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部伪书>53

53

作品名称:一部伪书      作者:爱在无言      发布时间:2018-11-27 10:36:45      字数:3052

  据那些偶尔流传下来的明人笔记记载,无论在龙门县的哪部私修地方志里,均对谭家四姐,也即李路之妻李谭氏不泛溢美之词,尤其是李氏版本和谭氏版本的。郑版地方志曰“谭家有四姐素有贤名,育有三儿一女”;廖版地方志云“李谭氏,李元朗之妻,多贤惠而性格温文尔雅”;谭版地方志讲“谭家有四姐,温良恭谦,乐善好施,深得八方乡里信任”;李版地方地说“李氏路之夫人李谭氏品行端正,善于教子,其长子于嘉靖八年(1529年)出海,后成为巨贾,其次子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仕于广州府城,后为从九品司狱,其三子守家业,其女嫁于番禺某外洋巨贾,随夫远赴锡兰”;梁版地方志道“龙门县城西林都有李谭氏,昔时为谭家四姐,虽为人怯懦却颇为良善,士子庶人皆对其称誉”。
  面对诸多只有片言只语的私修地方志,后世的学者倍感困惑,他们既不清楚为什么这些私修地方志对于一个女人发出异口同声的赞誉,也丝毫不清楚谭家四姐的生平往事,只知道她是谭家七少的姐姐。“幼时既有管家之天赋,赏罚立决毫不拖曳,而无论赏罚,所承受之人皆心悦诚服”,于某年嫁给屡次口出狂言且嗜酒如命的李路。不过,人们还是从这条若隐若现的史实里,可以窥视到谭家四姐或者李谭氏应该和其夫李路的性格相左,她在某些方面悄然弥补了李路为李家制造的恶名。
  自诩读过圣贤之书的李路不止一次傲慢地嘲笑谭家,嘲笑谭老太爷及那个因子而贵的谭母教子无方,嘲笑玩世不恭且挥霍无度的谭家七少,认为其一事无成,只知混迹于胭脂水粉间,所以鲜少子嗣的谭家才会骤然衰败;李路甚至毫不留情地讥讽道,谭家七少对谭家的唯一贡献就是娶了十九房妻妾,生养了九子七女,仅此而已(当时李氏兄弟的妹妹尚是谭家七少的通房丫头,还不算其妾室,更不曾有过生养)。同时,李路还当着谭家四姐的面露骨地指出,她能嫁到李家,是因为谭家需要李家,需要李氏兄弟,以及李氏兄弟敛下的财富;至于她的几位姐妹,也大致因为同样原因分别嫁给了袁家和邓家,以及远在惠州卫的一位百户(如果没有谭家四姐,后人兴许都不知谭家其他姊妹的踪迹,即便如此,诸多史籍也难以见到关于谭家姊妹的片言支语)。
  的确,谭家四姐之所以能够嫁给李路,一是谭老太爷感激其兄李行长期为谭家奔波而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李行在谭家兢兢业业,为谭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终其一生,都对谭老太爷恭敬有加),二是谭家需要李家的财富来维持那个外强中干、负债累累的家族。其实,对于谭家的财政状况李行李元逸最为洞悉。试想,做为谭家的主事,做为谭老太爷最信任的人,李行哪里不清楚谭家的底蕴?当然,许多人,包括若干专业及业余的史学家都对李氏兄弟如何聚敛财物有所置疑,毕竟李家曾地无立椎之地,房无片瓦之遮,而这也是幼年丧父的李行不得不带着两亩位于坡地处的薄田投献谭家的缘由。
  就在李行渐渐执掌谭家大权时,坊间泛起流言,说是李氏三兄妹皆为谭老太爷的私生子,也即那位风情万种的谭李氏的骨血,否则日后哪里会把偌大的家业悉数转移给李氏兄弟。至于谭李氏和谭老太爷为何要一叶障目欺瞒天下,不肯公开承认,那全因为谭老太爷的大太太喜妒擅嫉。
  日趋衰老的谭老太太是番禺某都事之女,可谓出身官宦世家,自视甚高,连那位宣承布政使司的袁参议都不入她的法眼,更何况是那些庸脂俗粉的寒门女子。至于谭老太爷的那么多女人,多到一妻九妾以及隐秘的外室无数均没有生养,后人亦纷纷猜测,认为那些女子进了谭家之后,都被心思缜密的谭老太太暗地里下了某种不易觉察的药物,所以她们皆不能生养。其证据之一就是那些被谭老太爷休掉的妾室改嫁后,均有生养。自然,亦有另一种说法,说这就是谭家的宿命。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煞有其事地提出谭家几代单传的事实,声称谭家哪里有可能六七代的夫人都处心积虑地和其他女人争宠?不过,话虽这样讲,彼时的谭老太爷还是很忌讳前一种没根没据的说法,所以才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氏兄弟,以期打破谣言。
