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故事乡村>17.2

17.2

作品名称:故事乡村      作者:尔玛天空      发布时间:2017-06-01 10:54:58      字数:4253

  
  二爷终于问到几个小伙子,说起来拉机器的事情。崇仁说,当年跟着我,每个人也挣了好几万。多亏自已平常小心谨慎,把单据都毁了,认定的是20万左右,有两个劳教了两年,有两个罚了几万块。我得到消息,跑得早,莫得事。要不然,数数大了,莫得这样轻松。他们几个还想继续干,他们想把机器拉去用,我不干了,他们要用就用。机器值几万元,原以为机器被拉走了,哪知道政府的人也偷懒,一放这么多年,没人管。就当送给他们。
  二婆同姚媳妇谈得最多的是儿女的婚姻。由于家里办了厂,收入不错,姚媳妇的两个儿子成了香饽饽,在涪城附近找了媳妇结了婚,孙儿孙女都上幼儿园了,这让二婆羡慕不已。姚媳妇穿金戴银,衣着打扮时髦洋气,但仍然干瘦精干。
  二婆问姚媳妇:“你一天不担一挑不抬一头,咋个不长肉?”
  “精骨人,长不起来。一大家子,事情多。我们屋这个,烟抽多了。老咳嗽,一天要围到他转。”原来崇仁一年四季跟烟打交道,自已也抽得多,肺上有问题。年青时,拼命挣钱,现在是拿钱买命。啥办法想尽了,也不见好转,只好由着他。姚媳妇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说只怕是肺癌,治不好了。男人命孬,为这个家,眼看命都搭进去了。
  “哪能这样想,五十多,还年青。不行,回山上来住,吃中药,空气好,说不定会好的。”二婆听着也觉得难受。
  “他也想回来住,可厂里事情多,离不得。两个娃,还不放心。我又要管孙儿孙女,他一个人回山上住,吃喝咋办。一辈子在外,吃现成吃惯了,哎……”
  二婆听着,觉得活人真是难啊!一切都由不得自已,甚至这条命也不是自已的。崇仁在外,千方百计拼命找钱、挣钱。挣了一辈子,人老了,办了厂,有了钱,眼看着一生到头,想叶落归根,却由不得自己。冥冥之中,已将人的一生做了安排,断不会依着你自己的性子。崇仁走南闯北,算来算去,漂泊一生,何曾算到过自己的未来与归宿!
  就如春华和小张的婚事。两人合了八字,小定已经三年,本计划着今年暑假结婚。可看着这非典一日盛过一日,哪里还敢提结婚办酒席。若是等到明年,按照八字排列,大喜的日子不好选。若再等一年,两个人大了不说,更重要的是两年后是寡年,那是万万不能结婚的。二婆整日操心着女儿的婚事,巴望着瘟疫早点过去,好过正常的日子。可电视里播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身边设的卡点越来越多。学校也停课放假,老师们同政府人员、村社干部,一天三班倒,守着各个路口。政府在街道熬着大锅药,号召大家多喝多拿,积极投身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打一场防治非典的人民战争。整座大山都被草药熏蒸着,散发出浓烈的草药味。人们带着口罩,心惊胆颤地外出办事。印着卫生十字,贴着特殊通行证的车辆,你来我往,匆忙惊慌。
