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飞天行动>90、路遇故人

90、路遇故人

作品名称:飞天行动      作者:美满人间      发布时间:2019-09-19 22:01:20      字数:7275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
  到高昌,陶昌联系上了骨碌,骨碌和李玉热情招待他们,一对恩爱夫妻,生活在高昌,养儿育女,繁衍生息。骨碌夫妇给他看他俩的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长得有点像李伯玉,又像骨碌。说起四兄弟,他们感慨不已。
  陶昌带玄奘去见麹文泰之墓,陈玄奘感慨地说:“有的人,口口声声说信佛,其实一心扑在名利上;有的人,从不说信佛,却表里如一,慈悲为怀,淡泊名利,实为信佛。人生结局,难以预料。”
  玄奘不禁感慨,自己确实依约回来为其讲经时,麹氏王朝却已被唐朝所灭,见到的却是一个半路出家的青年僧人薛孤儿。
  骨碌夫妇带他们到高昌寺,引见了薛孤儿。
  陈玄奘说:“年轻时杀戮无数,却能幡然醒悟,不错!”
  薛孤儿说:“比儿时更虔诚,不惑之年与另一世界更近了,总觉佛学水平不足。”
  薛孤儿是个孝顺人,平时总看着父母的遗像,诵经似乎是为了超度父母。与玄奘都是痴心人,拥有共同语言,他们禁不住论经。
  高昌寺里,工兵乙在寺里搞建设维修;谈及工兵丙,希望陶昌送个信;工兵乙写了信,诉说自己在高昌成家立业,已有家室,生了一个儿子。
  玄奘发觉陶昌对普通人都很热情,深深觉得这个男子有情有义。
  骨碌安排一场高昌乐表演,玄奘投入地看着,希望忘掉麹文泰,远离惆怅。陶昌最爱看表演,他什么也不想,大脑里只有精彩的每个瞬间。
  再也见不到麹文泰,玄奘无奈之下怏怏返程。太宗令敦煌吏民赴流沙迎接玄奘东归。
  伊州方丈死了,独孤达也死了,玄奘想到自己,迫切起来,暗暗想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做完一切。陶昌带着玄奘寻见了苍老的李昌,他们共同回忆往事。想不到十七年之后,当玄奘法师学成归来时,独孤达却早已病逝多年。伤感的法师在痛感人生无常的同时,为早逝多年的独孤达通宵诵经,祈祝他一路走好。然后将他准备送给独孤达的一件珍贵礼物——印度师傅送给他为作为永恒纪念的一尊象牙佛雕,供奉在了榆林窟。(传说,自从象牙佛落足榆林窟之后,那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安居乐业恒享太平。)
  陶昌带着玄奘去了莫高窟,会见上官磊,他苍老多了。对于佛学艺术,他们有无尽的共同言语,他们讲话,可以从早到晚,一刻不停。
  看飞天,玄奘说:“中华人应心怀飞天梦想,树立飞天精神,激起飞天斗志,时刻为飞天而奋斗。”
  陶昌回忆曾在莫高窟苦苦学习梵文,为找玄奘学习更多的梵文,受命保护玄奘,历经多少困难,又回到曾战斗过的地方,真不易啊!(陈玄奘取经回来的每本经书上都深藏着秘密,只有陈玄奘懂梵文,陶昌苦苦守候,协助他回到长安。得到了另一部真经,是飞天秘籍的下部。而莫高窟里佛像的眼睛里的东西拼凑起来是飞天秘籍的上部,结合起来就是飞天秘籍。靠着这些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结合自己的实践,桃园人走上了飞天时代。)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二月
  沿途,他们去找杜悯农,一起诉说往事。悯农用新鲜的家乡菜招待玄奘大师,本想将老母鸡宰杀给玄奘吃。玄奘坚持说吃素的,不吃荤,悯农才罢了。
  陶昌说:“大哥,你的脸上有皱纹了,必是农活辛劳之故。”
  悯农说:“干活辛苦倒无所谓,就怕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玄奘无奈地说:“只要有不劳而获的人在,这种事永远避免不了。”
  悯农妻说:“还好,虽辛苦点,可有儿有女,有盼头。”
  大家点点头。
  陶昌开玩笑说:“大哥,你家闺女长得这么漂亮,什么时候许个好人家?”
  悯农脸红地笑笑。
  玄奘说:“悯农,你家二郎也不赖,也可提亲了。”
  悯农妻说:“嫁娶要很多钱的,我一想到这,就发愁!”
