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乡里乡亲>第五十六章 六十年代记忆

第五十六章 六十年代记忆

作品名称:乡里乡亲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9-11-23 21:02:00      字数:3373

  腊月的天,黑得早,村民早早关了门。寒冷与孤寂在外徘徊。灯光从门窗缝隙漏出。
  单一阿婆家是村民热闹的聚散地。夜渐渐深了,看书的、下棋的、聊天戏耍的村民陆续离开。
  阿婆正在洗漱,准备关门睡了。一个高高大大的身影良久伫立在阿婆屋前,最终还是迈脚进去,轻声唤了几句:“娘,娘吔。”
  “多么熟悉的声音!”阿婆听闻有短暂错愕,旋即惊喜唤道:“福儿,是你吗?你回来哒!”光着脚趿着鞋迎了出来,将来人上上下下仔细瞧了个遍,口中念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忽又转喜为忧,“你……这……还没到年关,咋就回来哒?莫非又闯祸了?”
  来人正是单一阿婆的儿子——单福。单福心虚,顾左右而言他,嬉笑应道:“娘老子啊,这房子搞得真漂亮哒,我还以为走错地了!”悄悄将手上的东西搁在矮桌上。是用网蔸兜了几个苹果,显得很是寒酸。
  阿婆瞧着单福缩手缩脚的样子,知子莫若母,猜测这次可能又是空手而回,可家里的那位,还在等着他还债呢!
  “唉——”单一阿婆将一声长叹咽进了肚里。单福的畏缩,尽管他已经老大不小了,阿婆心疼啊。
  娘俩絮絮叨叨说了一夜,最后,阿婆递给了单福一张存折,上面有五千多块钱。单福在这边捱了一宿,天还没亮,就上圩镇去了。
  晌午时分,换了一副行头的单福出现在村里。在回来的路上,单福才发现路两边的稻田全部翻耕了,一垄垄一畦畦,整整齐齐,有一种沧海桑田的震撼;村子干净了、整洁了,连往日蹲墙脚跟晒太阳的村民也不见了,大家似乎很忙,感觉是换了人间。
  “哟呵,这不是单——哦,是单总回来哒!”村民望着留着个青皮头、着一身新崭崭衣裳、气度不凡的单福,本想直呼“单福”,忙改口恭称了一声“单总”。
  有点惴惴的单福很满意,踌躇满志大声应道:“回来啦!嗯,听说黄总都回家创业了,我,这不也回来,呵呵,不能落伍不是……”
  刘月桂见到单福这一身派头,喜得一身肉都快要融化了,扑向单福怀里,双手紧紧箍住腰,亦喜亦嗔:“提前回来,咋也不事先说一声?”
  “想给个惊喜呗!工地出了点事,就先回了。家里变化真大呀!外边不好混,今年的运气,不好走呀。”
  刘月桂听出单福的底气不足,猛地松开手,斥道:“你,你哪年运气好过?”但瞧这一身行头,怕恼了他,忙改口讨好道,“哎呀,我呸、呸、呸!我家单福,如今是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久别胜新婚,纵有千言万语,留待事后再细说。
  今天,天气还算不错,太阳赏脸出来了。柳仲元邀请了玉仙药业的钱董事长来做旅游投资考察。
  钱董事长听从柳书记的“延长产业链,打造商业航母”的规划,一身儒商装束,乘兴而来。没有惊动任何人,也不想惊动任何人。
  全程只有柳仲元一人陪同,两人一路谈笑风生,但转下来,钱董渐渐意兴阑珊,觉得这儿除了山势陡、海拔高,并没发现值得投资的,幸好田畴里,时不时有自己的员工劳作的身影点缀。
  钱董心绪上的变化,柳仲元岂能不觉?心想,做药材的搞旅游,隔行如隔山,瞧不出门道也正常,也不点破,又诚邀钱董去垂钓。钱董没有驳面子,抱着既来之则安之,就答应了。
  冬季的柳子湖景区,游客寥寥。钱董望着辽阔的水面,满目失望与惆怅。好在与游客寥寥相比,垂钓者倒是不少:有坐岸边台钓的,有坐船垂钓的,有抛海杆钓的,神情姿态各异,身影遍散各处,勾画出一副奇异的风景。
  受此氛围感染,钱董兴兴头头下了杆子。
  冬钓,不是一般的高手,鱼是难以到手的。守了一会儿,鱼漂毫无动静,耐心全无,于是,奋力抛下几根海杆后,乘上一舟,避风取暖喝茶去了。
  “这啥鬼天气,咋这么冷?这太阳,有跟没差不多。待久了,怕会变成冰棍人。”钱董跺着脚、搓着手,朝手上哈着热气。
  一进船舱,感觉暖和些。船外面看小,里面还挺宽敞,摆着一套茶具。
  “钱董,你们北方是干冷,南方是湿冷。干冷冻皮,湿冷冻骨。呵呵,习惯了就好了。”柳仲元指着眼前浩淼的湖面,“往年的这时候,已经下网了,鱼都上岸了。今年改革,不再下网,改成垂钓。每天钓上来的鱼,二三百斤,量虽不多,但细水长流,关键是贵呀,两倍的价,钓者却乐意。单这份收益,也是相当可观。”
