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从白桦林走来>第二章

第二章

作品名称:从白桦林走来      作者:望见马克      发布时间:2019-02-12 09:11:33      字数:3424

  知青宿舍多功能
  刚到连队,我们所住的宿舍仅二十多平方米,进门是一米多宽四米长的通道,两侧全是二层铺,每个铺睡五六人,整屋能睡二十多人。如果大家都在屋里,绝大部分人必须得上床铺,否则地下站不开。后来建成大宿舍,室内环境有所改变,稍显宽敞,但是依然是上下铺、通铺、火墙、脸盆架,脸盆架靠对面墙,分层放着全屋人的脸盆。
  我们住的宿舍一个是三百米大宿舍,另一个是二百米宿舍。三百米大宿舍有两个男宿舍,两个女宿舍,每个宿舍大概住四十多人。宿舍没有电灯,只能点煤油灯,第二天人人鼻孔都是黑色的。有一回有人好心提醒另一人黑鼻孔没洗干净,他回话说不洗了,就当长胡子了。入冬前要在每个宿舍门前挖一个大方坑,冬天倒脏水用,有人出门一不小心掉进去是常有的事。
  我们住大通铺。冬天夜里气温超过零下四十度,冷得我们必须盖上所有的棉被、棉大衣。有一天下午我越睡头越痛,不知道是睡懵了还是昏了。指导员来查房,发现房中充满了煤气,马上打开门窗通风,这才救了我们一大屋子知青的命。
  在兵团的大宿舍中,我们不光睡觉,还洗衣、洗澡、做饭吃饭、写信、看书学习、下棋、打牌、讲故事、玩乐器、唱歌、跳舞、开班会、听半导体收音机、缝被子、收拾衣物,男生有时还在炕上翻滚打闹。我们宿舍的功能真够多样了。
  
  
  我们连有鹿队
  文革前的河北队草甸子养马,山上养梅花鹿,山后树荫深处夏天种人参,经营各种畜牧业、副业。组建兵团连队后,逢到秋天梅花鹿发情,在交配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死鹿的事情,公鹿母鹿都有可能。那时团部就会来人取鹿的宝贝。如果死的是公鹿,那就是鹿鞭——当时的“伟哥”。只见来人手提着跟肠子一样的鹿鞭走下山来,坐上当时的“宝马”汽车——北京吉普二一零,趁着新鲜赶快去孝敬首长,据说一般都要上交到师部,由师首长享用。除非特殊情况,团部才能留下。如果是母鹿就必须及时开膛看是否有鹿胎,这也是上缴的贡品,是妇女保胎的良药。每逢遇有死鹿死马呀,我们连队就开荤了,可以改善伙食。东北就讲究“煳”,就是我们常说的炖,放大量的土豆,美其名曰土豆烧鹿肉。有一次,连队的上海知青搞到一块鹿肉,他们在老职工家用从上海带来的年糕片(糯米制成的)炒鹿肉片,那是令我难忘的一顿美餐。
  如果因为意外,死了马呀猪呀,只要不是有病而死的,经过兽医检验后,基本都抬到连队食堂吃了。至于它们的鞭啊、肠啊、脏器啊都扔在野地喂狗了。那时连队不许随便宰牛杀猪,那些动物都是在团部营部登记在册的。只有到年节经过连队向上面申请,批准后才能动手宰杀。老职工对我们说,梅花鹿比较好养,对吃喝都不挑剔,喂食梅花鹿的饲料分为粗粮和精粮两种,粗粮主要是鲜玉米秸秆,精粮包括豆饼、玉米、麸皮等,还有盐、钙等添加剂。一头成年梅花鹿一般一天吃十多斤食物,一头鹿一年的养殖费用约两千元。一只公鹿可“娶”多个妻子,梅花鹿寿命一般在十五年左右,公梅花鹿长到二岁多,就可以取鹿茸了。
  
