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汨罗江水静静流>第七节 故事会里夕阳红

第七节 故事会里夕阳红

作品名称:汨罗江水静静流      作者:清书轩主      发布时间:2018-08-22 12:58:02      字数:3071

  长乐故事会是一种集历史传奇、戏剧艺术、民俗风情、杂技竞技为一体的、古老而粗犷的大型民间行为艺术。唐朝贞观年间,百业兴旺、倉储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唐太宗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贞观二十年昭示天下,每年上元节(元宵)大放花灯,遂与传统的正月祭祀活动相结合,慢慢演变成近代故事会。长乐故事会起于隋唐,盛于明清,上世纪八十年代达顶峰。在故事会的传承中有这样一批老人,他们不服老,为长乐故事会的发展和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
  1、故事会里夕阳红
  “老将不减当年勇,每逢玩会必到场”。这是长乐人对周九希等几位古稀老人的褒奖。
  周九希、毛保香、杨果平等均已年过古稀,每谈及玩故事,个个津津乐道。他们可都是故事会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最热心的策划人和参与者。别看他白发苍苍,年轻时可都是故事会里的风云人物,是千淘万漉后留下来的金刚钻。周九希善于扮彩和上装穿戴;毛保香一直从事服装的折叠和翻晒在保管一线从不偷闲;杨果平则精于胡须(熟称脸褂)的制作,并几度共赴浙江添置行头即服装和兵器。他有句口头禅:“只要是玩故事,要我出钱就出钱,从小到老不躲闪。”现在他们虽说老迈年高,玩不了故事,踩不得高跷,但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仍隔三差五地出入故事会陈列馆,为故事会的发展献策献计,为故事会的传承和发展书写夕阳红。
  老将黄度元,与儿子黄光辉均系电工。有一年,上市街临时决定要制作故事会的会徽,这是一个精细货,黄氏父子接受任务后,二话没说。为不耽误第二天的出演,他们连夜加班赶制,烧电焊、裁钢材苦战通宵。
  游宗汉、胡木初这两位前辈,虽已鹤驾西游,但人们一到玩故事,总忘不了过世的老帅们。以前,这两位老前辈都在长新村支部工作,在那个故事会濒临失传的年代,就是他两带头引导群众在春节期间举行故事会活动。胡本初最看重“门庆户光”的集体荣誉感。每当寒冬腊月故事会开会研究正月玩故事的事,游宗汉总是把自家楼上的干柴搬下来,烧大火供大家取暖,老伴煮茶、自己斟酒,殷勤招待。大家围炉向火,品着酒、呷着茶,祥和的气氛,常常激发大家玩故事的兴趣和决心,至今谈及,无不感动。
  陈兵全老人是个一家三子五女的大家庭。当年人多劳少,像他家儿女成群,生活自然相当艰难,靠种菜出售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然而他却丝毫不减对玩故事那股热忱。为让后辈传承故事,他老省吃俭用,买了一套锣鼓,让儿子陈范兴从师于梁作林,学练“狮子滚球”的锣鼓套数。陈范兴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叨念男人是爱“穷快活”。
  “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青山半夕阳”。这些前辈高人虽离开了故事会的舞台,但他曾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价值连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书写着美丽、光辉的夕阳红,才使得长乐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如此魅力四射。
  2、李志鹄,你有多少个第一次
  李志鹄自1982年起连续担任两届下市街故事会会长。他担任会长时,正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劲起,百废待兴的历史转折时期,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作为故事会头人之一,李志鹄的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筹措经费,把长乐故事会这千古文化继承上来,传递下去,发扬光大。
  李志鹄为筹集资金绞尽脑汁,费尽口舌,理解的人热情支,不理解的说他复古,开历史的倒车。有一次,他与几位为头上门搞捐资时,一位曾因“搞四旧”受到批斗的故事会老传人一听说他们又要搞故事会,就好心劝说:“志鹄啊,我劝你们还是不要去搞故事会,今后遇到搞运动,要挨批受斗的,不如在家享享福。我是吃了亏的。”老人仍心有余悸。几个同去搞募捐的同事听了这话,都想打退堂鼓。李志鹄却坚定地说:“改革开放几年了,如果我们不趁此良机,把故事会传承下来;再等上几年,恐怕这千年文化就会在我们手里失传了。一但百年之后,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大家别怕,今后有事,我一人担着,决不连累各位!”其他几位同仁听李会长这么说,纷纷表示:“要干就大家一起干,有福同享、有祸同挡、荣辱与共”。
  李志鹄紧紧握住众人的手,眼里已噙着泪花。不知是感动,还是冲动。那位老人一见,连连点头“好、好、好,其志可嘉”;并从自己衣柜子里拿出500元塞到会长手里:“这是老朽一点心意。”自此,故事会成员带头捐资,大家齐心协力、走街串巷,一家家上门做工作。他们的执着感动了长乐一批企业老板、有志之士,纷纷解囊。下市街的故事人终于筹到了一笔启动资金,为后来故事会的复兴、繁荣奠定了基础,期间李志鹄会长功不可没。
  在李志鹄担任会长的八年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以满腔的热情,坚忍不拔的精神,让长乐故事获得新生,并逐步走向繁荣。在他们的努力下,将《水浒传》中的108将第一次搬进故事,那规模、那阵容壮观无比,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他又第一次将“乌江逼霸”的战斗场景以“故事”的形式再现在观众面前;在李志鹄的任期内创建了第一支女子玩龙队;第一次率领长乐故事团队赴临湘桃林演出,为长乐故事对外交流、走出汨罗打开了第一张大门。
  故事会里的故事有太多感动,有太多的第一次,令人难忘。那么今天我们应该铭刻着像李志鹄这样一群故事人留下的每一个足迹,莫让历史的尘埃将其掩没。
  
