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雷锋”恋歌>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作品名称:“雷锋”恋歌      作者:邓州徐君泽      发布时间:2019-01-01 20:59:34      字数:4825

  第十八章、移民风波
  
  冬去春来,在不经意间,盎然春色已普降库区梨花沟村。
  比春色更能撩拨人心的是梨花沟村民小组将要从花香镇冯岗村的机体上分离出来,整体迁往河南省邓州市。
  淅川县移民工作包村的同志,已经在冯岗村召开了动员大会。如果不是为了国家利益,如果将来梨花沟不会淹没在水底,他们谁也不愿搬出。
  他们袓袓辈辈习惯生活在这个依岗傍水的美丽地方。这里是他们赖依生存的家园,也是他们精神的家园。这里的蓝天白云,这里的沃壤秀水,这里的青草绿树,这里的一切,全都溶进了他们的灵魂中。这里是他们精神的皈依,是他们灵魂的寄托。但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退路。
  移民工作队在梨花沟村民小组,进行逐户登记。令村里人奇怪的是,竟然多出了一户人家。冯支书在高望春宅地一角,盖了三间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空心砖、石棉瓦房,搬来了一些旧得不能再旧的家具。他老实巴交的女婿住进不到三天,赶上了登记的好事。他女婿叫登记上三口人。
  冯支书在梨花沟村里没有多少威望。知道底细的村民正酝酿去告他。
  狡猾的冯支书,似乎有预感,主动深入梨花沟,说上级有指示,包村干部准备带几个有眼光的村民去邓州的安置点考察。他点到了高望春。高望春是种庄稼的行家里手,懂得土质。高望春没推辞。
  对于移民来说,这是一项大事,牵扯到全村人的利益,决定着他们祖祖辈辈今后的生存环境。全村人忙于争取赴邓州考察的事,告状的事被淡化了。
  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冯支书女婿加入到梨花沟村移民行列里,也许是件好事。冯支书肯定把国家移民的政策研究了又研究,如果没好处,他何以将傻闺女往火坑里推?再说,该给的好处,只要他女婿得到了,大家也会得到。有比照就好说。到目前为止,没一家在迁移协议上签字。都在观望,只要这个女婿签了,自己再签不迟。
  
  在上级移民包村干部带领下,库区梨花沟村一行人坐着面包车到了邓州刁河乡移民安置点考察。
  尽管邓州刁河乡党政很热情地接待他们,但移民的不满意都写在脸上,说在嘴里。
  这个安置点,在邓州市的西南部岗坡丘陵地。此处和梨花沟不可同日而语。梨花沟周围的岗坡,恰如波浪起伏的绿色海洋。在一团团蓊郁接天的树木下,肯定是一个静谧的村庄。庄稼满坡的青翠。明镜似的丹江口库水给世外桃园般的梨花沟增添了许多灵气。
  而安置点一个个丘岗,都像长着斑秃的头颅,悲怆地朝着蓝天。看不到湖水的影子,没有水汽的氤氳,汽车驰过,尘土飞扬。准备给他们建房的地方,有一些枯草残茎,竟然在春风中摇曳出和春光不调和的荒凉。地表裸露的黄礓石,龇牙咧嘴地怒向天穹。高望春往土壤深处挖了挖,抓一把土,粘粘的糊手。是黄礓粘土质。相比于梨花沟有很好蓄水能力的肥沃土壤,他们要多不满意有多不满意。
  
  得知安置点“简直是鬼都不愿住的地方”后,梨花沟一片愤懑声。全村出动,带着“宁叫丹江淹水底,不去邓州活受罪!”的横幅,把冯岗村委会围了个水泻不通。
  冯支书慌坏了。冯支书面对围堵的村民,声嘶地喊:“我和大家一样,也不满意那个地方。可是,我当不了家儿,我这就去给镇党委打电话,上面如果不合理解决,我掏腰包,拉着大家一起去淅川县移民指挥部抗议。”
  等闹轰轰的愤怒群众静下来后,他把电话打到了花香镇党委。
  冯支书走出办公室对大家讲:“咱们先解散回去,镇党委说,明天上级派人来和大家面对面对话。如果他们不来,我首先就不答应!这也牵扯我闺女的利益啊!”
  这似乎是个定心丸。围闹的群众迟迟疑疑地解散了。
  
  第二天,南阳市一个副市长带领淅川县和邓州市有关领导赶赴冯岗村委会。
  早在村委会门前集结的村民,哪见过如此的阵容,有一些胆怯,但更多的是希望。
  冯支书站在群众面前,几分夸张地请副市长给村民讲话,让大家欢迎。
  有稀稀拉拉的掌声。
  大家安静下来,副市长一脸庄重地说:“乡亲们,我带来了邓州市和淅川县的有关领导,是来给咱解决问题的,你们先推荐几名代表,进屋里说说你们的要求,现场对话,然后我再答复大家。今天,大家不满意,我就不走。请大家相信我。”
  
