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晋游记>第15章、皇宫式的阎锡山故居

第15章、皇宫式的阎锡山故居

作品名称:晋游记      作者:霞中子      发布时间:2017-02-22 15:22:52      字数:9410

  21日11点10分,我们的团队离开了雁门关,坐游览车下山,10分钟左右就到了山下的雁门关大酒店。稍事整理之后,大约11点半,我们的车就向下一个景点——“阎锡山故居”开去。一路上,我又看到了高速路两边的黄土高原地质,好多大山都是光秃秃的一片灰黄的色调。纵横交错的土山上,只有隐约稀疏的枯草,一眼望去,总有荒凉的感觉,我想这一定是长年干旱和水土流失造成的。
  车开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王导说:“我们快到阎锡山故居了,现在我讲一讲阎锡山故居的大概情况。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始建于1913年,后陆续增建,直到1937年才结束,长达24年之久,累计耗资140万两银子。整个建筑群近30座院落,800多间房屋,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现存18座院落,500余间房屋,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
  阎锡山故居是民国时期曾统治山西近40年的阎锡山的一座私宅,建有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以及子明慈幼院等等院落。东花园有“东三院”,西花园有“西三院”。这座建筑群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诡奇。它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历史遗迹。它的建筑艺术风格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特别是其中有好多的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堪称艺术珍品。1930年,阎锡山和冯玉祥联合讨伐蒋介石,河边村曾一度成为全国军事政治中心而被国内外所瞩目,阎锡山故居更是中心的中心了。”
  “1986年阎锡山故居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阎锡山故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我们参观这一景点是很值得的。”
  王导正说着,前方一座高大华丽的牌坊映入眼帘,我定晴看时,只见牌坊上写着“阎锡山故里”五个大字。汽车开牌坊,片刻就看到了一片灰色的建筑群。山西这边的古宅院,一般都是青砖青瓦的,远远看去,便是一片灰色的。
  我们下了车,走到景点的大门,这时是下午1点40分了。这座大门精雕彩绘,金碧辉煌,好似皇宫的大门一般。这是东花园的大门,门头上悬挂着刻有“文沱草庐”四个大金字的牌匾。“文”是文山,“沱”是沱水,“草庐”是老阎豪宅的过谦之称。按阎锡山自己的说法,河边村是个“风水宝地”,村前有滹沱河环绕而过,叫做“沱水毓秀”,村后有文山镇守家园,所谓“文山钟灵”。此文山还是全国十大名砚之一“台砚”的出产地呢。
  东花园有三大院,沿东西中轴线而建,逐院深入,从一进二,从二进三。一进大门,就见一块巨大的影壁,上书“阎锡山故居”几个红底金字。这几个大字是李一氓先生所题。我从未见过这种很有奇特的字体,从整体形象来看有点像人参呢!我心里说,就叫它“人参体”吧。想犹未了,我们已绕过影壁。我发现影壁背后镌刻着孙中山先生赠给阎锡山的“博爱”二字。阎锡山与蒋介石和冯玉祥合称“民国三巨头”,他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有人称他是山西的土皇帝,孙中山也看得起他的。他的府第是按照晚清皇宫风格建造的,有“民国第一豪宅”之称。人们说的“观一座阎府院,读半部民国史”,所以,到山西不游阎府,等于没到山西。据说阎锡山故居里的宅院建筑错综复杂,里面到处都是暗道,四通八达,令人晕头转向,初进到院子就找不着北了。因为一个院子可以进到3到4个不同的院子里,就像进了迷宫或八卦阵,不小心还会迷路呢!这座故居建筑群的主殿是东西方向的,因为建筑风格是北京四合院模式,所以南北两边都有配殿合围,殿门相对。