  3、老骥伏枥挑重任
  薛松林是长乐一位饱学之士,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现系汨罗市骚坛诗联学会“吟友会”会长、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长乐镇群众文化顾问、长乐老街故事会顾问。这一串华丽“官衔”后面,蕴藏着他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和艰辛。
  记得2006年,长乐镇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喜讯传来,乡村沸腾。然而,“申遗”工作是一项艰巨而严谨的工程,经镇上推荐,薛松林先生担任长乐故事会申遗文本主要撰写人。接到这个任务后,他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感到这是党和政府对他的信任,也是长乐故事人的一份重托,延误不得,马虎不得。
  如何从文字上去挖掘、归纳、提炼、总结和升华,再现千年文明,彰显宝贵遗产。他知道文本的撰写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文本关系到申报的成功与否。为了全面收集千年古镇的历史资料,搞清故事会的起源、传承和发展。薜老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做了四项基础性工作:一是走访群众。上到八九十的老见家,下到四五十岁的老行家,一个不落;二是博览群书。收集、查阅各种历史记载和典籍,如:湖南省通志、岳阳市志、湘阴县图志(1965年以前长乐属湘阴县)和汨罗市志;三是收集范例。过去曾在媒体上所有对长乐故事会的报导、图片等资料;四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找其他地方非遗项目的申报资料义,广泛借阅文本,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
  薛松林先生通过翻阅资料,反复疏理,形成编写出长乐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凡例”。对古镇的历史,长乐故事会的起源,各个朝代的故事形式、内容的变迁,都在他心中有本账。薛松林先生依据史料记载在一次申遗研讨会上大胆提出:“长乐故事会起于隋唐,盛于明清,上世纪八十年代达到顶峰”的结论。将长乐故事会的起源定格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对于长乐故事会的特征,薛松林先生总结说:一个“比”字贯穿长乐故事会始终,“比”是长乐故事会的生命,“比”是长乐故事人的精、气、神。对于其重要价值,薛先生也作了高度评述。他提出的独特见解和理念,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同,为撰写申遗材料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长乐故事会申遗材料在薛松林的主笔下,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分析精辟、有理有据,他以史料为佐证,用独特的见解,振聋反馈的文字得到了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的肯定。2006年“长乐抬阁故事会”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整个“申遗”过程中,年过花甲的薛松林先生老骥伏枥,勇挑重任,细心中贯严谨,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长乐故事申遗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