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救来一个莲妹妹
作品名称:武大郎外传 作者:田间布衣 发布时间:2017-01-12 15:44:13 字数:6214
武大郎现在已经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了。他身材长得有些瘦弱,但皮肤白净,性格温和,模样眉清目秀粉面玉腮,像一个小姑娘似的很是招人喜爱。他不仅模样长得好看,而且人也特别的聪明利,啥东西一学就会,几乎是过目不忘。
武松此时也七八岁了,他和哥哥恰恰相反,皮肤黑黢黢的,身板敦敦实实,一副虎头虎脑的模样,一天到晚爬高上低武枪弄棒的,除了睡觉之外似乎就没有安静的时候。
看着这一对一静一动,一文一武相处的却亲密无间的兄弟,武秀元和石小玉那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脸上时常会流露出会心和欣慰的喜悦笑容来。
翌日,武大郎和弟弟武松正在铁铺前的官道上玩吹杏胡,见大道上晃晃悠悠地走过来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小姑娘。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时节,小姑娘手里拿着一束不知从哪采来的无名花朵,边走边将花凑到鼻子跟前闻着。她仿佛已经被那清新芬芳的花香给迷惑住了,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好像忘记了四周的一切。就在小姑娘即将走到武氏兄弟跟前时,突然从大道上由南向北极速冲过来一辆马车。赶马车的人好像有什么非常紧急的事情,不住地挥动着手中的鞭子朝马背上狂抽猛打着,口中连声吆喝着“驾!驾!”。马似乎被抽打在身的鞭子给激怒了,昂首嘶鸣着扬起四蹄风驰电掣般奋力向前狂奔,瞬间就冲到了小姑娘跟前,眼看就要撞在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马车给吓得花容失色,失声尖叫不知所措的小姑娘身上,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正在地上玩耍的武大郎起身一个箭步冲过去,拽起已经被吓呆的小姑娘连滚带爬的向路边的草地上滚去,就在二人跌倒的那一瞬间,疾驰的马车几乎是擦着他们的身子一路向北狂奔而去。
在一旁玩耍的武松一见哥哥和小姑年滚倒在地上,也不知情况如何,一时吓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愣了一会,撒腿就向铁铺跑去。正在铺子里干活的武秀元见武松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一时不知道发生了啥事,便急忙问道:“松儿,你如此慌张,出啥事了?”
“爹爹,不好了,我哥他在官道上被马车给撞了!”武松喘着粗气对爹爹说道。
武秀元一听武松说大郎被马车给撞了,心里不由猛地一揪,丢下手中的活便跟着武松出了铁铺。
武大郎躺在地上,好大一会儿才惊魂未定的松开了小姑娘那只被自己拽着的手。这时他发觉自己的手心里湿津津的全是汗,回想起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时他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后怕。
武秀元来到武大郎跟前急忙把他从地上扶起来好一番查看,见他只是摔了一下并无大碍,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替他拍了拍身上的土,然后转身移至小姑娘身旁。
小姑娘躺在地上正在轻声地抽泣,手中的花早已散落了一地。
武秀元把小姑娘从地上扶起给她拍了拍身上的土扭头向大郎问道:“大郎,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武大郎见爹爹问,便将事情的经过简单扼要地说了一遍。
武秀元听罢,和颜悦色的问道:“大郎,你去救小姑娘,不知道有危险么?万一被马车给撞了咋办?你当时心里难道不害怕吗?”
武大郎腼腆地笑了笑说道:“当时情况紧急,我心里只想着救她了,别的也没想那么多。”
武秀元看着大郎,内心不由涌起一阵感动。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时看上去瘦弱文静跟小姑娘似的大郎,在关键时刻竟能做出如此大仁大义之事。他上前把大郎紧紧地揽在怀里,疼爱地说道:“好孩子,以后做事小心点儿。你如果万一有个啥闪失的,让我和你娘可咋办呀?”
听到爹爹的话,大郎用力点了点头说道:“爹爹,您的话我记下了。以后做事我会小心的,不会让爹爹和娘再为我担心了!”
小姑娘仍旧站在一旁不住的轻轻地哭泣着,娇小的身子随着抽泣声一抖一抖的微微颤动着。
武秀元放开大郎走到小姑娘跟前俯下身子拉起她的手,一脸慈祥的和颜悦色问道:“小姑娘,告诉伯伯,你叫啥名字,哪里人呀?又怎么回一个人在这儿呢?”
