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故事乡村>23

23

作品名称:故事乡村      作者:尔玛天空      发布时间:2017-06-13 11:33:58      字数:4265

  张家场的街道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倒塌房屋的废墟也正在清理。老街上的吊脚楼,大多瓦滑脊断,川斗架完好无损。新街上新建的砖混楼房,歪斜倒塌的十分有限。出问题的房屋,主要是预制板构造的楼房,无圈梁和构造柱的小青瓦房。二爷的三间木架子毫发无损,房顶上滑落的瓦片,邻居帮着收捡干净,整整齐齐码在门前。这一个多月下过雨,屋顶没瓦的地方,已经铺上了油纸。二爷眼看着这一切,一股温暖从心底升起。这儿才是家,早该回来了,这儿才属于自己,这就是故乡。
  张家场的四周,还是绿色的山峦,河水潺潺的流着,水鸟沿着河道,逆水翻飞,一幅天然的画卷。回忆起在涪城的安置点的日子,一日三餐是最大的事。吃饭时,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眼巴巴的瞅着送饭的车,如一群饥饿的狼。其余时间无所事事,在各个帐篷间窜来窜去,传递着莫名其妙的信息。用水靠车拉,解手无厕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刚刚挖成的土坑里解决问题。恶臭满天,无处下脚。那哪是人住的地方!
  打开房门,一切依旧。二婆收拾打整房屋,二爷上街购买日用器具。张家场己经恢复了正常,全街一共只死了十几人,房屋倒塌不超过三十户。事实再一次证明了老祖先人的智慧,全街无一座吊脚楼倒塌,更没有人在川斗架房屋里受伤死亡。遇难受伤的人大多住在砖混结构或小青瓦房里,砖墙和预制板垮蹋压砸,让人当场丧命或者重伤。全街人都在感叹,老古陶的东西更科学,钢筋水泥靠不住。听说石家沟,更是没有一座房屋倒塌,好多人家只是瓦梭墙裂,没有人因地震受伤。二爷心中暗暗惊奇,石家沟真是块福地宝地,这样大的灾难居然毫发无伤,看来老祖先们当年的选址是颇有讲究的。
  二爷二婆回来了,左邻右舍都来坐一坐,石家沟的亲房也来了,唐家的远亲也来了。有拿米面的,有背肉菜的,每位来客都给可可买零食,买牛奶,买饮料。大家陪着二爷二婆,说些陈年旧事,绝口不提地震,不提女儿,不提女婿。都赞扬勤达福大命大,将来必然功成名就,盼望着勤达早日回来,祝愿他明年金榜提名。都感恩祖先护佑,二爷二婆有眼光,买的房子好,八级抗震,保护好自已安全无虞。二爷二婆心存感激,好吃好喝招待亲戚。房前屋后人来人往,厨房的饮烟袅袅婷婷,整座房屋渐渐有了生气。在迎来送往的忙碌中,日子飞快地动起来。只是暮色四合,客人一走,可可一入睡,偌大一座房子立即孤单寂静,冷清凄切,两个人相对无语,想着想着,禁不住流眼抹泪,伤心难受。特别是二婆,开始整夜整夜睡不着,人就慢慢地消瘦,头发也开始花白,逐渐显出些老态来了。二爷心急如焚,眼瞅着,不知如何着手。
  张女子的客栈,地震后服务员全部走掉,生意清淡,有时居然一天没有一个顾客。张女子一个人守着一座楼,无聊得莫精打采,呵欠连天,便时常关了门,过后街来陪着二婆。劝二婆:“要放开心情,把心思集中在孙儿身上,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娃娃培养成人。现在只有靠你了!”
  “何尝不是这个理。在帐篷里,莫吃莫穿,心劲还足。回来啦,啥都有了,心思就重了。想来想去,都怨我啊,莫想出人头地,莫贪名贪利,就在张家场好好教书,成家立业,哪有这场事哦。”
  “这个是你想多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爱奔个好,怨不得你,也怨不得别人。要怨就怨老天爷,就怨命!”
