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那年我们在军营>第十二章(一)

第十二章(一)

作品名称:那年我们在军营      作者:奇夸克      发布时间:2019-03-05 13:19:02      字数:3448

  夏季的巩乃斯大草原,泉流交错,溪水潺潺,群草吐苞,百花争妍。在一望无际的绿草氤氲中,点缀着红蓝黄白紫各种色彩斑斓的花儿朵朵,满山遍野的亚高山草甸鲜花争奇怒放。
  师医院新来的几个女兵,心情也像这五彩缤纷的草原一样,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她们现在就像那些姹紫嫣红的小花融入了广袤的绿草茵茵之中,她们不仅熟悉了这个远离故土的地理环境,熟悉了周围身边的战友们,熟悉了军营每天紧张的生活,而且,她们也开始熟悉了自己的工作。虽然还远远谈不上有多么精湛熟练,但每个人都已经可以独立值班了。
  方放在扎烂了几只兔子耳朵后,现在的静脉注射一针见血率已经超过80%,当然,战士的血管一般都比较好找好扎。部队刚进疆,随军家属不多,小儿的头皮针比较少见,但一针见血率也接近70%。护士长已经当众表扬过她二次了。方放“遭到”表扬时表面上表现得还算矜持谦虚,其实心里高兴极了。
  杨小杨进步也很大,端个屎倒个尿,清洗个脓脓血血的也没那么委屈了。量体温、测血压、看医嘱,分药送药、肌注点滴也都应付自如,白班夜班也能顶个整劳力使唤了。
  刘小沂基本背会了常用的拉丁文处方,自己找了本《药物手册》粗粗看了看,对一般常用药有了初步的了解,处方拿到手大体也能知道患者是个什么症状。戴主任看刘小沂聪明心细,还让她和药房的老兵一起参加了配药和制剂的工作。
  到一个新环境里初期的不适应过去之后,她们开始熟悉了这里,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开始一丝不苟按部就班,心思也沉稳下来。
  清晨,刘小沂下了夜班。夜里没来病号,在药房值班室一觉睡到响起床号。按照制度规定,像药房化验室这些非临床科室,值过夜班后可以休息半天。刘小沂觉得精神很好,就没有回宿舍休息,直接去制剂室刷瓶子。
  在戴主任的带领下,药房开展了几项简单的制剂工作,主要是制作输液的液体药品。输液是输入体内一次给药超过100毫升以上的注射液,通过持续稳定地注入人体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配进治疗药物提供营养物质等。
  起初,师医院用的输液水都是从军区后勤一车一车拉回来的。所有的输液药品都是装在250毫升或500毫升的玻璃瓶里的,一车装不了多少不说,从乌鲁木齐拉一趟来回就得一周;不仅时间周期长,由于是玻璃瓶装,运输中长途长时间颠簸,玻璃瓶也易碎,每次拉回医院都有一些破碎的瓶子,液体流淌得到处都是。装车时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包装箱,一路上湿了干干了又湿,卸车时都是斑斑斓斓的。因为液体中含糖含盐,没破损的瓶子外面也是黏黏糊糊的,既不美观也不卫生,还经常耽误临床使用。
  戴主任派冯司药去军区后勤学习了几个月,回院后药房购置了一些简易的必须的设备,开始自己制剂。主要是生产输液大量使用的10%葡萄糖;0.9%氯化钠这类静滴等渗剂,也生产一些25%葡萄糖和50%葡萄糖这样的静推高渗剂,还有几种肌肉注射的中成药制剂和维生素B12这类的小针剂。
  比较起来,静脉给药的制剂制作要求比较高。因为静脉滴注是直接进入血液的,所以对制剂的无菌无杂质要求很高。在制作流程中,洗刷瓶子、蒸馏制水、配药灌装、高压消毒、无菌无絮,操作和检查都是保证质量的关键环节。
  刘小沂在师医院工作的几年,根据需要,药房每年自己生产输水液体十多万毫升。虽然设备简陋,药房人员的文化水平也不怎么高,出于强烈的责任心,生产出的制剂瓶瓶合格,没有发生过一起输液反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刘小沂穿上白色的工作服,搬过一箱用过的输液瓶,这些玻璃瓶子是准备冲洗消毒后重复使用的。她用剪刀一个个启开锡皮箍,拔出胶皮塞,把这些空玻璃瓶子装进一个大洗衣盆里,搬到院子里的自来水龙头旁,“哗啦哗啦”地冲洗起来。
  远远地听见杨小杨的笑声,刘小沂抬眼望去,看见杨小杨正从三所的东门出来。两只手一手端着一个白色的搪瓷盆,左手的空盆里面残留着酱油汤,一看就是咸菜底子,右手的盆里还有三五个给病号分剩下的鸡蛋。杨小杨身后跟着一个穿病号服的战士,拎着一个装稀饭的空水桶,俩人嘻嘻哈哈边走边说着什么。
  看见刘小沂,杨小杨把手上的两个盆往一起一摞,递给穿病号服的战士,满脸笑着:“你帮我送到小灶去吧。”转身向刘小沂走来。
  穿病号服的战士笑着应了一声,接过杨小杨手上的盆子。
  刘小沂看他俩人眉来眼去笑得亲切,关系很熟络的样子,不觉仔细打量了一眼那个战士。中等身材,年轻的脸上浓眉大眼,俊美清亮,一副活泼伶俐机灵朗悟的样子。