  玄奘私下同陶昌商量:“支援点给悯农,悯农一家人多朴实呀!”
  陶昌说:“我记得敦煌时,李昌给我们很多盘缠。”
  陶昌从包裹里找了很多银子,非要给悯农。
  蓝玉给了他们一块玉器。
  悯农拗不过,就收了,连连表示感谢。
  玄奘说:“只要你们日子过得好,我们这两个过路客人必然高兴。”
  陶昌说:“有空来长安城找我们,我的落脚点是波斯福来客栈。大师住处,到时候我带你们去。”
  悯农说:“结交你们三位高贵朋友,是我三生有幸。”
  陶昌悄悄问悯农的母亲怎样,他黯然地说已离开人世。
  陶昌说节哀顺变,人终有一死。
  贞观十九年(646年)正月
  玄奘法师为了西去天竺取经往返17年,行途达5万里路,终于安全地返回了长安城。唐太宗派出了官员去迎接玄奘法师,大师受到宰相房玄龄和大将军侯莫、陈实等人及万名群众的热烈欢迎,这时玄奘法师己经是46岁了。进城那天,老百姓街道两旁烧香膜拜,全城是一片喜气洋洋欢迎这位玄奘大法师。
  且看这玄奘,带着陶昌、蓝玉两人,大家倒不觉得奇怪;骑着汗血宝马也没什么稀奇;问题是带着两样动物,让大家跌破眼镜,大的大象,小的野猪,甚是奇异。
  唐太宗让人将玄奘安顿到长安弘福寺,玄奘的眼角滴落了泪水。
  陶昌问:“大师,您怎么哭了?”
  玄奘说:“不,是高兴,我终于回到大唐了,可以一心翻译佛经,弘扬佛法了。”
  陶昌说:“是啊,颠簸流离后得以安顿,不易!”
  寺里的主持和僧人一起帮陶昌、蓝玉、玄奘一行安顿下来,当晚入住寺里。
  蓝玉要卖玉,去找同行了。
  陶昌想起了曾在长安城里的那段日子,去四处访友。长安城里,比上次更繁华,只是找不到李玄、杨子、李林、孙长老、小道士、孙思邈、小月儿、孙行、孙小仙,他们也许去其他地方隐居了,也不知在忙什么?这些高深的人,总是神秘莫测,也许此生再也见不到了。
  陶昌找到了胡姬,胡姬欢喜地不得了,殷勤地招待。
  陶昌得知她已成婚,表示祝贺。
  她还是那样,说:“要是你当初大点,我就同你成婚了。好啦!下辈子再碰到你,说不定能和你成婚。”
  她总是那么大大咧咧,手里抱着孩子。
  陶昌记得死去的乐信要他找他的女儿,依靠女儿画像找他的妻子。结果费尽心机找不到,通过胡姬也不行。偌大的京城,人来人往,哪里找得到呢?
  贞观十九年(646年)二月
  玄奘法师赴皇宫终于见到了唐太宗。唐太宗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希望他还俗做官来辅佐自已。玄奘法师要求对带回来佛经进行翻译,以了平生夙愿,把西行的所见所闻写成书传于后人。唐太宗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派道宣、神泰、慧立、辩机、玄应等十二人协助玄奘翻译经书。
  唐太宗认出了陶昌,问:“陶昌,你不是在西域么,怎么变成护僧人了?”
  陶昌说:“回陛下,末将曾随李靖将军征讨吐谷浑,随侯君集将军平定高昌,随郭孝恪将军占领焉耆。路上遇到执着取经的玄奘大师,被他的举止深深感动,就护送他回国。”
  太宗问:“你那几个小兄弟,阿史那.骨碌、薛孤儿、摩诃呢?”
  陶昌说:“陛下还记得我们四个小后生呀!”
  太宗点头。
  陶昌说:“骨碌固守高昌城,薛孤儿在高昌出家,摩诃是突厥的卧底,已重返西突厥。”
  太宗说:“想不到骨碌和摩诃,同样是突厥人,走向却完全不一样。”
  陶昌说:“人各有志,不便强求。”
  唐太宗说:“你为大唐开疆扩土,立了不少功劳,朕要赏赐你。”
  陶昌说:“不要赏赐,只想见见恩师李靖,早点回家。”
  唐太宗问:“要不要给你封个官?”
