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山村往事>058回:四十年冰融(完结篇)

058回:四十年冰融(完结篇)

作品名称:山村往事      作者:冯耀廷      发布时间:2017-08-18 09:40:28      字数:5808

  一个屯子住着,平时来往密切,可几十年交往中,双方谁都只字不提。李华又和乔大路、张纯交往密切。送走张纯回到屋中,张芹还在摇头说:“大姐,纯婶和华子哥的事你真的早就知道?”
  关茵与张纯、李华都是同岁,又是同学,关茵在东屯住,离着也就一里路程远。关茵比他俩出生年月日早两个月。所以在小学时代,张纯也称关姐。
  今天早晨一大早,刚吃完早饭,张芹让关大姐帮她织件迎秋的毛衣给曲文良。刚刚坐下一会,张纯推门而入。关茵忙起身让座说道:“纯婶是第一次来家里做客,快请坐。”
  张纯不好意思的说:“别叫我婶子,还称张纯,我还是叫你关姐吧。”
  关茵还是微笑着说:“那怎么成?李华喊你婶,你再喊我姐。在咱屯中的辈份也是不可乱的。叫什么都无所谓,只是代表一下老少身份地位。咱四十年前是同学,五十多年又一个屯住着。虽然某种原因,把咱俩隔开四十来年,但你的一切华子都和我一一学说。他不隐瞒你的任何事,这是我们俩四十年前的承诺:不许干涉对方私事,实际也就没有了私事。同时也有个约定,坦诚相待一生。啊,要不,咱回到同学时代,叫名字更好吗,可以吗张纯?”
  张纯从二十岁那年,关茵和李华结婚以后,今天是第一次和关茵这样近距离地交谈。人也是老了,不要说青春期,更年期已经过了。双方才面对面说话,她们中间隔四十来年的主要原因,是张纯的极强个性。
  张纯的一句愿天词:既生纯,何生茵?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关茵她不但没她想象中那样傲慢,反而这般客气。关茵的大度与忍让,张纯多少有些不安起来。
  前些年她也试着找机会和关茵接触。但从江英那听来的消息,好像关茵很讨厌她张纯。也怕有一个外人在场让自己下不来台。李华常来家里,根本不提起关茵的一切。
  所以张纯与关茵虽住在一个屯里,但像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前文也提到过,张景纯在青年时代对关茵是妒忌心太重,给关茵的感知是一种敌对状态,久而久之不来往。
  但是李华和乔家交往不减当年。关茵从来不干涉李华行踪,因李华在少年时代是张景纯护着成长成大人,这个过程的姐弟情谊,关茵也很看重。关茵在家里和李华谈笑中,非常赞赏他和张纯之间异性友谊。
  从五岁到十二岁的七年中,白天由纯姐领着,晚上由纯姐搂着。真不知道张纯那份情,是怎么熬过被关茵劫去的岁月。
  张纯在那时像发疯一样,她也知道控制情绪。但终因对小弟华子爱的太深,才重重的搧了关茵一记大耳光。
  张纯今天登门并不是单为给关茵道歉,是另有它事。她诚恳说:“关茵,谢谢你四十来年,不阻拦华子去我家,满足我与华子的姐弟情谊。我们都老了,人这一辈子就这么几天似的走了过来。想想有些事,竟像神话一样。首先我告诉你,我和华子的友谊,从小到老都是纯洁的。虽然华子十二岁以前我日夜拥有他,那是童心无忌也无邪。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们的心灵是清澈透明。我今天来,并不是专说这些。昨天乔也和她对象回来了,这次回来是把我和乔大路接走。她们在北京给我们俩买一套公寓,我是特意来和你道歉和告别,希望关姐别介意。”
  关茵始终是微笑着倾听,张纯的诚意道谢,是在她意料之中的事儿。她说:“张纯,你又何必多心,华子的朋友很多。青年时代他常在外乡做事,交几个异性知音是很正常的事。况且你们俩和别人不一样。华子常说你是他心中放不下的人。小时候你护着他,是像一母同胞姐姐那样护着他。我们没结婚时候他已经和我说过,允许他常去看你。这是很早前就已经有过约定的。人都老了,怎能去介意或计较一则美好友谊。年轻时候,我从心里欣赏;尘世间真有这般传奇的异性友谊。这样男人竟然属于我关茵的。所以说,我总是说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张纯,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走啊?”
