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飞天行动>65、相会玄奘

65、相会玄奘

作品名称:飞天行动      作者:美满人间      发布时间:2019-08-26 10:47:28      字数:3070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三月。
  很普通的一天,陶昌做着杂务,史小莲兴奋地过来说:“唐朝高僧陈玄奘从天竺取经回来了,今晚入住我寺。”
  陶昌听了,百感交集,从长安出发到现在,沿路一直听说这个传奇人物如何冒险,独自行走天竺,学经传法,如今将出现在眼前了,难以想象。
  史小莲问:“陶昌,你干嘛这么激动?”
  陶昌说:“我一直慕名,这次亲眼可见,自然很激动了。大婶,您为何也激动?”
  史小莲说:“三藏法师来时,曾过这里。这次返回,可重温旧友。他的徒弟沙和尚是隋朝将领,曾是史元寿的部下。”
  陶昌看到史小莲说起沙和尚都两眼放光,说明很喜欢沙和尚。
  主持为此事过来通知,陶昌问:“陈玄奘为何如此有恒心从长安跋涉到西天取经的?为的是什么?”
  主持说:“三藏法师觉得人间太苦,必有多因。佛教讲究因果,他去西方要搞清楚这些因果,取经目的就在于此。一旦取经完成后,他将做个传道士,教育大家认清因果,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他认为欲望越多,失望越大,因而一个人应一辈子不被欲望迷惑。”
  陶昌问:“传道,道是什么?”
  主持说:“道是真理,是顺应自然的理念。”
  陶昌想:“自己曾经年少轻狂,经常茫然无措,这几年不知凭着什么信念熬过来的,也许就是这个道吧。”
  陶昌问:“这种概念很飘渺,似懂非懂,经主持您开导,觉悟多了。不过,这个玄奘法师到底有什么三头六臂,让大家如此崇拜?”
  主持说:“不瞒你说,我说的一些取自于他。他高在何处,与他相处之后就明白了。”
  主持和众僧列队迎接陈玄奘,陶昌睁大眼睛,想看看这位高僧到底如何模样,这个取经队伍作风如何。
  真如传闻中的,有一头野猪,忠心跟着他去取经。陈玄奘取经路上,救了一只野猪,它变成了他的保卫,从此一直跟随西去。
  陈玄奘有个沙和尚护卫,一位同唐太宗军队对阵过,失意了的败军之将,武林高手。在他消沉的时候,陈玄奘开导、收留、救治了他,从此他做了陈玄奘的樵夫,专门挑担,跟随取经。
  草原上,好心人送了一匹汗血宝马给他,他不要,他宁要那匹熟悉西域之路的走不动路的老马。
  印度朋友送他一头大象,玄奘收下的原因是为了运送经书。
  陈玄奘来了,主持向大家介绍了法师的情况:“我曾牢牢记着玄奘来时路过这里的情景: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佛珠,很有些帝王圣人之相。脚蹬草鞋,腰间的小包裹里放着衣服,左手拿着经书,右手持拂尘,背着经书箱,书箱顶上的圆盖是伞,伞前挂着一个小油灯。
  玄奘法师一路行来真是艰辛无数。不过比起当年前往印度取经的其他僧侣,他还是幸运得多。当年立志西行的中国僧人很多,但除了法显、玄奘、义净等几个人外,其余的都在中途冻饿而死或者被盗贼杀害。所以每次凝望玄奘的形象,总感到那是无数东亚僧人的影像累加在一起。
  玄奘在荒无人烟的800里沙漠跋涉、翻越凌山后,一定有一个回望天山的动作,因为这里真是‘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天山南侧就是帕米尔高原,是中国迈向中亚的门槛,即葱岭。我们向勇于挑战‘崖岭数百重,幽谷险峻,恒积冰雪,寒风劲烈’的玄奘法师致敬。
  在玄奘法师历经一十七个寒暑,求法目的达到之后,由于思念祖国而决计返回的时候,印度各界人士都表现了极大的热忱,都极力挽留而不能。如今,玄奘法师在归途中路过本地,请大家热烈欢迎。”
  大家合掌,齐声喊着:“欢迎玄奘法师光临本寺。”
  玄奘说:“感谢主持、众僧如此热情,贫僧打扰各位了。”
  主持说:“高僧如此谦虚,令我们学识浅薄的人都不敢对话了。”
  玄奘说:“都是佛门中人,大家应该平等相处,互相进步。”
  主持说:“说得有理。”
  主持让史小莲带他住客房,安顿行李,特意为野猪安排一个柴房。
  史小莲注目沙和尚时,泛起红晕,而沙和尚嘿嘿笑着,向她表示问候。
  主持安排盛大的斋饭来迎接玄奘,大家随心所欲,畅所欲言。
  主持同时邀请玄奘参加大佛庆典以及讲经论坛,将由他宣扬佛法。
  玄奘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陶昌非常殷勤,说将护送他回大唐。
  史小莲对沙和尚特别关切。
  陈玄奘问:“你为何护送我回大唐?”