  陶昌想早点回去,自己可以翻译无字经书,说:“只求陪意志坚定、学识渊博的玄奘大师翻译完经文回故土,养儿育女。”
  唐太宗哈哈大笑,说:“这算什么要求?朕希望你去拓展边疆,暂在长安歇息一年半载,协助玄奘翻译佛经,日后你得继续西征。为了满足你的愿望,朕给你叫来李靖,让你们好好聊聊。”
  唐太宗想到唐朝能人辈出,显得很高兴,命人去唤李靖。
  陶昌问:“谢谢皇上,侯将军呢?”
  唐太宗说:“别提他了,提他,朕就伤心。”
  陶昌问:“出什么事了,皇上?”
  唐太宗说:“他同太子一起谋反。”
  “啊?!”陶昌脸色大变。
  唐太宗说:“莫提了,往事不堪回首,朕要了他的命,只能怪他自己胡思乱想、胡乱作为。”
  唐太宗设宴款待,让大臣们与玄奘寒暄,切磋佛经。
  陶昌向恩师李靖汇报了情况。
  李靖表扬了他,说:“不错,后生可畏。”
  陶昌问:“侯将军究竟怎么了,做以下犯上的事?”
  李靖悄悄地说:“这些事,不适合在宫里讲。”
  陶昌赶紧岔开这话题,说起摩诃、薛孤儿、阿史那.骨碌的情况。李靖说高甑生被流放,薛万均贞观十五年(641年),坐事下狱,忧愤而死,太宗为之举哀,命陪葬昭陵。
  他们论及慕容顺635年死于内乱国人之手。谈起天柱王三子、李昌、李玉、上官磊、诺曷钵、李伯玉、达延芒结波、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彦、契苾何力、执失思力、薛万彻、乐信、谢叔方、刘德敏、牛进达、姜行本、智盛、麹雍、辛獠儿、薛孤吴仁、伯屈昉、赵元楷、阿史那·社尔、衡智锡、伯屈昉、李海岸、时德衡、王进威等的事。
  陶昌问:“李大亮呢?”
  李靖说:“李大亮去年过世,终年五十九岁。去年,李大亮患病,皇上前往探视,亲自给李大亮药物,十分关怀。临终前,李大亮上表给皇上,苦谏皇上不要再进行远征高句丽的战争了,希望他重点把‘京师宗庙所在’的关中经营好。去世时,家人为他穿衣入棺时,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里,只能在棺中放了五斛米、三十端布。皇上得知悲痛大哭,赐予他谥号懿,并赐他在昭陵陪葬。”
  陶昌说:“人生就是一场戏,终有谢幕的一刻。”
  李靖说:“我老了,也快谢幕了。”
  陶昌说:“恩师筋骨好,来日多!”
  李靖哈哈笑着。
  陶昌想起独孤达,问:“将军,认识独孤达么?”
  李靖说:“认得,曾是瓜州刺史,很有文采。”
  陶昌问:“他有个儿子叫独孤深,听独孤刺史说在京城做事。”
  李靖说:“他呀,同他父亲不一样,酷爱武术,在大理寺做事,有点能力。”
  陶昌说:“恩师,可否引见。独孤大人临死前,曾托我办理后事。如今,我想同他说说。”
  李靖说:“可以,择日我安排一下。”
  唐太宗龙颜大悦,说:“为表彰玄奘大师取经的壮举,朕将为他开展览大会,由陶昌负责一切事务。”
  玄奘、陶昌表示谢意。
  唐太宗命人取出夜明珠,说:“你越不想赏赐,寡人就越想赏赐你,这颗夜明珠归你了。”
  陶昌说:“末将认得,这是在高昌王宫捡到的,我建议侯将军献给皇上,怎可再拿回去?”
  唐太宗说:“想不到这颗夜明珠与你有缘,这次又与你重逢,物归原主,你怎可推却?”
  陶昌说:“论战功,我只是个小兵而已,李靖将军才是功高盖世。感谢皇上赏赐宝物与我,我想转赠给李靖将军,不知可否?”
  唐太宗说:“当然可以,就让这颗夜明珠成为李靖家的传世之宝吧!”
  李靖不便推却,磕头谢恩,徒儿主动转让,是李靖一生最风光的一刻。
  李靖忽然问:“皇上,高句丽的事,进展如何?”
  太宗说:“高句丽残虐其民、侵暴邻国、违我诏令为由,凭借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想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
  太宗问:“李将军可想前往?”
