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老凌游记>15.能走就走去拉萨(四)

15.能走就走去拉萨(四)

作品名称:老凌游记      作者:天高云淡天      发布时间:2016-10-11 10:41:27      字数:11656

  10.吉祥积米
  
  昨天下午回到旅馆已经四五点钟,我让老伴在房间休息,自己上楼到圣鑫公司,跟赵总说了我们在羊湖的高原反应情况,提出取消去林芝和那木错湖的计划,提前离开拉萨。她很理解,觉得我们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宜继续在西藏旅行。本来她也是临时把我们插入一个部队的旅行团,准备回来后再补相关手续,也就是说没有签订合同,所以现在取消也就比较简单了,不过因为时间窗口太近,赵总也许会有一些损失,为此我只能深表歉意了。因为公司工作人员已经下班回家,赵总答应明天上班后安排人给我办理票务改签事宜,让我放宽心,晚上好好休息。
  我和老伴去餐厅吃了晚饭,因为很虚弱就没再出门,直接回房间休息了。我心里还是不太踏实,半夜爬就了起来,由于这几天都没有找到维修平板的地方,只好鼓捣手机上网,查到7月5号上午9点45去西宁的Z6802次车加了一节卧铺车厢,就赶紧直接将卧铺票订购下来。我主要是担心等明天上午赵总的人上班后再办,或者我明天到火车站再办理改签,万一这班车的卧铺票卖完了,我们就只能推迟离开拉萨的时间了。原来赵总她们帮我订的是9号的票,如果直接到车站窗口改签5号的票,是不需要手续费的,现在我先买了5号的票,明天再去退9号的票,那就必须要支付5%的手续费了。当然,为了保险起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早上起床后,我和老伴商量了一下,打算利用在拉萨的最后一天时间再看两个地方,上午去哲蚌寺,下午看博物馆。
  哲蚌寺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山坳里,市区开通了一路公交,是在哲蚌寺与色拉寺之间对开,天海天域附近有站点。我们吃过早餐后,沿着罗布林卡路向西行走了不到百米,就是自治区旅游局公交站。旁边见到一个很著名的客栈,叫西措国际青年旅舍,我们也不赶时间,就走进去看看。确实很有意思,里面的陈设很简单,吧台在大厅的中央,是开放式的,便于客人与服务生的交流。大厅里面有许多桌椅和沙发,许多年轻人随意地坐在那里,有的看书,有的上网,有的交谈。这里主要是卖床位,价格从20到200不等,根据季节和人流浮动,现在就是旺季高价时节。老伴在里面拍了不少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后,大家都觉得很赞。我们在大厅里还碰到一个外卖早点的安徽姑娘,庐江人,20几岁,丈夫是长丰人,两人一起来拉萨闯生活两年多,现在已经初步打开局面,有了自己的早点门店。听她简单叙述了创业的历程,觉得家乡人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她们身上充分体现,我们由衷地向她表示了赞赏,祝她们在异地他乡的拉萨事业发展家庭幸福。
  公交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哲蚌寺站。站点在北京西路上,下车后北拐进入当巴路,步行了1公里左右,哲蚌寺大门楼远远地出现在前面的东北方向。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也是黄教六大寺庙之一。哲蚌寺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鼎盛时期僧众过万,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也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哲蚌寺三面环山,南面是一片缓坡地,树木、灌木和草场郁郁葱葱,前临拉萨河及开阔的谷地平川,整个寺院依山势逐级修建佛殿经堂、扎仓僧舍,群楼耸立,层次错落有致,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甘丹颇章、四大扎仓及康村、僧舍等,各个建筑单位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大殿和主要经堂均覆以金顶,加有法轮、宝幢等装饰,多姿多彩的装饰与高耸林立的殿堂楼宇交相辉映,巧妙地形成藏传佛教寺院奇特庄严而又富丽堂皇的景象,其内部基本分为三个地平层,即院落地平、经堂地平和佛殿地平,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步升高的格局。我们买票进门后才发现,这个大门楼到山上的经堂佛殿还有上千米的曲折山道,正好有一台出租车送人进来,我们便打的上了山。
  山上的入口处是个大平台,因为从公交站点到这里路途较远,来游览的人大都乘车上来,所以这里停了许多车辆,俨然一个大停车场。我们进入寺院,有一条左拐西向的石块道路缓缓向上,两边是淙淙流水的明渠。大约三五十米处有一个小平台,可以向南俯瞰拉萨河与河谷平川的建筑。继续北上,左手是连片的大山,右手沿寺院外墙有一长溜转经筒,游人都是一路转动着这些经筒上山的。一直走到半山腰,左手山谷上的一座小桥,通往山上的晒经台和山头上无数的彩色佛画,最大的那幅是宗巴喀大师。虽然我们没有赶上晒经的时候,但看着漫山遍野的佛画和晒经台,也可以想见那时的场面。小桥向东就进入了寺院内部,里面的殿堂多得数不胜数,从宗教意义上讲最著名的是“强巴通真”殿,从政治意义上讲最重要的是“甘丹颇章”殿。殿内供有该寺镇寺之宝的白色海螺。据说是宗喀巴命令绛央曲结·扎西班丹修建哲蚌寺时,把修建甘丹寺前宗喀巴亲自挖掘出来的白色海螺交给扎西班丹并预祝建寺成功。由此看来,西藏高原或许以前真的就是浩瀚的大海。
