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连载】两半屯(18)
作品名称:两半屯 作者:北方地 发布时间:2012-08-13 17:18:44 字数:3115
凭王老好的人性,给他提亲的人踏破了二大爷家的门槛,全被二大娘一张嘴给打发了。二大娘有二大娘的道道,好不容易把王老好拉巴成人,养到了肩宽体壮,鬼神不敢上身的时候,得当牛使唤两年。
二大娘这样对他,王老好一点都不挑。王老好看过一场蹦蹦戏叫《鞭打芦花》。讲的是闵子骞小的时候受后母虐待。后母偏心眼儿,有好吃的,就偷偷地给自己亲生的儿子吃,闵子骞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大冬天,后母为省棉花,用芦花给闵子骞做棉袄。一天,闵子骞的父亲坐着他们兄弟两人拉的车外出。那天的天气非常寒冷,西北风呼呼地刮。拉着车,后母儿子的脸上直冒热汗;闵子骞的棉衣不能御寒,风一打就透,冻得他浑身颤抖,面色灰白。
闵子骞的父亲一看,以为闵子骞拉车不卖力气,下车就一顿鞭子。
鞭子抽破了棉衣,芦花忽地飞了出来。
闵子骞的父亲明白了。
回到家里,闵子骞的父亲把妻子叫出来,一顿臭骂,要休掉她。
“有母亲在这儿,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离去,那么我们兄弟两人都将孤单。我的棉衣絮芦花是因为我家贫困,没有那么多棉花。”
闵子骞跪在地上哀求父亲。
闵子骞的后母听了这话,非常惭愧。
《鞭打芦花》这出戏深深地打动了王老好,看的时候他泪流满面,那是他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二大娘没象闵子骞的后母那样对待他,真要那样对待他,王老好心想,也要像闵子骞那样,大量一点,毕竟是二大娘把他养大。
人心都是肉长的,王老好想过,二大爷土里刨食,挣命,养活一家子都不容易,还得捎着他。十八岁,自己长大了,没等报答二大爷呢,又要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到那时,有心想帮助二大爷,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不如晚几年娶妻生子,给二大爷家拉拉套,尽一尽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之恩。
王老好不是忘恩负义的人,身体里流着王善人的骨血,就是那种。王善人没给王老好留下什么,只留下了一本《孝经》,那是王氏家族祖传的全部财富。从王老好认得几个字的那天起,就与《孝经》相依为伴。《孝经》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成为王老好做人的准则。《剡子扮鹿取奶孝双亲的故事》给王老好留下的印象最深。周朝,在中国北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叫剡子的少年。剡子的父母老了的时候,身体虚弱多病,眼睛快要失明了。这可急坏了剡子。剡子听说,老人喝鹿奶对眼睛有好处,还能滋补身体,就打定了主意。由于剡子经常进山打柴,学会了鹿鸣,学得极像,就自己装扮小鹿去采奶。剡子向一家猎户借了一张鹿皮,提着一个小罐,进山了,他把鹿皮蒙在身上,装成一只鹿,混进鹿群,他爬到一头母鹿身边,用手轻轻地往小罐里挤奶,母鹿还以为是小鹿在吃奶,驯服地让剡子挤,终于挤满了一罐,爬出鹿群,高兴地让父母喝他带回的新鲜鹿奶。从此,剡子一次次地进入深山老林,混进鹿群去挤奶。一次,他刚挤了半罐奶,一个猎人把鹿群惊散,只剩下剡子装扮的小鹿原地不动。
猎人们听了剡子扮鹿取奶孝双亲的事,大为感动,于是,这故事便流传下来。
王老好心想,连亲生父母的养育之恩都要这样报答,何况是还隔一层的二大娘呢?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王老好就起炕,先把水缸挑满,再打扫院落;地里有活就下地干活,地里没活,就扛着拖耙去甸子搂草……
二大娘生孩子多,气血亏了,一辈子没过几天好日子,总病病秧秧的。终于有一天,劳累一生的二大娘病倒了,不知是什么病。二大娘想活下来,得每月输一次血。二大爷变卖了家里所有能换钱的东西,也只够二大娘活三个月的。这可难坏了二大爷,本来家底就薄,就是把房子卖了,也只够二大娘活半年的。再说真把房子卖了,人上哪儿住去?牲口还有圈呢。