  李靖说:“一切听从皇上安排。”
  太宗说:“李老将军毕竟上了岁月,不然,这行军统帅非你莫属。”
  李靖说:“不敢当。”
  太宗问:“陶昌,你是否想去?”
  陶昌不知高句丽的事,凭直觉,必是大战,便不假思索地说:“在下最想做的是翻译佛经。”
  太宗说:“也好,你那边不熟悉,没必要去。下次西域有战事,你就别想推却了。”
  太宗转而对玄奘说:“大师,有人觉得跟你做事,比随朕打仗还重要,哈哈!”
  玄奘说:“影响皇上的战略部署,小僧甚觉愧疚。”
  太宗说:“大师的事,与战事同等重要,您若有什么需求,尽管找朕,朕必鼎力相助。”
  玄奘说:“多谢陛下!”
  李靖府院内。
  李靖详细地讲侯君集的事,他说:“起初,皇上让我教授侯君集兵法,他对太宗说:‘靖且反,兵之隐微,不以示臣。’皇上又问我,我说:‘方中原无事,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而求尽臣术,此君集欲反耳。’后在平定高昌的庆功宴上,江夏王李道宗也曾对皇上说:‘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皇上问道:‘何以知之?’李道宗回答:‘见其恃有微功,深怀矜伐,耻在房玄龄、李靖之下。虽为吏部尚书,未满其志,非毁时贤,常有不平之语。’皇上说:‘不可亿度,浪生猜贰。其功勋才用,无所不堪,朕岂惜重位?第未到耳。’对待侯君集应是一如既往。
  “二月二十八日,皇上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侯君集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七名。时太子李承乾屡有过失,担心被废。李承乾得知东宫府千牛贺兰楚石为侯君集的女婿,又知侯君集对皇上一直有积怨,便多次让贺兰楚石带侯君集到东宫,向他询问自保之策,侯君集认为太子愚昧低能,便想乘机利用他,于是劝李承乾谋反,参与了李承乾的谋反集团。曾举起手来对太子说:‘此好手,当为用之。’此外还派遣贺兰楚石对李承乾说:‘魏王得爱,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李承乾非常赞同此言。用重礼贿赂侯君集以及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让他们刺探皇上的心思,一有动静便告诉他。
  “侯君集自从参与此事后,为此事焦虑不安,常在睡梦之中突然跳起来,长时间地唉声叹气。其妻感到奇怪,便对他说:‘公,国之大臣,何为乃尔?必当有故。若有不善之事,孤负国家,宜自归罪,首领可全。’
  “但侯君集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四月初一,李承乾的行动被人告发,侯君集被下狱,此时贺兰楚石又告发他谋反的事。皇上召见侯君集说:‘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故自鞫验耳。’侯君集起初不认罪。皇上便召见贺兰楚石详细陈述始末原委,又拿出与李承乾来往的书信启给他看,侯君集理屈词穷,只得服罪。
  “侯君集依律当满门抄斩,但侯君集在战争年代战功卓著,一直是皇上的心腹大臣,所以皇上不想杀侯君集,便对文武百官求请道:‘往者家国未安,君集实展其力,不忍置之于法。我将乞其性命,公卿其许我乎?’但大臣们都认为:‘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皇上只好对侯君集说:‘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但见公遗像耳!’说罢,潸然泪下。侯君集也磕头表示服罪。
  “四月初六,侯君集因谋反被杀,并没收了他所有的家产。临刑前,侯君集从容不迫,对监斩官说:‘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为言于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皇上闻之,特意开恩,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将他们迁到岭南(今广东钦山港)。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皆处死。”
  陶昌感慨:“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
  陶昌问:“太子呢?”
  李靖告诉他,说:“他本人被判充军到黔州,据说最近郁郁而终。”
  陶昌直摇头。
  面对侯君集将军的结果,陶昌颇感无奈,反思:“之前是李世民与兄弟间的争斗,现今是父子、君臣之间的争夺,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人间悲剧?归根结底仍旧是私有制下,人与人为了争夺利益,从争吵到打架,甚至产生战争。人类社会什么时候能终结私有制,悲剧才会停止上演呢?”
  陶昌用双手摸了摸脸,摊开,放下,仰望长安城的天空,纯净的蔚蓝色,人类社会如天空一般纯洁就好了。
  陶昌问高句丽的事。
  李靖说:“高句丽已发展成为东北的一个强大的地区性王国,对中华的复兴构成了最直接最危险的威胁。高句丽与隋唐,乃二虎不可兼存,隋唐要想兴盛,必除高句丽不可。”
  陶昌问:“恩师已把高句丽的来历说得一清二楚了,那她是怎样一个国家呢?”