  转过影壁便是“东花园一院”,院子颇宽阔,地面全由鹅卵石和青砖砌成装饰图案的车马环行便道。这是阎氏故居里最大的一个院子,四面均建厅堂。原来中间有花坛、假山和西洋式喷水池。假山和喷水池已毁,现在的影壁,建在原假山之处。一院的正面主殿是高大的二层楼房,主殿的右边是“归仁堂”,现作游客服务中心。
  一院的殿角边上有个体圆顶尖的高耸建筑物,大家纷纷猜测它是什么,有的说瞭望塔,有的说是炮楼,有的说是碉堡,还有的说是烟囱或水塔,莫衷一是。
  穿过一院正殿大厅便是“东花园二院”。这个院子虽然比一院规模小一些,但它是整个故居建筑群中最豪华最庄重的,有栩栩如生的石雕、砖雕、木雕以及明柱、鼓墩等。二院的正殿即东大厅,建在高大的束腰须弥座上,是最为巍峨壮观的。它前出抱厦五间,后有龟出三间,垂带式石台阶,龙形耍头,是“前抱厦后龟出”的皇家规格。这座正殿分上下两层,屋内陈设着桌椅,是阎氏家族议事、接待宾客、举行宴会的场所。这座正殿现在是“辛亥革命人物书法手迹”展馆,其大门上高悬“笃礼崇义”大匾,左右有长联:“凭栏遥看文山叠秀莺语幽谷金陌美,倚石侧听沱水流环雁落衡皋暮云闲”,很有气势。此长联不但把文山沱河融入其间,而且营造出一种闲云野鹤般的氛围来。与此相呼应的,是院内栩栩如生的石雕、砖雕、木雕以及飞檐、斗拱。此院的建筑均为典型的晚清宫殿式风格。据资料介绍,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七日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病逝,灵堂就设在这座厅堂里。整整一个月的祭奠活动,满院金人银马、雪山素海,终日香火燎绕,笙管长鸣,十分排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代表、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代表、军政部长何应钦都来此致祭尽哀。从遗存的一些历史照片和大量的文献资料上,可以看到阎府当年的赫赫威势。
  二院正殿的右边是座大殿,屋顶是庑殿顶,也是晚清宫殿风格,殿名“居仁堂”,原是阎锡山父母的居屋。堂前有楹联:“读书修福和平绵祖德,安分养神忠厚振家声”。
  二院的南北两边均有出檐抱厦通往后面的三院。一、二院的正北面,隔着一条大道,便是颇有名气的“子明慈幼院”。
  随后我们在二院右拐,走到一个石门前。石门四周用青石雕刻松柏梅兰图案。顶部有卷轴式匾额,上刻“行得通”三字。匾上刻一倒挂蝙蝠,喻为“福到了”。匾下刻一蜘蛛昂头向上,喻为“喜临门”。据介绍说,此门建于1932年,高1.85米,面宽1.58米,是沟通老宅与新园的重要通道。当地人有“走走行得通,便可路路通”之说。从二院过来,穿过这道甬道,便到老宅区。
  到老宅区首先看到的是“得一楼”。“得一楼”是阎府第二个高层建筑,它的楼顶是整个故居建筑群的最高点。那里的介绍牌显示,“得一楼”建于1914年,原为阎书堂阎老太爷避暑的地方。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朱德造访阎府时曾登临此楼观光。据说这阎老西建房是没有规划图的,高兴了建一点,有什么喜事了再建一处,慢慢地就建成了现在这个规模。“得一楼”就是阎锡山被袁世凯封为“一等侯爵”时,为纪念而兴建的。“得一”有两重意思,一是得了“一等侯爵”;二是取老子《道德经》中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之意。“得一楼”上有几副对联,写得挺好,联文如下:“品题风月归诗客,收拾江山赠故人”;“天外有山皆入画,楼中无酒不成春”;“夕阳景好登楼望,春雨茶香隔竹闻”;“不言自笑看山久,成饮却缘得月迟”。这些对联使这栋楼增添了闲情逸趣,充满了诗情画意。
  参观完“得一楼”,我们就走到了赫赫有名的“都督府”。都督府则是中西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砖雕极其精美,多有欧洲艺术图案。据介绍说,1911年太原起义成功后,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都督。1913年即修建“都督府”,同年又购买“新南院”,修建“南都督府”。