就在这时候,王老好不见了。
两半屯里议论纷纷,人嘴两层皮,不能不让人讲。
“瞧见没有,养狗能晃尾巴、养猫能抓耗子,就是不能养人。日子苦了,人就偷着跑了,不如养个王八犊子……”
“别胡嘞嘞。”
二大爷心里有谱。
一个月光景,黑了一层皮,瘦了一圈肉的王老好回来了,把一沓钱塞进二大娘手里。
王老好偷摸去了碾子山。采石,不是人干的活。大冬天,北风呼啸着,人得坐在冰块一样凉的山上砸石头。用不了多大一会儿,手脚冻得麻木,失去了知觉,不像是长在自己身上,就得站起来在山坡上跑一阵,暖和一下,然后再坐下来接着砸。花岗岩像铁块子,一砸一个白点、一砸直冒火星,虎口都震开了。
命差点搭上,只够二大娘活一个月的。
采石的活干完,王老好没了主意,他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二大娘死去,急得团团转,跟着上火。
有天晚上,王老好用菜刀削土豆皮儿,不小心把手指削破,出血了,当他把划破的手指放进嘴里的同时,猛然间有了一个主意,于是,王老好赶着马车拉着二大娘去了老城的医院,一验血,居然和二大娘的血型一样,这让王老好兴奋了一阵。
从此,王老好每月都给二大娘输血一次。
半年下来,原本壮壮实实的王老好,瘦得剩下90多斤了。这瘦,不只是因为给二大娘输血的缘故,还因为他吃不饱。最后那次输血,竟把王老好抽晕了过去,等他醒来时,二大娘正拉着他的手哭呢……
贫穷本来就是不幸,再加上有病,就是雪上加霜。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这老话不假。二大爷家又遭横祸,二大爷的儿子有成命赴黄泉。是贫穷杀死了有成。为了给妈妈看病,有成跟一台汽车拉江沙,给人家装车。大夏天,天气闷热,坐着不动都出汗,有成还得抡起大板锨装车。为了凉快,有成舍得花钱买了一顶草帽。这草帽戴了几天就飞边儿了,成了一顶旧草帽。有成站在车厢里,车开得飞快,一阵风吹跑了有成的旧草帽。有成想都没想,跳车去捡他的旧草帽,结果一命归阴。
穷人的命,就是一顶破草帽。
失去了儿子,二大娘的病加重了。儿女们失去了父母,伤心几天,儿女们照样活着,甚至活得更开心。父母们要是失去了儿女,父母的心就死去了,活着跟死去没什么两样。
一天过晌,二大娘把家里下蛋的那只老母鸡杀了,葱花大料地炖上,香气溢满土屋。吃饭时,二大娘紧着往王老好的碗里夹肉,让王老好心里一阵阵发热,他终于感受到了母亲的抚爱。
有妈妈真好。
二大娘吃完这顿鸡肉,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从炕柜里取出包愣,拿出一件粉红色斜襟小褂穿上。这是二大娘用卖鸡蛋的钱做成的。二大娘这一把年纪了,这粉红色的小褂怎能穿得出?
二大娘就穿上了这件粉红色的小褂,头发疏得很顺,脑后盘成一个疙瘩,还抹了些豆油,然后拿出她那光烟袋杆就一米二长的烟袋,装上烟,让王老好点着。这烟袋杆因为太长,自己想点也够不着。够不着干么把烟袋杆做这么长?北方老太太就这么讲究,就摆这个谱。这烟袋是给儿媳或晚辈准备的,老太太一叼上烟袋,儿媳妇得有眼里见,马上给点着。二大娘今儿让王老好给她点一锅烟,意在没白养了王老好,也算得济。
抽完这锅烟,二大娘说是去串亲戚,才一步一回头的走出了家门。
王老好觉得二大娘穿这件粉红色的小褂很美。
临出院门时,二大娘回头冲王老好笑了一下,留下一句:
“俺没有白养你一回。”
然后走了。
二大娘投了村里的土井。
二大娘活着的时候,就想穿一件粉红色的小褂。当姑娘的时候,家里穷,买不起。嫁给二大爷后,还是穷,还是买不起。当能够买得起一件的时候,又让孩子穿了。当想穿又能买起一件的时候,自己又老了,穿不出了。
二大娘终于穿上了粉红色小褂。
二大娘不想再连累这个家,这个家已经太破烂,没个家样了。二大娘不想连累王老好了,这么一个壮实的小伙子,这么善良的一颗心。他应该好好的活着,他还没娶妻生子,一朵花还没开放。她这老命已经不值钱,死就死了,死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儿,谁都得死。而王老好还年轻。
二大娘走之前,叮嘱二大爷,一定要把王老好的婚事儿办了,砸锅卖铁,也要给王老好娶上媳妇。
“妈——”
哭二大娘的时候,王老好叫了一声妈。是王老好想起了妈妈呢,还是打心眼儿里管二大娘叫的?
没人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