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从白桦林走来>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作品名称:从白桦林走来      作者:望见马克      发布时间:2019-05-17 10:14:08      字数:5233

  带着生命体温的朴实文字
  ——读王建作品集《从白桦林走来》有感
  肖大庆
  这是一部作者在行万里路的征途中一步一个脚印捡拾起来的坚实文字。这样的文字,对于躲在书斋里的宅男宅女来说,哪怕读破万卷书,也难以从笔端流淌出来。书斋文学的爱好者们历来喜欢矫揉造作地抒一番空泛的情,自以为是地议几许不着边际的论,追求所谓朦胧的文风,空灵的文字,空灵得苍白迷离虚无缥缈,朦胧得云里雾里人云亦云,看似高深莫测,最后恐怕连自己也不知所云。此类矫情横生无病呻吟的文字,哪晓得,失去的却是散文写作的核心——真情实感。
  写散文要有真情实感,作者一定必须“在场”。王建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被我称之为是带着生命体温的朴实文字,就在于他创作的灵感源自于他的人生际遇所激起的生命冲动,通过朴素、简洁、准确的语言,阳光地叙述着他人生征途中的种种切身经历,传达出内心的纯洁、真挚、美好情感,与此同时,真实地观照出社会现实的影踪,深刻地感悟出生命内里的真谛,由此带来被广泛接受的审美价值和撼人心魄的正能量。
  谁也否认不了,生活是文学最好的素材库,没有生活就没有真情实感。王建的人生经历是丰富厚实的。读完《从白桦林走来》一书,我粗线条地梳理出一张他的人生履历表:
  生于天津的王建,在这座城市度过了他的婴幼童年;1968年10月在他十八岁初中毕业的时候,自愿报名成为了一名知青,离开大都市,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那里度过了极其艰难的六年知青生活;1974年10月,经组织推荐回城上学,就读于天津第一机械工业学校,两年学习期满,毕业留校工作;之后的十六年时间里,在高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八小时内忙上班,八小时之外忙学习充电。通过努力,学历上取得大学文凭,职务上做到处长的位置;1992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海,受聘于外资企业——可口可乐天津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因工作出色,被委任为人力资源和行政总监,一干就是七年;此后,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期间援外两年,派往埃及。难怪作者能写出如此朴实无华又真情温暖的文字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这三个句子,以我的理解,本来应该是并列关系,可是经社会上某些人的演绎,说成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个递进句式,过分夸大了实践的作用,有轻视知识的嫌疑,失之偏颇,本人不敢苟同。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在我看来都是重要的,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不读书学习,就写不出好作品;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写出的作品也难得深刻。王建先生就特别注重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互动互促。他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哪怕到了退休年龄,仍积极参加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文学研读班的学习,这给他的写作插上了灵动飞翔的翅膀。
  读《从白桦林走来》,让我感觉出这是一部直击心灵的励志书,能令读者激情燃烧激昂奋进。从书里,我读到了少年王建的懂事勤快敬爱父母:“我十三岁那年,一个冬日午前,家里没水做饭了,我没有等老娘招呼,独自一人去水站挑水……这是我第一次挑水,累坏了!母亲心疼地抚摸着我,我心里美滋滋的。自那以后,我觉得长本事了,渐渐地把家里买煤、买粮、挑水的活儿都包了,随着身体逐渐强壮,我一天挑几趟都不成问题。”(《从挑水、扛包到担当》)。多讨人喜欢的孩子!从书里,我读到了青年王建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时,“最令人难忘的是在乌苏里江边上卸煤……从甲板上到码头的煤堆大约有一百米路程,我们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劳动。开始不觉得累,架不住时间长,总是一个劲,到后来就吃不消了。因为在劳动的六个小时内,我从来没主动休息过,也没叫苦叫累过,我得到了连长的表扬,就是这次卸煤的表现,给营首长和连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调到营部任政治干事,教导员还跟我提起这件事情。