小姑娘见武秀元问起,便哽咽着回答道:“我叫潘金莲,家住清河县城。我跟爹爹去拜访他的一个朋友,走到半道上爹爹内急去出恭,我便独自一人先行走着,没想到就遇上了此事。”
就在此时,一个四十来岁先生模样打扮的中年男子,慌慌张张的从大道上奔了过来,一脸诧异地看着武家父子。
潘金莲一见中年男子到来,便挣脱武秀元的手一下子扑进男子怀里哭了起来。
中年男子轻轻拍着潘金莲的后背安慰道:“莲儿,不哭了,快给爹爹说说是咋回事?”脸上呈现出焦虑神色。
潘金莲哽咽向他爹爹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潘父在听完女儿的话后,便将怀中的女儿轻轻推开,转身抱拳向武家父子深深施了一礼说道:“多谢大哥父子救了小女,我潘柏文这厢有礼了!”
武秀元上前扶住施礼的潘柏文说道:“区区小事,先生不必多礼。”
“大哥不要拦我。常言道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今天这个礼我是一定要拜的。我叫潘柏文,在清河县城里开了一家私塾学馆以教书为生。今日应故人相邀前去拜访,谁知半道内急去出了一趟恭,没承想却闹出这等事来。今日出门匆忙两手空空,暂且先施一礼谢过大哥父子,改日定当登门拜谢。”潘柏文说着执意要先向秀元行礼。
武秀元见拗他不过,只好依了他。
潘柏文在向武家父子行过大礼之后又对女儿言道:“莲儿,快快过来谢过伯伯和小哥的救命之恩。”
潘金莲应声走到武家父子面前深深拜了下去,嘴里轻声说道:“谢谢伯伯!谢谢小哥!你们救了金莲一命,金莲此生感激不尽,将来定会报答此恩的。”
武秀元扶起跪拜的潘金莲说道:“姑娘快快请起。时辰已经不早了,赶快随你爹爹赶路去吧!”
潘柏文在问了武秀元的姓名之后,拉起女儿的手再次向武家父子道谢。
在武秀元的多次催促之下,潘柏文这才领着女儿有些依依不舍的赶路而去。潘金莲被父亲扯着走出几步之后,回过头来冲武家父子嫣然一笑,将一只手举在空中挥了又挥,满怀深情的眼睛看了又看,这才依依不舍地扭过头去跟着父亲走了。
武大郎看着潘金莲那水灵灵的眼睛,娇美红润的面颊,一副美人胚子的身姿,充满深情的笑靥,心中不由涌起一股难分难舍的情绪来。
几天之后,潘柏文真的领着女儿潘金莲前来武大郎家登门拜谢了。
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的石小玉见潘家父女到来,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将潘家父女让进屋里,安顿他们坐下沏好茶之后从屋里出来,向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大郎吩咐道:“大郎,快去铺子里叫你爹爹,就说有贵客来访,让他赶紧过来。”
大郎听到娘的吩咐急忙来到铁铺里,对正在忙碌的父亲说道:“爹爹,家中有贵客来访,我娘让您赶快过去。”
“啥贵客?”武秀元忙着手中的活漫不经心地问道。
“就是前几天被我救下的潘金莲父女。”武大郎答道。
一听大郎的话,武秀元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向正房而去。他以为当日潘柏文只是说说客气话而已,却没想到他还真的来了。进到屋里,武秀元见潘家父女正坐在桌子前饮茶,便大声喊道:“小玉,小玉。”
正在院子里晾衣服的小玉听到丈夫喊叫,匆匆忙忙将最后几件衣服搭好来到屋里问道:“相公唤我何事?”