  “都督府”是前后两座相连的四合院。前四合院是“阎氏父母早期居屋”。前四合院的东厅,阔三间,券门花窗,建筑非常精致。东厅门额上刻着“君子养源”四字,门两边有对联:“闲将棋酒亲师友,多置诗书教子孙”,很有意思。此东厅曾是接待蒋介石夫妇的地方。这里有一组蜡像,是蒋介石和宋美龄造访阎府,阎锡山以家宴招待的场景。据介绍说,1934年11月9日,蒋介石和宋美龄为了拢络刚刚与自己血战中原,逼其下野隐匿大连又重返山西政坛的阎锡山,在邵力子的陪同下,赴河边村拜谒病中的阎老太爷,阎府以家宴招待,阎锡山陪宴。前四合院的西厅,建造也是中西风格的结合,也非常精美。西厅有三间,中间一间是进入后四合院的通道,门额上隐约可见四个字的痕迹,可惜字已被铲,不知何故。西厅也有一组蜡像,是冯玉祥将军拜见阎书堂老太爷的场景,有阎老太爷的侄女“五姑娘”在场。据介绍说,1929年10月即蒋与冯阎中原大战前夕,冯玉祥遭阎锡山软禁居于五台大建安村徐公馆,10月14日,冯玉祥赴阎府拜见阎老太爷,表达他反蒋之决心。“五姑娘”是阎锡山丧偶后的生活秘书,深得阎锡山的信任和喜爱,她是阎锡山的堂妹,他称她“五妹子”。阎府的大事活动她都是在场的,她的蜡像被塑造得非常的俊丽。东西两厅的这两组蜡像,人物造型与真人等大,栩栩如生。然而这两组蜡像都封闭在玻璃门内,由于反光的原因,观赏和拍摄的效果都不令人满意。前四合院的北房,是阎锡山的父母阎书堂和陈秀卿早期的居室。
  穿过前四合院的西厅就到后四合院。进入后四合院,右边便是阎锡山原配夫人徐竹青的居室,装饰陈设很是典雅。居室门口有对联:“竹青四时真味在,兰芳一室古香存”。据介绍,阎锡山的元配夫人徐竹青,是离他家10里路的五台县大逢村人。这门亲事是阎锡山父亲定下的。徐竹青没读过书,也没生孩子。她跟着阎锡山一起去台湾,88岁高龄时去世。
  都督府的后四合院里,墙壁上画着一大一小两只怪兽,此画没有任何一个文字,不知谁是作者,画的题名。然而画技精高,使这两怪兽活灵活现的,调皮可爱。游人有的说是麒麟,有的说是狮子,有的说是哈巴狗。我暗自端详,从它的方形大嘴巴和獠牙上看可知是狮子,若说是狮子又不完全像,因为它的尾巴更像是神兽麒麟,但是麒麟的身是鳞甲而不是毛。若说是哈巴狗,也不是全无道理,因为画中没有参照物,不知其个体的大小,再加上它的活泼样子,真有些像呢。但我想,堂堂赫赫都督府,画只狗不是自我贬低了吗?所以说它是只三不像的怪兽。
  参观完都督府,我们跟着就到了车马院。车马院有两间马厩和三间车房。马厩中设有喂料槽和拴马杠,这两间马厩大约能拴四到六匹马。三间车房各停放一套马车。别外还有一间堆放炭碳和农具什么的。马厩边另有一扇小门,门上有对联:“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副对联暗喻阎府中人出入的隐秘和从容。
  紧靠着车马院的就是“新南院”,又称“南都督府”。据介绍,“新南院”建于1914年,占地450多平方米,房屋22间,是阎府中唯一全部彩绘的院落。原是阎锡山二夫人徐兰森和孩子们居住。徐兰森是大同人,1914年嫁于阎氏,育于5子1女,1948年病逝,年48岁。徐氏过世后改为客厅。徐氏过世后阎锡山不再娶妻了,他的生活起居,完全由“五妹子”照顾。“新南院”有两副对联:“事到盛时须警省,境当逆处要从容”;“诚意待人终有得,平心应事自无争”。这两副对联是为人处世修养方面的格言。另外,“新南院”的几处门额上,有已经模糊难认的字迹,我经过努力辨认和猜测,认为那些字可能是“乌巷世家”、“心以赣物”、“??神爱”,然而我是不敢确定的。
  参观了“新南院”我们就走到“长工院”。长工院的房屋装饰和摆设相对来说比较简朴一些。“长工院”里有水井、磨房等劳作设施。最引人注目的是磨房里的一幅巨大的壁画。画中有五个人,一位男神骑着一头牛,他手举两穗谷子,笑容可掬地指点着谷穗向两个壮汉说话。那两个壮汉共同抱紧一只刚猎到的野羊,其中一个汉子腰间还挂着一只猎到的野鸭,另一个汉子手握打猎用的木叉,他们仰头注目,听那骑牛的老者说话。站在一旁的有一位中年妇女,她拉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全神贯注地看着骑牛老者的背影。两男一女都裸着上身,下身只围着兽皮,那个小孩则是一丝不挂。此画也没有任何一个文字,不知画意是什么。一大群游客在那儿指指点点,都猜不透画的意思。我心中暗度,认为画的一定是神农皇帝教化人民农耕的知识,他在说:“我的子民们,你们不要只靠狩猎生活,这种谷子是可以当作粮食的,你们可以用牛来耕田种地。”这“长工院”里有一副对联:“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我想,长工们终日劳作,哪有工夫和心思玩琴玩鹤、枕石待云那么悠闲自在呢?只有文人雅士,才会有闲云野鹤的情趣呢。