在兵团时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而心理上成熟了,压力也能够承受了。”(《从挑水、扛包到担当》);回城工作后,为了写好进修结业论文,“在图书馆,我一坐就是一天。中午一包大果仁或者一个咸鸭蛋,就着一个大馒头就是一顿饭……图书馆是没有开水供应的,不喝水,也不用上厕所了,可谓专心致志,光笔记就记了两万多字。为了查一个概念,得用几天时间。每天晚上我收拾完家务后,坐下来看书已经八九点钟了,看到十一二点夜深人静,天天如此,循环往复,整整一个月时间。七月的天津,气温已经够高了,三口人住十平米小屋,很热,不好点电灯,就用台灯,不影响他人。”(《第一次写论文》)。从书里,我读到了中年王建的工作认真爱岗敬业:他从高校下海到外企任人事总监,“我到任之后,加强纪律管理,得罪一些人,却赢得了民心;得罪了几个周围的同级经理,却得到了老板的赞许。”“在公司,上班是有时间的,下班就没有钟点了。记得有一次我和总经理谈工作直到夜里十二点多,晚饭都没吃。后来想吃点夜宵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还得回家喝老婆做的挂面汤去。”(《我下海的经历》)……这些文字,读来让人血脉贲张,内心涌动起一股奋发图强的干劲。
  结识王建先生,已有四个年头。那是在2011年的东方散文商丘笔会上,就餐时自由组合,我与天津的九位老师凑满一桌,就这样与他们建立起了不解之缘。之后又在几次笔会上与王建相遇相聚,已然成为老朋友、好兄弟。王建身材高大魁梧,简直可以用彪悍来形容。接触后,感觉到他既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待人又特别和蔼真诚。单从外貌上去揣测,或许谁也想像不到,王建大哥还是一位心细如丝的人。我猜想,这一定是文学的力量长期对他塑造打磨的结果。
  当我阅读完这本《从白桦林走来》,书里包罗万象的六十多篇文章印证了我猜想的正确性。王建的情感很丰富,文笔很细腻。这本书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叙事散文,他善于抓住典型细节来描写,来表达中心,朴实亲切,回味弥久。读他的书,就像是在听他讲故事,讲北大荒的故事、讲知青返城后的故事、讲在埃及经历的种种趣事、讲亲人间相亲相爱的温情故事。北大荒的故事,真实自然地反映了当时知青的生存状况,透射出他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气馁、求上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回城后的故事,让我了解到作者的人生履痕和心灵轨迹;听着在埃及时发生的一个个有趣故事,让我对异域风情产生美好的遐想;读着人伦亲情故事,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感。
  最让我的心灵产生共鸣与震撼的,是“知青岁月”这一辑。这一辑的文章数量占了全书近一半的篇幅,王建身上的精神品质、美德善行在这部分文章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师长来过我们连》,率真的文字透射出王建耿直的性情;《河北队抒情》里,讲述了王建他们寒冬雪地为上海知青揉搓暖脚的故事,表现了一颗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的大爱善心;在《我印象中的老李》里,看得出王建很善解人意;从《怀念战友》《在大锅里洗澡》等篇章中,我读出了王建那颗念着他人的好、记住别人的善的感恩之心……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与最值得留恋的青涩记忆,通过生动的细节和朴实的话语传达了出来,有一种反璞归真的质朴。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王建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心人,他能够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平凡生活里,一次次发现,一次次感悟,然后带给人一次次惊喜,一次次心颤,为人生增添了一幕幕富有活力的风景。他那至真、至纯、至善、不做作、不矫饰的文字与他内心深处的质朴、纯真、爱心相契合,引发了读者内心的美好感受。他那带着生命体温的文章,像一抹抹冬日暖阳,照耀着人们的心田,让读者的精神世界不再寒冷。
  
  作者:肖大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
  
  点亮生活——那一片白桦林
  客家松龄
  “白桦林,秀美的林,伫立在遥远的边陲,却植根于我的心底……白桦林,你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你过去和现在都是我前进的动力。”这是王建老师《从白桦林走来》中的诱人的佳句。白桦林,对生长在世界客都——广东梅州的我来说,是陌生的,毫无情愫的。但在王建老师笔下,秀美、茁壮、茂盛,而且充满灵性,它与知青们一起昂首、一起悲泣、一起欢笑、一起絮语,让知青们感悟并孕育成忍耐、坚强、宽容、诚实、勤奋和热情的优良品格。再会时,忍不住泪眼朦胧!见证王老师成长的白桦林有着多么丰富的内涵啊!
