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我为论语讲故事>经历篇之八

经历篇之八

作品名称:我为论语讲故事      作者:飞红霞      发布时间:2018-11-06 18:59:11      字数:3481

  从洛阳回来,弟子们闻讯赶来,问这问那,许多事情都有南宫敬叔替我讲述了。当他们问我对老子的看法时,我对他们说道:“我知道鸟儿能飞,鱼儿能游,百兽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织网来捕捉它,会游的可以织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说龙,我不知道它是怎样驾着风云,腾飞入天的,我见到老子就好像见到龙一样。”由于出国去考察和受教老子,我的名声更大了,许多新生又带着干肉来拜师了,只要他们肯来,我都会认真的教导他们的。
  第二年,也就是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了一件令人非常愤怒的事。
  这一年国君要祭祖,按周礼的规定,天子祭祖要使用八佾(佾:八人一个小队的舞乐)的仪仗队,诸侯使用六佾,大夫使用四佾,士使用二佾,这些都是有明文规定,是不能逾越的。当然祭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君王祭祀应选择在四季的第一个月——孟月,诸侯祭祀应当选择在四季的第二个月——仲月,大夫和士祭祀应该在第三月——季月。
  鲁昭公要祭祀祖先了,可是他发现自己的仪仗队少了四佾,只剩下两佾十六人了,人都去了哪里?他很快查明,是季平子弄走了。原来,孟孙氏、季孙氏、叔孙氏三家大夫也在祭祖,这真是很不应该,他们选择了和国君同日祭祖不说,季平子家里本来就有四佾的乐队,现在他又把国君的四佾调了过去,就变成了八佾的规格了。可八佾是天子的规格呀,这是严重的僭(jiàn)越行为。这真的刺伤了国君,作为大夫,应当在国君身边陪祭,不该同国君同日祭祖,更不应当的是用天子的规格。于是鲁昭公联络了其他的大夫,聚集了兵马,攻打季平子,开始鲁昭公取得了主动权,把季平子困在了他家的高台上,可是后来其他的两家大夫,孟氏和叔孙氏联合起来,帮助季平子打败了国君的军队,救出了季平子。
  鲁昭公失败了,他和季平子撕破了脸,并且弄得你死我活的,以后还怎么共事呢?于是鲁昭公只好流亡国外,他觉得齐景公不错,便逃亡到了齐国。因为春秋首霸齐桓公和诸侯们订立盟约,如果哪个国家的大夫有僭越行为,各国的诸侯都可以讨伐他们,现在虽然过去了一百五六十年,齐景公肯定记得先祖的遗训,当然他也有能力帮助鲁昭公复国。这样鲁国开始了一段国君不在国的历史。
  国君被逼出了国,三桓家族还找出了许多理由来诽谤他,散布谣言玷污国君。趋炎附势的人,便也跟着指责国君,真的是用心险恶,弟子们之间也常有议论此事的,开始还说国君的好,渐渐地说的人少了,非议的声音也不断的传来,我气极了,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虽然现在三桓掌权,但真的以为他们可以一手遮天吗?立身为师,我又怎能屈于权贵,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胡作非为还想冠冕堂皇,以非为是,真是恬不知耻,是我该站出来的时候了。我义愤填膺,为鲁昭公辩护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3·1)!针对仲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用《雍》来撤除祭品,我又戏落说:《雍》乐启奏,诸侯恭敬助祭,天子肃穆主祭,怎么拿它用在这三家的厅堂上呢(3·2)?说他们奏着天子应该奏的音乐,梦想着享受天子的待遇,其实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话语是有力量的,因为我立身办学这么多年,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许多百姓都相信我的话,对国君出国的原因有了清楚的认识,一时间指责三桓僭越行为的言论遍及街头巷尾。季平子对我怀恨在心,先派人来威胁,然后暗中说我办学蛊惑人心,还扬言要关闭我的学校。
  在鲁国我面临了第一次困难,已经呆不下去了,我和弟子们经过一番的商议,决定出国发展。离开也许并非坏事,再说了树挪死,人挪活,说不定会有意外地收获呢!当然去齐国也是我们一致的选择,其一是追随国君,其二是因为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和晏婴来过鲁国,有过交往。我想齐景公也许还记得自己的志向,也许能像秦穆公那样,不拘一格用人才吧。
  相约了自愿跟随的弟子,相定了日期,我们一行人便出发了。这次国君赐的马车又派上了用场,路上我可以亲手驾车,也可以教弟子们驾车的技巧,十几个人,十几颗快乐的心,每到一处都有看不完的景致,每到一处都会有欢乐的笑声,与其说是流亡,还不如说是长途旅游呢。大家在一起不分彼此,做事情拈重怕轻,我身为老师是放下架子的,为弟子们驾驾车,为他们做做饭,打柴都是不亦乐乎的事儿。老师要像老师,就必须让弟子们从心里认可,而让弟子们从心里认可,就必须老师放下架子,做学生的学生。
