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那年我们在军营>第二章(二)

第二章(二)

作品名称:那年我们在军营      作者:奇夸克      发布时间:2019-02-19 10:25:04      字数:3263

  讲故事是一种很民间很通俗的娱乐活动。在一个没有电视、没有媒体、没有网络,没有形形色色眼花缭乱的各种表演;甚至图书发行都十分有限的精神匮乏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贫乏到了极点,所以,若能听到一个好故事,那是非常奢侈的精神享受。善讲故事的人很容易成就个人魅力聚集人脉,因为这需要读书多或是阅历广或是文化功底深厚。
  大家对好故事的基本认同是知识、趣味、生动、感人、曲折、悬疑,还有不言而喻的革命。
  大家开始轮流讲故事。
  讲故事,体现着你的知识水平和表述能力。
  罗星星讲的是一个海军英雄麦贤得的故事,他是海军的骄傲。
  方放讲了一个刘胡兰的故事。
  杨小杨讲了电影《英雄小八路》的故事。
  每个人讲的故事,都是他们的阅历和关注点。
  她们讲故事,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自己,她们没有感觉是在唱高调。在她们青春火红的年华,她们是真心地崇尚英雄,希望自己也能生活得不平凡。
  黄建民讲的是在千佛山庙会听来的“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罗星星迟疑地问:“这个故事行吗?是不是封资修啊?”
  “没问题。”岳西北裁断着,“老人家还看三国呢。”
  岳西北是这辆军车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主导着精神生活的标准和质量。
  漫漫长路在欢声笑语中变短了。车队的最后一辆军车,是在电影《英雄小八路》插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男女生大合唱中开进了奎屯兵站。
  军车队第一天晚上住奎屯兵站。
  奎屯兵站很大,偌大一片东西横向坐北朝南的土坯平房,他们一行20多辆兵车全部住下绰绰有余。
  刘小沂后来发现,沿途的兵站都很大,每天接纳几百人很宽裕。
  食堂不大但厨房很大。人太多,就不在食堂吃饭,以住宿房间为单位,用水桶把饭菜抬回各自的房间,战士们仍然是拿自己深黄色军用茶缸吃饭。
  住宿条件算得上非常优越了,虽然每个房间很大,住十几二十来个人,但还是每人有一张床。不是上下铺,不是大通铺,而是实实在在一人一个床位。
  刘小沂离开家后第一次感觉到,原来一个人睡一张床是那么舒适,那么奢侈。
  第二天凌晨7点钟,这在内地只相当于5点,天还沉寂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刘小沂听见外面汽车发动的声音轰轰轰响成一片,反正也睡不着了,她索性起床穿好衣服走出门去。
  冰天雪地中一排排汽车在轰鸣着发动着,有几个驾驶员在车头前一上一下使劲摇着摇把子发动汽车,还有几个驾驶员在用喷灯烤着发动机,团团火花在黑暗中闪闪烁烁。
  刘小沂看见岳西北从食堂里提出一个热气腾腾的大水壶向她们乘坐的军车走去,他在帮驾驶员打热水。她也跟着走过去。
  “雷锋叔叔果然在军营。”刘小沂有些感动甚至感激,岳西北正如她希望的那样悄无声息默默地优秀着。他和她心中的那个人外表如此相像,如果他猥琐狭隘低级趣味,她就太失望了。
  “夜里温度太低,得把水放掉,要不水箱就冻裂了。”岳西北憨憨地笑笑,他很高兴在这个寒冷黑暗的清晨单独遇到刘小沂,而且还是她主动和他说话。他用头示意了一下正在往水箱里加热水的驾驶员,“冬天发动汽车得四十多分钟呢。驾驶员们很辛苦,他们白天还得跑路。”
  刘小沂脸上又出现了那种怅然恍惚的神情,那熟悉的憨憨的笑容敲打着她内心深处的隐痛。她轻轻说了句“你忙”,转身急急逃去。
  岳西北无声地叹了口气,看来他又招惹了她的忧伤。
  刘小沂慢慢走出兵站大门,站在兵站门口,望向日出的东方。在一望无际的茫茫雪原,地平线露出浅浅的白光。东方,那里有她的父母双亲,有她温暖的家,还有,东方。
  
