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凝望青春不归来(小说)>第二章:珍惜工作好时光 美丽青春放光芒

第二章:珍惜工作好时光 美丽青春放光芒

作品名称:凝望青春不归来(小说)      作者:朱俊平      发布时间:2017-11-24 06:30:52      字数:4137

  (一)
  小妮回来了,父亲母亲还有哥嫂全家人都很表示欢迎,两个弟弟小石和小山也异常兴奋,又有人讲故事了。其它姐妹都己出嫁,这女知识分子的回来无疑又给诸家大院增加了新的欢乐,带来了新的朝气和活力。
  父亲注视着自已的女儿,沉思着,默默无语,旱烟锅咂吧得更紧了,一锅接着一锅,她回来能干什么?她能下得了这劳动的苦?父亲于心不忍,和她哥哥商量让队长给安排轻松点的活路,慢慢锻练就适应了。
  不到数月,小妮的同学青竹就在一个很远的山镇去教学,是公社当主任的哥哥安排的,听说他县上也有人。远在西安的咪咪也写信说毕业后被直接安排在一个文化部门工作,鼓励她尽量找一个工作,不要在队上劳动,不然所学的知识就荒废了,最终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找个老实巴脚的农民结婚生子看娃娃,一辈子围着锅头转……小妮看着来信,一行一行,看了好几遍,几乎把信纸要吃到肚子里,她心朝起伏,眼泪直打转,我又能怎么办呢,父母和哥哥都是农民,就连亲戚也没有在外干事的,寻谁去?咪咪信中说的都是实话,也很恳切,也很有眼光,可我咋办呢?以后的日子,小妮上窜下跳,不知从何如手,谁能帮她安排工作呢?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谁要我是个农村女子呢,她想的很多很多……以后每天劳动也没精打彩,很少跟人说话,队上大娘大嫂都说,书念多了就那个样子,收工回家之后,她呆在屋里看书,闷闷不乐的样子,就不在出家门。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这一切咋逃过当妈的眼睛,见女儿整天没吃饭,她抱柴点火要为女儿做点好吃的,从鸡窝里掏了四个鸡蛋,给女儿打了荷包蛋,小石要吃,母亲瞪了一眼,让姐姐吃,姐姐心里苦,你吃的日子在后头哩,有鸡蛋罐罐管你吃的,小石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大锅里冒着热气,母亲和了汤汁,把鸡蛋捞到碗里,又加了葱花油,特撒了把切碎的香菜沫,把一碗香喷喷的荷包蛋端给女儿说:“你就认命吧,比起你姐姐,你享福多啦,念了这么多的书,咱村比你能行的女子也不在少数,还不都在屋呆着,有几个找下工作的……以后寻个好婆家……”见妈妈唠叨的没完没了,小妮用书盖住头,爬在桌子上说:“妈你不说啦!让我静一静,行不行?”母亲说:“你先吃饭,说不定以后还有好事寻上门的!”母亲说着话,用围裙擦拭着泪水走出了屋子。父亲看在眼里,心里也不好受,见她这个样,气的直跺脚,要是她前几个姐姐,只要咳嗽一声,还不乖乖的?谁敢在家里这样的?可这个小妮和她的姐姐不一样,上进心强,嘴也甜,人机灵聪明,念的书也多,理论一套一套的,哄得全家人团团转,现在骂她一顿也不是时候,娃心里烦,过个一年半载的就好了!现在也只有父亲唉声叹气的份,啥话也不敢说。心里想的是,万万不该让这女子念这么多的书,高不成低不就,要是当初不念书,早己和她姐姐一样,找个好人家结婚,都抱上娃娃了,也没有这么多的烦心事!唉,咱这庄稼人呀!