  北大荒,神奇的土地,从1947年拉开垦荒序幕,三代北大荒人在共和国历史上写下一部英雄的史诗,它“献给祖国的不仅是一个安稳天下的粮仓,还有一种永世长存的精神,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刚毅的魂魄。”黑龙江建设兵团六团二十五连、小兴安岭的二龙山、北大荒开发,产生了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王老师见证了其中一段历史,通过文字使北大荒精神文化得到充实和丰盈,
  在《知青岁月》中,对知青生涯的怀念,充满了深深的感情。怀念战友李春阳,怀念永远属于二龙山的老于和生活体验。1971年春节前一个零下四十多度冻得人瑟瑟发抖的早晨,他们用温暖的胸脯为冻伤的素不相识的三位战友捂脚,从内到外温暖人心。从狼的报复到黑瞎子的真人真事,都在跟我们分享难得的生活体验。我们嗅到散发着强烈的北大荒生活气息,也体味到文字背后的历史沧桑,更能听到北大荒在时代进步洪流中的空谷足音。在《重返故乡二龙山》中,白发凌乱、脸上密布皱纹的李大姐瘦小沧桑的身影,映在一望无际的北大荒上,让人觉得是那么触目惊心地渺小!像被土地遗弃的干瘪老桦树,长在缝隙里,如月安静。她搬了几次家都舍不得扔的知青们送她的镜子,“这是一面心灵的镜子,折射着纯净的灵魂,照耀着朴实的人们。”真情感、沧桑感、沉重感一下子凸显出来。文中真情,无数次让我满含眼泪不得不中断写评,这是人间最珍贵的,我要用满满的泪水包裹它。从冰天雪地的一顶帐篷,到简陋而挤拥的茅草房,到宽敞明亮的瓦房,我们看到了知青的脚步,看到了北大荒的历史。我们还读到了人与自然最原始的较量,灵与肉最本能的挣扎,现实与命运最无奈的抗争。在这里,我也第一次听说开发北大荒对我国沼泽湿地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中又看到了真诚的王老师。
  2012年夏,我们的枣庄笔会结束后,我和一群天津文友,在憨仲老师的带领下,探寻“孟尝君养士处”“毛遂墓”等处,路途极端难走,坐在摇摇车一样的电动三轮车上,我们几个女同志唯一能做的就是再抓住身边可能抓到的一切支撑,王老师成了顶梁,让我们不再担心颠路难行。一路仔细观察,王老师是尽可能地能帮多少帮多少的人,一脸的真诚,没有半点思考,没有半点做作,与现在人世利人有了天壤之别,从中可品味北大荒知青诚实和热情的优良品格。
  在《人生履痕》中,有物质方面的最现实的工资;有精神方面的专业论文;有可口可乐的借鉴经验;有浓浓的文学诗情。一股清新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有滋有味的大道理,文字真实,质朴、纯静,他用平静、真诚的语言娓娓道来,舒缓有致,仿佛潺潺溪水流经心田,回味永远。描绘了童真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闲话孟尝君》并非闲话,是一篇很全很有思想的佳作。因为这个下午我也全程参加,我也写下了这段难忘经历,细品文字时,可以看到王老师在散文写作上的宝贵探索,有现实的有意识流的,交相辉映,足见王老师的文学功底了。
  在《异域风情》中,有我喜欢的一切美的事物,并且有着无限的美。比如苏哈那失窃案:“埃及信奉伊斯兰教,信仰虔诚,非常看淡财物,看淡今世,而且国家治安良好情况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失窃还是发生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王老师给了我们多棱的视角,让我们领略了埃及人的自然世界和内心世界。在挖掘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的同时,有了触及灵魂深处的表述;同时也用冷峻的笔触反衬我们现实中的无奈,这种原生态本色的叙述,是一道别致的风景。在这一辑中给我感觉是美丽人生生命之花的绽放!王老师的感悟非常独特,蕴涵着深意,让人深深地体味不尽。信仰,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前行,把所有的人生思考汇聚成信仰,有内涵和哲理,完美地表达了信仰者人生的意义和生命存在的价值。读后也让没有信仰的人觉得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汲取其中的合理部分和精华成分,相容、相通、互补、互促,思想也就有了升华。
  我们天天在码字,目的想让自己的作品,不仅要有深度、高度、厚度,更要有温度。王老师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爱、对亲人的爱、对人生的爱、对大自然的爱,使他在生活之余,在别人安享晚年时,夙兴夜寐,孤灯黄卷,笔耕不辍。可以看出他的脚印是怎样一步一步深深浅浅地攀过山蹚过河的。豪爽随性,粗犷中隐藏着细腻,却又洁莹得那么纯。文中独特的感悟和精妙的意象,令人回味无穷;有时则表达了豁达轻松而不失深邃的风范,幽默中不乏尖锐,展现了王老师挖掘生活真谛和哲理的意识和本领。
  对生命的关怀,对真情的怀念,对故土亲情的感激,有了“人伦亲情”,王老师从生活的基础发现生命的活力与人生的乐趣、兄弟之谊、祖孙之情,向我们展现着生命的宁静与美好。王老师的人生经历锤炼了一个人的灵魂,这一切之外让我更加感慨的是他强大的内心,相信他的内心是充满阳光和热情,并且内心里永远有一片生命之火——白桦林,伴着清浅文学光阴里的故土亲情和世间情态,澄明而宁静,茁壮又茂盛。
  
  作者:李松龄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