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飞天行动>67、佛解干戈

67、佛解干戈

作品名称:飞天行动      作者:美满人间      发布时间:2019-08-28 09:43:19      字数:3929

  看到清单里有梵衍那国国王,陶昌觉得将会发生战争,不由得倒吸口冷气,赶紧告诉陈玄奘。
  陈玄奘镇定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两个人在一起,就会发生战争?”
  陶昌说:“一山不容二虎,这里是梵衍那国,而不是吐火罗国。吐火罗国国王占用他国的地盘,侵犯了其领土,梵衍那国王怎会容忍?”陶昌讲了来龙去脉。
  陈玄奘说:“阿弥陀佛,小施主曾卷入战乱,如今醒悟,却是造化。我曾化解戒日王和鸠摩罗王的恩怨,相信这次一定也能化险为夷。”
  陶昌说:“只怕你想出办法之前就开战了。我很担心,在内搞庆典,在外起战事;一边是仁慈,一边是血腥,太可怕了。”
  玄奘说:“不会,佛家人很遵守诺言,他们既然接受邀请,必在庆典之后动干戈。
  陶昌将信将疑,心想:“但愿如此。”
  玄奘似乎看透了陶昌的心思,他说:“只要是虔诚的佛教徒,我有的是办法。”
  法师这么有把握,陶昌就放下心来,也不过去告诉主持和史小莲。
  大佛庆典大会,陈玄奘亲自说法。
  果不然,吐火罗国王率领重兵在外面,自己进入寺内;梵衍那国国王也带来重兵,团团围住寺庙。巴米扬大佛周边笼罩着战火的阴云,战争一触即发。
  主持忙于招待中,听僧人们的汇报,大惊失色,来找玄奘。
  陈玄奘说:“狂风暴雨迟早要来的,幸运的是,来的地方是佛教圣地。否则必定是腥风血雨。”
  主持问:“大师,何出此言?”
  陈玄奘说:“有大佛的庇护,有佛法的光辉,量他们不敢动干戈。”
  玄奘在他耳朵边密语几句,他点点头,说:“我这就按大师的意思去办。”
  在主持的安排下,两位国王共同坐在台前。
  主持叮嘱:“请两位国王命令士兵们相互间别起冲突,大佛面前应保持和平。”
  梵衍那国国王说:“吐火罗人来我国,我欢迎;但如果带着刀枪来的,迎接他的只能是弓箭。”
  查希尔说:“太阳照耀下的大地是吐火罗人可以生活的地方,这写着梵衍那国的字么?”
  两个人不由得相互争执起来,甚至说散会后将排兵布阵,一决胜负,胜者通知整个梵衍那国。
  等他们气馁了,陈玄奘说:“两位国君,贫僧有礼了。不知两位不知为何信佛,但我觉得您们对大佛很虔诚,是个忠诚的佛教徒。”
  查希尔说:“人生有很多的烦恼,如果多看看佛经,想想佛理,将会释怀。”
  玄奘说:“吐火罗国君说得很在理,佛经能开导每个人,将每个人的智障给泯灭掉。梵衍那国国王,您呢?对佛教有何高见?”
  梵衍那国国王说:“人生有很多的欲望,想有无数的美女伺候自己,无数的子孙延续自己的血脉,无数的美食可以享用,无数的财宝用来显示荣华富贵。这种欲望会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身上,导致人生负担很大,难以自持。”
  玄奘说:“言之有理,钱财是什么,不过是海市蜃楼,仿佛很美丽,却很虚幻。你也许拥有金山银山,一旦你的肉体死亡,将失去一切直觉,这些财物就不再属于你。我们不过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而已,只是世上的过客。”
  他们俩都点头。
  玄奘法师说:“一切都是浮云,即佛教所说的空。好好过日子,才有快乐。为了钱财,抢个你死我活,这种悲剧太多了,如此让人觉得很苦,要做噩梦。每个人都应退一步海阔天空,自己辛苦得来的钱财用起来才香。千万别把钱看得太重,有人搞高利贷想多赚钱,结果人家生意亏损,跑了,落得很多债务,拖累了自己、家人,有些家人压力大,加上身体不好导致中风。人活一世很短,一切都是浮云,应彻悟。”
  他们听得很入耳,玄奘的教诲起了效果。
  玄奘讲经书:“佛教的经典实在太多,多得使你无法以业余的时间来读完它。有很多法师希望读过全部的佛经,最常用的方式是把自己和社会的世俗环境隔离,关在寺院中的一间房内,经过数年的阅读和体验,才能对佛经的全体,有若干程度的了解。像我本人,就是经过六年这种生活的人。有些人很少能把全部的佛经作总体的研究,由于他们缺少修行的实际经验,故也无从确切地了解佛经,充其量,他们是从文字的表面上得到一些印象而已。但是佛教的教义,从原则上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困难。它的根本思想,仅仅四个项目:苦、空、无常、无我。
  (一)苦一个人,如果没有苦难的感受,便不容易对自己作警惕,更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在人类的思想之中,也有不承认佛教所说的苦是真理的,我们无意要说服任何人,佛教只希望把佛所见到的真理,告诉愿意知道佛教的根本教义是什么的人们。在佛经里面,对于苦有五分类,即是:
  (1)苦苦──包括四个型态的苦的现象,那是人人都知道的:生、老、病、死。以现在人的知识判断,婴儿初生之时,尚无知觉意识的作用,应该是不知道苦或不苦的,所以这个生字,是指出生这个事实而言,由于生而为人,便因他有了身体而注定了必将会病、会老、会死的前程。有的人未老即死,或者终其身不知病为何物,但他不能不死。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因即在对于死亡所感到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所致。年轻的人,体魄特别强壮的人,比较不容易接受宗教信仰,原因即在于他们对于苦的感受不太强烈。
