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心湖梦>第二十回:礼堂听经,客厅说茶

第二十回:礼堂听经,客厅说茶

作品名称:心湖梦      作者:立文早页      发布时间:2018-12-05 08:48:59      字数:3168

  向姑娘出门,英子与莲儿相迎,三人同路,上学堂。
  走着,走着,向姑娘停步,回头探问:“今晚学后,我约安平姑娘去书奇老师处请轩帖,二位愿陪否?”
  “当然愿往,我是热闹之人,少我英子不行,一同拜望,甚好!莲儿你呢?”英子旁言。
  “我就不去了,近来无聊。只想一个人呆着,筝都懒得弹!”莲儿回。
  向姑娘回顾:“为甚?因那个鹭公子?他好久不露面,也是!”
  “听说去了南山书院,闭门谢客,发愤图强,一心功名。”英子答。
  “提他作甚?只是秋去冬来,天天见着,枯叶飘零,满眼荒凉,感怀罢了!”莲儿落寞。
  “眼中之物,自然现象,并非主宰。心中企盼,才是根源。莲儿妹妹,乐有五音,跌宕起伏,方成曲调,你俩故事许刚开始,还是序曲。”向姑娘安慰。
  “姐姐高深,语中要穴,今日之言,说说可行,切莫当真,走吧!”莲儿瞅视,笑。
  向姑娘摇摇头,道:“我也是胡诌,书上迷惑,纸上谈兵罢了!”
  “是么?”三人面觑,哄笑。
  到学斋,斋门竖告示:隆兴吴兼光教授巳时讲经。地点:本院礼堂。方式:升堂讲说。
  三人自带笔墨,随人流入礼堂。
  礼堂,于院北角。过拱月门,二古柏立于礼堂门前。上台阶,两尊白石雕像倚门。门楣匾额:马矶山礼堂。左右门联: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向姑娘三人入礼堂,前方三尺余高半月型木台,台上端坐五人。正中一人为吴兼光教授,见此人:头戴乌青方筒高巾子,身穿浅蓝大袖宽身袍衫,外罩一件深褐色背褡子,绣鸿雁图案,“回”字纹边角。深黑眉,高鼻梁,宽海口,面似朗月,丰神俊逸。兼光教授左一为刘金山院长,左二为游海光教授。右一为蔡副院长,右二为曹志敏院监。
  台下百余人,个个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向姑娘全神贯注,小楷笔记:吴兼光教授讲《道德经》。
  其一,《道德经》之起源。此经是《周易》阐释之作。
  其二,《道德经》之作用。此经如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坪、大。
  其三,《道德经》之玄奥。此经,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如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口,淡呵其之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而不可即也。
  兼光教授讲经,深入浅出,条理分明。完毕,金山院长带头鼓掌,尔后总结。
  下午算学,天冷,放学早。晚饭后,安平打灯笼,陪英子与向姑娘见书奇老师。
  书奇老师寓所在莲塘东侧山岭脚下,沿山坡石路上行,霜风侵面,林荫密密,夜色朦胧。三人行,三弯二转,见一院落:青砖黛瓦,翘角飞檐。二棵虬松伸枝院外,针叶婆娑。上台阶,乌青石鼓倚门。一只灯笼高挂,映照檐匾,乌漆镏金大字“笙箫馆”。门边题联:书剑茶道风林客,笙箫竹韵涧泉声。书法龙飞凤舞,别具一格。
  安平上前敲打门环,小呼:“红儿师娘,可在?”。半刻工夫,听内脚步声,桐漆门开。面站二少妇:都十八、九岁样子,衣着光鲜,青春曼妙。
  前一人,紫绸襦袄,金丝绣茶花云纹图案。百褶裙,一双凤戏牡丹真丝软底花鞋。
  后一人,橘黄绸襦袄,银线绣海棠水纹图案。石榴裙,一双蝶舞兰芝真丝软底花鞋。
  紫衣少妇言道:“安平姑娘来了,这二位是英子姑娘与向姑娘吧?早有耳闻,花季少女,讨人喜欢!”
  “是。红儿师娘,早打定主意,带她俩来请书奇老师写帖。这位是英华师娘吧?师娘好!”安平微笑招呼。
  “红儿师娘好,英华师娘好!”向姑娘和英子姑娘同时上前请安。
  “好,好,好!大家进院,屋内烤火。”英华师娘点头。
  进院门,曲径疏篱。两棵银杏,金蝶簇舞。几株茶花,月中芳华。院角一丛金镶玉竹,一方荷池,假山掩映。
  红儿师娘上前引路,安平姑娘旁边介绍:“‘笙箫馆’称得上是马矶山书院风雅之地,又名‘春桥三友’馆。一馆三寓所,分别是‘汉青寓’,‘书奇寓’,‘鸿流寓’……”