  (二)
  小妮的弟弟小石己在本村小学念五年级了,还有个小弟弟小山也念一年级了。放学回家小石和弟弟吵吵闹闹要小妮讲故事,小妮心里烦,以反往日对弟弟的疼爱,懒得连话也不想讲,只顾看她借的小说和报纸。小山硬拉住胳膊让讲打仗和鬼故事,见姐姐没反应,一把将小妮的书抢到手里,丢在地上,小妮推倒了不耐烦的说:“滚蛋!”一把抢过书,不在理睬,小石缠着硬是不行,小妮推倒了小石,小石今在学校和一个叫李硬的同学打了架,头被李硬用板凳腿打破了,心里本来就委屈,平时这个姐姐疼爱有加,会问寒问暖,甚至会帮自己找那个同学出气,今怎么啦?这么大的伤口连问都不问,感到心里更是委屈,就嚎啕大哭,大声嚷嚷说:“姐姐打了我!”哭喊声传的很远,父亲听到了,不问青红皂白,拿了槐树条,抽打了小妮,将最近心里的不满一下子发泄在这槐树条上,心里想的是她这个宝贝女儿最近越来越不像话了,家里活什么也不干,成天搭拉着脸,钻到窑里,除了看书就是看书,嘴里数落小妮:“你念了点书,不知天高地厚,几斤几两了,你想咋?咱村那个女子像你,呆在农村就不活啦?”在父亲眼里,女孩就应该回家喂猪割草,做饭洗衣,再不能看书读报,人在世上都是靠劳动吃饭的!人人都不听话,不然家长咋当?母亲听见吵闹和哭声,也来了,看见女儿挨打,用身子护着女儿说:“你打!你打!你心咋这么狠的?”,小妮直掉眼泪,就是不哭,倔强的瞪着父亲……
  夜晚,煤油灯照着黑暗的屋子,昏黄一片,母亲用棉絮蘸着清油给小妮抹着伤口,被槐树条抽打的伤口像麻花样一条一条的,红红的有的地方渗出了血,母亲用手拢了拢花白的头发,不停的絮叨:“心咋这么狠的?这挨千刀的老头,一点也不心庝!”看着女儿被打的伤痕,流着眼泪。父亲一生为十几口人操劳,吃喝拉撒睡没有一样不费心的,岁月的艰辛早己布满了他苍老的脸庞,这么多的儿女,虽然甚是严厉,但很少打过谁,只是这个最小的乖乖女是个例外,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发泄吧!
  母亲已五十多岁了,父亲也六十多岁了,那个年月,五十岁以上算是老人了,艰苦的生存条件,特别是过早的挑起没吃没喝没烧抚育儿女的重担,使她们显得疲惫不堪,已白发苍苍,额上的皱纹像犁耕过的,又深又多,她们有八个儿女,养育成人很不容易,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劳苦和艰辛,早期开荒种地,建国后参加队上劳动,纺线织布,吃的穿的用的真为儿女操尽了心。
  (三)
  时令到了一九七五年,镇上除了供销社外,在各自然村的双代店也成了规模。双代店也就是小商店,各供销社的货分配到各村商店代卖代购也叫双代,代购就是代购鸡蛋,药材等农副产品。
  由于国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村里人口巨增,购买力日益增大,商品物资很难达到需求,诸村这个自然村包含着十个生产队,八个小自然村,一个双代店己供不应求了,大队在村中心盖了七八间新瓦房,要扩大了,这个双代店一直是一个老汉管理,他是个优秀党员,又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他看着他一手创建的双代店从窑洞搬进了大瓦房,又扩大了规模,现在一个人难以胜任,得有一个有知识的青年人帮自己,最好像镇上供销社一样,售货员是个女的。他看准了高中毕业回乡的小妮,经他的建议下,大队书记和班子成员研究通过了这个事,老汉高兴的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老伙计,曾经一块给人打过短工的小妮的父亲,父亲激动的流了热泪,这几天因为打了小女儿,再说已经大姑娘了,他感到十分内疚,其实他暗暗的想为自己女儿谋个差事,也和他几个老伙计商量过,只是没有合适的事,他不愿声张。供女儿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三好学生的奖状贴了一屋子,这是他心头的骄傲,每当他看到支书和其它干部把自己娃安排当了老师或者推荐上了中专学校,有的当了工人,他心里十分烦恼,只恨自己没本事,长了一双当农民的手,为娃的事谋不下一个好前景。看到女儿成天耷拉着脸,闷闷不乐的样子,他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打在姑娘身上,其实疼在他心里,他自己对自己这一举动也很不满意……
  还说什么呢?每个当父亲的都为儿女的前途做过努力,也算是尽了最大的能力!
