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走向信义 01
作品名称:兵哥哥去南方 作者:遇上你是我的缘 发布时间:2019-08-29 08:59:40 字数:4298
我还在弘隆上班的时候,老早就听说过信义玻璃了。偶尔也看见它们的工衣上赫然印着“信义玻璃”这四个横细竖粗而且呈平行四边形的绿色广告字体,就觉得耳目一新。心里想着,如果我离开了弘隆之后,信义玻璃会不会是我打工的下一站呢?要是有幸成为信义人,我也觉得光荣。
起初,信义玻璃招工的条件还比较苛刻,无论男女员工,都必须要求身高在一米六以上,而且需要高中毕业文凭,生熟手和地域都不限,年龄为普工40岁左右。也就是说,在当时,如果想进信义,估计也是很难的。
关于信义的选址,说起来还真的是让人难以想象。原本这里是一座荒废了许久的路东度假村,我在乔工上班的时候就曾亲自前往看过,还有跑马场,假山水池和客房呢。环境还算不错,虽不靠海,但是临珠江口。打开窗户,还不是一望无垠的开阔,在波涛浪卷的江面上,行驶着一艘艘轮船有时还可以看到沙角海军部队的军舰飘扬着五星红旗从眼前驶过。而且这些小木屋也建造得很别致,屋顶全部是大块的树皮,四周是固定在经过处理后的毛竹之上,又还有点像云南西双版纳的那种吊脚楼,踩在上面发出沉闷的嘎嘎声响。至于客房内的设施,则没有机会见到,所以也就成为一个谜。后来又和伯会去转了一圈,还照了不少的相片。
江西保安班长徐建时任乔工保安队班长,早上就带领我们朝路东度假村那面跑步算是出操,基本上就是转那么一个大圆圈返回。还别说,这早上出了一通热汗后再冲个凉水澡,一整天都是心情舒畅,精神抖擞,好像是吃了阿里山槟榔那么的刺激而提神。
环绕着度假村,果农们还种上了密匝有序的荔枝树。那段时间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我们去得早,徐建的弹跳力又好,一跃而上就抓下来几大把红灿灿的荔枝,分被送给我们尝尝鲜。呵呵,这馋倒是解了,可万一果农喷洒过农药咋整呢?当时还真没细想,一旦中毒,还真的是件麻烦事情。所幸吃过后并无不适症状,侥幸了一回。再一细想,既然都成熟了,果农们自然不会再喷药,而是尽快摘下来卖掉才是钱,所以说我们吃得荔枝还是安全的。不过在广东,最有名的荔枝当数从化荔枝,中国著名散文家杨朔就曾写过《荔枝蜜》的散文名篇,说得就是从化的荔枝呢。
也许,路东村委会根本就没有想过,眼前荒凉许久的度假村会迎来美好的明天,主要原因就是信义玻璃虎门工业园的入驻。又听到一则小道消息说,信义当初的选址并没有通过虎门镇和路东社区,而是由东莞市专门来人负责协调处理。市里来人,镇上和村上还有啥好说的,按照规定照办就是了。由此可见信义玻璃的关系还真的是牛字了得,他们当然清楚,要找就找管大事的,去找那些到大不小的官员不好伺候,而市级官员肯定可以管得住他们。再往下走,村里的就更不用说的了。是不是?