  “乔也和她对象,大约还要在这块住几天,昨天才来。我也不好问她们,听她们说像半月假期。”
  “李华不在家,大概今天下午能回来。等李华回来,我们俩去看看乔也。这一晃又四五年没回来了吧?”
  “第一次出去是三年才回来。走了以后在那找个对象,结婚已经五年了,今年想起来要个孩子。让我们过去,先熟悉一下那的环境,过了年再帮她带带孩子。”
  关茵与张纯的对话间,张芹两只手拿着毛衣针,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像一尊美人雕像矗立在地中央的长椅上。靠南墙摆放着两支沙发上,各坐着关茵和张纯,中间隔着一支茶几,两人侧着身子,都看着对方还在继续谈心。
  最后关茵说:“张纯,我会珍惜我们三个人间的传奇。可惜今天的对话少了主角,你们的友谊五十年没间断,难能可贵。我迟到加盟为之叹息的是,又要久别,让关茵泪飞。”
  张纯说:“我们会常回来的,这里还有乔越、李丹和孙女,也有你关茵和李华呀。”
  昌盛乡的大石山村,自从乔越回家乡主事五年多,没多少轰轰烈烈举动。你乍进村看着挺顺眼,沙石路面的街道,整整齐齐的住宅。
  院子里停放的农机具,还有一部分院里停放着农用汽车。倒觉着有现代新农村气息,你一定会想到,这个村的支部书记和村长一定很威风,很有气势,形象高大,才把这个村管的这么好。
  支书乔越,外表形象很帅,一米八零个头,棕色皮肤,重眉毛,大眼睛,但是单眼皮,鼻直口方,棱角分明,平常不爱说话。一旦话一出口,不达目地,绝不罢休。
  再去看看曲文良,前文已经概括介绍过。一米七五个头,黑黑皮肤,眼睛不大,双眼皮,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平时注意自己形象。乍眼一看,像个教书先生,可亲可敬的文雅风格。
  十八岁至二十一岁当过四年汽车兵,有一手过硬的汽车驾驶技术。和本庄张芹结婚十多年,没儿没女,落得一身清净。
  平时话语比乔越还少,是乔支书的忠诚卫士。六年间从不背后评论乔越的任何行为。本质工作做的不错,给村民的感觉是,平日里像是不知道支书和村长的存在。
  好像是中央的政策直接说给自己听,村上的几位头目,像是忙活中央的啥事?生活在昌盛乡大石山村的农民,知道屯里有几户种粮大户。其中种地最多的一户,近几年该属张兴与蒋恬家,也就是喜子和蒋小清的家。
  小东街外出打工农户家的耕地,大部分都是由喜子转包过来。喜子和父亲,岳父蒋恬三人经营二十多公顷土地。母亲春梅照料家中一切,岳母叶文珍从去年开始,一年到头没在家住几天,小女儿蒋小洁和爱人又从天津去大连定居。家里也添个小宝宝,叶文珍每年两地穿梭般来去。哪方女儿也放不下。
  大石山这户现代农户的标准家庭里,又多了一位男士,喜子和小清的儿子。这一家在这个村里男士最多,粮食产量最高。这户也是乔越经常关照的农户其一。是乔、曲二位插在大石山中一面种粮大户旗帜。
  另外村民也知道,村子里养殖户弄的最好的还是奚晓兰和刘田那个家,这个由女人主事的家庭,把家的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条。儿子刘畅不爱管事,每天忙着拉饲料,和做妈妈指派的事。
  女主人奚晓兰把饲养场办的十里八村也数上一二。年收入,都在五十万至六十万元间。这户是乔、曲二位插在大石山养殖大户旗帜。
  这二位别出心裁的管理方式,用头羊领着。农民的大部分看着他们心里的示范户,跟着走,照着学。村上领头的不去各家各户追着,赶着;今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上了点年岁的农民,看出点门道。
  嗯!这是乔越的执政之道,“不尚贤,使民不争。”为满足人们的温饱,净化人们心灵。
  一大早,乔家大院里来了老辈常客,东街蒋恬约上李华来到乔家。
  张纯刚收拾完餐桌和厨房,要走进堂屋,看见大门外走来蒋李二位,忙向西侧房喊到:“小也,你看谁来了?”