  小战士见刘小沂看着他,呲牙一笑,转身向小灶食堂走去。
  “谁呀?怎么看着有点面熟呢?”
  杨小杨满脸满眼都是笑:“宣传队的韩八一啊,我们所的病号,阑尾手术。”
  “手术病号你都敢使唤,你就不怕给人家扽开了线!哦,我想起来了,是手风琴独奏《打虎上山》那个吧?”
  “韩八一不光会拉手风琴,小提琴笛子都行!还上表演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全套唱段,战士首长老大爷小巴郎都演过,多才多艺哪,宣传队的台柱子呢!”
  “哦——”刘小沂看着杨小杨喜眉笑眼的样子,戏谑地拉长了嗓音。
  杨小杨有点不好意思了:“也是咱们济南兵呢。不是咱们学校的,是一中的,在学校就是宣传队的,特招的文艺兵。”
  刘小沂笑起来:“原来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哎,咱们小杨怎么脸红啦!”
  “还真让你说准了,就是‘两眼泪汪汪’认识的。”
  杨小杨蹲下,一边看着刘小沂刷瓶子一边和她讲认识韩八一的经过。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邂逅故事。有一天家里来了信,晚上独自上夜班时杨小杨忽然就想家了,正在值班室抹眼泪,被打开水路过的韩八一看见了。一问,这个看上去还像个小女孩的小女兵,原来竟是和自己一趟军车专列拉进疆的小老乡,感情上一下子亲切起来。韩八一像个小哥哥一样哄着杨小杨,从千佛山的齐烟九点,到大明湖的蛙不鸣蛇无踪;从易安居士的漱玉词,到历城爱国名将辛弃疾,种种家乡的典故聊了半天。越是说到济南,杨小杨越是泪眼婆娑,后来简直就呜呜咽咽泪雨磅礴了。韩八一赶紧找来一副扑克牌,随便小耍了几把戏法,杨小杨这才破涕为笑雨过天晴了。此后,杨小杨有事没事就往韩八一的病房跑,和他聊天嬉笑。韩八一也经常把发给病号的饼干鸡蛋这些好吃的营养品给杨小杨留着,还帮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俩人就越走越近了。
  刘小沂小声问:“喜欢他?”
  杨小杨想了一下,爽快地笑了:“嗯,喜欢,和他在一起很快乐,也不想家了。”
  刘小沂想再嘱咐她几句,看着杨小杨单纯的笑脸,又怕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张了张嘴,最后说出来的是:“这话要让你妈妈听见得多寒心啊。”
  早饭号响了,医院出早操的人三三两两从南边的菜地回来了。
  今天的早操没有跑操,而是全体出操人员到医院的菜地除草去了。菜地是炊事班大小灶一起种的,平时也是由炊事班统一管理,农忙有需要时,就集中全院早操时间突击劳动一下。虽然医生护士们都是技术工作者,但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庄稼活干的得心应手。倒是几个城市来的女兵们,笨手笨脚的干不了多少活,还常常帮不少倒忙。
  方放随着收操的队伍回到医院大门口,看见刘小沂和方放在洗瓶子,凑过来:“先吃饭吧,吹号了。”女兵们都不太懂各个音阶的号声代表什么意思,反正按时间估摸也差不多,清晨最早吹的肯定是起床号,紧接着就是出早操,再吹的号那就是吃早饭了。
  刘小沂端起装满输液瓶的洗衣盆:“正好也洗完了,我先把瓶子送回去,你们先去吃吧。”
  方放放眼一看,突然发现了什么,边往门诊门口跑,边冲着刘小沂喊:“我有点事不去吃早饭了,你帮我拿个馒头,放我宿舍就行。”
  刘小沂顺着方放跑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哈萨克族牧民正在往门诊门前的杨树上拴一匹枣红色的伊犁马,看身架就是一匹好马,难怪方放这么兴奋。
  方放最近刚学会骑马,见了来看病的人骑着马,也不管是军人还是老乡,只要她遇上了都想试试。说到底她也才是个十几岁的大孩子,玩儿心大。医院里工作整天都严肃认真的,好不容易遇到个好玩的事儿,方放很快就喜欢上骑马了。就像刚会开车的人开车特有瘾一样,方放这阵骑马也特别上瘾。为了骑马方放还耽误过干活儿,班务会被点名批评好几次了。
  眼看着方放在远处连说带比划地把哈萨克汉子刚拴到树上的马解下来,翻身上去“咵嗒嗒咵嗒嗒”骑走了。刘小沂不禁感叹哈萨克族人民的纯朴善良,互相都不认识,仅凭着方放这一身的军装,就敢放心把自己心爱的坐骑让这个疯丫头骑着玩。
  刘小沂冲着方放喊:“快点回来,别耽误上班啊!”
  杨小杨看着方放远去的身影,甜甜地笑着:“韩八一说也要教我骑马呢!”
  刘小沂看了一眼杨小杨,有点担心:“你俩千万小心点啊。”
  “嗯,没问题,我肯定不敢像方放这么疯骑。韩八一说了,他给我牵着马让我骑着玩儿。”
  “……”刘小沂张了张嘴,她想说的不是骑马,不知道怎么说好,于是什么也没说。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