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流年*长篇]吸脂(第二十二章)
作品名称:吸脂 作者:稻香抚云 发布时间:2012-07-20 12:45:19 字数:3899
22
由于高压政策的实施,到三月底,全县的春季进站专项考核截止时,清河镇的进站率升到了第四名的位置。相较于去年年底第六名的结果,第一季度算是进了一个大台阶。这样,新书记的第二把火就趁势熊熊地烧起来了——修路。
清河镇政府有一纵一横两道主街,党委政府及其下属单位与各行政直属部门主要在纵街上,学校、医院、供销社、银行与其他一些商贸服务部门整个都在横街上。一个慢吞吞建设了三十年的老乡镇,如此格局到底是谁规划的都不记得了,也或许就是自然而然的形成。路还是九十年代初期的柏油路,随着经济的发展、运输业的掘起,重型车辆的辗压让这些街道早已面目全非,有的路段变得崎岖不平,坑洼丛生。镇政府门前更是“晴天一溜烟,雨天一片海”,年年雨季时一片汪洋,这一现象老百姓们早已纷议多年。如今杨书记来了,他的第二把火就烧在这路上,于是全镇上下无不欢欣,街上百姓们自然又要掀起一翻热议,叫得最响的自然是“杨虎喜高地,一平袁于汪”。
每天大街上热火朝天人机齐忙,一个多月后新路就成了。看着渐成的新路比原路面高出一尺多来,再听到坊间的及时播报,尚玉心内暗想道:群众的嘴果然就是晴雨表啊!政府什么政策立即就能反映在表上,并很快总结出规律来。
同时,“考公”大军们的成绩也出来了,清河镇计生办一下子爆出两大冷门:吴依然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面试;而宁春光和吴宁宁竟然离分数线还差老远。吴依然才专科毕业两年,听说这次报的是县统计局。大家笑着祝贺:“看来又要换地方高就了。”吴依然笑笑:“还不知如何呢?”
时近五一,一时还没有特别紧急的活儿,便得了大赦:放假三天。这一惊喜委实不小,却由于太突然,谁也没有制定什么计划。巧的是这天晚上偏偏一夜小雨,尚玉思忖正好父亲该种花生了,于是和姐姐尚晴一通电话,决定一起携夫带子去娘家走走。
尚玉娘家在松阳县南部离清河镇相距四十余里的小村里。父亲从小学教师岗上退下来十年了,依旧与母亲种着庄稼。
两个月未见父母亲,感觉他们又多了几丝白发似的。在村间相遇到的媳妇孩子,有许多她们不认识,尚晴感慨道:“我们这是少小离家年数回,乡音无改毛未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不闻不问各自归。”
从花生地回来,经过邻居大娘门前时,尚玉习惯性地往里看看,竟然锁了门。到家后她问正洗着菜的母亲:“大娘那么老了,走闺女家去了吗?”
母亲将水弄得哗哗响,在水声里低低说道:“她躲了!”
“一个老太太,躲谁?”尚玉问。
“躲计划生育了啊!”母亲悄声答着话,手里菜已洗完,就挪动脚步端着直奔小厨房里。
“爱华哥要超生?”尚玉追到厨房里,又接着问。爱华是大娘的小儿子,比尚玉大六岁,眼前就一个儿子,她觉得应该是爱华哥。
“不,闺女的事。你文英姐又生了个小儿子。”母亲将小菜下到锅里,拿勺子边搅动着轻轻地说。
“啊?她多大了呀?还能生?”对于文英,尚玉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了。只记得自己刚上小学时,文英姐就和邻村的一个青年私奔了。在那个年代的村子里这可是一个不小的震动呢,气得大娘哭了多少场。近二十年不见,算起来文英姐应该有四十多岁了吧。
“谁知道她怎么想的呢?早些年抓得那么松她也不生,现在儿子上大学去了,说是身边没个孩子心里空得慌呢,铁了心的要再生一个。今年年上那些天就生了,又是个儿子。大儿子学费才交几天呢,听说没有钱交罚款,就躲起来了。老娘可就惨了,七十的人了,吓得赶紧跑了。”母亲叹息道,“唉!老了,老了吧,还又受闺女罪了!”话说着,一锅菜也好了,母亲将勺子顺手递给尚玉,端起锅出了厨房。
“是文英姐给大娘找地方躲的吗?”尚玉跟在已至院中央的母亲身后,亦步亦趋地还是问,直跟着母亲追到了堂屋。
母亲将锅放在垫子上,尚玉还在等母亲的话,母亲看了看站在眼前的尚玉,笑骂道:“愣丫头,拿勺子来!”
尚玉却不知所言,念道:“勺子?哪里勺子?”
苏永正坐小桌前,陪父亲小酌,两个孩子眼盯着电视机上的动画片,手里的筷子就像冻结了般使不动。尚晴收拾着碗盘欲给新上的菜腾挪个地方,听得母女两个的对话“噗嗤”笑道:“真个二愣子妹妹,勺子在你手里呢,骑驴找驴的毛病二十年了也不改。”
尚玉这才想起手里的勺子,赶紧递给母亲,嘴里还是追问:“妈,是文英姐给大娘找地方躲的吗?”
母亲手里忙活着盛菜,摇摇头道:“这个不知道了。够呛!只怕这会子,她自己也顾不来了啊!”一转脸来,又想起什么似的说道,“昨天早上天刚亮时我听得狗咬,暗里看看,不是上咱家的人,也就没管。估计呀,就是那伙土匪了。”
尚晴听了哈哈地笑,拿食指指着尚玉说道:“娘,你还骂人家土匪,你小闺女现在就是土匪了哦!”
