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作品名称:特别能战斗 作者:李润生 发布时间:2019-08-21 18:20:54 字数:3674
黄沙岭阻击阵地。
按照预先制定好的作战方案,229团抽调一个连和炮兵营一起防守黄沙岭阵地,由李德功统一指挥,李德功软磨硬泡地从黄书勋那里要来了两挺重机枪,八挺轻机枪,全部投入黄沙岭防御阵地。
229团的战士看到炮兵营从旅部抬回来的武器说:“到底还人家李营长的本事大,全旅就十挺重机枪,人家一张嘴就要来两挺!”
另一个战士:“我看不是什么好事,这说明咱们是当头炮!鬼子来了咱得打过河去,身陷重围,横冲直撞!”
这个战士说的没有错,此次作战他们就是西线的当头炮,前田治师团的兵锋所指,首战就是黄沙岭。李德功是这样计划的,以黄土岭主阵地为核心,牢牢吸引日军进攻部队,等到敌人进攻受挫,军心稍微松懈的时候,炮兵营三百人从潜伏阵地两侧杀出和日军搅在一起进行白刃战,歼灭敌步兵梯队。李德功一向主张在战斗中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不让进攻之敌有喘息轮战的机会,不仅会提高我军士气,还会在心理上会给对手带来阴霾。
李德功看了看黄沙岭的防御阵地十分满意,他对229团的连长孙占山说:“王连长,你们的任务是打退鬼子一次进攻,并把他们压制在半山腰,给你们加配两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有没有把握!”
孙占山:“李营长真是仗义!有了这些重火力,保证没有问题!我看炮兵营还是等我们打得差不多你们出击!光压制进攻我怕弟兄们打的不过瘾!”
李德功笑了笑说:“此次阻击战和以往不同,日军急于北上,恐怕上来就是决战的态势!”
话音刚落,炮声霎时撕裂了宁静的空气,带着死亡气息的金属弹丸划破空气发出骇人的嘶鸣声。
李德功是炮兵专业出身,听到这种熟悉的声音脸色一变!大喊道:“快进工事防炮!”孙占山也是久经战阵的老兵,他见李德功还站在小山包上指挥大家防炮,一个健步从战壕中跃出,抱着李德功就把他拖入了战壕,随即炮弹像下饺子一样砸向了黄土岭,黄土岭霎时地动山摇起来,山上的石块尘土被冲击波掀得老高,此起彼伏如进了水的油锅。
三十五师团师团长前田治此时正拿着望远镜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他自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就和火炮打交道,作为炮兵大尉时被选送入陆军大学校深造,后晋升为炮兵大佐,任野战炮兵第三联队联队长。1932年任重炮兵学校教官,1933年任炮兵监理部部员。1934年任兵器局重炮课课长,1936年晋升为陆军少将。从参军开始直至升任将军,他就和火炮打交道,他一贯主张火力至上的战术原则,在开战之前为了达到射击的突然性,在校尉营、盆窑设立的两个炮兵群,上百门大炮一律没有进行预先试射,而是用精密计算法确定了射击诸元,力求首炮如天降暴雨一般砸向中方阵地。
日军大佐南宫一郎拍着手说:“帝国的炮兵之花果然名不虚传,属下由衷佩服!”
前田治:“南宫君言过其实了,我一直主张火力至上,但帝国陆军配属的火炮口径太小了,在中国战场上或许还能发挥压制作用,如果是在欧洲或其他战场,我们会很被动!命令炮兵晚上再急促射击一次,步兵明天早上进攻。”
南宫一郎:“嗨!”
黄沙岭阻击阵地,此时已经被炮弹砸的满目疮痍。
李德功抖了抖身上的土说:“妈的,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前田治这个老鬼子真是有两下子!王连长快去看看伤亡怎么样?”
不到半根烟的功夫,孙占山跑了过来气喘呼呼地说:“伤8亡3,奇怪怎么不见鬼子上来!”
李德功:“沉住气,告诉兄弟们都躲在防炮洞里,留一两个人观察鬼子动向,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能走出掩体!”
整整一个白天,黄沙岭阻击阵地上没有一发炮弹落下,直到太阳已经落山,孙占山按耐不住了,刚要命令大家伙儿出来透透气,观察哨就喊了起来:“山下有闪光,防炮!快防炮!”观察哨边喊边朝着防炮洞里钻。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人感到眩晕,孙占山捂着耳朵嘴里嘟嘟囔囔地骂着脏话。
李德功在预伏阵地笑呵呵地对身边的战士说:“前田治这个狗日的还真是狡猾,孙占山一定在骂娘了!”
