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部伪书>23

23

作品名称:一部伪书      作者:爱在无言      发布时间:2018-10-31 10:40:05      字数:4483

  西林都的士绅们都清楚,李氏兄弟的发迹要归功于谭家,或者大家都知道李家赚了里子,谭家赢了面子。倘若谭家不曾没落,李家就不会相应崛起;抑或也可以这样说,李氏兄弟和谭家颇有渊源——可以说,两家人之间自始至终都有着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李家的两代人,姑侄俩人分别是谭家两代人的妾室,谭家一个女儿又是李家兄弟的正室,还有谭家休掉的一个妾也不期进了李家,和谭家的女儿成为躲都躲不过去的妯娌,还接连生养了一对儿女。更重要的是,谭家的一部分生意,和瑶民的生意一直就是李家长子李行李元逸代为办理的,而这并非越俎代庖:向瑶民收购诸多山货手工,譬如熊罴,鹴裘,杉板,滑石,胆矾,茴香,草果,槟榔,蜂蜜,瑶锦(凤裘蝶绡),且输以鱼盐,牛,酒,稻谷,与瑶民通贩贸易,牟取暴利,或不辞辛苦深入瑶山代为巡检司收粮差,替谭家取租利。自然,偶尔跟随巡检司的兵马及衙役,还会劫掠几个高髻覆帕、生香麝子的女子予以婚配(据传宋巡检的那位夫人,以及谭家七少的妾就是李行赠送过去的结为夫妻后可插青路衢以行交媾之事的瑶女),获利于乡里,或者强夺若干劲弩瑶刀。所以及至弘治六年(1493年)瑶山之乱平息时,无论从拥有的土地,还有细软财帛上来讲,李家之富皆仅次于谭郑两家。坊间传说其兄弟早在谭家衰落之前就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拥有良田百亩,钱逾万贯,可谓富甲一方,从而一览众山小般地睨视除郑、廖、谭三家之外的其他士绅。
  与其说李家兄弟是兄弟关系,还不如说他们情同父子。其兄李行(字元逸)生于景泰三年(1452年),其弟李路(字元朗)生于天顺年(1463年),虽然他们出生的年份恰恰是两位彼此反目的兄弟帝王的年号,然而李氏兄弟并未阋墙,反倒很懂孝悌——就在李路出生的次年,其妹妹尚未满月时,他们正当中年的父亲及刚过花甲的祖父就在踏进瑶山的路途中不期遭遇了盗贼,被害了命,劫了财——又有一说,李父是个资深赌徒,因欠赌债被迫进深山伐木,却不期出了事故,死在一根粗大的树木下,而李家祖父伤心欲绝,趁着夜深,溺水而亡——这种说法无疑是桩耻辱,所以李家拒不承认,进而几十年后借修缮地方志之机大肆删改。
  至于第三种说法,索性认定李氏兄弟就是瑶目之后,瑶目李某被巡检司斩首,谭老太爷怜其兄妹三人孤苦无依,就将他们带回谭家,又掳掠了他们的母亲,也就是谭李氏做为妾室,后李家极力否认此事,坚称谭李氏是李氏兄弟的嫡亲姑姑,并由此开始对郑家与宋家表示不满。除此之外,还有人说李氏三兄妹是谭老太爷的野种,是谭老太爷和瑶山女子,也就是与谭李氏苟且之后的结果,所以才会推断谭李氏正式进了谭家绝对不是花信之年(注1),而至少已经徐娘半老,只不过是风韵犹存罢了(至于所谓的李家老母,那不过是掩人耳目的一个幌子,或者业已年老色衰的她也曾是谭老太爷众多的女人之一,甚至连谭家七少娶李家女儿为妾也被指出这是证据之一,毕竟瑶家可以兄妹或者姐弟为婚),而这也更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谭老太爷能够忍受李家逐渐取代谭家,甚至主动将部分家业通过种种手段转移给李家的缘故。