  据说,原本谭老太爷看中的是李行,试图将其入赘;谭家几个尚未出嫁的姐妹也对李行青睐有加,认为其忠厚而又不失聪慧。那个时候谭家七少还没来到这个蛙鸣蝉噪、蝇蝇苟苟的世界;所以年过半百,久盼自己众多妻妾生养出子嗣的谭老太爷渐渐将李行视为已出,任其出入哪怕是最为隐秘的卧房及书房,以及众多女儿的闺房,丝毫不需要避讳。然而李行屡次以“人不可食言,早有婚配”为借口婉言拒绝,却又不见其对某家之女下聘,这颇令谭老太爷不快。
  但李行还是很有手腕地化解了谭老太爷对自己的不满。他趁着谭家七少的诞生,谭老太爷心情大悦,顺势将自己的妹子推荐进谭家,成为刚刚生产后的谭老太太身边的丫头;又做主为自己的弟弟李路和谭家四姐立下婚约(因时间久远,这两桩事情孰先孰后,已经无法探讨了),这不能不令谭老太爷稍感欣慰。却使谭家四姐心生不快,性情暴戾的李路并非她理想中的夫君,然而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终归无从反对。她自幼被教育如何相夫教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当然,关于谭家四姐的婚约,坊间还有另外的说辞,某些人无中生有地认为这是一个阴谋,一个欲盖弥彰的阴谋,而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证明李氏兄弟并非谭家太爷的子嗣。很显然,那位谭吴氏先于谭家四姐进的李家门。谭家四姐尚待闺中时就很讨厌谭吴氏,嫌其多言多语,播弄是非。在谭家四姐的认知里,如果没有谭吴氏,她父亲的妻妾们还不至于被休,二太太更不会自缢身亡。大概在谭家,人人已皆知谭吴氏和李行的奸情,只不过没人戳破罢了。喜好面子甚于喜好女人的谭老太爷从大太太那里听闻这桩丑事并没声张,隔了几天就把她们,把自己的那些妻妾休掉了,这对其他妻妾来说未免过于残忍。尤其是二太太和谭李氏,可是对于谭袁氏和谭吴氏却属于柳暗花明又一村。
  听闻谭吴氏更名为李吴氏,谭家四姐有意无意地向谭老太爷提出悔婚一说,却被训斥。隔年,她就披上了红盖头,坐进那顶小桥成为了李路的新娘子,次日就再次见到那位不知羞耻的李吴氏,被迫称之为大嫂。次日,吃过早饭,身为大家长的李行就将一串沉甸甸的钥匙交付给谭家四姐,这不能不令李吴氏心生怨恨,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诸多版本对于谭家四姐的事迹均语焉不详(更重要的是这些描述均出自几册残缺的流传下来的明人笔记),也就无人知晓嫁到李家后的具体情况。在这些明人笔记里,谭家四姐,亦即李谭氏洞房花烛夜之后就迅速接过李行赋予权利的钥匙,立刻游刃有余地展示出她管家的才能。分配月度、善待谭老太爷休掉的两个妾室、视李吴氏之子女为已出,以及逢年过节时的其他大小人情往来等等,俨然端坐中军帐运筹帷幄的大将军,其统领与管理能力显然不逊于那位败于坑口的千户大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是这一切均已无法用文字来加以佐证,经过漫长时光的洗礼,龙门县多达五种的私修地方志早已散佚,消逝于天灾人祸,侥幸保存下来的诸多的明人笔记对于谭家四姐的介绍也只是管中窥豹般的片言只语,只是转载那五种立场均有所偏颇的私修专方志,压根儿就无从证明什么,甚至连其倍受赞扬的子女都不见官方史志。其后人,无论现居于龙门县的李氏后人还是谭氏后人都无法从各自的家谱里寻找到谭家四姐和李路(李元朗)的蛛丝马迹——而这正是后世质疑的根据,许多人,包括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学者都认为关于谭家四姐,有其夸大的成分,又或者其后人偶然成为了执笔吏,抑或之所以将谭家四姐和那位败于坑口的千户大人相比较,不过想说一将无能害死千军的千户大人还不如一个女子。败之不足惜也,只是可怜了那些死去的将士。但不管怎么说,谭家四姐能够驾驭暴戾狂躁的李路,足见其人高超的手腕,要知道能够忍心杀死自家养了九年的大黄狗的李路可是嗜酒如命,不是什么人可以把他降服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