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笔底揭秘>探索新奇入佳境 第一章(1)

探索新奇入佳境 第一章(1)

作品名称:笔底揭秘      作者:柴瑞林      发布时间:2019-08-27 19:00:49      字数:3709

 
  一
  据笔者知道自2001年起,张伯荣先生开始书法的练习。张伯荣向来喜欢书法,上班时候苦于没有时间。他选择了北宋皇帝宋徵宗赵佶的书帖练字。他喜欢赵佶书法的气韵,他对笔者说:“赵佶的书法气韵流畅,卓尔不凡。独特,精美,有力道。虽然六大书体中没有瘦金体,可是,瘦金体确实很美,我就认准它啦!”
  笔者知道在这之前,张伯荣先生已仔细经阅读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家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董其昌等书法艺术家的字帖,那时候,笔者看到他家中的书案上、沙发上、甚至床上处处都是这些古代著名书法艺术家的字帖。笔者知道先生向来是买书最舍得出钱的人,他慷慨地买来这些名帖,当然就利用一切可以阅读的时间进行阅读,当然也知道,先生是阅读钻研学问最舍得时间的人。学习和知识探讨对他来说,不分寒暑,没有节假日,在“要命”的时候不吃饭,不睡觉。
  先生几十年来都是争分夺秒地工作和学习着,和时间做着不停地赛跑,他总是把跑当作走,不轻易浪费一刻一秒的时间。时间在他那里特别宝贵,即使“金子”的价值也会逊色.!这也就是笔者与她同生活、工作在同一城市的北京,始终因为她忙,我们始终很少见面的原因。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
  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曾经写过:“……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吃饭哩过去;凝然时,便从凝然的双眼里过去。我觉得它去多多了,伸手遮挽,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在床上,她便伶伶俐俐地从我的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过去了。等我睁开眼睛和太阳相见,这又算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中闪过去了。”
  是的,时间是这么经不起挽留,我们的一生短短的几十年,在不经意中自然轻易地过去。正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张伯荣先生看起来早早悟到了时间的来匆匆,去匆匆,无法遮挽,无法保存,在人生的行途只有一个诀窍——抓紧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无限的事情,也就是做出客观的功效。在平常的环境中,也经常听到有些人说:慢慢来,日子常在,何必忙坏!之所以,有些人一生中事业未半,贡献菲薄。
  就为这个,妻子没有少发牢骚,他说是妻子老说话,影响他的事情,妻子一气之下回长庆石油生活基地的家中,张伯荣开始自己做饭,自己料理生活中的一切事,邻人常看到他紧紧张张去买菜,紧紧张张在随便那一小饭馆里草草吃点饭菜,又紧紧张张回到他的斗室,捞起他正在阅读的资料阅读,或者饱蘸笔墨写字。他日日月月年年如此地过日子,从不抱怨幸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先生广积博采,兼收并蓄,对比之下,他发现他喜爱各家的书法艺术作品,对瘦金体书法尤其喜爱,决定一心练习,一心学习这种书法艺术,一心体会这种书法艺术的潇洒美雅风格。
  我们说对每一件事情,每一门学问要学习探讨钻研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说书法艺术吧,从表面上看书法似乎很简单,认为只要上过学,识了字,就可以提笔写字,练一练就可以成为书法家,其实并非如此。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比其他的艺术创作更为玄妙更为艰深,在我们国家几千年,用笔写字的很多,不计其数,可是真正称得上书法家的就是那么几位,张伯荣先生所选择瘦金体可以学习得很好吗?他可以成为宋代皇帝赵佶的得意门生吗?他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他的金瘦体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体系吗?可是先生这么喜欢赵佶的金瘦体,从情感上已经深深地投入。
  我们知道一幅经典书法作品,无不是书法家用情感,在他们的手指中延伸、笔毫的疾速、缓慢、飞跃、顿挫的主观驱使,这种灵活多变,在墨汁的作用下的一路的痕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书法艺术的造就。在这个过程中书家把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素质、修养及秉性,完全的,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这么说,中国书法艺术家的特点基本上表露无遗,像西方的雕塑代表西方的整个艺术一样。比如雕塑维纳斯的创作艺术一样,没有谁随时可以改变和取代。她从土里挖出来,断了一只手臂,经过任何一位艺术家也不能天衣无缝地使其复原。中国人习惯地把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并列称呼,书法是绘画的基础,没有书法的基本就没有书法和绘画的艺术,书法是艺术的根本,是艺术的基础,要从基础探索,体验,走出独立的路子,很不容易。
