我们,我担心我国的实力难以和蜀国抗衡。故送粮之事还望我王仔细斟酌。”
“蜀王整天知道收敛钱财,搜罗美女,哪里想得起攻打我们?”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坐在位子上仿佛自言自语,声音却刚好让大家听到。这青年人是首卿的长子,官居仲卿。众人听了他的话,低声议论起来。
“这是商议国家大事,哪有像你这样轻率说话的?”首卿转过头去斥责道。
青年臣子旁边一位身材壮实、年约四十的臣子站起来躬身说道:“仲卿的话虽说有些随意,但也不无道理。现在的蜀国已不比从前开明王朝时强盛了。听闻现在的蜀王整天只知道享乐,还刻薄寡恩,国内百姓怨声不绝,朝堂上也不太安宁,这样的国家打起仗来散沙一盘。而我们苴国经过几代先王的励精图治,再加当今大王的贤明治世,实力已不比蜀国弱多少了。如果真打起仗来,我们也未必就真怕他们。”这是苴国领兵的李将军,这几年带兵收服了苴国南面与巴蜀交界的一个小部族,比较得苴王信任。
听了李将军的话,坐在赭石色梨花木条案背后的苴王挺了挺身子,严肃的脸上露出些欣悦,看向臣子的目光透着些柔和。
“我们苴国这几年是有发展,可真要和蜀国结怨,是不是有点……有点太乐观了?”掌管国库的李上卿迟疑地插言。
“就算蜀国与我们为敌,我们还可以与巴国联盟。别忘了王妃是巴国的公主。”首卿的长子夏仲卿自信地说。
“就算我们不怕蜀国。可终究蜀国和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而巴国与我们交好的时间才多长呀?怎好背蜀连巴呢?再说也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就跟蜀国闹翻。”一个上了年纪的臣子说道。
“此言差也。国家间的交往哪能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讲情重义?我认为国家间的交往要以国家的存亡、国家的利益、百姓的福祉为首位。与哪方交往对我苴国有利,我们就选择与谁结盟。”夏仲卿说道。
“那依你说的,我们一颗粮食、一件衣服都不用送去了?干脆都留着跟蜀国打仗时再用吧!”刚才说话的臣子也不管他是谁的儿子了,带点训斥的口吻说道。
看大家没有一边倒的同意送粮,苴王知道不用担心把自己大量的粮草物资送给蜀国修路的士兵,有点轻松地说:“也没说一点也不送。这不是正和大家商量吗?卿家也别上气。”苴王接着用商量的口气问道,“各位卿家商议一下,到底送给丁将军多少物资才不至于激起蜀王的恼怒?”
……
两个小时的纷争后,君臣们终于达成一致的意见:既不能按丁将军的要求送去所有物资,也不能完全不送。将军要的两千套过冬衣服送去五百套;两百石粮食送去五十石,其余再送几坛美酒,一些肉。
要给的物资商量好了,派谁送好呢?众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推辞说自己人言微轻,不适合担任送粮的使者;有的说年老体衰,怕不能按时把物资送到……其实这都是借口,臣子们都不想去送粮。大家心里明白,送去的物资比要求的少得太多,丁将军肯定会不高兴,应该不至于被责打,不过肯定免不了要听他的一些冷言冷雨,甚至是斥责,而自己还得赔着笑脸。毕竟从名义上说,别人是上朝的人,去的使者吃苦受气还要赔笑脸,努力维持着两国表面的友好关系。这是一趟费力不讨好的事,并且这一路山高坡陡,天寒地冻,因此谁都不愿去。最后有人提议让葭阴公子去,说葭阴是王弟,地位尊崇,葭阴送粮,表现了苴国对丁将军的尊重。并且葭阴去送,蜀国军士就算有什么不满,也不好过分为难他。
最后君臣一致决定,让葭阴带领着人给丁将军他们运送物资。
作为君臣口中如此重要人物此时在干什么呢?
苴国君臣在朝廷商讨国家大事时,作为一介闲人的葭阴正坐在家中书房的窗前。窗子旁边摆着一张造型简洁、线条流畅的黑木书桌,桌面放着一册厚厚的竹简。竹简微黄,磨得很光滑,简上绳子都快要脱了,也不知道被翻看了多少回。这是从中原流传过来,很花了些葭阴钱资才买过来的一册楚简。简上主要记录了一些楚国的民风民俗,也夹杂了一些楚国王朝的典故。葭阴专注地看着桌上的竹简。书房里像这样的竹简还有很多,不过因为各国文字的差异,有些书葭阴是读一半,猜一半。除了书,他书房里还有一些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是其他地区流传过来的,有的是他自己没事设计、找工匠做的。
在苴王和朝臣们商议军国大事时,葭阴抱着竹简看得正入神,他还不知道自己这个闲人会被苴王和他的臣子们如此看重,委以如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