  “长工院”的东头隔壁是“将军府”,门关着,进不去,可能那时不开放。据说1914年,袁世凯改都督为将军,阎锡山被任命为“同武将军”,不久阎公就在此处修建了“将军府”。
  看完了“长工院”,我们跟着导游走进一道胡同,就到了“管家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白云白昼孤鹤,风雨深山卧龙”。我读了此联,深感这座大宅院中行藏的深秘。“管家院”的所有房屋,其建筑也是那么的讲究精雕细刻,屋檐的雕饰也是那么的雅致。
  随后,我们走进了“家族史展馆”。“家族史展馆”是一座四合大院,原是“上将军府”,现辟为阎氏家族史展馆。在此馆的正北面便是“二老太爷府”。所谓“上将军”,那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曾封阎锡山为“同武上将军”的缘故。阎锡山获封后,就在此建筑这座“上将军府”,以为荣耀。据资料显示,1923年阎锡山被北洋政府授为“同武上将军”,次年春,在文昌堡修建“上将军府”及“东小院”,打通“串心院”,使阎府连成一片,“文昌堡”却成为封闭的城堡。
  在阎氏家族史展馆,我们了解了阎锡山的发家史。据资料介绍,在清朝初年,阎锡山的始祖父阎思悦从山西五台山荒凉的长条坡走出辗转迁徙到山西定襄县河边村,为人放牧、替人耕种,到50岁左右才娶妻生子,延续了阎家的香火。之后历经七代,在200多年的岁月里,阎氏家族总以勤俭为治家之本,逐步由家徒四壁到买房置地、经商起家,终于在河边村立住了“脚跟”。
  到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时,他家在五台县城开设“积庆长”钱铺。当时山西有一个习惯,以经商为人生的首选,所以阎锡山从小习商。“积庆长”钱铺开始是兴旺的,但后来却倒闭了。1900年,“积庆长”钱铺破产,18岁的阎锡山随父躲债到太原,并在太原一个商铺里当学徒。1901年,阎锡山考入了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他又被选送到日本去留学。来到日本之后,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并加入了同盟会的一个军事组织,叫做“铁血丈夫团”,相当于现在的“敢死队”。接受了同盟会新思想的阎锡山,留学归来时就接受刺杀慈禧太后的艰巨任务。阎锡山和另一位同盟会成员赵戴文每人带一颗炸弹归国准备炸掉慈禧太后。然而,阎锡山刺杀慈禧太后的计划并未实施。他却在晋北发展了一批同盟会员。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了第一枪,全国各省纷纷响应。10月28日,阎锡山、黄国梁、张瑜、温寿泉等人在太原发动起义。山西就成为了华北地区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地方。辛亥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年,孙中山来山西考察时给予阎锡山很高的评价。从此,阎锡山任山西都督,开始掌握山西大权,后来又任省长。他治理山西,大搞建设,大办钢铁、学校、铁路,使得山西在天下大乱之时代偏安一隅,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在北伐时期他是与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齐名的四大集团军总司令之一。四一二政变后,阎自任“北方革命军总司令”,追随蒋介石在山西“清党”反共。1929年后任国民政府政务院内政部长、陆海空军副总司令。1930年8月,联合冯玉祥等反蒋派系在北平组织国民政府,任主席。后因中原大战失败潜逃大连。抗战时期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忻口会战,重创日军。抗战胜利后,阎又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内战。