  真是麻绳儿从细处断,哪壶不开提哪壶。二婆担心着春华和小张,偏偏就出了问题。小张按着单位要求,在涪城到石泉的大道上值勤,已经前前后后一个多月了。清明节后,春华一直联系不上,问到小张家里,才知道小伙子生病发烧,已经送进了石泉专门建设的非典医院。春华一听就发了蒙,一整天都迷迷糊糊,不清醒。传说,送进非典医院的人,都是去等死。这非典,来无踪去无影,在科技飞速发达的今天,仍然不知道因何而来,来于何处,更不知道它将终于何处。全世界的科学家,团结协作,至今也没有找到有效药物防治于未然,更没有针对非典的特效药。所有去非典医院上班的医生护士,都像当年上战场一样,悲壮豪迈。
  二爷二婆听到消息,半天说不上一句话,两人软软地坐在大堆的中草药上。收这些药,赚这些钱,全部都白干了。金银花、板蓝根、青篙都能防非典,价格都是几百元一斤,又有什么用。眼看着未来的女婿,就这样被隔离治疗,自已忙活大半年,经自已的手卖出了成千上万的非典药,给千千万万的人们带去了希望和未来,结果当传说中的瘟疫降落在自已身上时,一切却是这样的苍白和无力。二爷二婆觉得自己是那样的劳累,连动一动手脚,眨巴眨巴眼晴,都那样费劲。
  老了,什么力气也没有了。二爷想:自己马上就活满一个甲子,算是活及格了,就算现在死了,也可以称作老死,不会让人说成夭折。这一辈子,真是太累了,二爷大脑一片空白,这一生真是白活了。前四十多年,不知天南地北,瞎活了。这十几年,自已修房、结婚、生子、搬家、做生意,一步步走上了轨道,可总是这样折腾人,没有体会到生存的快乐和成就。
  今年是二爷的逢九年,二婆想:逢九真是不顺利,开年初忙这忙那,忘了买红内衣内裤。男人做九不做十,今年五十九,还是热热闹闹过过生吧,冲冲喜。但愿冬月间,一切都能恢复到正常。勤达马上就该小学华业,升初中。依着春华的意愿,要让小张出面,请领导开开恩,帮帮忙,把勤达送进县中读初中,那样将来就更加稳妥。黄大爷取的名和字,就能真的实现了。可惜,在这节骨眼上,小张却进了非典医院,真不知这世事如何变,人生如何走。
  街上的事情还没闹明白,从石家沟传来消息,祖爷爷病了。二爷放下手中的一切活计,匆匆来到祖爷爷家里。三月的阳光,在山风的吹拂下,温暖舒畅。祖爷爷端坐在院坝里的滕椅里,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看着二爷走进来,十分高兴。
  “崇廉啊,知道我病了?”
  二爷点点头,仔细盯着祖爷爷,“是是,这个、这个,都说你病了。”
  “这个把月总觉没劲,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二爷说:“四肢五脏都好好的,只是觉得累,其他莫啥。”
  “你、你,要多吃点。”二爷看祖爷爷干瘦单薄,劝道:“只要吃得跑得,就、就不怕。”
  “一天三顿不觉得饿,不想吃。其他没啥,就是这点不好。”祖爷爷慢慢地说:“说不得该输,吃不得该死。”
  “不、不能这、这样想。”二爷从祖爷爷的眼中看到一种平和,同时还有从未见过的淡漠,心中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毛主席说过,七三八四,阎王不请自已去。”祖爷爷淡淡一笑:“七三八四,我今年八十九,值!”
  “你身体好,这个、这个,想远了。”二爷不想说这个问题:“男做九女做十。你、你今年该做生啊!”
