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救护孤儿
作品名称:陈晓云传 作者:张良芳 发布时间:2019-10-21 11:27:05 字数:3701
1942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四明山里北风呼啸,大雪纷纷飞,漫山遍野一片银白色,路上行人稀少,那里的穷苦老百姓,因为内受地主和国民党政府剥削压迫,外受日伪军的骚扰,没有生活资料的贫苦农民们,平时靠上山拾柴检野果野菜糊口,到了冬天就连野菜野果也没了,因此生活更加艰难,揭不开锅的人家一天多一天。
那时大雷村有个贫苦的妇女,刚死了丈夫,留下一个五岁的男孩子,做母亲的觉得再也生活不下去,就要冻饿而死,为着保护孩子的生命,决心逃出山乡,带着孩子来到梅园一带,觉得这地方村庄大人口多,也许有点活路。但来到梅园,异乡异地又无亲戚朋友可投靠,只得讨饭谋生。可是在这艰难年月,大家都很困难,到了梅园,母亲带着五岁孩子沿街求乞:“婆婆唉,给点吃的吧,我们已经两天没吃过饭了。”“大嫂呀,给我孩子一点吃的吧!我孩子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主人家说:“没有没有!这年月我们自己都没吃的了,那来东西给你们讨饭的呀!”
有人望望孩子的妈妈还说:“你这样年纪轻轻的也来讨饭,为什么自己不出去干活?”
就这样讨了十家也要不到一点饭或粥来吃。还听了一些难听的话语。感到讨饭也难维持生活。因此母亲下决心忍痛只得将孩子丢掉算了,要是被好心人家拾去,孩子就不会饿死了。如果没有人来拾,扔在那里没有亲眼目睹孩子饿死冻死,也不致于那么悲痛。
在这走投无路的时候,这位无可奈何的母亲站在梅园的一个凉亭边就拉着孩子骗他说:“好孩子,你在这里等一等,我到那边村庄讨碗饭来给你吃。”
开始孩子哭着不肯离开妈妈,要跟着妈妈去,妈妈含着泪对孩子说“那边村上狗很多,要咬人的,好孩子,你还是不去吧,你一个人等在这里,妈一会就回来,拿饭来给你吃。”
孩子怕狗,也就同意了妈妈的话。当妈妈离开她时,那五岁的孩子伸着小手叫她:“妈妈,你要快点回来,我一个人在凉亭里害怕……”
母亲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头一别就硬着心肠提着破篮子往村上走。她跑到村边就转身向远处去了。
孤苦的孩子等着等着,直等到天快黑了,还不见妈妈拿饭来吃,又冻又饿,大声喊着妈妈,可是不见妈妈来,急得一边哭一边奔向妈妈去的方向。可是听见狗叫得很凶,又不敢前去只得又逃回来。
这孩子又冻又饿又急,因为刚下过雪路上又滑,一双穿着露脚尖的破鞋,脚早已冻得红肿,走起路来经常跌跤,没走多远就跌得满身泥雪,也没有力气起来了,只得倒在路旁大声哭喊。后来连哭的力气也没了,他倒在路上,一只手向村子方向伸着,还哭着喊妈妈:“你快来呀……我饿呀……妈妈……”
一会天就黑了,那孩子倒在那里就无声无息了。
这时梅园警卫队卫士崔永甫提着一只灯笼,从鄞江桥方向送情报回来,他远远望见大桥,知道南庙快到了,心里一阵高兴,他抬头向前面一瞧,发现在前面凉亭不远的路上有黑黑一堆东西,开始他以为是一只狗,也可能是只角麂,因为下雪山上没有东西吃下山来了。
可是走近用灯笼一照,发现是个穿着破棉袄的三四岁小孩子,摸摸他的鼻孔似乎已没有热气,俯身摸摸孩子胸口还有一点热,可是问他已不会讲话。想了一下这大概是穷人家的孩子,可能是父母无力养活他故意把他丢在这里的。
他想起自己的弟妹也在挨冻受饿,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引起了他强烈的同情心,天下穷人是一家,眼看着这个孩子冻死在这里,一定要设法救他,但又想自己在这里也没有家,抱回乡这样一个半死不活的孩子到乡公所去怎么办呢?
