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我为论语讲故事>经历篇之七

经历篇之七

作品名称:我为论语讲故事      作者:飞红霞      发布时间:2018-11-05 18:29:01      字数:3205

  去洛阳的路千里之遥,我们十几天就到了,带着出国的兴奋,带着对异国风光的欣赏,带着我们这次出行的使命。我想周朝的大都洛阳,应该是四方商贾云集,天下奇货齐聚的富庶之城,应该是礼乐和鸣,万国朝奏的核心国都,应该是人潮如川,车水马龙的繁华境地。不想真正踏进城中,看到的竟是街巷破旧,行人稀少,生意冷清,民蔽饥黄。
  我们观光考察了周王朝的太庙、明堂。太庙,是天子的祖庙,明堂是明政教之堂,诸侯们可以在这里朝见天子,天子可以在这里宴请公卿,举行其他的国事大典。庙堂里各式的礼器祭器,各种的鼎铭盘铭,我们都详细的研读,很多时候,我都凝神深思,感受先王的睿智,感慨王朝的兴衰。当然对于周礼的考察是我们最注重的,鲁国是周公的后代,与王室最近,可是对于周礼却不加施实,自周公封鲁到鲁昭公已有500年的历史了,500年来周王朝渐渐的衰落,王道渐渐的沉沦,朝贡成了名副其实的虚设,尊王称霸却成了诸侯逞强的荣耀,谁来匡扶周室,谁来力挽狂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文王周公后再没有人了吗?我感到责任的重大,修德于身,传道于世,尚能有机会成就像文王周公一样的业绩,人生虽九死而无憾矣。
  拜访老子是我一生的受教。周有藏室(王室的书库),其中收藏有三坟、五典等古书,有《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典籍,也有历朝历代所汇编成的官书,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告、政令、制度沿革、礼仪变化等等,真的无所不收,无所不藏。临近洛水,靠近王宫的地方有几幢殿宇,经人指点,这里便是藏室。我和南宫敬叔虔诚地站在藏室前,先王的功业守不住虚掩的庭门,清静的合院掩不住褪色的漆红,苍劲的松柏染尽了岁月的风雨,夕阳的辉煌映下了今日的苍凉。
  推开虚掩的门,廊下石桌边,一老者盘腿坐在一张旧草垫上,他皓首苍苍,骨瘦嶙峋,饱经风霜的脸庞上充盈着平和与慈祥,看得出他和这藏室,有一种神韵相融相通,驻守岁月,打磨时光,无悔无怨,守藏室纳天地,养精神启睿智。见有人来,他处变不惊,微微抬眼后,便有一种相见曾相识之感。我一躬到底,自报家门后说明拜见求学之意。他似听不听,缓缓地起身,好像知道我的来意,要带我入藏事。我急忙再次施礼道:“晚生孔丘是特意来向先生求教的,至于藏室只是一看而已。”他轻微一笑,答话道:“年轻人,我很喜欢你,但是你给我的印象可不是这样的,你真的不想看这藏室之中的物件吗?还是先去看看吧,你的神情已经告诉我了。你口口声声求教,但求教的内容我没有,这里是有的。”他指向藏室。我被他一下子看破了心思,额头上汗涔涔直下,只好随客随主,跟他进了藏室。室内简牍有序地堆积着,分类清晰,但上面灰尘已蒙上很厚,看得出此间早已无人问津,要不然这么贵重的典籍怎么会连个把门的士兵都没有?就剩下眼前的这位老人。我随手拿起一些观看,欣喜立刻冲淡了感伤,见我被吸引,老子竟然悄然离开了藏室,又回到石桌旁,闭目养神。
  在这里,我和南宫敬叔把藏室里的简牍擦拭了一遍,一个多月的光阴匆匆流逝,我每天都乘兴而来,乘兴而归,南宫敬叔也很有耐心,每天一如既往的跟着我,起初他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问这问那,到了后来,自己便也钻进了简牍之中学得很投入。其实学习就是这样,只要有人引领,只要养成了习惯投入进去,便会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可是老子每天都如石人一样,打坐于石桌旁,对我们的忙碌置若罔闻。
  等到我把藏室的简书读完后,便也坐到了石桌旁向老人请教。他双目微睁,和颜悦色,我心中有求急于发问。
  “先生,这藏室之书,您都读数遍吧?”他摇摇头。
  “那先生对这些典籍都了解吗?”他又摇摇头。
