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历程之二十六
作品名称:岁月如歌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18-08-31 21:11:55 字数:3820
28、炼狱之火的理论
干爸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在我的印象里他不仅是英武高大的,而且还是正义之剑的化身,仿佛人世间的一切邪恶只要干爸出现,就会消失殆尽。因此,在我的心里一直为拥有这么一位干爸而骄傲、自豪。
可这次见到干爸,我却大吃一惊,干爸高大的身躯,微微有些佝偻,原本满面红光的脸上,却布满了皱纹,尤其是剑眉下的眼神里,原来射出的是一种明亮而又刚毅的光芒,可此刻却显得迷茫而又忧郁。这种感觉说来话长,其实却是在脑海浮现的一闪念。我不知道干爸已由所长升为局长了,升了官反而没有原来精神。
当然目前不是我探究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连忙站起来走上前,略带羞涩而又十分亲热地喊了一句:“干爸好。”
干爸用目光对我上下扫视了一阵,这才伸手在我的肩上轻轻地拍了几下,说:“好,不错,长大了,成熟了,是个男子汉了,已经看不到当年小调皮的影子了。”
干爸说完转身朝干妈说道:“老沈,今天斌儿来了,我们爷俩得喝一杯吧。”
干妈无奈地说道:“说了喝酒对身体不好,你总是不听,千方百计找借口喝酒。好吧,看在你们父子俩相聚的份上,破一次例,让斌儿陪你喝一杯,但只能喝一杯哟。”
干爸听说可以喝酒,就如小孩得了一颗棒棒糖,开心地咧嘴笑了笑说:“行,一杯就一杯。”说完便从房里拿出一瓶二锅头,拿出两个大茶杯,直往里面斟酒。
干妈一看立即抗议道:“老柳,你可不能耍滑头,我说的是酒杯,可不是这种大茶杯。”
干爸笑了笑,说:“说了一杯,就一杯,我们得说话算话。”
在干妈的坚持下,干爸最后做出让步,那个大杯子没倒满,不过也有三两多。
其实,我平常并不喜欢喝酒,可今天为了让干爸高兴,自然不便推辞,只是我到底有多少酒量,我也不知道。干爸给我倒了满满一杯,至少也在四两左右,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酒杯就喝。
酒喝到口里苦苦地辣辣地,我根本感觉不到这玩意好在哪里,不过喝了一阵以后,酒的好处我还真的体会到了:酒能助谈兴。在我的记忆中,干爸是沉默寡言的,我和干爸交往得少,而我对干爸一直有着一种敬畏的心态,因此相互之间的沟通更是少之又少了。
可今天几口酒喝下去后,干爸一改往日的沉默,变得喜欢高谈阔论了,而我也在酒精的刺激下,突破了对干爸敬畏的心理困扰,说话也变得口无遮拦,直抒胸臆了。
干爸问了我在农村的感受和收获,而我也就毫无保留地将心里久藏的困惑说了出来。我带着诗一般的激情,用屈原《天问》般的语气问道:“为什么社会黑白如此颠倒?善良往往遭受欺凌,强横反而甚嚣尘上?真理常被踩在脚底,谬误偏偏挂在嘴上?”我提出这样的疑问后,列举了一系列铁的事实:我从李二狗的无妄之灾说起,到周启才的悲惨遭遇、黄师古的莫名其妙的罪恶、艳姐姐差点被强暴、徐蓉几被逼成傻子老婆。我十分气愤地说道:“像郭家宝、孙胖子、刘霸天这样的恶棍、地痞,人们并不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无法惩治他们,反而致使好人受罪,坏人横行霸道?我们的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这些问题原本久久盘旋在我的头脑里,一直无法得到答案。只是在清醒的情况下,我只能让它深深地埋在心底,不敢说出来。此刻在酒精的作用下,我已失去自控的能力,于是将心中的所思所想一古脑释放出来。
干爸听完我的问题,怔怔地看了我一阵,突然在我的肩上拍了一下,大声笑着说道:“好,不错,有脑子,善思维,像我柳成刚的儿子。”
干爸说到这里,端起酒杯和我碰了一下,说:“看来斌儿在农村的几年苦没有白吃,至少已经成熟了,能够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了,难得啊,难得,比城里的同年人懂事多了。”
干爸夹了一块腊肉放在嘴里,朝干妈说道:“嗯,老沈,这腊肉味道相当好,你的厨艺提高了,这可是超水平发挥呀。”
干妈有些吹嘘地说道:“我可不敢贪天之功为己功,这腊肉是斌儿带来的,是他亲手薰的,也是他亲手炒的。”
干爸望着我问道:“斌儿,你今年十几岁,在农村干了几年?”
我回答:“我十七了,在农村干了三年。”
干爸吃惊地说:“什么,才十七就在农村干了三年?那么你十四岁就下乡了?”
我点了点头。
干爸一拍桌子:“荒唐,你们那里的人怎么能不按政策办呢?”
