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笔底揭秘>字字成果伴苦辛第二章

字字成果伴苦辛第二章

作品名称:笔底揭秘      作者:柴瑞林      发布时间:2019-08-29 08:44:24      字数:3825

  一
  我们说,一个理论的价值,完全不在于只解决了自己在书法练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在于它有广泛的适用性。一个理论不完全在于自己的金瘦体书法练习由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山明又一村,而在于更进一步的发展,用于广大的书法应用之中。于是在发现三种作用力之后,张伯荣把笔力研究向纵深推进,完善了对笔力的全面认知。
  一是不同的作用力有其独特的产生方式、调节方法和笔画形态。例如直立笔管写字只能产生压力作用力,提按是调节压力大小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是圆笔,两面俱润。例如侧倚笔管写字只能产生剪切力作用力,捻管是调节剪切力大小的方法,写出的笔画分阴阳两面,笔画一侧较另一侧更为光滑。这些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不难掌握。你若是想写那种笔画,必须用那种方法,用那种作用力。若是不掌握作用力理论,很难理清这中间的关系。
  利用作用力理论可以追溯古人用笔。例如苏东坡“腕着笔卧”的用笔方法是压力用笔。“腕着”就是手腕贴着纸,“笔卧”是笔毫斜倚着纸,又叫“偃笔”。写一横画是自左向右用笔身的部分划过纸面,这显然是压力用笔,但比直管只用笔尖写字的压力要增大许多,写出的笔画粗壮厚重,笔画显得很结实,被书家誉为“绵裹铁”。
  二是不同的作用力在纸面上的反应不同。笔毫的作用力加到纸面,在纸面上会产生应力变化。施加的作用力是三维立体状态,那么纸上的反应也要在三维空间上度量。也就是说,作用力对纸是全方位的影响。这种应力变化可以用应变椭球了分析,类似于把外力加到气球上的反应。当外加的作用力方式不同时,纸上的应变模式也不相同。一种作用力产生一种特定的应变模式,通过笔力分析我们仍可掌握其间的对应关系。应变模式能解开许多技法上的问题,例如墨浓中线的问题等等。
  2013年,张伯荣先生带着这些新亮点的著作《中国书法笔力详解》问世。把三种作用力的认识不断向纵深推进,非常必要。研究愈深入,认识愈细化,就愈能消除人们的疑虑。从而引导人们去努力实践,去继续探索。
  
  二
  先生的这些深入的研究,使人们的脑洞大开,给人们展示了书法的理性之美。
  大家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多是欣赏书法的外形美和其中包含的文字内容美,外形美和内涵美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除此之外,书法还具有技法美,即理性美。蔡邕入嵩山学书,于石室中得见素书,不餐三日,大叫欢喜。李阳冰在路上见碧落碑,竟卧碑下,数日不肯离开。就是他们见到了“字法奇古,行笔惊绝”,欣赏到了书法的理性之美。凡传世之作,必有人们感兴趣的地方,有可学的东西。
  书法的理性美来自何处?在于书法技法的规律性。技法美是书法作品中展示的用笔用力等技巧方面的东西,观赏者能从中探寻用笔之神奇、结构之巧妙,从理性的发现中得到启迪,受到导引,享受到愉悦。一幅好字是人们经久临摹学习、从中取法的范本。如果书法不存在这种理性美,我想谁也不会拿生命去做那乏味的工作。
  很显然,先生在技法的研究中感受到了理性之美。正是书法的理性美,引导他在技法探索中不断出新,屡有斩获。他在探索中找到了属于他的无尽乐趣,兴趣盎然地攻坚克难,收获着别人难以理解的愉悦。
  