  我有些不知所措,觉得自己问的太冒失了,便起身再拜后,请他赐教礼的要义。老人娓娓说道: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娇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我明白老子说的话,他告诉我,所说的那些礼仪的话,倡导人不在了,甚至骨头都已经沤朽了,这些言语还是会存在的(像这藏室之物一样)。况且君子得到好的时运,社会风气正了,就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得到不好的时运,社会风气不正,就像蓬草一样自然的生长,自然的灭亡。我听说好的商人能把钱财化为无形,好像没有什么财富似的,是君子就要崇尚德行,内化于心,不要显山露水,而要表现出愚钝笨拙的样子。去掉骄态傲气和过多的贪欲,摒弃故作的情态神色,以及不合实际的志向,这些对你是没有好处的,他只能告诉我这些罢了。我拜立恭听,心中除了羞于被他看破的心思,更多的是对他的钦佩。
  这段话,他告诉我,第一礼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早先制订的礼制,许多时候会成为一纸空文。第二句话画峰突转,告诉我时运好就施展自己,生不逢时就安之若素,不必强求强为。第三句话让我谦卑。第四句话让我修身养性,不要被外在所迷惑的。看来我自觉春风得意,表现出了傲气,老人句句话戳我心。每一个字都需要揣摩,每一句话都需要细细思量,以前的我总想着进取,总想着去表现自己,时间长了,就带有一种骄气,虽然自己感觉不到,但是在这位老人面前,我暴露无遗。
  第二天我带着南宫敬叔又去拜见老子,向他求教王道治世的道理。老人沉默了许久后,叹了口气,张开了嘴巴,微微合上牙齿,那稀疏的黄牙,有的已经脱落,参差不齐,还有的看似活动,根基不稳,让我看完后,他问看到了什么?我回答他牙齿脱落的很多,他点点头。然后又张开了嘴,伸出了舌头让我看,看完后他又问,看到了什么?我答他舌质柔软鲜红,很好,他又点点头,示意我坐下来陪他。我和他一起静坐,直到我告辞离去,我们都没有再说一句话。说也奇怪,和他在一起静坐,总有一种安谧的快乐,我可以感受到这种快乐,是他高深的境界带给我的。
  这天回来的路上,南宫敬叔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说:“老子今天的表现非常粗俗,但我似乎觉得他在用隐语给老师谈话,可是我怎么也参不透其中的道理,老师您呢?”我自然已经参透其中的道理,但这是在陪老子静坐的时候领悟的。在南宫敬叔的一再追问下,我告诉了他我的参悟: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柔软的,坚硬的牙齿总是用力来咀嚼食物,而柔软的舌头却一直在搅拌食物,牙齿坚硬,硬碰硬很早就会脱落,而舌头柔软,只就搅拌食物却可以长久。所以老子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在告诉我们,逞强的事物不会长久,显柔的事物才能长远,以此作为人生参照,真的意义深远,南宫敬叔似有所悟。
  几个月的考察学习要结束了,我向老子辞行。临别时老子说:“我听说有钱的人赠人以钱财,有德的人赠人以良言。现在我就冒充一下有德的人,送你几句话吧。一个聪明的人可以明察秋毫,但往往把自己置身于死亡的境地,这是因为他总是揭发别人的缺点;一个人知识渊博,辨析力强,却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地步,这是因为他总是指责别人的恶行。做儿子不要太坚持自己,要学会听大人的;做臣子不要太坚持自己,要学会听国君的。”我知道,老子在用临别的赠言方式告诫我,是为了让我能进能退,能直能曲,这让我想到了在太庙上看到的那些金人。
  那是刚到洛阳时,在太祖后稷之庙的殿堂前,有几个金人站立在那里,奇怪的是他们都被封住了口。我走上前观看思量,发现他们背后都有一行字,这是先祖的训诫,上面写着:“古代谨慎言语的人,都会时常告诫自己,不要多说话,说话多会败坏许多事情,不要做太多无关的事儿,做得越多,祸患越多。”
  是啊,做许多的事都不能过分,特别是说话,掌握分寸很重要。老子的思想我根本参不透,但我知道,他教我的是保全自己,求得长远之道啊!我要学的东西文献上都记载了,所以他根本不教,他教给我的是另类的境界,戒骄戒躁,盛德若愚,守柔勿强,以及顺上就下,除恶勿急等思想。这些可都是我所欠缺的智慧,虽然我的一生是在做自己,我并没有按照老子的话来做,可我把这些智慧也融入到了自己的言行与教学之中了。
  (以圣人之口,讲圣人的故事,千古一书——《我为论语讲故事》,帮你读懂论语,助力传统文化)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