天刚刚蒙蒙亮,日军的两个步兵中队悄悄地压了上来,日军中队长发现黄沙岭主阵地上没有动静,他打出继续前进的手语,三百多个日军没有发出任何响动继续前进。
此时,孙占山那双似狼一般的眼睛已经发出了绿光,死死地盯着正在向山上蠕动的日军。
怎么中国军队的阵地上一片寂静?连拉枪栓的声音都没有?静得日军中队长心里一阵阵发冷,职业军人是最不喜欢寂静的,因为战场上的寂静往往包含着更大的危险,预示着更激烈的战斗。
150米。
100米。
50米。
30米。
难道中国军队放弃阵地了,日军中队长在思索之间不知不觉又前进了十米。
“咚咚咚……”掩体内的两挺马克沁重机枪和四挺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率先开火。由于抵近射击,重机枪的子弹能穿透两名日军的身体,待在堑壕的战士不断朝山下扔手榴弹,手榴弹顺着山坡往下滑,日军进攻队形瞬间被打乱。
走在前面的日军中队长瞬间被第一批弹雨打成筛子,另一名在冲击梯队后方的中队长立刻命令用掷弹筒掩护,侵华日军主要装备抛射筒为50毫米的掷弹筒,日军的掷弹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轻迫击炮,它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主要用来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敌人或者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随由单兵携带随一线步兵移动,对一线步兵进行支援。掷弹筒由特制的弹药袋携带,一个弹药袋可以携带8枚榴弹,一个二人掷弹筒小组可以携带16枚.。
日军的战术反应非常快,掷弹筒发射的弹丸很快就砸在了黄土岭阵地上,日军的轻重机枪也疯狂地咆哮起来,一时间枪林弹雨你来我往,孙占山打仗很刁钻,刚刚的突然袭击把先头进攻的四、五十名日军打成了筛子,现在日军两个中队被压制在距离阵地50米左右的地方,这样的距离日军炮兵为了避免误伤不敢开火,手榴弹又够不着,除了掷弹筒能打到阵地上,其他火力几乎成了摆设。孙占山占尽了地利,手榴弹玩命的招呼,日军盲目地进行火力压制,有些按耐不住起身冲锋的日军被机枪射倒在地。
李德功看着双方都僵持了,时机差不多了,李德功命令司号员吹冲锋号,听到号声后,潜伏在两侧的炮兵营战士同时朝日军发起了进攻。
山侧后方的枯草在一瞬间被掀开,一排排雪亮的大刀出现了。攻击梯队潮水般从侧面横冲过去,四挺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左右开弓组成侧射火力,一时间正在卧倒射击的日军身上都开了血花。训练有素的日军士兵在突如其来的打击前迅速做出反映,他们嗷嗷地嚎叫着从地上纷纷爬了起来,哗哗地拉枪栓声响成一片,黄澄澄的子弹从枪膛里跳出来,迸落在地上。训练有素而又墨守成规的日本士兵,百忙中也没有忘了在白刃战前按《步兵操典》退出子弹。孙占山看准战机命令全连火力压制,日军瞬间又倒下一大片,随着双方短兵相接,孙占山不得已下令停火。
西北军大刀有其独特之处,在形制上既不同于明清以来刀身修长近似日本造型的双手长刀,也与汉代以来的环首刀以及宋代以来的“手刀”有很大差异。西北军大刀的刀身较宽,刀头前锐后方,近似宋代《武经总要》中的手刀,但刀柄加长,而且似汉环首刀的刀环。所以,西北军大刀是环首刀、手刀、双手长刀等传统刀的综合。在使用时,西北军的大刀是双手握持的,这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西北军大刀的技术来源,是传统的双手长刀法。所以,刀身重、刀柄长的形制特点本身就是为双手运刀所设计的。西北军最让日军恐惧的战斗技能就是破锋八刀,破锋八刀出自于沧州武术名家马凤图为西北军编写的《破锋八刀》和《白刃战术教程》
所谓破锋八刀,就是使用大刀的八套刀法,其每招每式都干净利落,刀刀可中敌之要害,是专门针对日本鬼子擅刺的特点编制的。
冲向日军的战士们双手握刀,刀身下垂到左腿前,刀背对着敌人,而刀锋却向着自己,几乎贴近了左腿。没有和西北军交过手的三十五师团怎么也想象不出以这种姿势迎敌有什么奥妙,他们按照常规倾其全力向西北军突刺,战士们身形未动,手中的刀迅速上扬“咔嚓”一声,沉重的刀背磕开了日本士兵手中的步枪,一个念头在所有突刺的日军脑子里倏然闪过:坏了!对方一个动作完成了两个目的,在扬刀磕开步枪的同时,刀锋已经到位……他们来不及多想,西北军的刀锋从右至左,从上而下斜着抡出了一个180°的杀伤半径。很多日军被大刀抡出两米开外,眼神中还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目光。
日军在平常的军事训练当中就十分重视白刃战,“突刺”等白刃战术经过认真反复练习,面对敌人时他们能够下意识地完成出枪、突刺,防刺等一系列的动作,虽然刚刚被冲击,弄得手足无措,但是很快就恢复了凶悍的作战水平。他们三至五人为一组,组成战斗小组开始搏杀。
西北军的作战风格十分有特点就是彪悍嗜血,他们与生俱来就有春秋时期秦国士兵一般气质,出手凶狠果断,疯狂而嗜杀,一挥刀就痛下杀手,招招都是一刀毙命。李德功看见不断地有战士被敌人的刺刀刺中,有的战士腹部已被刺刀豁开,青紫色的肠子已挂在体外,但仍然发着狠地将手中的大刀向敌人抡去。一个身中十几刀、浑身血肉模糊的战士,已经站不起来了,他双手握着砍刀卧在地上,眼睛的余光看了看周围都是黄色身影,他吃力地把手伸到腰间,拧下手榴弹的护盖,拉出了导火索,一群正在拼刺的日本兵猝不及防地被炸倒了一大片。
整个黄沙岭阵地变成了一个大的角斗场,双方士兵犹如场内的角斗士,他们在尸山血海中不断地在相互淘汰着,七八分钟后日军逐渐处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