  “闹非典,做啥生哦。大灾大难,保个平安就不错了。山上好,什么非典病菌也沾不到。”祖爷爷问:“听说外面闹得凶,好久没上街,说给我听听。”
  二爷便将自已知道的一一说来,祖爷爷眼睛半闭半睁地听着,感慨人间的循环轮回,回忆起民国二十五年的瘟疫,祖爷爷感叹:“还是现在好啊,当年到处都是流民,只比大地震好点,现在想起都害怕!”二爷知道,祖爷爷讲的大地震,是民国二十二年发生在草原边上的大山深处,与石家沟仅仅龙山相隔。地震造成岷江改道,山河易位,形成数十个海子。几十个寨子消失,几万人死亡,成千上万的人离乡逃难。
  祖爷爷讲述着历史,语调平淡,口齿清楚。二爷佩服,祖爷爷九十岁了,头不昏眼不花,说话清楚明晰,看问题透彻明确。就像透过阳光,可以看到他身体内脉胳纹理走向一样,一目了然。二爷很奇怪,祖爷爷的耳朵、手掌,怎么同以往不一样,何时变得如一张透明的粉纸,血管、经脉什么都清楚明白。二爷不自觉举起自己的右手,挡住太阳看过去,除了指缝里露出的点点光线,什么也没有。真是奇怪!二爷在此后的劳作中,一有空闲,总忍不住要去想这个问题,总想起祖爷爷干瘦透明的形象。想遍方方面面,总是找不到答案,也找不到可以询问的地方。
  非典在人们的英勇阻击下,溃散逃离了。端午节后,各个卡点逐渐撤离,人们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小张也精精神神上班了。一切依然是那样的美好。二爷的药材生意也慢慢地清淡起来,回归到往日的轨道。二爷二婆终于清净下来,认真地核算往来账目,发现这半年的收入远远超出他们的估计,比当年卖黄莲还赚得多。真是黄金有价药无价,看来当年选定做药材生意,真是英明决策。二爷二婆接受了春华的建议,开始着手准备下半年送勤达到县中读初中。
  县中每年都要面向全县的小学毕业生,选拔初中生源。在小学毕业统考前,县中要专门组织自已的招生考试,将有意愿到县中读书的尖子生全部收走。到了小学统考时,又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对那些成绩优异,家庭困难或者因各种原因不愿到县中学习的,会采取各种办法,专门对口解决每位学生存在问题,尽一切力量,将优秀学生招入学校。县中还每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优秀教师,将全县的各许优秀师资,全部纳入自已门下。县中动用一切力量,确保学校的各科成绩、各项竞争,都永远排在全县第一,是名符其实的行业第一。
  当然,同其他事情一样,所有的程序规矩,并非一成不变,常常也可以因人而异。春华担心弟弟考不上,早早地安排小张,利用自已的工作优势,给县中分管的副校长、主任、年级组长,甚至可能参加阅卷的科任老师,都一一打了招呼。为保险起见,也给局里的科室主任做了汇报,并请领导给县中的领导做了沟通,实在不行,就采取其他办法进行特招。理由已经找了不少,勤达参加竞赛获过奖,短跑在全县拿过名次,象棋下得好代表全县参加过比赛……春华每每谈到此事,总很悲观,自已一家人起点太低,如果家里有人在行政上,混了一官半职,就只需一个电话,一切事情都会搞定。再不行,如果自已在县中教书,学校也会照顾。
  小张安慰春华:“这辈子我们努点力,儿女就不会再这样子!”
  “八字还没一撇,想得安逸!”
  可是一场非典,把一切都改变了。县中取消了一年一度的选拔考试,要等非典结束后,才按照全县小学毕业统考成绩录取学生。因为非典,张家场中心小学放了长达一个月的假,好多课程都落下了。虽然勤达天天在姐姐的要求下学习,毕竟不比老师每天上课的训练。况且,春华经常在卡点上值班,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为弟弟讲授。
  二婆总结的是:“人真命不真,哪想到会有瘟疫。要不然,我儿还有点希望。”
  二爷想得不同:“在、在哪里读都一样,关键、关键在自己!”
  春华劝爸妈:“全县都在闹非典,弟弟耽误了课程,别人都一样。只要弟弟肯努力,还是能考上!”转过头去问勤达:“关键看你自己,有没得信心?”勤达羞达达地像个女孩,低着头不开腔,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自己要想好,是在张家场读,还是到外面去见大世面,全凭你自己!”二婆不失时机地教育儿子:“张家场就是这片天,你到处都熟悉。县城可是大地方,可以开眼界、长见识。要想有出息,就出去。要想将就过,就在张家场,每天放学好帮我做点事,我也松活点。各人想好了,自己做决定……”
  一家人都看着勤达,小伙子的头埋得更低了,半天回了一句话:“张家场莫意思,我要考县中!”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县文化教育体育局已经发了文,受非典影响,全县的小学毕业考试,将重新另选时间,届时按通知要求执行。据小张传来的消息,非典情况正在好转,有可能统考将在七月份举行,告诉勤达一定要多做题,考出好成绩。还专门从县教研室,给勤达弄来语文数学试卷,让勤达反复练习。勤达憋着气,整天在家里勤读苦练,下定决心,定要考上县中,决不在张家场做家务。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