  推荐的代表进了村部。
  漫长的等待以后,一行领导走了出来。最后走出的群众代表神情是平静的,有人还表露出满意的微笑。
  副市长站在村民面前,笃定说:“我看到大家在这里等候,很不忍心,大家表现得很理智,我深表感谢。我尽量简单一些,讲三个问题。一是理解和体谅;二是差异;三是怎样合理解决问题。”
  他讲到,南水北调是一项世界瞩目的世纪工程。为了这项伟大的工程,淅川县库区将要迁走16.2万人,这是很大的贡献。这将载入史册。南阳将要安置10万移民,邓州市接收3万多人。邓州市170多万人口,本来耕地就少,要调整出几万亩耕地给移民,再加上通往北京的总干渠从邓州穿过,又要占2万多亩,邓州很不容易。你们舍小家,为国家,是一种牺牲;邓州要拿出最好的耕地给你们,也是一种牺牲。所以要相互理解、体谅。
  他又讲差异。邓州市是东豆南棉花,西烟北芝麻。这说明,土质不同,种植的作物也不同。你们不满意的那个安置点,是以种烟草为主。其实,邓州的烟叶很出名,出口远销很多地方。烟叶很值钱,所以村里尽是小洋楼。他说:“那块鬼都不愿住的地方,其实是一块烟叶示范田。因为马上要开始建设移民新村,早圈了起来,就撂荒了,长了许多杂草,很难看。代表反映你们梨花沟农民没有种烟草的经验,希望换地方。邓州的同志已经接受了你们的意见。你们愿意不愿意让邓州来的郭副市长讲几句?”
  “愿意”的声音从热烈的掌声中升起。
  邓州郭副市长走到了前排。他体格健壮,有着和劳动者一样的健康肤色。厚诚的方脸盘上,布满了亲切的表情:“乡亲们,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教人依赖的气质,一下子折服了听众,“你们对安置点不满意,说明俺们工作没做好,对俺们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四大家领导和广大为移民服务的干群,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想移民之想,急移民之急,尊重移民,看重移民,为移民,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不讲回报,不讲代价。移民利益无小事,移民利益至上。我们制订了严格的工作程序,请大家放宽心,我们对你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凡是你们看不中的地方,坚决不勉强。把最好的土地、最好的区位,让出来,供你们使用。”
  他又说:“搬得出,稳得住,发展快,早致富。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你们的希望。梨花沟的父老乡亲,对我们计划的刁河乡安置点不满意,今天他们乡党委黄书记也来了,请他和大家见个面,表个态。”
  一个高大、壮实、着装朴素的汉子走到了前面。
  
  呀!高秀水的心律陡然波动起来。这个显得质朴而有亲和力的汉子原来是黄志远的爸。难道这就是“缘”,是天意!她为了断绝和黄志远的联系,在离开花香镇卫生院时,换了手机卡和号。真想不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移民,又把她推到黄家的视野里。
  “老乡们!”黄书记声音嘹亮地说,“其实,我本来就是你们的老乡。老乡见老乡,啥事都好商量。往后,你们有什么不满意的事,找我,如果解决不好,我宁愿卷铺盖走人,不当这个乡党委书记!今天,我来当‘媒人’,说‘女媒’,问问你们要求的条件,然后我们乡党委政府再给你们选择个地方。选好后,我们预备租用两辆大轿车,你们一户派一名代表,接你们去实地考察。若不满意,再换地方。咱邓州,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称穰,就含有土地肥沃,人稠物盛之意,是钜郡,是‘善地乐土’。特别是咱刁河乡现存有汉代的擒虎城遗址。有老虎的地方,肯定有茂盛的森林。咱那里的白萝卜,又脆又甜,春节熬肉,用别的萝卜都变质了,可咱的一点都不‘死气’。说明土质好呗。人杰地灵,茅盾文学奖得主姚雪垠,就是从刁河乡走向辉煌的。我希望咱们移民的子孙后代将来能出更多的名人大家!”
  黄书记声情并茂,把听众的情绪也鼓动了起来,一阵热烈的掌声后,有人大声地喊:“你是邓州刁河乡的党委书记,咋能是俺们的老乡?可别蒙俺们!”
  黄书记笑了:“我咋能不是你的老乡?1970年代吧,我还是个蒙学娃儿,俺家就从丹江口库区搬到邓州。那时邓州还叫邓县。我只记得饿,记得苦,记得人生地不熟!房子虽然是瓦顶,可墙是土坯垒的,涩涩拉拉的。现在国家富了,为你们想得可周到啦!一个移民,国家一次就补7万元,往后20年,年年给补助。叫专家统一给你们设计了小楼房,蓝屋顶,白瓷砖墙,铝合金窗,钢木门,一排一排和城市一样,你们一下子就掉富窝里了!一会儿,我要深入到梨花沟看看,将来给你们选的地方,一定要比梨花沟更好!”
  当听说黄书记要深入梨花沟,高秀水一刻也不敢耽误。她急忙回卫生所,向所长请了假,直奔岗下。回到家里,抓紧给妈妈换尿布,把院子和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又洗脸又梳妆。她预感黄书记可能要走进家里,但似乎又希望这位不速之客能看看她家的窘迫寒酸,也许会给他儿子泼盆冷水。她一想起黄志远的妈妈,那位高级护理,内心就升起了排斥情绪。
  且看高家如何接待黄书记……
  