  我们从半山腰进入寺院,自然也无法按照什么顺序去游览的。加上寺院内建筑错综复杂,我们也不可能搞得清哪跟哪,总之就是跟着大流,哪儿热闹往哪儿去得了。措钦大殿(“措钦”意为大法堂)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我们印象也比较深一些。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中心,占地面积近4500平方。殿前有石铺广场,登上宽广的石阶便是明廊。大殿的经堂规模宏大,有房221间,有柱183根,面积约1800平方米,中心有高大宽敞的天窗。经堂雕梁画栋,依柱是悬幢,帏幔交织,五光十色,加上后面醒目的鎏金铜像,盏盏长明油灯,显得十分富丽堂皇。堂内供奉的佛像造型精美生动,是难得一见的精美艺术佳作。大殿三楼供奉着巨型的强巴铜像,据说这是强巴佛长到8岁时的身量像,颇带几分稚气,为佛造像中的佼佼者。大殿四楼为释迦佛殿,主供释迦牟尼说法像,据说是500两白银制成的。再就是甘丹颇章我们看得也比较细致。甘丹颇章为极乐宫,建于公元1530年,由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任哲蚌寺第十任赤巴(住持)时主持修建。甘丹颇章位于哲蚌寺的前部左侧,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建筑单元,颇章四周围墙高耸,呈现一种古城堡的建筑风格。最初在哲蚌寺内有一处帕珠地方政权官员的住所,叫多康俄姆,公元1518年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改名为甘丹颇章,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进行了扩建,形成眼下的规模。此后四、五世达赖喇嘛都住在此处,直到公元1645年重修布达拉宫以后,达赖喇嘛才从这里移住布达拉宫。甘丹颇章的建筑也是逐层升高的,经前门广场入院上石阶,登临殿堂明廊,后部是颇章的三层主体大楼,我们在第二层达赖喇嘛处理政教事务的地方听了导游的一番讲解,又到三楼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地方看了看,那些生活设施真豪华,即使是现在看起来,也丝毫不显落伍。
  早就知道哲蚌寺的辨经活动很有味道,本来我们还想现场听听,但要到下午二三点才开始,而我们下午要参观博物馆,而且还要到火车站退票,显然是不能兼顾了。返回时我们没有坐公交,而是直接在山上就跟一个小面包车主谈妥,30元把我们送到了天海天域宾馆。
  中午在宾馆餐厅吃的饭,还稍微休息了一下,然后坐公交去了西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在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于1999年10月建国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2009年7月1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参观。西藏博物馆由主馆区、民俗村、办公及生活附属设施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3千多平方米,展厅面积1万多平方米。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博物馆墙体用花岗石砌就,上端为藏式女儿墙即镶嵌柽柳女墙,屋顶用琉璃瓦覆盖。博物馆内部结构采用现代结构体,朝阳一面镶有进口落地大玻璃。馆内还装备有十分先进的监控和调温设备。整个馆区层楼叠阁,碧瓦红砖,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建筑与环境交相辉映,显示出浓厚的藏民族建筑风格和现代艺术气息。博物馆有丰富的馆藏珍品,诸如各种类型的史前文化遗物,多种质地和造型的佛、菩萨人物造像,历代蘸金粉、银粉、珊瑚粉等手写的藏文典籍,历代中央政府颁给大活佛的金印,金瓶掣签仪式使用的金瓶和玉签,五彩纷呈的唐卡画,各种乐器、法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别有风格的陶器等等。展出的文物展品,从各个方面向观众展示出藏民族独具魅力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
  我们到博物馆的时候是下午3点左右,老伴先进去参观,我赶到到拉萨火车站,顺利地退了赵总帮我们订的9号到西宁的车票,退票款要好几天才能划入赵总订票的银行卡上,后来回到合肥没几天,赵总就把退票款打入了我的银行卡,也没有收我一分钱的手续费,前前后后让她费了不少心,真是非常感谢她。回到博物馆是下午4点,我前后刚好用了一个小时。老伴已经参观完毕出来,在院子里的一个亭子上等着我。我把随身的东西往老伴手里一放,带着相机就进了博物馆,麻利地转了一圈,然后我们步行回到住地。
  这时候是下午5点多一点,门口有一家面馆,进去坐下,我要了一碗牛肉面,老伴要了烩面,我们吃了在拉萨的最后一顿晚餐。明天早上,我们就要离开拉萨,前往西宁啦!
  