市里的官员何尝不清楚,信义玻璃是条“大鱼”,它们在深圳早已做得风生水起,如果落户虎门路东,势必会对当地的经济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何乐而不为之呢?尽管在征地中会遇到不少麻烦,但是只要工作做透做细,明确赔偿标准,路东村民应该会支持的。现在,市里主要领导主抓这件大事,镇村两级自然不敢马虎,很快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征地迁坟方案,上报市里审批后落实。因此,在选址这件事情上,东莞市政府起到了强劲的推动督促作用,其目的还不是为了招商引资,壮大全市的经济实力,更好地为当地老百姓服务。所以信义玻璃在和东莞市政府洽谈好地址之后就不用再过问,只管按照计划接管施工就行。
信义玻璃招商项目部从深圳过来考察的时候,相中这里还有一个主要的优势就是在珠江口,来往轮船运货也很方便,而且距深圳也不远。再者这里地势开阔,除了荔枝树和迁坟,基本不用过多的赔偿,这就为公司节约了不少资金。总的来说,这里的条件还算很理想的。
与此同时,我又在想,假如东莞市的主要领导都还搞不定的话,信义玻璃兴许会另外选址,也不一定非要在这里投资建厂啊是不是?最后的事实就是东莞市的主要领导审时度势,办事效率就是高,妥善地为信义选址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实这也是双方共赢的大好局面:信义在路东建厂,路东社区的出租房,超市等等为信义员工提供相应的有偿服务,多美的事啊。如果不是这样,人家是大型投资集团公司,也不是说除了路东之外就没有地方可选了,有钱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的,可是一旦让路东给错过,只怕到时候还真的没后悔药卖了。至于其中的利害关系,我想当官的不会不知道吧?看来啊,沿海官员的思想就是前卫,他们一点就通,而当地的老百姓呢,有些想法也是正常的,但对于那些有房出租的房东来讲,信义玻璃入驻路东,无疑是天赐的良机,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呢。不管怎么说,事情无论多复杂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事在人为,谋定在天”嘛。想当年,香港回归那么复杂,还不是通过几十轮谈判后被拿下来了,回过头来想想信义这征地真的就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再怎么复杂也没有涉及国家主权谈判那样的复杂呀。
问过实地看过信义玻璃的人,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厂就是大,厂房修建得很有特色。”言下之意就是你若不信,可以实地去看看我们是不是在吹牛就晓得了。自从离开乔工以后,那片儿地我还真的是好久都没有再去看过,自然不知后面的情况怎样的了,当初路过的时候,确实是很荒凉的,混泥土山路里侧还有一片小树林,林中还有不少本地人的坟茔。哦,原来市政府要求路东村民迁坟,也就是指这个地方,当然不管涉及到谁的,都会有相应的补偿,至于多少,市里都有统一的标准。
还记得我去曾镇安房东那里找他有事的那次,就亲眼看见几部大型挖掘机展开了作业,一堆堆的红土被铲到边缘,那些荔枝树早已不见了踪影。由于我看这面地势不高,所以无法看清里面的情况,当然,人家在施工,也不会允许生人闯入,谁知道你是干啥的呢。于是我就瞎猜,那些坟茔和瘦弱的小树都已被清除干净了,现场就只有施工师傅在作业,估计是先用挖掘机挖高填低,大致填平之后再用压路机来回碾压。还有这面的地质状况不允许就那样直接建房,而是还必须要打桩,因而就有打桩机“咚咚咚”地砸向地面,打完桩后还需浇灌,然后才搭建钢架结构的厂房,如此之后,根基才算牢固。后来我在走进信义之后,实地转了几大圈,惊讶地发现了我的猜测居然就是施工方的设计图那样,你说神不神奇?