  “话是这样说,可我总想不通。”
  “无论如何要想通!事情还多得很。勤达上了大学,结了婚,还要你帮着带孙儿。现在的年青人,哪懂得带娃娃哦!”张女子劝二婆:“还是找曾医生开几副药,调一调,只要吃得下,睡得着,慢慢就好了。你的核心任务就是带奶娃,其他啥都不管。可可才是命根子……”张女子陪着二婆,边说边走。只要往外走,可可就高兴得哇哇乱叫。
  曾医生还是老样子,只是上了点年纪,沉身静气地坐在桌后,看二婆坐下,伸手搭脉,两只手都号完了,拿着笔半天不写一个字,慢悠悠地说:“唐大姐,你莫得病啊,身体好得很!”
  “睡不着觉,浑身没劲。”张女子问曾先生:“这个算不算病?”
  “算病,也不算病。阴阳不和,调调就对了。”曾医生说:“每天做点体力活,多跑多跳,血脉畅通,自已就好了。”二婆听了,一下觉得这个世界亮堂了。
  “唉,我就是活路做少了。”二婆指指可可:“管到孙儿,哪有时间去做事。一岁多的娃娃,就像放牛儿样,打不得半点晃眼,一眨眼就不见了。”
  “这么大的娃娃,晓得啥!全靠大人管。一个娃娃,一个人带,能干哦。”张女子说:“好多都是三四个人围到娃娃转。”
  曾先生笑笑:“人是活宝。有了娃儿,就有奔头。”曾医生边开方子边问二婆,口干不干,胃胀不胀,打不打嗝儿,喉咙上有没有痰。
  二婆一一作了回答。二婆心想,自已是呕气伤了肝,同胃子喉咙有啥关系?张家场的医生属曾先生手艺最好,莫不是地震震坏了头脑。二婆扭过头去看张女子,张女子笑眯眯地看着曾先生。
  “胃子没问题,就是脾脏好;喉咙上莫痰,升降没失和。唐大姐,莫得啥病,顶多吃两副药就对了。”曾先生慢条斯理地说。
  二婆自已心知肚明,地震后呕气伤肝,影响了身体。二爷已经六十四,自已也快六十了,这个家还得靠自已。伤筋动骨一百天,勤达再快已要七月间才能回来,明年考大学,万万不能耽误了。可可马上两岁了,上幼儿园,读书,以后的路还长,可可是女儿女婿留下的唯一骨血,拼了老命也要照管好。二婆边喝药边想着心事,仿佛忧愁悲伤顺着酸甜的药水,慢慢地下泻分解,心情轻松畅快了许多。只是吃药后,每天不停的放屁,让人很不好意思。
  二爷看着二婆慢慢地有了血色,精气神又回来了,计划着回石家沟去住几天,可计划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亲家来电话,问他们买的房子的具体位置,什么街道,门牌号多少,几幢几单元,几楼几号。政府要给受灾的人给补助,现在要登记,要身份证,要户口本。二爷急忙把一切东西弄齐,寄也不行,带也不行,最后二爷又亲自跑一趟。好在道路已经抢通,不用绕行几百里。只是新开的路一面是万丈悬崖,下面是涛涛江水;一面是直上直下的绝壁,不时滚落着坭土石块。让人胆颤心惊,不敢稍做停留。二爷奇怪,地震那天,肯定比现在还要危险,自己居然没有一点害怕,一路就走了出去。
  二爷到了安置点,发现一切都规范了许多。帐篷已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板房,人们住在里面舒适安全。自来水也有了,电也有了。家家户户开始自已做饭,板房区有了菜市场,有了小饭馆,居然还有卖烧烤,喝夜啤酒的地方。人们的适应力真的很强,刚刚过去的伤痛就这样翻过,似乎悲伤也已随风而逝。
  亲家和亲家母苍老了许多,三个人相对无语。二爷问明了情况,才知道政府每天给每个受灾的群众发10元钱1斤粮,一直要发三个月。二爷二婆勤达的可以在居住地领,也可以在户口所在地领,可可的只能在安置点领。二爷将可可的户口资料交给亲家,说可可的钱粮你们就领了吧。二爷便跑到县中复课的地方,见到了春华的同事,找到了勤达的任课老师,打听儿子的消息。老师们看二爷苍老疲惫,便给二爷拿来好多吃的用的,让二爷安心,说勤达是我们的好学生,大家都很关心,住在部队的医院里,恢复不错,还给二爷留下了联系电话。二爷感激不尽,说自已六十多岁,可可太小,无法去陪儿子,去了还给大家添麻烦,感谢老师,感谢解放军,只盼勤达懂事,莫给大家添麻烦。说得一屋子人,眼眶发红,声音哽咽。
  二爷离开学校,找了一个公用电话,打了过去。电话是医院的,接电话的人说的是普通话,听说找勤达,就在电话里喊小梁小梁。地震一个多月了,二爷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竟不住眼泪就来了。
  勤达的声音宏亮,充满朝气,告诉二爷:“我没事,再过一个月就好了,你们莫担心!你和妈要管好身体,要把可可带好,我好了就回来!”