  当然,这几种说法均无法证实,只是一度流行于街头巷尾,被街坊四邻议论纷纷——接踵两场丧礼之后,无所依靠、尚还年少的李行擦干泪水,果断地携两亩薄田及家人投献于谭家,成为一名谭老太爷的贴身杂役,跟随谭老太爷进出于瑶山。彼时,李行虽然年幼,却机灵聪慧,七八年的时间,李行就已经粗通文墨,不再是一名普通杂役,而能独当一面,且精于计算,甚得谭老太爷的欣赏——亦有人说谭老太爷之所以欣赏李行,是因为谭李氏是缘故。当时,李行初入谭家,谭老太爷正宠着才过花信之年、风情万种的谭李氏(注1),她自然也会爱屋及乌地照顾自家的侄子以做依靠与外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竭力否认李氏兄妹三人是谭老太爷的野种,也竭力否认谭李氏是瑶女)。
  据说,谭老太爷很是看中这位李家的长子,一度视如己出,试图将之招为女婿,但被李行以“人不可食言,早有婚配”为借口婉言拒绝了(有传言说,李父早年曾和袁家订过婚约,但被袁家矢口否认;又有传言李行曾和十几里地之外的骆家有过婚约,然而谁也说不清到底是哪个骆家)。不过这位李家长子还是做主为自己的弟弟李路和谭家四姐立下了婚约,又自甘为谭家的螟蛉,每天都起早贪黑,鞠躬尽瘁。这才令谭老太爷稍感欣慰,再不惧百年身后事了,索性把他当作管家。
  又隔了几年,李行不知不觉就过了弱冠,却依旧不知婚配,这不能不令已过半百的谭老太爷疑惑不解,心生埋怨。就在谭老太爷郁闷之时,谭家七少呱呱坠地,谭老太爷也就多少释然了,甚至还赏还了李行兄弟两亩田地,以及三岁口耕牛一头;而李行顺势又将自己的妹子介绍进了谭家,成为大太太身边的一位使唤丫头。大约廿年后又成为谭家七少的通房丫头,从此做起心比天高的美梦,一心一意地跟着谭家七少,哪怕谭家家道中落。
  按照谭家的说辞,谭老太爷之所以如此犒赏李行,并非那位美貌如花的谭李氏,而是谭老太爷敬其兄友弟悌,为此谭家还特意将这桩事记载进谭版地方志里。的确,李行顾家是出了名的,至少在西林都人人皆知。其每次出行至瑶山之前都要回到家中,担回米粮看望寡母,嘱咐李路一定要勤学勿惰(只是李路天资愚钝,不善读书,屡被先生罚抄诗书),叮咛李路照顾母亲及妹子,而每次从瑶山归来,向谭老太爷交过差,就急匆匆赶回家中以报平安——
  当时就有人认为李氏兄弟的性格迥然不同,李行谦恭有礼,内敛而含蓄,李路却颇显傲慢,动辄口出狂言,行为粗野,动辄欺侮同窗,以至于李行或谭老太爷常常向先生赔礼道歉。或者可以说,李家之所以没有彻底衰落是因为李行的劳碌奔波。及至成化十二年(1476年)前后,李家就已经颇为殷实,俨然可以并入五大士绅之列,不仅拥有一座颇有气魄的大宅,建了一孔青砖窑,还添置了三四亩水浇地,僮仆男女殆十数人;同时李路也慢慢成为李行的得力助手,一起进出于瑶山。就在那前后,坊间有种传言,说是李家发轫之始应在李行迎娶了那位谭老太爷的妾室之后。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人猜测李行早就和谭吴氏有苟且之事,并绘声绘色地讲,谭老太爷的大太太早就窥破了俩人的奸情,屡向李行的姑姑谭李氏暗示,曰“男女有别,小心闲言碎语”。谭李氏却恃宠而骄,不予理会,依旧时常毫不避讳地唤其侄频入内堂,或嬉笑聊天,或抛掷骰子,或委托李行购置胭脂水粉。谭老太爷的两妻九妾,除了大太太,余者皆对李行青睐有加(即便是大太太,最起初时也十分喜欢这个会说话的小子)。后来,许是谭老太爷也听闻到了那些闲言碎语,才犹豫再三,最终将二太太并九位妾室悉数下了休书,赶出谭家,暂居于李家。
  那些女人,谭老太爷休掉的妻妾们并非净身而出,她们都各自带着细软,甚至谭老太爷还给她们每人都发放了银两,虽然彼此有多有寡。这十个女人起初还对谭老太爷心存希望,认为那个老男人不过是一时之气,等到气消了就会把她们接回去。然而,一天两天,十天八天,一个月两个月,谭老太爷终究没有过来。
  二太太第一个离开了李家,离开了西林都,她的娘家人前来接的她。据说,二太太走的时候一言不发,却在半途中借口解手,独自一人走进路边树林。半晌,她娘家人才醒悟过来,可此刻二太太已经自缢良久,身子已经凉透了——听到消息后,谭老太爷不禁叹息,瞬间动了心思,想要把其余的九个妾悉数接回,却被母以子贵大太太厉声训斥(大太太声称如果谭老太爷将那些贱女子接回来,她就抱着儿子回番禺的娘家)。