  乔也和丈夫凌一凡走出房间,看着大门外向院子里走来两位老者。
  乔也说:“一凡,那位长着络腮胡子的是蒋大哥,那位有点学者风度的,白发老人是李大哥,就是本子上题词的那位华子哥。他俩一辈子不拆帮,巧了,又赶到一块了。这就是陪我三年村官生涯的守护神,蒋李二将,是爸爸妈妈一生的忠实朋友。”
  乔也和丈夫凌一凡走出房门,迎接二位,在院子当央对面站住,乔也对着丈夫说:“一凡,这位是蒋大哥,这位是李大哥。”
  李华说:“这位就是妹夫凌一凡吧?”
  凌一凡说:“鄙人,凌一凡,早闻蒋李二位大哥大名,今日一见,果不虚传,幸会,幸会。”
  乔也高声说到:“别在这说了,屋里坐下,慢慢叙谈,二位大哥,今日一天时间都归妹妹了,不知是否可以?”
  蒋恬果断地回道:“别说一天,两天也没事吧?华子,我是没事儿,不知道你怎么样?”
  李华漫不经心地告诉他:“蒋兄,咱再忙,也得陪一凡和乔也说一天话。咱也听听首都北京来客的新闻演说。”
  四个人边走着边寒暄,已到了堂屋,乔越和爸爸乔大路不在家里。李丹走过来和几位笑着说:“乔越和爸爸去了佛仙镇,说是买些酒菜。爸爸说,二位大哥今天一定来,爸爸还要宴请一些大石山半边天,得备些酒菜。并且告诉二位一定耐心等着,他很快的,他们开着一凡车去的。”
  说话间,李丹已经把茶具摆放好,乔也给二位斟满茶,坐到一凡身边。
  一辆北京切诺基开进院里,从车里走出乔大路父子,大一包小一包的拿到上房厨房。曲文良也从大门外走了进来。
  乔大路进得客厅看着诸位说道:“够早的呀?我琢磨着你俩小子得来。这不,起早去采购,一晃有半月没来了吧?”
  蒋恬急忙解释道:“最近零活多,没空闲时间,张立总不闲着,我也不好一个人待着。”
  乔大路指着李华说:“这小子没啥充分理由吧?要不,你也说家活多,忙?”
  李华笑笑说道:“我倒是没他那么忙,出去几天,昨天才从平江城回来。听婶子说,一凡和乔也回来了,才搭蒋兄一同来的。另外,听婶子说这次是来接你们二位去北京安度晚年。
  再忙也得和叔、婶说上一天离别的话吧?以后想是三天五日聚一起,大概没那么方便了。这下子大石山的小集团是要分离一段时日了!”
  李华的一番话,说的一屋人看不出有离别的酸楚,都笑了。
  乔也在小声和凌一凡笑着说话:“一凡,这就是我经常提起的几位老人,他们四人小学时候蒋大哥和爸爸是同学,好朋友,李大哥是妈妈的同学,听说李大哥小时候是妈妈带大的。
  这四个人从懂事起就在一起。大革命期间是学校小学生给定的性:大石山的小集团,倒是没批也没斗。
  这地方把那场运动当儿戏一样闹过去了,这二位听说始终是主任副主任的轮着当。这些我不知道,那时候我应该在他们四位怀里呢。
  一凡你知道那时李大哥的一句话,让我思索到高中毕业。是顺其自然规律而为,乃天道。那时候我念小学,问过老师,老师说反动,违反与天斗,其乐无穷。再往下,谁也不问了,免得引祸上身。”
  凌一凡告诉乔也说:“好像不是原文,应该是和老子道德经里的一段意思差不多,要不就是佛学里的一段。我对这些理解不多,他们那茬人在青少年时代学的东西,课外读物多数都是解放前遗留在乡间的文学版本。咱们都没看过,以后咱多学点,有益处。”
  在埋头与琐事,家务一身的张纯,今天很兴奋。她很早就想往大都市生活,可乔大路对家乡这块薄土十分眷恋。经两年多张景纯的说服,终于在恋乡情怀上有些松动。
  上几天答应了迁往北京一事,这才用电话通告了凌一凡与乔也。二位开着私家车,走了十个多小时赶来。张纯十分兴奋,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张纯这些年亲眼看到李桂贤在省城发展的现状,也听到叶文珍在四五年中辗转于天津、大连两城市,回到家时候,心怀变的多宽广,见识有多么多。
  自己连做梦都想到女儿生活的北京,亲身去体会一下都市生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从本意说张纯不愿意,也舍不去这里的朋友、屯邻、儿子媳妇儿,孙女。
  但是在骨子里,不能抵御外面的诱惑。最终是想往胜于理智。心早就在长安街上游荡着,巴不得一步跨进天安门广场。仔细瞧瞧故宫博物院,摸一摸金水桥上的汉白玉栏杆。她这些不是梦想,几天后就得以实现。她想起这些时候总是笑,情绪总是亢奋中。
  乔大路家今天和过年差不多热闹。乔越媳妇李丹,和被特约来的曲文良媳妇张芹,正忙着厨房大事-炒菜、炖鸡、煮肉、烀骨头、熬老汤。
  今天款待乔也和她的三年搭档-蒋恬、李华两位老大哥,李丹说:还有大石山重量级人物奚晓兰、关茵、春梅和叶文珍。
  乔也的对象凌一凡,在他和乔也结婚几年里,乔也睡觉时总是搂着一个32开革皮大日记本。有时候翻开到扉页,看到那首词,总要流几滴泪。
  有一次凌一凡误认为是乔也在思念家乡情人,好奇心驱使凌一凡问道:“小也,是不是前恋人或前情人的定情物?”