  11.清凉西宁
  
  7月5号早上,我们收拾好行囊,退了房间,打的到拉萨火车站。安检后,在售票大厅门前的早餐摊点上,吃了碗热面条,就进站上车了。一路的景色虽然很美,但跟来时并无二致,过可可西里和唐古拉山的时间仍然是夜里,所以就一路无话到西宁了。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西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常住人口200多万,其中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西宁市海拔2261米,四周群山怀抱,湟水及其支流向东流经全市。城区面积150多平方公里,跟合肥市老城区面积差不多,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和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我们在拉萨的时候,就通过蚂蚁短租网预订了西宁的住处,叫安恒精装家庭旅馆,地址是西宁市城东区建国路百力豪庭公寓,就在西宁火车站对面的小区内,直线距离不过几百米。我们早上7点多一点就到站,因为车站前面在修路,所以坐公交折腾了大半天才跟房东接上头。房东是一个青年女子,姓张,面部有残疾,但人很精干,她把我们带到高层公寓的房间里。这是一套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小户型新房,设施一应俱全,客厅窗户就对着西宁站南广场,采光通风都很好,我们非常满意。本来我们只定了一个晚上,房价是268元,经过跟房东协商,以100元一天的价格又续订了三天。当天上午我们没有出行计划,洗了个热水澡,下楼买了一大堆菜回来,就象是在合肥家中一样,做了一顿清淡可口的午餐,饭后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因为离得近,白天晚上都能看见西宁站,所以对西宁火车站印象不错。西宁新火车站背靠北山,面向湟水河,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站房共三层,分别是高架候车层、站台层、出站厅层,最高聚集人数12000人。主体建筑外形似刀削斧劈,高大雄伟豪放。西宁站采用上进下出的设计,南广场进站车辆通过东侧引桥到落客平台,然后从西侧引桥驶出;北广场由高速路通过引桥由西向东进入北站房二层落客平台,然后向东驶出;散客经西侧公交与长途汽车站和站前地铁站直接进站。下车旅客经地下通道分流到公交长途汽车站和地铁站、地下停车场以及出租车候车位,方便旅客快捷、便利地离站。铁路与城市交通间的无缝对接,使得西宁站实现了功能与空间的完美结合。车站广场及周边环境好,交通功能性强,公园、雕塑、步行桥、水系、绿化等融为一体,十分美观。西宁站说是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其实就是全新打造,丝毫不亚于内地的任何大站新站。尤其是候车大厅,不仅宽敞明亮,而且清洁卫生,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都是一流,就像一座崭新的航空港。合肥南站建成后我还没有去过,不知道和西宁站是否有一拼。
  中午休息得不错,我们准备出门转转,熟悉熟悉周边环境,顺便买点感冒冲剂。我们先是步行到车站取了车票,然后坐公交到附近的人民医院买药。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地,在车站地下通道问保安哪里能买到药,他告诉我们坐几站公交就能到最近的青海省人民医院,于是我们就如是而行。在医院门口下了车,对面巷口正好有个药店,我们也就没进医院,直接在药店买了药,然后沿着巷子向前慢慢逛去。巷子不宽,但极其热闹,各种店面鳞次栉比,人流也熙熙攘攘。走着走着竟然发现了馨庐公馆。以前我来过几次这里,但都是坐车直接到公馆门口,也没在意巷子的名字和巷内的样子。给老伴买了门票让她进去参观,我就在巷子里来回溜达。
  馨庐公馆始建于1942年6月(民国31年),为“西北王”马步芳私邸,俗称马(步芳)公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馨庐”二字现仍镶砌在大门上部,“馨庐”取意是按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词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是香,暗合马家父子的名号“子香、少香”,“庐”取《陋室铭》中“诸葛武侯庐”的“庐”。在马公馆里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人们亦称为“玉石公馆”。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各个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结构严谨。构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马步芳公馆”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的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座选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这一带要拆迁,不知道这馨庐公馆是作何安排的?
  老伴出来后,我们到公馆隔壁的恒裕国际青年旅舍看了看,跟拉萨的西措国际青年旅舍一样,都很著名,风格也差不多,非常适合背包客与小情侣们租住,拼团拼车结伴而行也非常方便。为民巷里回民居多,这里的人很悠闲,街边上到处都是闲适的人们,当然更多的还是做生意的,除了密集的店铺,还有许多的路边滩点,卖什么的都有,什么都能买到。在一家不起眼但却很地道的回民店里,我们买了一个香喷喷黄珑珑金灿灿的大锅盔,后来这个锅盔我们每天没事就揪一块嚼嚼,一直吃到回合肥家中也没吃完。继续往前逛时,恰遇一家卤菜店刚出锅热气腾腾的卤牛肉,忍不住买了一大块。这时看到旁边的蔬菜店似曾相识,才想起来是上午买菜的马路对面的巷子,原来我们就住在马公馆旁边啊。回到公寓,又做了一顿干饭,炒了一个蔬菜,就着还冒着热气的卤牛肉,晚饭吃得闲适家常而又特别舒服。
  西宁的晚上虽然很晚天才黑,但特别宁静,我们睡了出行以来最舒服的一觉。其实这一天都特别舒服,因为西宁的阳光明媚却不火爆,空气清新宜人。气温也是不温不火,房间也不用开空调,事实上所有的大楼也看不到有装空调的。人们白天短打扮,早晚着外套,夜里盖薄被,没有蚊虫虰咬,没有尘埃和噪音侵蚀,基本上不知道出汗是什么滋味,确实是天然的避暑胜地。以后有可能的话,我们就到西宁来度夏。其实很方便,合肥到西宁有火车直达,家庭旅馆月租二三千块,日常生活比合肥便宜得多,经济负担不大,对于我们这些赋闲的老人来说,是完全可行而且值得的。
  