我解释道:“不怪他们,是我自己要求顶替二哥下的乡。”于是,我将晚上听到爸妈的谈话后,暗自作出决定经过说了出来。这件事一直憋在我的心里,从没有对外人说过,今天在干爸、干妈面前,我仿佛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因此将心里话毫无保留地倾吐出来。
干爸叹了一口气,说:“老周家怎么这么好福气,有这么一位敢作敢为的好儿子。”
“你下乡三年都是回家过的春节么?”干爸问道。
我摇摇头:“没有,都是在农村过的年,我还没有回过家。”
干爸奇怪地问:“为什么,你爸妈也没来农村看过你?”
我有些低沉地说:“没有,就只有大哥来乡下看过我几次。”我十分伤感地说道,“其实,我在家里原本就是多余的人,正因为如此,我才主动顶替二哥下乡。到了农村我虽然苦点、累点,可乡亲们都对我挺好的,所以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
干爸听了我的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干妈却带着哭腔气愤地说:“老周家怎么能这样对待我的斌儿?下次见面我饶不了他们。”
秋姐姐愤愤不平地说:“袁阿姨她们也太偏心了,哥哥不下乡,却让弟弟当替罪羊;而且到农村三年,看都不去看一次,也太狠心了。斌弟弟从今年起,你就到这里来过年,这里就是你的家。”
干妈说:“是的,斌儿你以后就回这里来过年,我的心里一直把你当作我的亲生儿子呢。”
我动情地说道:“我从小就一直将干妈看成自己的亲妈,前几年因为和你们失去了联系,我没地方可去,现在找到了你们,我肯定会经常回来的。”
干爸突然说道:“老周他们都是瞎子,这么一位优秀的儿子,都不会珍惜。哼,我可以断言,今后最有出息的就只有斌儿。”干爸停顿了一下,朝我问道,“你平常喜不喜欢看书。”
秋姐姐说:“斌弟弟小时候就是个书迷,一定读了不少的书。”
我答道:“在农村文化生活很贫乏,连报纸都看不到,只有找书看了。我什么都看,只要找得到手,附近几个队里有书的人家我都去借过,连《三字经》《金刚经》我都读过。”
干爸一听连声赞道:“好,好,就是要这样。有一篇文章不知你看过没有,如果没有看过找机会一定要读一读。”
干爸说到这里,稍一思忖,接着说道:“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见于《汉书•司马迁传》。文中有一段话给人很深的启迪,希望你能记下。”
干爸声音一变,用十分标准的普通话背诵道:“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干爸背完有解释道,“这段话用白话文翻译是这样的: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称于世,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这段的意思就是教育人们,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是要善于在逆境中拼搏崛起,你现在虽然吃了一些苦,如果你能因此发奋,将逆境变成前进的动力,你就一定会有出息。”
我静静地听着干爸的教诲,尤其是干爸背诵的那段话,在我的心里引起震荡,在我的脑海留下深深的印象。我的记忆力原本就好,刚才干爸背诵的时候我就特别地用心,因此听了一遍,我基本能够背出百分之八十,我将比较模糊的地方又问了一次,居然能够一字不漏地全部背诵出来。
干爸一听,十分高兴地说:“不错,斌儿可是读书的料,记忆力这么好。”
干妈自豪地说:“当然,我的斌儿可是神童,读小学时就连跳几级,唉,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斌儿肯定已经在上清华、北大了。”
干爸听了干妈的话没做声,只是用异样的眼睛看了我一眼。吃过饭干爸叫我陪他到外面散散步,我知道他一定是有话对我说,便欣然应允。
我和干爸行走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落日的余晖悬挂着天边,将云空映照得绚丽多彩。
干爸望着美丽的彩霞,说:“斌儿,你看天边的云彩好看么?”
我点点头说:“美,很美。”
干爸道:“不错,晚霞的确很美,可惜它的生命力却十分短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为,到了黄昏,这种美丽很快就被黑夜所遮蔽。哦,你看过日出么?”
我的脑海浮现出那次和大胖到衡山观日台看日出的情景。我点点头,说:“看过,就是通过那次的观日出,我才明白霞光万道的朝阳,在喷薄而出的前奏,也是十分艰难的。”
“不错。”干爸接口说道,“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只有经过艰难拼搏获取才能长久。天主教有一种理论,人死后或上天堂或进地狱,欲往天堂须经炼狱之火的磨砺,如果经受不了炼狱的考验,就只有下地狱了。而佛教也有‘地狱不尽,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说法,就是说要有忍辱、吃苦的心理准备。能够终身行持,忍辱负重,拥有‘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思想。这些都说明,追求真理之路,是一条‘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坎坷之路。斌儿,你天资聪明,但遭遇坎坷,历尽艰难。你一定要把握好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将眼前的困境看作对你的考验和磨砺,你就能拥有美好的前程。”
干爸的话,我当时似懂非懂,不过却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在我心里荡起了一个又一个涟漪,后来,我在不断的理解和消化的过程中,思想也逐步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