但又想,见死不救那算是人吗,又想到陈乡长又没有孩子,平时陈乡长待他很好,她对穷苦人都很同情,陈乡长看到一定会救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一定能活的。
因此他决定抱着这个孩子到南庙乡公所来。
于是崔永甫抱起孩子,用热脸孔贴着那孩子冰冷的小脸,那孩子感应到大人的热气,发出咕咕的声音。崔永甫高兴起来,这孩子还活着呢,可是摸摸他的手脚已经冻得僵硬了,不知还能不能救活过来?
当他把孩子抱进乡公所驻地南庙时,永甫就大叫:“陈乡长!陈乡长!快来救救这个可怜的小孩子。一个被丢在路旁的小孩子!”
当时陈晓云在厢房里刚算完账准备洗洗脚睡觉,一听崔永甫叫她,陈晓云立即提灯走出来,见永甫手上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崔永甫急急地向陈晓云述说在路上如何检到这个孩子。
陈晓云一摸到孩子僵硬的小手时,知道那孩子已经冻僵了,她立即接过孩子抱到她自己的卧室。
陈晓云在灯下一看,见那孩子衣衫破碎,面黄肌瘦,蓬头垢面,手脚红肿,伤心得掉下泪来。她连忙脱掉孩子被雨水淋得湿透污秽的破衣破鞋,用温水给他洗澡,忙拿出自己干净的衣服给他暂时套上,将冻僵的孩子放到自己暖热的被窝中。
孩子在温暖的被窝里感到温暖了,渐渐醒过来,睁开小眼睛注视着陈晓云,看着不是妈妈,哇的一声哭了,嘴里不断地叫:“妈妈,妈妈。”
陈晓云和崔永甫一见孩子活了很是高兴,就安慰他说:“”妈妈等一会儿会来的。”陈晓云对他说:“”孩子,你醒了,我给你吃些东西好吗?”孩子听到有东西吃就点点头。
陈晓云就叫崔永甫到炊事房先弄一些薄薄的米汤来,怕他饿久了一下子给他吃干饭肠胃受不了,先让他吃些粥汤。陈晓云一汤匙一汤匙地喂他,孩子吃了粥汤全身都温暖起来,但仍哭着要妈妈::“妈妈!妈妈!我要妈妈……”
崔永甫高兴地说:“这孩子好了,他不会死了,看来是饿的。”
陈晓云望着孩子对崔永甫说:“他是又饿又冻昏过去的。这么冷的天气在天外躺着大人也受不了!要不是你路过看到他,到天亮早就冻死了。永甫是你救了这个孩子呀!你做了一件大好事!”
崔永甫不好意思地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只要在路上看到他,谁都会救的。”陈晓云说:“那可不一定呀,换一个人可能走过去就算了。”
崔永甫说:“这孩子的妈妈心肠真硬,这样冷的天,会把孩子丢在外面。”
陈晓云说:“这肯定是他妈妈走投无路了,才把孩子这样丢弃在外面的,要是有点活路,谁也不会把自己的骨肉在大风雪天丢到外面去的,这还是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逼得老百姓这样艰难。”
崔永甫说:“陈乡长说得对,肯定是穷人家的孩子!”