  12.湖山青海
  
  昨天在西宁车站出口,一个小姑娘给我们发了一份青海旅游广告单页。晚上我们按图索骥,联系了一家旅行社,敲定了今天的青海湖一日游行程,景点包括丹噶尔古城、金银滩草原、日月山赤岭和青海湖风景。第二天一早在青藏铁路公司门口跟导游汇合,上了一辆大巴车,满城转了一圈,人就上满了。导游姑娘和司机小伙都比较年轻,行事也中规中矩,与我们在拉萨碰到的小司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让我们心里感觉比较舒坦。
  车出西宁城西,进入湟水河谷,60公里左右就到了湟源县城里的丹噶尔古城。丹噶尔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600多年的历史,城内宽约6米、长不足千米的主街,连接着城隍庙、文庙、丹噶尔厅署等建筑群,展示了湟源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色。湟源自西汉以来逐渐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唐王朝与吐蕃在今日月山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第一个“茶马互市”,开辟了唐蕃古道,宋代为丝绸南路要冲,明清时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京津美俄等地的商人工匠纷至沓来,开庄设行,进行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务,也形成了专门从事民族贸易的“藏商”队伍,丹噶尔以“茶马商都”、“小北京”的美称名扬四海。我们在古城里观文庙进府衙,看古戏听小曲,尝风味小吃,时间不长却不亦悦乎。
  继续西行60公里,到了王洛宾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金银滩草原。金银滩草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西与青海湖相临,方圆110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牧区。旅游黄金季节,碧草如茵的大草原鲜花盛开,百鸟飞翔,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莲花般的蒙古包散落在白云深处,骑着骏马的藏民从草原深处缓缓而来。人们以金银遍地来形容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故得名“金银滩”。这里还曾是鲜为人知的神秘禁区,它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在草原边缘站一站,向远处望一望,跟卓玛雕像合个影而已。因为我们是打卡式快餐旅游,一天要跑好几个地方,自然无法享受慢慢游与深度游的无穷乐趣了。
  由于今天正好是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比赛,为了避开封路时间,旅行社把青海湖作为我们一日游的最后一站,我们得以在青海湖二郞剑景区多玩了几个小时。二郎剑位于青海湖东南岸,为一狭长的陆地地带,宽约百步,长约25公里,自南向北没入海中,开头酷似一把长剑,故名。二郎剑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目前二郎剑已经建成了以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码头广场、“吉祥四瑞”雕塑为组合的休闲区,以水上摩托、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区。因距离西宁151公里,这里又被称为151基地,是我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二郎剑景区大门位于109国道边,现在已成为青海湖最重要的景点之一,一般旅行团带客参观青海湖就是到这里。因为时间充裕,我们玩得比较尽兴,老伴参加了湖边广场自娱自乐的藏族舞蹈表演,我则参观了环湖赛的颁奖典礼,我们还因导游的忽悠,吃了100块钱一份的红烧小湟鱼,不知道这是为当地旅游做贡献,还是破坏自然的罪过。