  李靖说:“高句丽的国家结构兼有农耕和游牧两个国家形式,组织严密,国家军事潜力大,兵民不分,战斗力强。”
  陶昌问:“这个国家的民风怎么样?”
  李靖说:“在意识形态上,高句丽保持着部落的纯朴民风,并未完全接受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讲究仁义,接受儒化的国家侵略性和危险性就会减退(除日本变异的儒学外),但高句丽则没有,由于文化上的不相认同,高句丽对中国的威胁也就更大。”
  陶昌问:“这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战略?”
  李靖说:“在朝鲜半鸟上,百济已成为高句丽的盟友,而另一个国家新罗则面临着高句丽、百济和日本三方的威胁,国家时刻都在生死存亡中。这时,高句丽的战略目标是:在朝鲜半岛,制定先消灭新罗,最后消灭百济,统一半岛的计划,不断加强对新罗的攻势,这是高句丽首要的战略计划。在北方,进一步巩固东北亚的根据地,慑服各族,对突厥采取结盟利用战略,分化突厥和中原王朝的关系,挑起战争,以收渔利。对中国,首先积极备战,第二采取表面上绥靖政策,不断进贡予以麻痹,第三挑动中国河北一带的地方势力和军阀们对抗中央(如北齐贵族等),破坏中国的统一,第四不断小股部队侵扰,削弱中国边防。相对于高句丽来说,早已儒化的新罗国危险性较小,新罗一直也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这一点,隋唐君主们都是清楚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唐太宗听说新罗被高句丽围攻告急时,下定决心要干涉的原因。”
  陶昌说:“通过恩师的分析,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隋唐时代对高句丽大加讨伐的真正原因。这只能归纳为一句话:没有征高句丽战争,就不会有中华隋唐的兴盛。隋唐时代百万中华将士的鲜血不会白流。”
  李靖说:“隋朝覆灭,很大程度归根于隋炀帝几次征讨高句丽,耗尽人力物力,以至于朝代被更替。”
  陶昌说:“但愿大唐能挺过这关。”
  李靖点点头。
  独孤深赶到李府。
  在李靖介绍下,陶昌与独孤深相谈甚欢。
  陶昌问:“独孤夫人找到你了吧?”
  独孤深点点头,说:“感谢你为我父亲办理后事,我当初很想去尽孝,只是皇上不准。父亲啊,孩儿不孝,请您见谅!”
  独孤深热泪盈眶。
  陶昌说:“人生无奈,不由自己。你弟弟怎样?”
  独孤深说:“留在南方,回不来了。我妹妹呢,她怎样了?”
  陶昌说:“你妹妹自小受宠,富有叛逆之心。当初你父亲希望她早点回内地找你,可她不听。甚至于离开你父亲,更远离中原,往西域的西域去了。如今,说不定成为了西突厥夫人了。”
  独孤深说:“妹妹呀,你好糊涂。”
  李靖留下他们,一起在府内吃饭。
  独孤深写了一封给妹妹的信,说:“兄弟,万一你再次去西域,碰到她,一定要把这封信给她。”
  陶昌一口答应,说:“这封信饱含着大哥对小妹的思念,我一定会转交给她的。”
  陶昌在独孤深的引见下,见到了昔日的好友,又是敌手的龙突骑支。
  未料,龙突骑支对他异常客气,三人相聚饮酒。
  他们畅谈往事,让独孤深大开眼界。
  龙突骑支习惯了中原的生活,反而淡忘了大漠生活。
  喝得醉醺醺得分手。
  在长安朱雀街南端陈列着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大批佛像、佛经、华幡等,参观的人排了几十里长的队伍。这次盛会是历史上第一个介绍外国文物的展览大会。同时,唐太宗为陈玄奘召开论经大会,云集各地高僧,讲解佛经,名声大起。
  陶昌在各居高点布置岗哨,长安街沿线布置了一道道禁卫军组织的防线,自己不停地来回巡逻,确保万无一失。
  陶昌不断地在思索,玄奘大师四处讲经,觉醒了一些高僧和能人志士,但又有什么用呢?人的觉悟提高了吗?达到了桃源人的思想境界了吗?没有,现实让人非常失望,蒙旭失望地感叹如果想让世外人人都有老子的境界,也许只有等太阳从西边升起,蒙旭对人类的失望恰如其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