  冬天厕所掏大粪积肥
  北大荒的冬天掏厕所,实际上不是掏,而是凿。
  中学时期社会实践时,我在城里掏过粪。那时学习时传祥不怕脏、不怕累,把香气献给人民,把脏臭留给自己。那是1966年初的寒假,我们参加社会劳动掏粪,和掏粪工人们一起。华北地区的冬天气温不算很低,刚刚解过的粪便,不容易冻成块状,只是薄薄一层冰碴。我们是用大马勺,两手抓住长长的木把,往下伸进厕所的粪坑里,然后旋转地捞上来,就是成功的手法。
  北大荒的冬天这么冷,土地冻成三尺厚,那粪池里的粪都冻得实实的,得用冰镩和铁镐分别凿开刨开,破成一尺见方大小不等的冰块,用铁锹起出来,堆积在厕所旁的空场上,再往下刨,池底是没有冻实在的粪便,就用大马勺掏出来,倒在粪坑边的冻土上,只需一夜工夫,就冻实了。第二天,粪池的粪便又结成厚厚的一层,这次就不像最初那么坚硬了,只要铁镐抡起,就能刨成大小不等的粪冰块了。以我们的干劲,只要三、四天,厕所的粪池就被清空了。
  那时人多,牲口少,我们就人驾辕,大家推车,往地里送肥。
  装车时有学问,先把成块的的粪冰块码在车厢的周围,那么沉的、滑滑溜溜的冰块,照样装得整整齐齐,严严实实,然后再用铁锹把那些碎的冰粪装在里层,拿绊绳一煞,纹丝不动。走起来,老职工称赞我们,你们也成了“把式”!然后卸在宿舍对面的三十一号地里。
  农业学大寨,我们做贡献,大家心里是高兴的。当时人们都这样做,我们给连里做了一点事了。也说不上思想改造得如何好,对粪便产生了多深的感情,但是我们知道这东西很贵,有机肥比化肥好使。我们轮流下粪坑里凿冰刨冰铲冰,几天之后大家都成了冰镩的行家,有的是力气,可是没有多少冻粪便。积肥这活脏一点,倒不累,干活时还挺自由。
  
  “方便”时,不方便(活人不能叫尿憋死)
  吃喝拉撒睡,一个正常人每天必须的几件事儿。在这里遇到点问题——如何方便?
  连队的广阔大地一望无际,地势平坦,这地方没有背阴之处,如果周围没有人还好办,众目睽睽之下呢?谁也难以宽衣解带,真的是“活人要让尿憋死”,想“方便”时,不方便了。
  靠近山包这边有小树林,天热时候耪地、割大豆或麦子往返一趟也就个把小时,然后就钻进树林里方便。可如果到了远离树林的地方就不好办了。怎么解决呢?
  “人不能让尿憋死”,总能有法子对付的!于是女生们就有意识落在后面,远离男生。男生也非常自觉地向前进,不回头。几个女性排成一行,或者五、六个人围成圈子,中间一人则蹲下方便,依次轮流进行。男生“方便”时很方便,只要背过身看风景,一两分钟就解决问题,不会使人难堪。
  农村的艰难,城里的人应时常对照一下,自己有多幸福!至少“方便”真方便!
  回到连队就自在了,女生在宿舍里解决,男生就在宿舍外的墙山旁。尤其到了冬天天寒地冻,谁也不愿意往返几百米去厕所,就在宿舍门口“小便”,以至于过了十来天,宿舍门口就成了一座“黄山”,不得不派知青战士去刨冰山,否则会摔倒人的。
  小连队,大舞台
  连队的人员成分很复杂。老领导告诉我们,我们团(农场)除了新疆和西藏外,哪里的人都有。因为这里原来国民党军队解放战士多,他们就是来自全国各地。具体到我们连队有从关内逃荒要饭、背井离乡“闯关东”落户农场的。这部分大多是山东人,少量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还有关外的东北人,建国后到北大荒找工作,落户在这的。连队虽小,芸芸众生,各种面孔,错综复杂。
  从人脉关系看,主要分为山东族群和东北族群。山东族群虽有许多是东北人,但祖籍是山东的,譬如牟家,一个姓就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六三年从山东逃难来的,加上周围同姓老乡,就成了一个核心,带动了其他来自山东逃难的散户,象杨家、娄家、安家等大家族上百人。
  而纯东北人,原本就在那里生活了几代人的高家、赵家等思想见解一致,但构不成稳固的团体。他们自以为是,各自为战。当地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几乎没有,我们村里年纪大些的就是老宋、老高、老马家等,也是附近县的人。
  相当一部分是中间族群,如复原军人,还有那批国民党解放战士。一些真正解放军转业复原人员老李、老高、闽会计、张老师都是零散来的客户。
  1963年来了一批绥化福利院的青年,他们自成体系,是一个小团队,在孤儿院长大,有一定文化知识,这样就形成了族群帮派。
  我们连队最典型的就是山东族群和东北族群,文革中明斗,建立兵团后暗斗,以至于河北队在六团都出名的“乱”!
  连队大游行
  刚到兵团,那时“文革”正在进行中,总有最高指示不断发表,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兴奋不已,都要学习庆祝,尤其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使我们已经下乡在农村的知青激动起来。
  最高指示广播后,就开会学习,后由连领导(生产队革委会领导)带领,我们全体知青和村里的老职工们在村里游行庆祝,围绕着村落走一圈。有人指挥、有人带队、有人领喊口号,就好像又回到城市一样,那样威风,那样喜气洋洋。只是没有敲锣打鼓,没有人山人海。圣洁的雪覆盖大地,寂静的夜欢声四起,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回到宿舍,学习讨论到深夜,大家才慢慢散去。后来像庆祝“九大”“卫星上天”等,都有活动。
  196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发布毛主席的教导:“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村内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我们学习讨论,结合实际,有的人就针对“共产主义能实现吗”这个话题,针锋相对地批判。我心有余悸,因为我也曾经动摇过这种信念。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