“难得今日潘兄携爱女前来拜访,你去烧几个可口的小菜烫一壶老酒,我和潘兄喝上几杯。”武秀元向小玉吩咐道。
“好嘞!那你们先聊着,我这就去做。”小玉说着转身出去准备酒菜了。不多时她便置备停当端上了桌面。当她准备转身离去时,潘柏文说道:“嫂夫人不必张罗了,坐下来同饮几杯。”
“让潘先生见笑了,奴家不会饮酒,你们兄弟二人只管慢饮,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就是。现在已经时近晌午,我还要去做饭呢!来,金莲,跟我去找你大郎哥哥玩去。”小玉说着向潘柏文道了一个万福拉起金莲从屋子里退了出来。
武秀元和潘柏文喝着酒拉着家常,当酒喝至半酣时分,潘柏文向武秀元说道:“武兄,我看你家大郎年纪也不小了,人又长得如此聪明伶俐,不知为何没有将他送进学馆去念书,将来也好博取个功名前途什么的。”
武秀元有些不胜酒力,此时已经喝得红光满面微微有些醉意了。他用手轻轻拍了拍潘柏文的肩说道:“潘兄之话正合我意。想我武秀元自小没了爹爹,跟着母亲孤儿寡母苦度日子没念过一天的书,这一辈子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深知不识字的难处,所以我就是节衣食素也想把他送进学堂里去念书,盼望着有朝一日他能出人头地博取个一官半职的,也好为我武家光宗耀祖壮大门楣,只因近段时间手头的活有些繁忙,尚未来得及带他去拜见先生。”
“武兄既有此意,而他又救过小女子的性命,且我潘某膝下无儿又以教书为生,况且武兄尚未为他寻得先生,所以今日我潘某人斗胆恳请武兄应允我收他为义子,让他去我的学馆里念书,我定当倾其一生所学向授,不知武兄意下如何?”潘柏文说罢轻轻呷了一口酒,两眼直直地盯着有些醉意的武秀元等待着他的回答。潘柏文是一个落魄的秀才,胸中虽有满腹经纶却始终不得志,在穷困潦倒之中心里郁郁寡欢。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且又无任何手艺,日子却是要一天天过下去的,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祖上留下来的几间房子给收拾了收拾,开了一家学馆以教书养家糊口,顺便代人写写书信或状子啥的收些笔墨钱,日子过得清贫而孤寂。如今他和妻子郑氏已经快四十岁了,膝下尚无儿子,只有潘金莲这么一个女儿。小金莲今年已经九岁了,长得如花似玉水灵灵的一副标准美人胚子,而且聪明伶俐蕙心兰质,对琴棋书画诗词音律女红刺绣悟性极高,如果是个男儿身将来必定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但终究是女儿身,再有才能将来长大终归是要嫁作他人妻的,既不能为潘家传宗接代,又不能为双亲养老送终。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此潘柏文一直耿耿于怀。虽然他对潘金莲疼爱有加,视之为掌上明珠,潘金莲的娇美和聪慧也让他感到欣慰,可每每想起无子之事心中乃然不免有些伤怀。
武秀元虽然喝得有些醉意,但他心里十分清楚,一听潘柏文的话心中甚是欢喜,可此等大事他不能一人完全做主,还需和妻子小玉商量商量看她是何意思再做决定。于是他对潘柏文说道:“承蒙潘兄抬爱,我武秀元感激不尽,只是此事关系重大,我一人做主不得,还需同内人商议一下。”
“既然如此,武兄何不将嫂夫人唤来我们当面商议?”潘柏文说道。
“难得潘兄如此盛情,我这就唤内人前来。”武秀元说着便放声喊道:“小玉!小玉!你快快过来一下。”
正在灶房里做饭的小玉听到丈夫呼喊,急忙放下手中的活来到了酒桌前笑意盈盈的柔声问道:“相公唤我何事?”
“小玉,潘兄膝下无子,他一番盛情提出欲收大郎为义子,让大郎跟着他念书将来好博取个功名,因此唤你前来商议。”武秀元对小玉说道。
小玉听罢丈夫的话之后那是满心欢喜,当即说道:“此等好事,我们就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呀!焉有不允之理!只是如此一来,恐怕是我等庄户人家高攀先生了。”
“嫂夫人此言差矣!令郎本是我那小女子的救命恩人,论理我们应当以犬马相报,况且我又膝下无子,今日收他为义子,教他念书识字,这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略尽绵薄之力罢了。细论起来实则是我潘某人占了大大的便宜,嫂夫人休要说什么高攀之话,此话实是羞煞我潘某人了。”潘柏文满口酒气,摇头晃脑的说道:“趁现在我和武兄酒兴正浓,嫂夫人不如将令郎喊过来,我们现在就把认拜之事给办喽,待明日他去到学馆之后我再带他拜见我那内人,不知武兄和嫂夫人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省得我们彼此来回地奔波麻烦。小玉,你现在就去把几个孩子给叫过来,让大郎拜过他义父,让几个孩子也彼此熟悉熟悉。”武秀元对小玉言道。
“好嘞!我这就去。”小玉说着转身来到屋外,对正在院子里玩耍的三个孩子喊道:“大郎,金莲,武松,你们三个过来。”
三个孩子闻言来到小玉面前。大郎问道:“娘,您唤我们何事?”
“大郎啊!今日你潘伯伯认你做义子,让你跟他去学堂里念书哩!我和你爹爹已经答应了,你心中高兴吗?”小玉向大郎问道。
大郎一听说要让他念书,心中甭提有多高兴了,当即拍着手连蹦带跳地说道:“我要念书啰!我要念书啰!”