  商人言商,钱董一听来劲了,赞许道:“对对,按传统操作,开春放鱼苗,年终下网,一锤子买卖,赚不到钱不说,还鱼去湖空,大煞风景!”转念一想,“这,怕是柳书记你的手笔吧。呵呵,同样的事,不同的操作,境界迥异呀!”钱董又恢复儒商风范。
  柳仲元熟练地摆弄着茶具:“钱董,您是北方人,北方习惯喝烈酒驱寒。今天,将就一下,咱们以茶代酒,聊胜于无呀。”斟上一盏,放在钱董边上,做了请的手势。
  钱董肥大的手,捏着小盏,“咕嘟”一口就闷掉了:“哈哈,一小杯热茶,暖暖身子也是可以的!”
  “喝茶,无外乎两种情形,或为了打发无聊苍白的时间,或是为了解渴。咱们不打发时间,也不是为了解渴。咱们品茗,这样子,境界就上了。”柳仲元持盏细品。
  “有何不同?”
  “记得柳子湖景区开张初期,村民望见如织的人流,不解地戏谑道:‘瞧这群傻人,挤破头似的往这儿涌!柳子湖有啥看的?’”
  钱董听了半天,终于悟出味来,哈哈大笑起来:“柳书记,你真是妙人、高人!”
  “同样的事,在不同人的眼里,看到的、感觉到的,和想到的,是不同的。同样是过日子,不同的人,过的也是不相同。有的人,日子是用来过的,日子如流水;有的人,日子是用来享受的,日子有滋有味;有的人,日子全用来抱怨了,日子全是灰色。”
  “哈哈!同样是鱼,网鱼卖,是大众消费;垂钓,则是高端消费。同样的地方,别人来是享受,而我则是空白,哈哈!”
  “钱董眼里终于有东西了——看山不是山。”
  “哦,还望指点一二。”
  “指点谈不上,都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嗯,这话我听过……搞旅游,我是门外汉,一圈转下来,确实如你所说的‘看山还是山’,真没看出啥来,心说,莫非柳书记诓我不成?现场目睹了这些个垂钓者,似乎若有所悟,他们是在享受,咱这是在难受!哦,说得不对,肤浅得很,肤浅得很!还望柳书记不吝赐教!”
  “钱董,旅游,游的是山水,这点不假,但更多的,游的其实是文化,是底蕴,是故事;而文化、底蕴、故事,包括传说,这些东西靠挖掘、靠包装。
  “先说山水吧,眼前看到的,好像是没啥,但几千上万亩的药材苗圃,来年春天一长齐,漫山遍野的,就如绸缎铺在大地上。无论是从高处俯瞰,还是低处仰望,一定会美得令人心颤!再说文化,穷乡僻壤的,哪来的文化?不!这儿相对落后些,许多村寨保留有比较完好的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建筑,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六十年代的东西,很快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咱们这儿就打造‘六十年代的记忆’,一切都是现成的,稍加整饬,就行了。演员就选当地村民,让他们穿六十年代的衣服,过六十年代的日子,这还不是驾轻就熟、随手就来?九零后、零零后见了,定会睁大眼睛瞧稀罕,这是活生生的生活教材!哪怕是五零、六零后的,也可以来体验一把当年的峥嵘岁月,效果一定好!”
  “六十年代的记忆……”此时的钱董,脑中像放电影一样,回放刚刚看过的村村落落的场景,“六十年代的记忆……商机呀……”脑中又闪现旧上海滩,如今早已踪迹难觅了。
  “这儿还有移民、垦民、上海知青,可以整理出一些反映当年移民、垦民、上海知青的生活实物实景来,可以挖掘一些当年的故事。这些,就是文化和底蕴。
  “钱董,你们还可以在土地上再做做文章。流转了这么些地,全部种上药材,这当然也不错。如有空余的,可以在网上租赁。现在一些城里人,烧包得很,想种地嘞!咱们将地,一分、半分,或一垄、半垄的租出去,租户自己经营也好,请当地村民经营也罢,在网上流转土地,这个项目,时尚时髦,迎合现代人的口味,万一无心插柳,一不小心做大了,你们就偷着乐吧!”
  钱董事长听了,不自觉解开了衣襟,又生怕打断了柳书记的思路,不敢插话,频频帮柳书记续水。柳仲元连喝了几盅。见柳书记没了下文,才小声问道:“柳书记,没有了?说,将脑中的智慧全部倒出,千万别有所保留,呵呵,千万别保留。”
  “没了,已经倾囊相授了。一定要说还有,那算是提个醒吧。搞旅游开发,别去开肠破肚、挖山填塘的;路,也不一定要拓得太宽,尽量多的保留原貌。乡村游,就要像个乡村游的样子,搞得千篇一律,多没意思,也不长久。”
  “好!照办。”钱董直接端起水杯,猛灌一气,“哈哈,痛快,真是不虚此行!”
  此时海杆的铃声响了,两人静声一听,相视一笑:“钱董,您金口玉言,果真不虚此行!”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海杆去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