  乔也把实情告诉爱人凌一凡说:“别胡猜了,蒋大哥是爸爸的同学,李大哥是妈妈的同学。李大哥穿开裆褲子时,是妈妈一手带大的。我出来闯荡时,蒋大哥给买的这个本子。李大哥给买一支笔并留下几行字。”
  凌一凡是北大毕业学子,是正午时光杂志总编。对文字酷爱。尤其是对乔也那个本子上几行字很感兴趣。他笑着请示说:“小也,能让我欣赏一下两位大哥哥杰作吗?”
  乔也微笑着将大日记本递了过去,并点头笑着说:“请总编大人点评。”
  凌一凡看了几遍李华提词:
  初踏征程路条条,坎坷路险山也高。强者脚下无难事,收获犹苛也妖娆。
  胸怀壮志仍如初,筑通浪漫路坦途。莫要牵挂家乡事,石山重担蒋李挑。
  落款是乔也的守护神,蒋李二将。于XXXX年X月XX日。
  凌一凡递回乔也日记本子说:“小也,咱爸咱妈的两位同学一定有故事,我一定要亲眼看一下乔也的守护神,蒋李二将何许人也?方便的话我可以在正午时光杂志上连载大石山人故事。你常说的那几位女人,我更要听听她们口中言。”
  乔也带着丈夫凌一凡回大石山,当然是以登门认亲为主,凌一凡要看一下乡村爱做梦的女人。在北京家里闲聊天时,乔也常和他说起大石山女人故事。
  让凌一凡最感动的是东方图爱人丹青——为圆上做母亲的梦,不惜代价。他对提供给东方图活体供体的李华更加敬佩。
  凌一凡要看一看因受迫害而大学梦殒的张春梅,他想知道二十多年里她的精神领域、是处在什么状况中。
  这位正午时光杂志社总编凌一凡,也想知道乔也常说的、江英和奚晓兰两位女士的梦想实现如何?更想知道懒汉何文媳妇的下场如何?
  总之,乔也带来这位文人丈夫,对乡村爱有梦想的女人,非常感兴趣。他想知道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当今都市里,来了好多乡村男女,为什么还有一大批女人没有离开乡土?
  他要了解在农村留下的那些女人,她们在想什么?她们在干什么?她们是什么精神状态?昨晚凌一凡听大舅哥乔越、说起大石山女强人奚小兰事绩,让他深有感触。
  凌一凡想去采访一下这位女强人奚小兰,他要在正午阳光杂志上连载《东北女人》。
  今天乔越支书家像办喜事一样热闹。乔大路和儿子乔越刚从小镇回来,到屋里一看缺半边天。乔大路走到张纯身边说:“哎,昨天你已经和华子媳妇见了面。三十年冰冻已经融化,今天你就再辛苦一下,必须把关茵给我请来,让她看看咱家灶门朝哪开?
  哎,顺便把叶文珍、春梅找来。哎,老太婆,看看你的面子够不够大?去请一下刘田媳妇奚晓兰。这四位女人,你必须找到咱家。”
  
  全文完全文长度269400字撰写:冯耀廷笔名:时代风初稿于1995年初、审核于2017·8月·17日上午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