  跟着是另一位妾,谭袁氏,她同样没脸回娘家,又没二太太那样的勇气,只好带着细软找了个男人嫁了。随后,两三年间又有五位谭老太爷的妾嫁了人,包括那位谭吴氏,公然改成为李吴氏。不过,李行的姑姑,谭李氏和另一位妾却矢志不渝,咬破指头蘸血发誓此生再不让别的男人亵渎。
  谭老太爷听说此事,唏嘘不已,来到李家,却看到两位妾刚烈地拿起剪刀,不让其近身;谭老太爷只好嘱咐李行好生照顾她们,然后丢下银子,怏怏离去。又过了一年半载,李行索性娶了那位谭吴氏,再次获取了一笔不菲的家产——据说,这是谭老太爷的安排,为此谭家还给了谭吴氏不菲的嫁妆,两亩多地,以做月供。若干年以后,许多人都在猜测或推断,正是从谭老太爷给那些妻妾下休书之时,谭家就开始由盛而衰,否则不会养不起她们。
  自从李家兄弟在不知不觉间取代了谭家——在此期间,在取代谭家之前,可以说李家兄弟,无论李行,还是李路在谭家人面前都唯唯诺诺,当初谭老太爷休掉谭李氏,李行也是连忙亲自去把谭李氏接了回来;一同接回来的还有颇具姿色的谭吴氏。半年后这谭吴氏就成了李吴氏,为李行生养了一个女儿。三五年后,已有一女一儿的李行又为兄弟李路办了婚礼,将谭家四姐迎娶回来——这桩婚事在西林都一时引起轰动,毕竟谭李两家一度主仆有别,如今却咸鱼大翻身,有了翁婿之情谊,可以平起平坐了(尤其是李路,读过几册诗书,就更加鄙夷自己一事无成、只知混迹于胭脂水粉间的妻舅谭家七少了,进而欲亡其家先灭其史地篡改了那部地方志,形成与其他四家迥然不同的李版地方志,也令后世地方志学者陷入困境的迷宫,不知到底哪一个版本里记载的才是真相)。
  及至弘治二年(1489年),谭家七少大婚之前,自视已和谭家无二的李行、李路曾试图接回妹子,李家妹子当即怒斥两兄弟,执意要留在谭家(这令谭家七少甚是感动,也使李行颇为内疚),李行李路兄弟只好作罢,从此打消了这个念头。弘治三年秋,李家妹子这位谭家七少的通房丫头顺理成章地成为谭家的妾室,被称为小谭李氏,还为谭家生养了一个儿子。李行几度要把这位外甥接至家中,却屡次被拒。小李谭氏的借口就是“深怕沾染其舅的恶习”,并怒斥两位兄弟得鱼忘筌。
  小谭李氏并没说明“深怕沾染其舅的恶习”中的其舅到底是谁,很明显单从字面理解,是在说李路。与谭家七少同属于羊年生肖,却比谭家七少大十二岁的李路嗜酒如命,性格暴戾。一次酩酊大醉,挥起木棒活活敲死了那条养了九年的大黄狗——据说,谭家七少一度宠爱的那个黑瘦的妾室就是李路赠予的,一并赠予的还有三位不足十岁的瑶女。当然亦有人讲那明明是郑巡检送过来的——说来也奇怪,大黄狗看到李路挥舞木棒没有逃走,反倒汪汪叫着迎上前去,即便在其奄奄一息的瞬间还努力趴在李路脚下,一边流下两滴泪水,一边试图讨好地舔他的鞋子。但有知晓小谭李氏的思索片刻就理解其话语之末的含义,她这是隐晦地指责两位兄长,尤其是指责李行侵吞谭氏家业,指责其骨子里缺少一个忠字。
  许是这个缘故,终李氏兄弟一生都对谭家毕恭毕敬,虽然事实上李氏兄弟已经取代了谭家,但至少在名义上谭家依旧行使着与瑶民贸易的权利;李行甚至每岁必贡献若干银两并山货给予谭家,以度日常开支并其他费用。正是这个原因,无论哪个版本的地方志都尊谭家富甲地方,而多盛赞李氏兄弟宅心仁厚。
  当然,李氏兄弟能够不再圈囿于那五种错谬百出、相互矛盾的私修版地方志,从而有幸地载于所谓的正史典籍里,并非以上诸多逸事旧闻,也非屡次为谭家筹备粮草以应官军,实为其于弘治六年(1493年)贡献了一块本不属于李家的土地,以资修筑龙门县城的城墙——自然,精于算计的李家兄弟丝毫也没吃亏,那位宣承布政使司的袁参议踏勘现场后,特地请宣承布政使司为李家印了贴,永免其后人徭役。
  
  注1古人将女子24岁称之为花信之年。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