  陶昌说:“一位像猴子的孙长老安排我护送您的;有高人说:‘只有依靠自己,像陈玄奘那样取经,才有进步,如果轻而易举,不会成为佛法高深的僧人。’我横下一心,等待您。”
  陈玄奘说:“这猴头真会报恩,派人等候我。”
  陶昌嘿嘿一笑,说:“猴头?我尊称他为孙大圣,名叫孙悟空。”
  陈玄奘说:“这猴头滚落山崖,卡在山石中。我设法营救,之后他一直暗中保护我,使我顺利到达天竺学经。他是个有情有义的能人,普通人不能与之并论。高人是谁?”
  陶昌说:“他是个神人。名医孙思邈说:‘陈玄奘去印度取经,一方面是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是他人的想法。’”
  陈玄奘说:“你既然对佛家人感兴趣,一定对佛语感兴趣,我要考考你。”
  陶昌点点头。
  陈玄奘问:“何谓八戒?”
  陶昌说:“八戒方能奠定人生基础。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陈玄奘说:“所言甚是。物欲所获,男女之欢,是短暂的快乐,然不能长久;只有去除私利,人际和睦,共同劳动,一起享受,思想高尚,这种社会才会给大家带来持久一生的快乐。我欲宣经说法,让大家领悟,佛的意思就是觉悟,大家懂佛,就是大家觉悟。如果大家都懂了,世间不会存在战争了,我也就一生幸福了。”
  陶昌说:“不愧为高僧,见解深刻,诲人不倦,难怪孙长老对你如此尊重。”
  陈玄奘说:“只要多学多问多思多想,必会达到精深的境界。”
  陶昌说及沿途听说陈玄奘的事迹,让陈玄奘感动不已,他说:“我俩虽从未谋面,却似前世曾深交。”
  陶昌说:“高僧能不能讲述此次西行的情况,让我感受一下这伟大的远行。”
  陈玄奘说:“谈不上伟大,只是心存疑惑,想学通佛学而已。普教万民,让人民摆脱思想的牢笼,个个大智大慧;让世界和平,一切充满阳光。
  我从小怀着这种想法,随着人成长的过程,观念越来越强烈,佛学越来越懂,疑惑也越来越多,决定去西方完成一趟学习之旅。
  西游的我不怕危险和困难.,为了求取佛经,闯过层层关卡,穿过荒凉的沙漠,越过高山险川,历尽艰险,终于来到了佛教发源地天竺。
  我没有本领高强的徒弟,也没有满天神佛来相救,完全靠个人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我一直勇敢自信顽强进取。
  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我出生在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一个姓陈的佛教徒的家中。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做和尚,我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爱好佛学。二哥见我聪明好学,经常带我去听经讲法。有一年皇帝下旨派大理寺卿郑善果到洛阳剃度二十七名和尚,那年我才十一岁就报了名。由于我年龄太小,当时想做和尚的人又多所以没有被录取。
  我只好经常在郑善果的府门外走来走去,求见大人。郑善果听说有一个小孩要做和尚十分惊奇,他问我:‘"你为什么要出家当和尚呢?’我说:‘我要做如来的继承者,让佛教的教义发扬光大。’郑善果十分满意,破格录取了我,正式取法名玄奘。
  一年后我居然坐上讲解佛的席位。众人都佩服郑善果的眼力,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郑善果也非常自豪.
  (公元618年)隋王朝被推翻后,李渊建立了唐王朝。我为了求得深造周游各地,访问了很多名学者、大法师,看了大量的佛经。我发现佛教宗派虽多,但是佛经的译文不同,又往往失去原意,决心去佛教发源地印度寻求佛学真谛.
  (公元626年)李世民成为太宗皇帝时.,我约了几个伙伴上表朝廷申请出境。由于当时战事不断,朝廷禁止私自出境。表文久久不见批准,几个同伴灰心了,只有我十分坚定。我认真学习西域及印度语言文字为出国做好准备工作。等了三年还是没有回信,那时长安闹饥荒,唐太宗下令规定饥民可以到年成好的地方去谋生活。我随着灾民离开了长安,发下誓言:为了求取佛经。不达目的地,决不后退!我到了西北边防凉州。”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