  他把这消息告诉小妮的时候,小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真的吗?”她睁着那双大眼睛疑惑的望着父亲:“你果真听说是大队的决定?”父亲肯定的点了点头。小妮一扫多日的阴云,露出少女特有的甜蜜的微笑。蹦蹦跳跳的赶快帮母亲做饭去了。
  这一天,她表现非常好,扫了院子,抢着喂猪,端饭打水,时时笑哈哈的,大院又有了往日的欢乐,一扫多日沉闷气氛。
  母亲,哥哥,嫂子,弟弟知道了都很高兴。大院有了很少有的欢乐……
  (四)
  小妮终于到双代店工作了,所谓的工作,就是有轻松的事做,给人感觉和种地庄稼人有点不同罢了。也是队上记工分,每月有几元钱的补助,在凉房底不受风吹日晒就是了。
  党员老汉对她要求很严格,小妮按时开门,盘点货物,售货,进货,跑各村收购,搞宣传。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前提下,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个老党员完全以供销社的经营策略将双代店政治化,办阅报栏,业余挑着担子下乡售货,发油印小册子,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这些文案上的事情对小妮来说是最简单的事情,每星期写二人的学习和支农心得体会贴在厨窗里,准备参加大会小会的发言稿子,年终总结,月月盘点汇总表等得到供销社系统领导的表扬和表彰,她不久就入党了,举着拳头向党旗宣誓,一颗红心献给农村,在农村扎根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火热的太阳烧烤着大地,又是一年夏季的农田大会战,全大队十个生产队的劳力集中在村坳中平整土地,男男女女推着架子车,挥舞着铁锨,装满一车车土后又吃力的推行。太阳火热的暴晒,人们己经习惯了,却从未停止下来,汗水己渗透了衣衫,屁股上的短裤成了白色水印痕迹,象地图,又象用水浇过的土地之后的裂纹;红旗在地头飞舞,高音喇叭在唱着《东方红》歌曲……
  小妮也参加了这样的农田基建,只不过是另一种方式参加的。
  早晨,她比别人来的更早。她担着货担子,在一个写着“农田基建支援双代点”的凉席棚里,摆放上烟,火柴,盐,醋,毛巾和山丹丹牌洗衣粉等日常用品,等第一拨上工地人的到来,有青年人买一包九分钱的“羊群”牌香烟,中老年人更多的是顺便带来鸡蛋换些盐醋火柴什么的等日常用品,吃午饭时带回家。那时,农村人的零用钱主要靠鸡蛋,人们叫鸡蛋银行,有用不完的零用钱。人们习惯和信任国家的一切政策,每个鸡蛋多少钱都有固定的收购价格,叫统购统销,也十分公平,农民自己舍不得吃,靠这些鸡蛋来换取日常使用。(现在想来,这些土鸡蛋是被谁买走吃了,城里人吗?工人老大哥?干部家属?)没有任何人敢做小买卖,发现了就是投机倒巴,要搞批斗的。
  第二拨人来了后,小妮己收满两筐鸡蛋,货也少了很多,把剩余的货物装箱放在一块,用床单盖上就不用管了,那个年代,是道不拾遗,没有人偷拿的,人们很自觉,尽管家里很穷。小妮担着两筐鸡蛋向店里走去,土路上满是尘土,玉米挣扎着向上生长着,豆子绿叶在太阳下,翻动着片片白眼,小妮担着担子,满头是汗,脸颊通红,一手扶着担子,一手用草帽扇着凉。到了店里,找出装鸡蛋的箱子,一层是麦草,一层是鸡蛋,装了两箱,明天进货时一同交到镇供销社,再拉些货回来。老党员除了守店售货外,早已烧开了一大铁锅水,舀了两铁桶,放了白糖,小妮取了水担挑着凉开水送往工地。远远的,就有小伙子迎上前去,帮忙接过担子挑到工地,不知是渴了,还是看上小妮……午饭时,小妮照例和大家一样放工回家吃饭。上工又是补充货物,卖货收货送水,坚持着每一天。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