  不知不觉来到了泰山脚下。泰山悬崖峭壁,高耸入云,远远望去山高林茂,云雾缭绕,那磅礴的气势,逼得人喘不过气来。穿行于林间小路之上,远远传来了一位妇人的哭声,我扶着车前的横木仔细听,悲声中充满了凄惨,声音中好像有许多不幸的悲痛情感叠加在一起,真的伤到了极致。大家一起走近后,看到了有个妇人在几座坟前哭泣,其中一座显然是新坟,我便让子路去问她说:“你这样哭的伤心,好像不止遭遇一次不幸吧?”妇人见一行人来了,也渐渐的止住了悲声,又见我们打扮的不像什么歹人,也就没有什么防范之意。于是回答道:
  “是啊,是啊,以前我的公公死在了老虎的口中,后来我的丈夫也死在了老虎的口中,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我哭着儿子,便想到了丈夫和公公,哭到丈夫,便想到了儿子和公公,哭到公公,又想到丈夫和儿子,真的是至深悲痛,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啊!”
  “那为什么不早点离开这里呢?”我下了车,来到妇人的跟前问道。
  “这里天高地远,没有那些苛刻的政令,没有残暴凶恶的官吏呀!”
  我的心被震撼了,我愣在那里许久。我没有想到,苛政暴政,残害百姓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不爱惜民生,不能善待百姓的官吏,肯定是那种没有修为的小人哪!小人掌权造成的破坏力太大了!
  妇人已经哭够了,跨上盛满放祭品的篮子走了。我郑重的叫过弟子道:“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件事啊!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鲁国有苛政,齐国更甚之,而苛政的来源便是统治者的不善良。改良社会就是要从改变统治者的人品开始,让他们心中有仁爱,行为有仁义,表率有仁德,这样化育民风,社会才可以风清弊绝,反朴还淳,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作为统治者才可以长治久安。当然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所以我更加认识到,培养君子这样担当道义的人尤为重要。
  到了齐国,我带弟子们先看望了国君鲁昭公。同是天涯沦落人,昭公对我显得特别的亲近,他已经知道我出国的原因,他对我的支持深表感激,可是怎么也掩不住内心的失落,他来齐国是想借助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打败三桓,送他回国,可是齐景公却想封他两万五千户,让他听命于齐国,他不肯这样做。于是齐景公只好勉强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却迟迟不肯发兵,寄人篱下总是不那么随便。
  我开始了在齐国三年的生活。我寄居在高昭子(齐国的大夫)的家中,在齐国我更认清了齐景公,他是一个喜欢声色犬马、生活奢靡而又胡作非为、自以为是的人,他的身边同样有一群阿谀之臣,不过有一点可取之处,就是他对晏婴(姓晏名婴,字平仲,史称晏子)言听计从。我对晏婴印象很好,这个人善于和人交往,也善下待人,所以《论语》里收入了我一句评价他的话:晏平仲擅长与人交往,时间久了大家都很敬重他(5·17)。这里讲一个他的故事吧。
  一次他出使晋国归国的途中,看见一个头戴一顶破帽子,反穿一件旧皮袄,坐在路中间休息的人,晏婴很会看人,发现这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于是他让车子停了下来,并亲自下车询问道:“你是谁?怎么到这里来的?”那人如实相告说:“我是齐国的越石父,三年前被卖到赵国给人当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晏婴又问:“那么我可以把你赎出来吗?”他回答可以。于是晏婴就用自己左侧的一匹马赎出了越石父,并同他一起坐车回到了齐国。到家后,晏婴没有跟越石父告别就一个人径直进屋去了,这使越石父十分的生气,他要求与晏子绝交。晏婴不解派人问越石父说:“我过去与你并不相识,你当了三年的奴仆,是我将你赎回国重获自由的,你怎么能恩将仇报呢?还要与我绝交?”越石父回答说:“一个自尊而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不知底细人的轻慢,是不必生气的。可是,他如果得不到知书达理的朋友平等相待,他必然会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对方,同样,一个人也不必因受到恩惠而卑躬屈膝,丧失尊严,晏婴赎回我是他的恩施,可他在回国的途中,一直没有给我让座,我以为这不过是一时疏忽,没有计较,可到了家,他却只管自己进屋,竟连打招呼也不跟我打一声,这不说明他依然把我当奴仆看待吗?因此我还是去做我的奴仆好,请求晏婴再次把我卖了吧!”晏婴听到了越石父的话,赶紧出来对他施礼道歉,并诚恳说:“在途中我看到了先生不俗的外表,现在才真正发现你非凡的气节和高贵的内心,请原谅我的过失,不要嫌弃我而去。”从此,晏婴将越石父尊为上宾,两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