于是,我闲着就在幻想,未来的信义玻璃进驻路东到底是怎样的一副姿态呢?路东这面的信义人与深圳那面的有啥不同?信义的规模、环境、待遇等和路东其它厂家有啥区别?打工的人最关心的就是工作时间长不长,工作环境和待遇咋样,薪资发放准不准时,个人的拓展空间大不大,等等的诸多问题时不时地萦绕在我的脑际。呵呵,在这个时候,我都还不是信义人,就开始胡思乱想的了,莫非我对后来走向信义踌躇满志和信心倍增?当然,我个人的理解是要进厂的话,都要选择去进新厂,那里的所有一切都是全新的,工人上班压力不很大。而老厂似乎不及新厂那样让人激动,也愿意在这里打拼未来的生活。总而言之,一切都是新的,新厂有新气象,有新动力,焕然一新了嘛。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还在弘隆公司上班,就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想未来信义的事情。心想,等我从弘隆辞工后,如果还在路东的话,兴许会考虑去信义。眼下暂时现在弘隆干着吧,也别这山望着那山高了。要说的话,弘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路东也算得上是一个好厂,在那里上班压力也不是很大,最关键的是出粮(就是发工资的意思)挺准时的,而这却又是许多打工者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实际上,对打工者来说,吃苦受累受气都不怕,就怕的是干了活还拿不到钱,或者一拖再拖,谁还受得了?拿不到钱,用什么来生活?这就会造成社会的隐患。我不知道那些老板是怎样想的,被人给你做工你却不想付钱,还以为自己当真是黄世仁啊,也不看看是啥时代?之前没有拿到工钱的可怜打工族,想去找劳动局吧,一想到自己言轻位卑,又是外地人,而那些老板多少都和当地的劳动局有着关系,所以就算去找了估计也白搭,还不如自动放弃算了。渐渐地,随着打工族维权意识的加强,国家也加大了对《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普及以及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欠薪的事情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可以说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用人单位再怎么牛,也大不过国家的法律,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通常来说,进工厂打工,薪资基本上都能够保证。但是如果在工地干活,还就很难说的了。那时的报刊上经常报道的拖欠农民工工资,说得就是建筑工地,因为是老板把工程承包给了包工头,包工头如果想歪脑筋,底下的工人就只好干望着,辛辛苦苦干活的血汗钱不是一拖再拖就是到手的极少。有些农民工想不通而走极端的事例也有不少,他们去讨要工资反而还要被侮辱和殴打,天理何在?国法难容!
据说在重庆就有一个女工当面请温总理帮她要工资的,结果那个女工很幸运,当场就领到了该得的工资,事情经过媒体广泛报道以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那件事后,国家开始重视关注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很快就出台了相应的对策。就是开发商先垫支工程款的百分之十作为支付农民工工资的保证金,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办理,对开发商拒不支付保证金情节轻微的,进行劝导教育,责令其迅速补齐后方可施工;而对于情节严重的,则勒令其停止施工,责成劳动保障和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取证,后面的事情就由它们来搞掂。
我在去东莞进厂前,老早就想过了,我不听别人怎么吹嘘说厂子如何好,必须要亲自进去感受了一番这才相信。我也不相信那些把工资福利待遇吹得神乎其神的,也只有把工资领到手后才算放心,当然,别人的话我也会适当地参考一下的。假如是厂方欺骗了我,言行不一,那咋办,是走还是留?这些都得事先在自己的心里有个数,千万别做没把握的事情,因为年龄上我们老大不小了,自然是伤不起,也不敢总折腾,只要厂方管吃住,按月领工资,辞工能拿到钱就可以了,这个要求也不高,凡是正规的厂家都可以满足的,其实也不用过多的担心。
俗话也说得很好,“端人家的饭碗,就得服人家管”。看来还真不假,这是前人的智慧,是经过检验的。老祖先们就是厉害啊,他们都是先经过自己的实践之后才得来的总结,所以很有现实指导意义。可是今天的人们却都还在使用他们的智慧,你能说那些俗话会过时吗?会无用吗?我是一个懂道理的人,自然明白俗话所包含的意思。我这个人还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选择都是双向的,你在选择厂家的同时,厂家其实也在选择你。与其不切实际的频繁跳厂,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就在一个厂里呆着,只有稳定下来,你才能不受颠沛流离之苦,才能稳中求进,才能不断累积钞票。出门打工的,谁不稀罕高工资好福利,可是还得跟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本身你不具备技术,或者有工程师的职称,你能进厂,充其量就只能在流水线上上个班,或者做个保安清洁工等杂活的,还想奢望去写字楼啊?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就算想那也是也白想。有意思吗?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