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寻宝记>七十七、领导

七十七、领导

作品名称:寻宝记      作者:卧龙饮水      发布时间:2018-09-24 10:06:01      字数:4243

  旁边一位老教授模样的人看到黄院长出现,急急从玻璃罩前退后几步,明显他和黄老也是老相识,二人并不客套,他嘴里叹道:“说起来元青花对于我们国家也是一件舶来品,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到三十年代才有关于元青花瓷的文章。五十年代初,咱们国家极少数专家才开始知道这一信息并开展有限的研究。六七十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出土器极为稀少,全民对文物弃之唯恐不及,根本谈不上收藏和研究,这个大罐解放之初用十条黄金收买也算得上大手笔呀。”
  “当时的秦馆长就是为了保卫这个文物被害的,说起来真的也算得上是一件惨事。咱们国家八十年代才开始兴起元青花热,老秦当时就能发现其价值,也真的是远见卓识。”又有一个老专家在旁边感叹。
  “这瓷瓶不会是假的吧?据说景德镇人对于古代陶瓷的生产技艺分析研究得已相当透彻,高仿技术已经很成熟。虽然客观地说,即便水平再高的人,要将仿品做到百分之百也是不可能的,最多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但复制品的仿真度往往达到八成,真假就很难分辨了。新仿品通常所含有的氧化锌、碳酸钙等新成分是可以规避的,如果完全按照老方配釉,新元素根本测不出。”一个尖嘴猴腮样的人在旁边忽然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马上招致一片白眼。
  “你是哪儿的?”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厉声喝问,“你懂什么,且不说器型、施釉、接胎、修足,单就画工而言,古人绘画最讲究意境,元代的画风行笔豪放自如,笔运流畅潇洒,画工绘画时胸有成竹,古人使用毛笔时的游刃有余得心应手,那种洒脱中自然的神韵远不是今天惯用钢笔的人可以比拟的。文物历经千百年的岁月的痕迹,无论如何伪装也会有破绽,若专家都说仿古瓷真假难辨,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专家水平太低了,二是专家与仿古大师有共同的利益。”
  那人见自己不合时宜,姗姗走开了。罗教授这段时间只是双眼紧盯里边的那个梅瓶,对周围的纷扰噪杂充耳不闻,似老僧坐定一般。黄院长则是和几位熟悉的老友指指点点,连如江看着无趣,转身去找妻子等人了。
  王凌雪和肖婷正肩并肩看一幅古画,是明代画家、书法家和文学戏剧家徐渭的作品《杂花图卷》,这个十几米的画卷几乎挂满整个墙壁。连如江走过去,见画图中分别画有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兰、竹等共计十三种花卉蔬果,以牡丹起首。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旁边还有一幅徐渭的画像,眉目清晰,五缕长髯飘散胸前,但脸上肥而无肉,全是骨架外耸,双眉成八字形,就像相师们评价的那般蟹爪眉,最凶险之处却是眼睛,眼珠在眼睛的正中央,上下左右都见到眼白,却是四白眼。也怪不得徐渭一生坎坷,有人说徐渭的一生是: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其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九次自杀:据《明史•文苑传》记载,他曾九次自杀:一次先以利斧击自己头部,“血流被面,头骨皆折”,幸而不死;又一次似鬼神附体,他以三寸长的柱钉刺入左耳数寸,然后用头撞地,把铁钉撞入耳内,丝毫不觉得痛苦,又不死;后又用椎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这些残酷、极端的自杀方式,远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虽然屡次自杀,但终未遂愿,最后是在七十三岁高龄贫困而亡,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王凌雪见他走过来,不觉暗自浅笑,问道:“如江,你懂画吗?刚才娇娇咋呼这些画还不如她的美术老师画得l好呢。”
  连如江哑然失笑:“现在画画再好也不如照相清晰,但是其艺术内涵却不是照相技术所能包括的。古人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参详不透的。”二人正说话间,忽然身后有人喊他:“如江,你好。这位是嫂夫人吧。”
  他扭身看时,却是杨梅和他的父亲杨方林,杨老。急忙拉妻子一把,介绍道:“凌雪,这是我同学,也是我们这个培训班的党支部书记杨梅,这一位是她的父亲江苏宿迁市的政协杨主席。”王凌雪急忙上前问好。
  杨梅拉着王凌雪的手赞道:“嫂子,你真漂亮,怪不得如江老在我们同学面前夸你呢。”王凌雪脸色绯红,谦虚说道:“哪有呀,他就是爱胡说。杨书记,你也好漂亮呀。”
  二人都是肌若凝脂,气若幽兰的美女,只是王凌雪怀孕了的缘故,有些显得珠圆玉润。而杨梅小巧纤细,略显柔心弱骨神清骨秀。旁边肖婷都止不住叹道:“哇,两大美女呀。”连如江则问候杨老:“您老什么时候到的呀?”杨方林热情抓住连如江的手:“如江,真的谢谢你。这次小梅结识你们这些同学可算是我们杨家的大福分。”连如江知道他所说是那件成化青瓷高足杯的事情,怕他说出来忙接话说道:“杨老,您住在哪儿呀?一会儿我们出去吃顿饭吧。”
  “好好,尊夫人来了,我们一定要进地主之谊。”杨方林何等聪明,马上醒悟,哈哈笑着转移了话题。
  这个时候门口又是一片噪杂,众人看时去,先是两个年轻力壮身材魁梧的人走进门来,左右一分,敞开的门口李院长和卫馆长陪着一个六十左右的老人走将进来。那老者身形并不高,一米七左右,头发花白,带一副黑边眼镜,脸上挂着笑容,进得门来就拱手行礼:“各位专家,鞠飞在这里给大家行礼了。”珍宝馆里不少人都喊了起来:“鞠省长。欢迎领导大驾光临。”