  安平正说,红儿师娘接言,道:“呵呵!安平姑娘过誉了,让我等荣光,大家随我进屋,坐聊吧!”众人随红儿进书奇寓客厅。
  客厅宽敞,坐北朝南,白墙黑柱,收拾停当。
  北墙跟是一枣红案几,几上正中置放一对唐三彩陶马。左头摆一盆罗汉松,右头摆一乌釉书卷筒。筒内五、六纸画轴,一孔雀毛掸子。
  厅东侧是一长方檀木茶几,六把藤椅,放在周围。茶几上置一果盆,有桔子、苹果、花生。一盆富贵竹,摆放沿侧。三人过去,随坐。
  红儿师娘于厅西南角移来一绿色陶火盆,挟炭生火。英华师娘提壶出去上水,挂火盆架上,调茶。
  “让你们见笑了,没啥招待的,三位姑娘,吃点水果,花生吧,我去拿茶叶来。”红儿说着,进内室。
  向姑娘环顾,被案几上方一幅中堂吸引。此画为水墨,工笔兼写意。远景雾漫,石山嶙峋。中景直奇,一鹤萦松。近景细腻传神,一株山茶,崖角盛开,争奇斗艳。山茶树下,是一溪泽。
  泽里许许黑线,游虾几尾。向姑娘爱看,近前观瞧:虾须软弓,钳足刚劲。曲节虾躯,墨色变化,远近玲珑。游丝水草,衬水,衬虾,平淡天真,一份逸动。再看画空白处,有:《山茶泽虾图》,笙箫眷侣,红儿书奇作。
  向姑娘连连称赞:“红儿师娘的茶花娇艳,书奇老师的虾老道,一静一动,天作之合,崇拜!”
  “又夸我了,我其实是小花一朵,借着书奇君的光芒,才有一点亮色。”红儿出门来,吟吟笑道。
  “过来喝茶吧,向姑娘,今夜请书奇君写字,恐要等些时辰,我们也是刚刚夜宴归来,借着酒兴,他们去书房切磋书法。期间,我等女眷不被待见,让男人们疯狂吧!待到焚帖后,时机来,我引你们过去!”英华师娘轻声道。
  “不急,我们聊聊‘春桥三友’吧。”安平姑娘笑言。
  “呵呵,这个让英华师娘说,她懂得多,口才又好,我泡‘翠云玉芽’茶给大家喝!”红儿打趣。
  “是么?谁让书奇老师才高,是牌子货,红儿师娘不便说,我来说!”英华笑道。
  “就该你说,你伶牙俐齿。”红儿师娘斟茶。
  英华师娘接过一杯清茶,轻言慢语道:“这‘笙箫馆’里住着三对眷侣,男主都姓游,且都来自春桥。东头‘汉青寓’,是我与夫君汉青的屋;西头‘鸿流寓’,是鸿流君与夫人的屋,她今儿个不在,回娘家去了;中间是‘书奇寓’,也就此屋,是书奇君与红儿的寓所。关起门来,是一家人。平日里,大家亲亲密密,嬉笑怒骂,切技斗艺。三位男主各怀奇才,共同爱好有二:箫与书法。三位女眷也是,笙声传奇,花鸟画一绝。这书法以书奇君顶尖,游刃有余,大气磅礴。”
  “都昌县里,春桥书法!早听说过,只是不知根源?”向姑娘放下一只白瓷茶盅道。
  “根源?根源在茶里。”英华师娘笑道。
  众人疑惑,齐目看茶。盅里之茶,清清淡淡,大家心里却是茫然。
  “听她说,听她说,英华师娘总是引人入胜。”旁边红儿面带笑意。
  向姑娘回头,注视红儿:眼前师娘十分美貌,弯眉秀目,直挺鼻梁,粉嫩嘴唇,白里透红,一排皓牙,启齿含香。
  只听见英华师娘又问:“此茶怎样?”
  “好喝。”英子回。
  “岂止是好喝,跟‘庐山云雾茶’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新爽口,提神养肺。看此盅中茶叶,翠绿嫩幽,悬如绣针,散如花绽,飘如浮云,静如伏蝉,这就是俺们春桥的‘翠云玉芽’茶啊!”
  “这茶里有故事啊!”安平发声。
  “嗯,是有个优美的传说,早听英华师娘讲过,今天不妨再听一次!英华姐你讲。”红儿笑。
  英华师娘抿一口香茗,快活言道:“听我家相公讲,游氏先祖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王公贵族,礼义仁和,诗书传家,懂音律,精剑艺。两晋时期,浔阳游氏一脉有一公子,在一山岭巧遇一位名叫春娇的小姐,二人一见倾心。此小姐出自茶商之家,早有婚约在身。婆家来议婚,小姐几经推诿,不从。婆家告官,家人逼迫,小姐抗婚与之私奔,逃至鄱湖边上的翠云山,隐居起来。
  “后来,被生活所迫,夫妻俩冒险攀援庐山的玉柱峰,挖下崖间一株山茶到翠云山栽种。再后来,俩人开山种茶,研究茶道,推出一款‘翠云玉芽’茶,名扬天下。
  “夫妻俩人恩恩爱爱,谢绝官府的加官封爵,过着平淡本真的茶农生活。
  “他俩的子孙继承传统,茶艺养家,诗书传家,剑艺健身,音律养性,成为当地旺族。子孙为纪念春娇,取当地名为‘春娇镇’。改‘翠云山’为‘笔架山’,并在山中修家庙,供奉俩位神像。笔架山下有一河,也取名为‘文昌河’,那座相遇山岭也取名‘秀才岭’。唐贞观年间,‘春娇镇’改名‘春桥镇’。”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