尚玉心下一阵凄然,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
父亲看在眼里,安慰道:“做事情不能顾虑那么多,土匪又怎样?国家既然有这个政策,安排你干,你就得干!只是,注意一些就行了,别太过火。”
尚玉点点头,心内更加酸楚,却不好表露出来,又问母亲:“爱华哥和爱国哥呢?他们兄弟也得躲了吧?花生可怎么种的?”
苏永笑道:“唉,你呀,又不是你亲大娘,还净操这些闲心!人跑了没事就行了,还能顾得来庄稼吗?”
“不就是闲问问嘛!”尚玉嘴里边嚼边咕噜道。
“有人给种了,听说是花钱雇的人。”父亲淡淡地答道,好像没有多少感慨。父亲一生看事淡定,再说,大约此事实在不算什么新闻吧。
“哦,那就好。”尚玉说。
“小玉,”母亲又劝道,“照理说你辛苦考上的,该是个官才是,怎么还越弄离家越远了,而且还干这样的活儿?我看你得和你们镇长说说,调到别的部门去。”
“想调就能调呀?你以为你闺女是天王老子!要是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不资本主义了?”父亲讥笑母亲。
“你在家不是天王老子么?你闺女是公主!”母亲转身去了灶屋,一副不屑争辩的神情。
尚晴笑道:“一辈子了,还是这样啊!”
父亲嘿一声笑,喊道:“还不吃饭了呢?快回来!”
母亲早已提了小盐坛子回来,嘴里拌道:“要和你老东西计较,我这辈子不饿死了?味淡了,加盐呢!”惹得尚玉姐妹哈哈大笑。
第二天一早,尚玉接到许永兴的电话,让去镇政府一趟,说杨书记有些事情要谈一谈的。
尚玉挂了电话就赶路,半小时后来到许永兴办公室。许永兴说:“你先坐一会儿,严主任还没有过来。”尚玉才明白原来不是针对自己的谈话。
待尚玉坐下后,许永兴温和地笑道:“小尚啊,我先初步和你透露一下,你好有个心理准备。今天的谈话是关于人事调整的,按照领导们的研究意见,你可能要接替严主任的位置,组织上对他另有安排。”
尚玉着实吃了一惊,怎么会突然这样呢?却不能问。
十几分钟后,严秋山也到了。许永兴带他们一起来到杨书记办公室,只见杨书记正和田善华温和地交谈着,一股严肃宁静的气氛。看见他们来了,俩人转过脸来,开始正式谈话。
杨瑞虎淡淡一笑:“好,都来了!计生办难得放几天假,又把你们召集过来,辛苦了!不过这事儿也不宜再拖了,明天我还要去南方出差。”
浅缓一口气,杨书记收了脸上的微笑,平静地说道:“我才来到时间不长,严主任便向我提出申请想换一个位置。我和李镇长、田书记还有许镇长几个经过认真研究,考虑到他老严的理由也很充分。在计生主任岗位上任劳任怨地干了这么多年,成绩也还不错,的确很辛苦的。年龄大了,精力减退了,需要多休息,家里也有许多事情开始需要顾虑,我们也不能总把勤勉的干部长年拴在繁重的岗位上。同时呢,严主任也考虑到小尚渐渐入了门,又是公务员,也有相当的能力,应该承担起更重些的责任来了。所以呢,综合起来这些理由,组织上决定给严主任调换一个轻松些的位置,到民政办公室去任主任。小尚从五一以后就开始全面负责计生办的工作吧!”说完这段后,杨书记巡一圈大家的脸,再道:“这样吧,你们俩会后回单位交接一下。节后计生办开班时,田书记会过去正式宣布的。”
就这样,简简单单一段话,听着并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意思是宣布散会了。
下午的交接也极简单。
严秋山收拾了物品随田书记离去,许永兴和尚玉说道:“小尚啊,你要有信心!”
尚玉略带苦笑:“太突然了!一时真没找着信心在哪呢!我才干了半年多呢,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
“干半年入门就行了!”许永兴还是那样温和的语调,“具体业务活自有人来干,你只要能领会你这个位置上的工作要点就行了,组织调配好各方面关系,把握好局面。慢慢来,边干边学。”
“嗯,我尽力吧,许镇长,你多指点!”尚玉点点头说道,心里又想,除此还能说什么呢?
“有些问题,小尚,你大约也能明白一些,这个突然其实并不突然。”许永兴又说,“凡事,一定要把握好个度,成绩要干好,其他事情也要把握好,别让群众有什么不好的看法是很重要的。群众的看法,自然会成为领导的考虑,我们党从来就是在群众当中的。”
尚玉愣了几十秒,似乎觉得许永兴这话是要表达些什么。她一时没有转过脑筋来,可是许永兴没有再继续说白的意思,她也就只得先放下了。
回到家里,尚玉又和苏永聊起许永兴的话:“喂,你说,他是不是想告诉我严主任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不得已调走的呢?”
苏永想了想,“差不多。去年成绩也还过得去啊,却又没提拔上。如今一换领导,看来彻底没戏了!人啊,有多大能力端多大饭碗,看来是一定的。”
尚玉摇摇头说道:“呵呵,没翻到纪委去就不错了。你听听他这些年做的事情,大概也到了了结的时候了。还不错,能够内部消化成这样。看来领导也尽力保护了。”
苏永嘴巴轻轻一撇:“你看着吧,到那位置上,谁也难自清。有些事情找上你,你办了可能得罪良心和前程,不办却得罪眼跟前的人。那么些人一边捞着,一边升着,谁又怎么着他们了?我总替他有点亏,出这些年力,就这么退场了。看来,还是没处理好关键关系。”
“唉!”尚玉叹口气,“几年以后,我会是什么下场呢?”
“那我再给你八字真经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苏永呵呵地笑道。
尚玉却没有半丝玩笑口吻,轻轻应一声:“行,只得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