  连如江仔细看此人一眼,觉得有点面熟,他忽然想起前几日武老寿辰之日鞠省长曾经到过场,但他觉得鞠省长未必认识自己。没想双目交错之时鞠省长却认出自己,往前走了几步称呼道:“你是连工吧?”连如江也急忙过去问候:“鞠省长您好,我是连如江,是和武毅一起来的。”
  他心里自然明白鞠省长此行的目的,肯定是为了武家少主站台而来,却不想武毅这会儿不知躲到了哪里去,倒是自己首当其冲,被鞠省长认了出来。他哪里了解这些政界精英的厉害,省部级领导几乎都可以用过目不忘来形容。那日在寿宴之上,他和妻子一起同武老合影留念的殊荣怎么不会被众人记住呢。
  鞠省长握住他的手,同时拍拍他的肩膀:“欢迎欢迎呀。”这个时候旁边一些人围拢前来,就连黄院长也不再研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梅瓶,他和鞠省长原本也是认识的,却想不到连如江居然也和这个正部级官员存在交集,心中更是对连如江不敢存丝毫轻视之心。鞠省长和黄院长年纪相仿,但仍称呼他“黄老”,两人说起话来。
  李院长觉察出不对,虽然鞠省长对连如江很热情,但明显并没有太深的交情,鞠省长此来并不是因为连如江,但那是为谁而来呢?他回头看卫馆长一眼,卫馆长也发觉了同样的问题,但他何其聪明,马上想到如果连如江不是那个重要客人,肯定是刚才跟在他身后那个青春洋溢的年轻人了。他环顾四周,发现武毅正在陪着娇娇看那朵金蝉玉叶,好像对现在珍宝馆里的人声鼎沸充耳不闻,他悄悄指指武毅的背影,冲李院长点点头。
  紧跟着进来的是一群摄影记者,原本平静的珍宝馆充满了问候声、照相机快门的声音以及人们磕磕碰碰发出的唉吆声。卫馆长悄声请示李院长,是不是请鞠省长讲几句话,看李院长不露声色地点头,卫馆长拍了几下巴掌,馆内嘈杂的声音刹那间停滞下来,就听见卫馆长热情洋溢的声音响起:“我们请鞠省长给我们做指示好不好?”顿时一片迎合声。
  武毅已经领着娇娇走到了连如江身旁,二人相互看一眼,都摇摇头,徐子婵也摇摇头,杨梅脸上却是一副兴奋之色,好像等待老师表扬的小学生。鞠省长双手放在略显凸起的小腹前,笑容可掬,面对着摄像机的镜头:
  “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专家们。这次的博物院品鉴展示会很有价值,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认为它至少有三个重要意义。第一,它是我们江苏文化建设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今天展示的这些国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拥有我们民族光荣文化传统。要通过对它们的展示、放大,充分实现博物院的社会教育功能,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激发爱国热忱的力量源泉。第二,通过展示,可以促进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的祖先利用他们的智慧,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今,我们更应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更大的力量。第三,可以促进建成海内外交流的文化、经济、技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南京博物院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博物馆工作国际交流,在传承文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将对建设一个开放、和谐、发展的江苏省产生巨大影响。”掌声一片。
  连如江从心里格外佩服鞠省长的出口成章,一件本来不大的事情让他一描述,成了积极奋进的正能量。他低声对武毅说:“你怎么称呼鞠省长?叔叔还是爷爷?”武毅皱下眉头,说道:“爷爷。”“你这个爷爷口才了得!”这不是恭维。
  武毅低声说道:“鞠省长原来在军队上,算得上是能文能武了。”
  “是吗?”连如江只是看到鞠省长的儒雅气息,不料想他竟然是行伍出身,不由凝神静气看向这位省部级大员,鞠省长算得上北人南相,男人女相,这在相书上都是富贵命相,只是他戴的黑框眼镜有点过大,遮住了略显低垂的眉毛,因此看上去前景不明,尤其双眉上方额角带楞,有点封疆大员的架势,但气色不配合,可能做不了一把手。鞠省长讲完话,李院长就带领导挨个参观了珍宝馆里十几件国宝,亲自担当解说员,绘声绘色的介绍镇馆之宝,自然也是主次分明,那件摆在中心位置的元青花梅瓶自然是解说的重点。罗教授则如丧考妣的站在一旁,想说句什么,但始终没敢发言。黄院长也陪同着鞠省长,他的介绍要精练许多,但要点分明,不过他讲的大都是元青花的一些知识,对这件国内最为出名的梅瓶大罐说得反而不多。
  当众人离开梅瓶以后,原本想他们会到旁边“战国重金络壶”去看看,但鞠省长直奔武毅和连如江所占位置而来,二人措手不及,急忙称呼:“鞠省长,鞠爷爷。”鞠省长笑笑问道:“你俩也很喜欢文物是吧,这可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对武毅竟像是居家长辈一样,笑容里没有了官样文章那种做伪。爱屋及乌,就是连如江都感觉到了那份暖意。
  “这个连主任也是文物鉴赏大家,前几天我看他鉴别过一个明朝成化年间的青瓷高足杯,在场诸多高手中就只有他和黄老一眼辨别真伪。”紧随其后的卫馆长忍不住介绍。
  “哦。是吗?”鞠省长问旁边比他稍退后半步的黄院长,“这竟然是一个少年高手?”
  “是呀是呀,小连水平颇为了得。”黄院长点头认可。
  鞠省长哈哈大笑:“可惜这是博物馆,不然真应该给我们展示一下水平。这里面没有假东西,就像一般文物市场捡漏正好相反。”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