看着大郎这股子高兴劲,小玉心里也挺高兴的。
“娘,啥是义子义父啊?我有吗?”站在一旁的武松看到哥哥那副高兴劲,一脸迷茫的向母亲问道。
武松这一问倒把小玉给问住了,一时之间她不知该如何给孩子解释这义子义父之事,心里略略思忖了片刻说道:“这义子义父啊,就像你现在的潘伯伯愿意收你哥哥为义子,而你哥哥呢也愿意,一会儿进屋之后你哥哥给你潘伯伯磕过了头以后,你哥哥就成了你潘伯伯的义子了,而你潘伯伯也就是你哥哥的义父了,懂了吗?”
武松听罢母亲的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玉领着三个孩子来到屋里之后,武秀元对大郎说道:“大郎,难得你潘伯伯肯收你为义子教你念书识字,这是你小子的福气,以后可得好好的读书将来考个一官半职为你义父和我们武家争光,快跪下给你义父磕头。”
大郎闻言当即跪倒在地冲潘柏文说道:“义父大人在上,请受孩儿一拜!”说着开始恭恭敬敬磕头。
潘柏文皈衣正坐看着大郎行完大礼之后笑呵呵的说道:“我儿快快请起。今日来得从匆忙,也没给你带啥东西,这些银两你暂且收下,权作为父给你的见面礼。”说着从衣襟之内摸出一些银子递向大郎。
武秀元见此慌忙拦住潘柏文说道:“潘兄万万不可如此。既然现在我们已经成了亲戚,就没有必要搞得如此客气。大郎,快快起来向你义父敬酒。”
“武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今天我刚刚认了义子总不能一点儿表示都没有吧?这钱大郎必须收下。”潘柏文说着执意要给。武秀元死活不肯让大郎收。于是二人争执推让起来。
见此小玉打着圆场说道:“你们二人就不要再争执了。你们看这样行不?我暂且替大郎把这钱收下,待明儿个我去到城里扯些布来,给这三个孩子每人做身衣服,你们看怎么样?”
“如此甚好。莲儿,还不赶快谢谢伯母。”潘柏文说着把银子递给了小玉。
小玉收好银子对大郎说道:“大郎,赶快向你二位父亲敬酒。”
大郎起身拿起桌子上的酒壶向空杯子里斟满了酒,然后毕恭毕敬的向二位父亲敬了酒。
潘武二人在饮过大郎敬的酒之后,情绪更加高涨。此时潘柏文不觉也微微有了醉意,他在向武秀元夫妇问了大郎的生辰之后,对站在一旁的潘金莲说道:“莲儿,从现在开始,大郎就是你的哥哥,武松就是你的弟弟了。以后你们兄妹同窗念书,一定要相亲相爱,千万不可闹什么别扭。来,向你武家伯父伯母敬酒,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潘金莲听到父亲的吩咐,笑意盈盈的冲武秀元夫妇深深施了一礼之后,又恭恭敬敬的敬了两杯酒。
小玉饮过潘金莲敬的酒之后把她揽在了怀里,用手抚摸着她那满头乌黑的秀发亲切的说道:“莲儿长的真漂亮,长大以后肯定是个大美人,将来嫁得好夫婿,说不定我还能享莲儿的福哩!”
潘金莲闻言娇美的脸上飘起两朵绯红,佯装生气的模样撅起红润的小嘴对小玉嗔怪道:“伯母就会取笑莲儿!莲儿不理你啦!”那副小模样更显得更加娇羞妩媚。
众人看到潘金莲那娇羞的模样不禁眉开眼笑。屋内一时之间洋溢着一片喜气洋洋的氤氲。
“大郎,这里没什么事了,你领着弟弟妹妹先去院子里玩会儿,我和你义父说会儿话。”武秀元对大郎说道。
“好的。爹爹、义父、娘,那我这就领着弟妹玩去了。”大郎说着拉起武松和潘金莲的手出了屋。
见孩们都出去了,武秀元对小玉说道:“小玉,你再去烫壶酒烧个菜来,今日难得这么高兴,我要陪潘兄喝个痛快。”
“好嘞!那你在此好好陪着潘兄,我这就去做来。”小玉说罢转身离去。她边走边想道:丈夫整日为这个家辛苦操劳,难得今日偷得半晌清闲,且又安置了大郎读书之事心情高兴,是该让他好好饮上一番。
潘柏文看着小玉离去的背影向武秀元说道:“武兄啊!嫂夫人不但烧得一手如此可口的好菜,人又长得如此标致可人,而且性情温柔贤淑,实属武兄之大福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