  笔者认为,在古代的书法作品中,不乏看到对篆、隶、行、楷的论述,大多都是自然景观,生活现象作比,好像对一篇长篇小说中的典型地方,典型环境以及风土人情作定格,住在平原和住在山区或者住在城市的读者各有不同的领悟,书法也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风景,其玄妙之处概见于此。没有激情的书法作品,不会有感染力,不会有魅力。那么对书法练习和创作有浓厚感情的张伯荣先生,又怎么面对六大书法体中都没有的宋朝皇帝赵佶的金瘦体啊!
  猛然看,金瘦体很秀气,雅致,用笔瘦功,挺拔,舒展,捺如刀切,坚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可以把楷书写得神采奕奕的却不容易。这种瘦功至极的字,精气神外露,不易遮丑,没有很强的笔力是很难把握的。金瘦体不足之处在于强调硬毫的弹性,有些笔画过于陈设化,却少丰富变化的效果,有美化装饰的倾向,过于瘦功的风格,使精神外露,内蕴不足。所以说张伯荣先生面对的不是一门简单的功课。
  张伯荣先生对练习金瘦体狠下功夫。先生就是这么一位学习狂、工作狂,在他的一生中,所工作过的单位,没有不得到肯定和高度赞扬的。他在学习深透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高等数学英语等艰深学科,他的文学知识不亚于专门攻读文学专业的人士,那么,他对赵佶的书法艺术金瘦体的练习,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说而已吗?他专门远途到北京的潘家园仔细挑选了适合写金瘦体的几种硬毫毛笔,买来了成件的上好宣纸和墨汁,铺好了写字的大案头,每天好几个小时站着练习写字。2008年,张伯荣习字进入了第八年。
  在前四年间他从练习瘦金体中楷开始,练习中楷还是顺风顺水,进展明显。到2004年春节,写了一幅中楷条幅送给石油单位的好友石宝珩,挂在石的办公室,别人见了说写得好。但是到了练习金瘦体大楷,问题却出来了,长期写不好。什么原因,他自己认为还是没掌握写金瘦体大楷的技法。因为写瘦金体的人很少,无人教导,无从交流,只得从古人论书中去查阅资料。但古人的论述很难用于练字,于是萌生了自己研究一种书法理论,用于指导自己学习书法的想法。先生因是书法奋斗者,在习字中艰难不前的时候,萌生了发明一种书法理论知识,解决自己对金瘦体楷书的学习进展问题。这是突发奇想吗?我们肯定地说,不是。自古以来,实践出真知,一切理论都来自实践。历史上在各门学科中,劳动者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比如生于1768年的奥地利人约瑟夫.马德佩尔,是一位裁缝,想发明一种缝纫机把自己从繁重的缝纫工作中解放出来,他利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所有积蓄,经过多次尝试,多次失败,终于造出了一台练式缝纫机,最终光不是把自己从繁重的缝纫工作中解救出来,而是解放了全人类的缝纫繁重的问题。再看看,我们当今的水稻杂交专家,袁隆平不是也是这样吗。那么,我们的书法界奋斗者张伯荣的探索创造又是怎么样啊?
  2008年是奥运年,先生打算写一组运动竞技方面的专栏文章,开始思考体育运动与更高更快更强的问题。由于没有思考成熟,迟迟没有动笔,但这方面的构思却给另一个方面开启了通道,即书法技法的笔力研究。在习字中忽然感到写字的发力也存在着区别,用力不一样,于是有了压力、张力、剪切力的三分理念。带着这个想法,转而遍寻书法理论书籍,了解古人对笔力的认识。
  其实,写字的问题就在于不知道如何地用力。写字时的力通过手腕加在笔管上,再由笔管传递到笔毫。研究手腕怎样用力就是笔法问题,考察的目标却是在笔毫上,所以考察笔毫的作用力确实是写字的关键所在。先生以自己的思路,创建了和出版了自己的书法专门论著《中国书法笔力分析》
  《中国书法笔力分析》从笔毫触纸时所具有的作用力来研究笔力,他突破了前人的认识局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笔力,从而得出了三种作用力的结论,他的发现为书法的技法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
  先生的发现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三种作用力。一个笔画无非是三种力的展现:或者是压力,或者是张力,或者是剪切力。纵然写字千变万化,但都是三种作用力的作用,没有其他。三种作用力在理论上没有问题,用公式表达和用图表达都不存在问题。书法家通过手、腕、臂、膀的联动,将外加力集中展现在笔毫上。不管如何变换写字技巧,笔毫上的力无非就是这三种。只要是用毛笔写字,各种笔画尽在三种力之中。
  先生的笔力分析,为书法论理找到了突破口。用三种作用力的基本观点,可以解释书法技法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同的作用力写出不同的笔画,而从不同的笔画上我们也能看到不同的作用力,这就为我们追溯古人怎样用笔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方法。以前我们很难推测古人是采用什么技法,南朝的王僧虔说:“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启功也认为难以追溯古人的用笔。如今有了笔力分析,为解决古人的用笔问题迎来了曙光。
  先生的笔力分析,思路清晰,结论明确,方便使用。他旨在证明,笔力不是捉摸不定的东西,而是有确切的含义,有具体的内容,是完全可以把握的东西。只要是用毛笔写字,笔力分析就有普遍的适用性。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