  (2)坏苦──有人反对佛教主张的「人生在世,有受皆苦」的说法,他们认为,人生虽有痛苦的遭遇,但也同样有欢乐的场合,譬如「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乃是人生的赏心乐事。对于这一点,佛教并未忽略,佛教却想进一步地为你指出:天下没有不谢的花朵,人间亦无不散的筵席。若从世间相的生起、完成、变异而复归于消失的这个事实来考察,虽有偶然的美景良辰,它的结局则终归于消失。所以有些人在没有成功之前,吃尽千辛万苦,到达成功之际,又会患得患失,尚未引退之前,便已忧虑到下一步应该如何走法的问题。总之,世相是经常变迁的,不可能让你抓住一样使你觉得绝对可靠的东西。
  (3)求不得苦──有些人在受到挫折之时,会以「天下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这句话来宽慰他们自己。生在世间,不可能一无所求,最基本的是求食物、求衣著、求异性。其次若有余力,则求名望、求财富、求权势。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的欲望也越高。有些人不为他们自己求任何东西,却又不能不为他人的利益而求。事实上,有求必应的,在世间上是不多的,当在你求得之先,必已付出了相等的代价。
  (4)怨憎会苦──在人世间,往往是好景不常,而又冤家路窄的事很多,你所喜欢的事物,很难保全不变,你所厌恶的事物,又偏偏常常在你的生活中出现。
  (5)爱别离苦──不论是父母骨肉、夫妻眷属、亲密的朋友,生离和死别,乃是最能使人断肠的苦事。有的人,你爱得他好苦,他却并不爱你;有的人虽然相爱,却有不得不分离的情况发生;有的人虽然终身相守,却不能避免死亡的有先有后。以上五种苦相,即是我们的人间相,因为我们的身心,是过去世的行为留下来的结果,佛教称之为苦因与苦果。如不及时中止,因果的循环,便无了期。
  (二)空佛教被称为空门,如果不懂佛教所讲「因缘」二字的道理,你就无法懂得佛教所讲的「空」是什么意思。所谓「因缘」,是指世间事物的形成和毁灭,均有它的因素,佛教称这种因素为「因」,又将这种因素与因素之间所发生的关系,称为「缘」。正由于一切的事物和现象,无一不是集合了许多的因素而完成的,如把各种因素分解开来,任何一种特定事物和现象,均不可能存在。佛教,要人去除烦恼的方法,首先使你明白世间的事物,无一不是暂时由各种不同的因素集合而成的幻象,这些幻象,使你幻觉它们的存在,其实,除了因素,并没有事物,因素在变,事物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致于对称心的事物起贪心,对不满的事物起怨恨了。可见,佛教所讲的「空」字,并不是一切都没有的意思,而是要你在努力促成其事之后,不要把它摆在心里,那是去除烦恼的最好方法。因此,由「空」的意义的说明,也必须了解,它会告诉我们如下的两种意义:
  (1)无常──一切事物的现象,既都是暂时的各种因素的聚和散的活动,只要因素的位置和形状有变动,事物的聚和散的活动,也就跟著变动,佛教把这种聚散活动的相状,分为「生、住、异、灭」的四种形态。这四种形态,从来不停留,所以是无常而不永恒的。
  (2)无我──人类的烦恼,多过于其他的动物,只因为人类的自我观念,比其他的动物更强烈。自我的观念,带来自私的行为,凡是遇到和这自私的行为相抵触的事物,便会引起烦恼。构成自我观念的基本因素,便是我们的肉体,再渐渐地向外扩张,有了我的财产、我的家属、我的名誉、我的事业,我的权势、我的思想等等。人们为了维护这些「我」及「我的」观念,努力奋斗,也为了这个我而招致烦恼。从「因果」的观点上说,佛教是鼓励我们积极向上的;从「因缘」的观点上说,佛教是主张放弃我见的。世间一切事物,包括每一个人的身心在内,无一不是由因缘促成的幻象,根本找不到「我」的观念可在何处生根。所以是「无我」。但是,此处仅从理论上,分析给你听,使你明白,你的「自我」并不可靠,也不实在,当你有任何痛苦而无法立即解决的时候,不妨试著想想,至少可以使你减少一些因痛苦而引起的怨恨和忧郁。至于亲自来体验「无我」的身心境界和宇宙境界,那是要在开悟之后。要想开悟,必须亲自修行。希望对您有帮助!阿弥陀佛。”
  他们俩听了津津有味。
  玄奘说:“希望两位国君以佛教徒的身份宣誓,不发动战争,提倡和平,一致宣扬佛法。”
  梵衍那国王说:“毕竟是人家到了我国,我可以收留,但不能得寸进尺,将整个江山都送给他。”
  玄奘说:“我建议吐火罗国王专门负责保卫巴米扬大佛,以此感谢梵衍那国收留之恩。同时只能在这一带活动,毕竟您是在人家的地盘上活动。”
  查希尔说:“同意,我的士兵在巴米扬大佛附近生活,如果去其他地方,不带武器。”
  梵衍那国国王说:“可以,这样方能和平相处。”
  不战而屈人之兵,消除纠纷,化干戈为玉帛,玄奘之举让陶昌佩服。
  主持对他佩服至极,特别钦佩陈玄奘的高贵品德。
  展开大佛的脸面,僧众们狂欢,诵经祈福,沐浴在佛教世界中的平和宁静的氛围之中。
  沙和尚与史小莲在现场配合默契;塔米娜也许纠结于陶昌,故而不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