  “我和你妈莫法管你,自已要懂事,要谢谢帮你的人!”不知道该说什么,二爷很奇怪,每次二婆同勤达总有说不完的话,两爷子总找不到话说。末了,想起自己的电话号码,便告诉儿子:“电话在你妈那儿,等下就给你妈打电话。你妈好久没听到你声音,要记到多给你妈打电话,劝她莫伤心!”二爷同勤达没说上几句,但听了儿子的话,觉得自己好有精神,快乐从心底升起。
  二婆从此每隔几天就要同儿子通电话,一讲就是老半天,日子逐渐快乐丰富,展示出勃勃生机。常常带着孙儿,东家西家,满街窜门。可可结交了一群小朋友,天天一起疯跑疯耍,开心快乐。
  只是大山再次与世隔绝,没有人进山,更没有人买卖药材,药材生意莫法做了。二爷只好回到石家沟,在自己的林地里开出荒地,种些荞子、豆子、玉米,撒些萝卜蔬菜,希望秋天能有所收成。
  有人劝二爷:“何必开荒地,崇智租你的地,眼看无处用,就去种嘛!”
  “租给了崇智,就是崇智的。”二爷有自已的想法,崇智给了钱,有用无用,都该崇智处置,自己不能去伸手,伸手就是不讲规矩。
  也有人把崇智租用的土地拿回来,抢种各种晚秋作物。崇伦去讲道理,人家都笑话他:“地震过去一个多月了,崇智都还没回来,肯定是不要了。地震了莫饭吃,还种这些野草,糟蹋土地啊!”
  “当初你画了押,领了钱。管人家种啥子,都与你无关!”
  “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如今你工钱领不领得到都是个问题,还在这儿瞎使劲!”
  崇伦据理力争,几家人理都不理。几十亩地的折儿根、刺龙笣几天都不见了影儿。二爷觉得这个世道真是乱了。地震把山震垮了,把路震断了,把有的人心也震乱了,把姓梁的人也震变了。二爷就自己生自己的气,在林子里死命的开荒,要用自己的力量闹腾出一片地,用自己的一双手,保证一家人吃穿不愁,衣食无忧。
  石家沟真是邪魔之地。大家整天议论崇智,崇智就真的回来了。崇智开着一辆又大又笨的越野车,领着两台大货车,车上满载着吃的穿的用的,轰轰隆隆开进了石家沟。崇伦又一次当起了总管,造了家家户户名册。每家50斤米,10斤面,两桶油,若干方便食品。家家都有棉絮被单,毛毯褥子。给每个人都备了一身新衣服。还有手电筒,打火机,甚至还有两台发电机。
  崇智说:“地震了,石泉城全毁了。石家沟离石泉不远,我以为全完了。后来电话通了,才晓得石家沟好好的。老祖先啊,真会选地方!老早就想回来了,到处不通车。好不容易等到路抢通,给大家带些米面油。看到大家都安全,这下放了心。”
  全沟人都感念崇智的关心,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谢。毁约的几家人,躲得远远的,面都不敢露。崇伦忘不了自己受的窝囊气,叫上两个本家,将米面油背去,放到房门前,大声吆喝:“这是崇智专门交待的。做人要长心,好吃好喝,莫忘本!”左邻右舍的本家老远的盯着,几家人只好夜里将东西搬进了屋,成为全沟的笑柄。
  中断的工作又继续开始,崇伦还是大管家,负责安排调度,继续打造着崇智的梦想。崇智把各种费用结算好,离开时,两台货车装满了养肥的土猪,猪儿在货厢里欢蹦乱跳,摇摇晃晃的离开了石家沟。崇智的梦想正式启航,独具特色的石家沟产品开始走向市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