  刘小沂很小就在少年宫学习书法。“文革”开始后,少年宫的各种活动都停止了。在少年宫教书法的郝老师说,刘小沂的毛笔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不写下去实在可惜。于是热心热肠地给她介绍了一个民间的老书法家。
  老书法家叫周谦顷。周谦顷的字在济南地面上很有名气,过去一些大小店铺开张,常请他去写个牌匾。他是无论大店小店童叟无欺贫富无欺,都认认真真的写。他的人品和字一样有名气。
  能和这样的老人学习书法,刘小沂巴不得。听郝老师说,本来周老爷子说什么都不肯收学生,但他看到刘小沂写的毛笔字后,不能置信这字是出自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之手,竟然就同意教她了。
  周谦顷和刘小沂约好,每周有二个晚上可以去周家学习书法。周谦顷家住在县西巷的一个四合院,离刘小沂家住的省政府大院很近,刘小沂晚饭后骑着自行车去周爷爷家学习书法。
  刘小沂第一次见到周爷爷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和尊敬。周谦顷是一个清风矍铄的老人,穿着蓝色府绸中式对襟褂,黑布裤子,脚上是千层底的手工布鞋。和满大街的黄军装蓝制服完全不是一个风格。那么儒雅干净恬淡,一身浓浓的书卷气。
  周爷爷的老伴陈奶奶,是个干脆利索的人,虽然豪爽热情,但一举一动都带着规矩,很有大家闺秀的范儿。
  家里还有一个韩阿姨,是周爷爷的儿媳。虽不是绝色佳人,但长得挺耐看,说话轻声轻语,做事轻轻巧巧,教养极好的样子。
  现在,外面满大街的大字报大标语人们喊着口号游街,一片喧嚣混乱。可是只要一进周爷爷家的四合院,书香门户里儒雅斯文,人的心立刻就安静了。
  然后,有一天,刘小沂清楚地记得那一天。
  那天晚上,刘小沂敲开周爷爷家四合院的大门,来开门的竟然是他。一个身材颀长,眉目清朗,举止俊雅的男孩。
  “请问,你找谁?”男孩侧身让刘小沂进院子,脸上是这个年龄的男孩少有的柔和亲切。
  刘小沂看着眼前这个男孩,又抬头看了看大门上的门牌号,确定这的确是周爷爷家,才跟着少年跨进门来。
  她掩饰着心中的惊喜,低声说:“我是来和周爷爷学习书法的。”
  “哦,就是你啊,听奶奶说起过了。”看到刘小沂一脸惊讶的神情,他解释着,“你说的周爷爷就是我爷爷。前一阵我没在家,串联去了,昨天刚回来。”
  “这是你家?”
  “嗯。”
  “你是周东方?”
  “是,你认识我?”
  “嗯。”刘小沂使劲点点头,“我小学是大明湖小学的,中学是省实验的。”
  “哦,校友啊,小学中学还都是校友,难得难得。”
  “你认识我吗?”刘小沂满怀希望的问。
  周东方认真看了刘小沂一眼:“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面熟。”
  刘小沂从周东方的眼中看到的分明是,他不认识她。
  他不认识她,这一点也不奇怪。刘小沂在学校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女生,而周东方,无论在小学还是在中学都是如雷贯耳的知名人士。
  刘小沂天资聪颖,比同龄人早一年上学,6岁就和哥哥一起进了济南市重点小学大明湖小学。
  在小学五年级时,六年一班的周东方开始进入刘小沂的视野。怎么会有这么全面出色的男孩子!他的学习成绩永远是全校第一;他是学校的乒乓球队队长,济南少年赛第三名。他是学校乐队的多面手,笛子吹得悠扬悦耳,手风琴拉得娴熟美妙。他还是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在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仪式上,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独自站在学校操场高高的检阅台上,清新,阳光,精神,挺拔,他高举右手行着少先队队礼,检阅全校少先队员的行进队列,接受她们几百名少先队员敬礼。此时,他几乎是全校女生心目中的偶像。
  上初中了,刘小沂发现比她早一年进入省实验中学的周东方又成为中学的知名人物。周东方依然轻松地拿着年级各门功课的前三名。他不打乒乓球了,进了学校篮球队,初中组的中锋,组织全场进攻撤退如鱼得水。后来刘小蒙也进了篮球队打替补,刘小沂经常以等哥哥为名坐在远远的看台上,略带羞涩地欣赏周东方在球场上灵活机敏漂亮的球技。后来,他入团了,是初二年级的团支部书记。他又成了中学众多女同学心中的偶像,也包括她——刘小沂。
  刘小沂从小看了许多外国童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公主和王子。在同龄人中,刘小沂是早熟的。豆蔻年华,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就是周东方,那是她小小年纪心中的小小秘密。
  难怪他如此优秀、脱俗、飘逸,原来他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刘小沂十分庆幸能和周爷爷学习写字,那时,她心中非常快乐。
  
  “想家了?”身边传来岳西北的声音。
  这几乎是和周东方同样的说话语调。刘小沂扭回头,还看到一张和周东方一模一样的脸庞,她有些神思恍惚。
  “看你出来时间长了,快开早饭了,回去吧。”岳西北话语中透着殷殷关心。
  看着岳西北一身军装戎姿飒爽,刘小沂渐渐回过神来:“好。”
  “刚离开家都会想家,过一阵就好了。”
  刘小沂没有解释,她其实没有想家,只是在想一个人。她扭转头仰起脸,看着西边皓亮的明月还悬挂在天边。等眼窝里的泪水渐渐消退,她才回转头,低低答应了一声“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