  三
  先生把对书法的欣赏引导到理性欣赏,在于他的哲理思辨能力。他曾经兴致勃勃地探讨过哲学问题,他从地质学的知识出发,探讨“一分为几”这样的哲学命题。先生说:
  “如果在一片平地某处鼓起来一个小山包,当鼓起的程度超过岩石的破裂极限时,在鼓起的顶部即将发生放射状的裂口。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放射状的裂缝能有几条?经过地质家的模拟实验和对各地裂谷的实际观测,发现裂缝的数目绝不是任意的N个,而是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通常为三条,这就是地质家常说的“三叉裂谷”。地球上最壮观的三叉裂谷是位于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纵贯非洲东部大陆。往小里说,在一个原子的内部,有带阳电的原子核,有带阴电的电子,还有不带电的中子。再以数学为例,除了正数和负数之外,还有既非正数也非负数的0;还有无理数,说不上是正数还是负数,但也绝不是0。这些足以说明,在一个物质中除了矛盾的双方之外,还存在别的东西。事物到底一分为几?有的一分为二,有的一分为三,有的可能多分。世界是复杂的,不能用一个程式来概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分析事物的各个方面,全部用二分肯定不行。
  《矛盾论》全面地讲解了对立统一的规律,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告诫我们要全面地观察事物。后来把这些阐述通俗地称为“两分法”或“一分为二”。但是,先哲们从来没有说过世界上任何事物就是二分的,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有一条最新指示说,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他还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
  先生在专栏文章《尝试三分》中说:
  “专就三分问题做些讨论,目的是使我们在认识事物或者分析问题时能找到一个较为简便的方法。
  在数学方面,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关系不外乎大于、小于、等于三种可能。在时空观念上也是限定在三分标定之内。任何物质在空间上的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前后了定位,也就是用三维空间的X,Y,Z轴来标定。孙悟空尽管施展出翻腾滚打的浑身解数,也逃不过如来佛的手心——那个三维空间。在空间上谁都逃不脱三维坐标系,在时间上谁也超越不了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时间段。所有这些无不说明,三分能显现出立体感、层次感、节奏感,能丰富人们的想象力与表现力。
  社会思维也强烈地支持三分理念。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互相制约、循环往复地进行。最浅显的例字就是小孩子玩的“石头、剪刀、布”,是理想的动态平衡三极状态,三极相克又相生,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
  既然三分现象如此广泛地存在,那么用三分的理念就不容易出错,一般的情况下能逼近事物的本质,特殊情况例外。大家在分析客观事物时,在综合归纳时,以及在行文写作时不妨尝试一下三分。一方面,它能把貌似简单的事物认识得更深刻,更仔细,更全面。另一方面,三分易于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理出头绪,使思维逐渐明朗化。思维尽管千头万绪,总能分出主要的方面,分出层次来。”
  先生对哲学的深入思考有助于他的书法理论研究。先生说,哲学思辨使看问题能从大处着眼。从古代对笔力极其概括、非常朦胧的认识到《笔力详解》论证笔力的方方面面,先生架构起关于笔力的理论,是对中国书法的巨大贡献。在通常的书法书中只寥寥数语的笔力问题被他演绎成一本专著,其中的甘苦可想而知。
  在演绎的过程中,先生食不甘味夜不安夜不,在高大书店奔走,查找资料,进行分析接纳,在洋洋书海里苦苦求索,深夜临睡时把笔记本和笔准备在枕头边,在似睡非睡中常常做起来把一忽儿来的灵感记录下来,有时一夜记录和感触写出十多张十六开纸来,天一亮顾不得吃饭喝水,拿的案头品味使用。有一天笔者去看他的工作状况,他和笔者聊起了书法艺术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他说灵感有时候在不经意间闪现,有时候在梦里。笔者说对的,那是发明创造者长久在自己钻研和创造过程中的积累和期望中出现的创造思路,或者是久久的期盼,一朝得一飞跃,是成功的先兆。接着笔者给他讲了前面所提到的奥地利人约瑟夫.马德佩尔发明缝纫机的时候,在处理那根缝纫针安装的时候,难住了,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一天夜里作了一个梦,他突然悟到了解决的办法。还有我们国家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在水稻杂交实验中中,梦到水稻成了大树,他在下面坐着……
  说来也巧合,以后在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里看到:“……那时正是我写《中国书法笔力详解》一书的过程中。就在瑞林讲故事走后的那天夜里,我忽然得一梦,梦到地壳应力实验模拟图,以前曾经看到过,但现在在梦里现显得却异常地清晰。梦醒后立即感悟到,书法的应力分布不就是这个模式吗?我又惊又喜,在记事本随手记下了如下一段话:‘三月十一凌晨得一梦,笔毫触纸的应力分布模式图与地壳上的应力分布极为相似。这个梦太重要了,天赐我成。’这个梦使我完善了笔力分析的全面构架。瑞林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我最需要的一激。瑞林也有过神奇的一梦。她曾经记述过这个梦:‘梦中在山坳里行走,但见路上散落着彩笔,待到把它们一一捡起来后,手里已握着一大把彩笔。忽然抬头看见来到一个很幽静的地方,一石屋禁闭,她正在纳闷,石屋门突然破裂,从里面走出一位风华正茂的古代淑女,发髻上卷,修眉弯弯,尽见聪慧之气。我在惊诧之间忽听有人说,此易安也。待想上前答话时已不复得。醒后悟此梦境,当是易安赐我多彩之笔,示我‘破门而出’。这一梦成为我一生的大标志。能与古人近在咫尺之间,实在是难得的际遇,这偶然闪现的灵感一直激励着我,使我终身受益。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一直坚持笔耕不辍。’”可见先生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如笔者几十年以来对中国诗词的喜爱和求索一样的痴迷,费尽心血
  至死不可回头。
  
  四
  先生的《中国书法笔力详解》涉及了笔力的方方面面,受到广泛好评。书法家乔柏梁得到此书后,迫不及待地挑灯夜读,异常兴奋。随后,《中国书法报》分两次整版刊登“笔力分析”,《中国书法学报》刊登报道“中锋、逆锋、侧锋同创笔力辉煌”。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李敬题词:“笔力详解一书研究笔法变化中笔力的作用,把众多书法实践经验结晶和书法艺术发展的科学规律紧密结合,对学习书法会有所启迪”。
  他的研究也受到了传媒界的关注,在互联网上能见到中国图书网、孔夫子旧书网、百度百科、新浪网、当当网、京东网等对他的成果的推介。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有对他的采访新闻报道。
  该书已成为齐鲁书社的一本畅销书,一年中三次印刷。齐鲁书社昝亮社长也非常重视,将该书从头至尾逐字审阅,订正了多处文字。一本书能受到如此重视,还是不多见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