  第十九章、高秀水家的不速之客——黄书记
  
  三辆小轿车下了冯岗,鱼贯而进入梨花沟村。
  梨花沟真是个不错的美丽村庄。人均三亩多地,茁壮的麦苗,染绿了岗坡。百花迎春,仿佛是绿波白浪上漂浮的一座花园。大多数民房,虽然是老式的灰顶瓦屋,但在和煦的阳光照射下,在花团锦簇的盎然春色中,在蒸蒸日上的树木环抱里,显不出丝毫的颓败和沧桑。特别是每家宅地上,都错落有致地生长着几棵挂满含苞待放的高大梨树,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向上感觉。
  “呀!”黄书记在心里感慨道,“梨花沟,名不虚传!要不了几天,就会‘月明梨树花如雪’!田园牧歌,一种赛如天堂的宁静美!”
  一行人漫步走上一座连接沟两岸的弓型石桥。透明、清澈的沟底水,从桥下淙淙流过。两岸美不胜收的青青垂柳,一直延伸到浩渺的丹江口水库岸畔。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有渔船,萧洒地张开鱼网。几只船围着一方水面,渔人用竹篙击得水花宛如飞英漫天。竹篙停下,鱼鹰纷纷跳入水中,鱼鹰也尽职尽责,它们口中常常刁着比自身还重的活鱼。渔人举着一端挂着大网兜的长长竹器,罩住鱼鹰,缓缓拉到船边,捉下活蹦乱跳的鱼,再放开鱼鹰去水中捕鱼。
  冯支书殷勤地自夸:“丹江鱼,肉嫩味美,富了梨花沟很多人家。”
  南阳副市长说:“从村民的房子上看,不如邓州,看不出都富在什么地方。”
  花香镇的领导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说了十来年,谁也不会憨到盖个新房叫水淹哪。”
  “梨花沟启发了我们。”黄书记沉思地说,“迁到刁河乡,每人只有1.4亩土地,也没有如此广阔的水面发展渔业,他们有点挑剔,情有可原,我们更得为他着想。我们一定选择一处土质最好,位置最好,交通最便利的地方来建设新的梨花沟村。除了人均1.4亩耕地外,还给他们留下招商投资建工厂的地方。村委会办公楼、卫生所、小学校、幼儿园,我们都要精心选址建造。”
  南阳领导问随行的冯岗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这一下放心了吧?”
  “国家利益为上。”冯支书很会冠冕堂皇。
  淅川县领导说:“很圆满。咱们到宋岗码头,享受一下丹江鱼的味道。”
  “四菜一汤噢。”南阳市领导说。
  往小汽车跟前走时,黄书记好似不经意地问冯支书:“听说梨花沟有个从邓州卫校毕业的学生。”
  “有哇,”冯支书突然来了灵感,“把她叫来?”
  “不用。如果不远,顺便去她家看看。”
  
  黄书记的小汽车在高望春院子的柴门外响了几声,停了下来。
  高秀水打开院门,虽有思想准备,但仍然非常慌乱。
  正在喂猪的高望春摩挲着两只脏手,不知怎么应酬着好。
  “进屋啊。”冯支书提醒。他陪不速之客进了堂屋。
  黄书记很家常地随便在一个靠背小椅上坐了下来。从院里到屋里,他看到了干净利落,但总掩盖不了穷困户的败相惨景。
  他让高望春坐下,让忙着沏茶的高秀水停下来,语重心长地说:“去邓州吧。刁河乡一定会帮你们走出穷困。”
  “唉唉。”高望春木讷地应着,“其实,我们过得去,不算苦,比过去强多了。”
  “走吧。”黄书记冲冯支书说,“咱不能让上级领导在宋岗等着咱哪。”
  临上车时,黄书记对稍远呆呆站着的高秀水说:“你是个好姑娘。一切随缘吧。”
  高秀水一头雾水。这句话像谜一样,高秀水读来读去,甚至在夜里还反复思考,但总也想不明白其确凿含义。
  然而,冯支书从此以后对高家人高看一眼,凡和邓州打交道的事,总忘不了这父女俩。
  就这样,给黄志远提供了接触高秀水的更多机会……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