1947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1949年6月,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2月逃往台湾。阎锡山逃往台湾后才几个月,他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职位就被老蒋给擼了。1950年3月,他退职后,举家搬到台北丽水街居住。半年后他又从丽水街搬到台北市郊阳明山边的菁山隐居。他在菁山一住就10年,一心著书立说,不问政事。他先后写了《三百年的中国》、《大同之路》等20多本小册子,以反共和宣扬他的“物劳主张”、“中的哲学”为主要内容。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死于感冒引发的肺炎和心脏病,时年78岁。阎锡山死后,台湾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礼由何应钦主持,蒋介石亲临致哀,并送一块匾额,上写“怆怀老勋”。
  参观完“家族史展馆”,接着就到“二老太爷府”去参观。所谓“二老太爷府”,即是阎锡山的二叔父阎书典居住的府第。这里亦是个大四合院,出厦明柱,雕刻及绘画都很精致。
  这里有一间房,原是阎锡山祖父的居室。在此居室的右侧的房间,是阎锡山的出生地;在此居室的右侧,有一栋楼顶奇特的小楼,叫“五姑娘居楼”,那是专给“五妹子”阎慧卿居住的。文字介绍说,阎锡山的堂妹阎慧卿,人称“五姑娘”。阎锡山让她在故居里一座很秀气的小楼里居住。共产党解放山西之时,阎锡山逃离山西,却让阎慧卿留下死守太原,最终五姑娘带领五百人服毒自杀。
  据后来查阅相关史料知道,阎慧卿生于1910年,比阎锡山小27岁,系阎锡山叔父阎书典第三个妻子曲月清所生,在阎书典五个女儿中排行第五。阎锡山担任都督后,她是阎锡山料理生活的秘书。她对阎锡山日常生活的料理十分周到,阎锡山对她很尊重并言听计从,许多大事均跟她讨论,她是阎锡山许多大事活动的见证者。1949年4月24日凌晨,解放军攻入太原城,阎慧卿遵阎锡山之命,与其丈夫梁化之死守太原城。后因城破失守,夫妻俩在太原绥靖公署钟楼下面具有防空设备的居室里服毒自杀,卫士柏广元遵梁化之之嘱将二人尸体浇汽油焚烧,化作灰烬。阎慧卿临死前给阎锡山发的绝命电报,全文如下:
  “连日炮声如雷,震耳欲聋。弹飞似雨,骇魄惊心。屋外烟焰弥漫,一片火海;室内昏黑死寂,万念俱灰。大势已去,巷战不支。徐端赴难,敦厚殉城。军民千万,浴血街头。同仁五百,成仁火中。妹虽女流,死志已决。目睹玉碎,岂敢瓦全?生既未能挽国家狂澜于万一,死后当遵命尸首不与匪共见。临电依依,不尽所言!今生已矣,一别永诀。来生再见,愿非虚幻。妹今发电之刻尚在人间,大哥至阅电之时,已成隔世!前楼火起,后山崩颓。死在眉睫,心转平安。嗟乎,果上苍之有召耶?痛哉!抑列祖之矜悯耶?”
  这篇电文,读来有些悲壮。
  参观完“二老太爷府”之后就到了“东花园三院”。“东花园三院”它比起一、二院来要小得多。但就建筑艺术而言,却更是精雕细镂,格外的考究。单是四面厅堂的柱脚,均由青石雕缕成莲花状须弥座,这是多么地不惜钱财工本啊!他只求至善至美。三院的主楼正厅门楣处,还依稀能辩出“当仁堂”三个砖雕大字,这大概是取天降大任于斯人,吾当仁不让之意,主人踌躇满志之态,溢于言表。
  在“东花园三院”的北面,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偏僻小院,那就是“阎锡山居住小院”,这里是阎公经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据资料介绍,阎锡山每次从外面乘车回来,不需要经过外面的大院,即可将汽车停在院后面的车道上,人可以从旁门进来,直接进入这个小院的正房歇息。如果有人求见,他亦无需绕到外面,而是沿着小院里流金溢彩的迥廊转到前面正厅“当仁堂”,便可会客办公。他父亲治丧期间,他就住在这个院子里。