望着这个骨瘦如柴、面黄肌瘦的可怜孩子,激发了陈晓云的母性,她把她的脸贴到孩子的小脸上难过地同他一起流泪。一手抱着孩子的头说:“宝宝,不要哭了,我们马上派人去找你的妈妈,但今晚天又黑又冷,你就睡在我这里过夜吧。”
孩子见陈晓云像妈妈似的对他这样温柔,也就相信她的话不哭了。
这时陈晓云又拿了热水给孩子洗手洗脸,叫厨房烧饭的崔大伯拿生姜来擦孩子的脚底,孩子已经很疲劳,也就渐渐入睡了。
这时陈晓云看看孩子的鞋已经破得不堪,外衣也很脏,陈晓云亲自为他洗刷干净再想法烘干,足足忙了半夜才睡下。
陈晓云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望着已经睡过去的面黄肌瘦的孩子,觉得这孩子太可怜了,又想到孩子的母亲,把亲生的孩子抛在路上谁会愿意这样做,一定是没吃没穿生活真正过不下去了才会硬着心肠把孩子丢掉的。唉,日本鬼子给我们人民造成的灾难呀!陈晓云叹息着她搂着那可怜的孩子半夜没有睡着。
第二天一早,陈晓云又叫崔永甫到建岙自卫队长唐忠发家向他家借来四五岁孩子穿的衣服,给孩子穿上。待他的破衣服洗过干燥了后再换回来。
过二天陈洛宁来了,问陈晓云:”晓云姐,这孩子是谁,是你领来的?”陈晓云告诉她:“是昨晚崔永甫在路上捡来的。”陈洛宁看到这个男孩很可爱,圆圆的小脸,一双大大的眼睛,五官端正,只是黄瘦了些,没吃饿的,调养一下就很快会转过来的。就对陈晓云说:“晓云姐,你自己没有孩子,就把这个孩子收养起来吧,以后年纪大了也有个依靠。”
当时陈晓云已经31岁,丈夫牺牲,自己没有孩子,同志们都非常关心陈晓云,劝她收养这个男孩作养子。陈晓云也很喜欢这个孩子,想把他抚养长。但她想到目前日、伪、顽合流不时对根据地进行扫荡,战斗频繁,工作繁忙,她已经有一个十一岁小叔子——元仁弟弟要照顾,再没有精力来照顾这个孩子了。
陈晓云对陈洛宁说:“阿宁,我如果我身边一个孩子没有,也会收养他的。可是我身边已经有个小中弟弟,如今他哥哥走了,我不管他谁管他呢?当年我在他哥哥遗体前发过誓言的,我要把小中抚养成人。边元仁母亲临死时我也答应过她,我会把她小儿子抚养成人的。我现在身边要照管小中,眼前事情又那么多,工作那么忙,我没有精力再照顾这样小的孩子了。”
陈洛宁听了点点头说:“那只好把他送到孤儿院去了。”
养了几天,孩子的身体渐渐恢复,想了一下还是把他暂时放到宝岩孤儿院去。并叫永甫打听一下,有什么地方有人要孩子的?后来听说离边家村不远的前虞塔地方有一对夫妇,已经四十多岁了没有孩子,过去曾对人说过想到宁波育婴堂去抱一个孩子。
陈晓云就写了一封信,叫永甫送去,说明孩子的情况,这个小孩子很聪明可爱,希望他们俩能把这孩子抚养成人,派崔永甫将这封信送到前虞塔,寻到那夫妻俩。
那夫妻俩看到这封陈乡长写的信,又听了崔永甫的介绍,很是高兴,喜欢接受这个孩子。
几天后早上,天气晴和,雪已经融化,陈晓云又从唐忠发老婆地方讨来一双棉鞋给孩子穿上,对那孩子说:“好孩子,乖乖的,我叫这位叔叔抱你去找你妈妈。”孩子一听说去看妈妈便高兴地答应着扑到崔永甫怀中,崔永甫就将这个孩子抱到前虞塔那对老夫妇家一起去生活。
送走那孩子之后,她突然感到寂寞起来,她知道孩子在自己身边弄惯了,孩子突然一走,就觉得很冷静了。
幸而这时来了新的县委书记,要在建岙开米店找房子,这就又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