  “当仁堂”里有一间“机要室”,是当年老阎与朱德将军会谈的地方。据介绍,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9月13日大同失陷,晋北战局恶化,9月18日,朱德将军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八路军总司令的身份到阎府,会见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与之共商抗日大计。在这里,我们年到一组蜡像,与真人等大。这组蜡像的造型是:老阎泥黄色军服,不扎腰不裹腿一身松散,这是居家主人的样子。而朱德是一身灰色军装,扎腰裹腿,一身整束,这是到访客人的模样。两人齐站在一幅巨型的“第二战区作战态势图”军事地图下,阎微低着头,慢打手势,神情严肃,面带忧虑地分析战局。朱则挺腰直立,注目阎面,凝神聆听,表现出既恭敬又自信的神色。在一旁的有两人,一是阎府的家人在八仙桌边小心沏茶,另一是朱德的警卫员在稍远处坐着,支头转脸,不敢正视地图和两位司令,表现出只忠本职并不关心首长谈话内容的样子。这组腊像塑造得相当成功,使我这个毫无雕塑艺术基础的也能感觉出蕴含的气氛来。
  “阎锡山居住小院”里,有阎氏的居室、办公室和会客室等,卧室中有卧榻大炕和家具陈设等,显得古朴幽雅。阎氏的居室的门口有对联:“业宏根于识足,国健凭于计周”;他的居室内有对联:“一枕梦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头诗”横披“高尚其事”;他的会客室中有对联:“雅量风清兼月白,高情涧碧与山红”。小院里还有一副好联:“行不舍若骥千里,纳无穷如海百川。”
  阎锡山居住的小院里有个地道口,直通地下的地道。据介绍说,此地道共有三条,全长10公里,由青石青砖组建砌成,设有三个出口。这三条地道,一条通到文山脚下阎氏的祖坟;一条通到火车站,另一条通到潭上村西汇别墅。地道内建有警卫室、电台室、作战指挥室、休息室、弹药库等军事设施,是旧中国最大的私家军事地道。有文字介绍说,1925年阎锡山在五台县潭上村修建西汇别墅,占地200亩,于1935年建成。西汇别墅有6座建筑物,分别是古式楼、秀卿楼、紫金楼、夜明珠和地下室,山顶上还修有一座大型蓄水池,池中用水泥筑就“造产救国”四个字,还植了一片树林,取名“年龄林”,还建有发电厂,抗战时期全部被日本侵略军炸毁。
  三院南厅墙上完好地保存着十八幅“阎府家训”石刻,其内容或谈交友持家,或言善德治学,均为阎锡山言论。这些家训从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到阎锡山较为真实的一面。比如他说:“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等等。这些遗迹能躲过“文革”而保留至今,是因为在文革前夕有人用泥灰将这些石刻全抹平了,并都写上了领袖语录,就这样,这些石刻就奇迹般地留存了下来。
  在三院的偏东南方向,耸立着一座三层大楼,名叫“红楼”。此楼底层是十分宽敞的三眼窑洞和一条通楼上的石通道,上面两层由青砖砌成。楼顶方砖平铺,是阎氏故居的最高点,可供游人登高眺望,站在三楼顶端,可远眺全村,近水远山,一览无余。据介绍说,以前人是上不到楼顶的,因为以前楼顶跟周围的建筑物一样,也是插飞挑檐、通瓦板结构。一九三七年九月,日本侵略者进犯山西,两个月后太原沦陷,河边阎锡山旧居也驻扎了一批日本侵略军,使这座大楼遭到了严重破坏,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在三院里,我们看到有一块曾经断折现复接合的石碑,碑上刻字十分醒目:“督军兼省长阎示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之大害依法律的手续非除了他不可”。这碑使人读了,心有惊悚,这督军和省长的斩钉截铁之言,可不是开玩笑的!可见阎当初治理山西38年,反贪也是得力的。
  参观到此,王导说:“时间快到了,我们既定参观的景点也基本看完了,你们都跟着我出去吧。”王导带着我们经过“东花园二院”、“东花园一院”,退出东花园大门去了。
  王导指着东花园大门的对面说:“那边便是西花园。比起东花园来,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破坏也比较严重。我们的这次行程,时间比较紧,就不安排到那儿参观了。”我只是远远地望了一下西花园的大门,但里面的情况看不到,因为被一座刻着阎锡山手迹“谋事力成”的影壁完全挡住了。
  下午2点30分,我们在阎府附近上车。我在车窗边往外看,看到眼前有一家门上挂着“农家食府”的小饭店,店门的对联有点霸气:“昔迎蒋介石五盔四盘,曾待冯玉祥四菜一汤”。我还来不及仔细推敲,汽车“嘟”的一声开走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