  返程的时候去了日月山景点。日月山藏语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山脉全长90公里,宽10-1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峰阿勒大湾山,海拔4877米。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日月山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历史上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指派江夏王李道宗随同吐蕃王朝使者禄东赞护送文成公主去吐蕃王朝,就在日月山歇息。我们是从西边直接先上到山顶,看了日月亭后,再沿日月山专线公路下山的。在山上向下看,唐蕃古道旁,有文成公主纪念馆和日月山神牛塑像,半山腰的平台上是高达9米的文成公主雕像。日山和月山上各修建了两座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经幡飘舞的亭子里面用碑文和壁画记录了公主入藏时的种种情景。山上是无数藏人用虔诚和信仰堆起的玛尼堆,石堆上插满了盘树虬枝,无数经幡迎着日光漠风飘扬。山下有一条从东流到西的倒淌河,流入青海湖。我以前几次来都是擦山而过,这次算是了了一桩心愿。
  回到市区后,老伴想吃回民小吃,我们就到了为民巷。大概回民的早餐比较丰富,傍晚就没有多少选择,我们在一家小店吃了一份寸寸面还是羊肉面儿。觉得不过瘾,就跑到卤菜店去买卤牦牛肉,结果价格比昨天涨了许多,最后老伴让我买了一斤生鲜牦牛肉。回房间后,老伴用电饭锅加上厨房里以前客户留下的卤料,炖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起来,香味扑鼻,让人垂涎三尺。我们每顿吃一点,一直吃到回合肥的火车上才吃完。要不是天太热,我们真想带几斤生牦牛肉回去,卤熟了慢慢享用。
  今天的一日游比较顺利,几个主要景点都看了个大概,而且人也不觉得很辛苦,西藏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也在逐渐消退,我们非常满意。
  
  13.先塔后寺
  
  第三天我们自行去塔尔寺。从青藏铁路公司门口乘坐公交,30来公里,中间换乘一次,用了将近两个小时。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小金瓦寺、经堂、佛殿、扎仓、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寺内还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
  塔尔寺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宗喀巴于藏历1357年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宗喀巴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16岁赴卫藏学法,29岁在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34岁时到处讲经讲法,佛教地位不断提高。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别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其一生著作170多卷。宗喀巴离家赴藏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掸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倡建静房1座修禅。17年后的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复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指示扩建塔尔寺,从此塔尔寺发展很快,规模越来越大。由于是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老伴进寺游览去了,我沿着寺外的围墙一路向山上走去,然后又下山到县城里转了几条街,才回到寺前广场。等老伴出来后,我们到佛物制造一条街上,观赏那些工匠们精心打造佛像和佛具以及佛家用品,然后坐公交回到住处。
  下午休整半天,没再出门了。因为游记是回到合肥后一二个月陆陆续续写的,但塔尔寺这一天的许多照片不知道什么原因再也找不到了,尤其是相机拍的带有时间的图片的丢失,让我难以记起当天的许多细节,所以这一部分就只能简单写几段了。
  14.高原明珠
  
  7月9号是我们在西宁的最后一天,上次去北京前买的全国旅游年卡中,有西宁的一个景点“高原明珠”电视塔,我们准备上去看看,然后再参观一下青海博物馆,以结束我们的青藏高原之行。
  坐公交去高原明珠坐过了站,往回走的时候路过博物馆,就先参观博物馆了。博物馆的门前有一个硕大的广场,四周都是崭新的建筑,博物馆大楼高大壮观,气势恢宏,很吸引人。我们登上高高的台阶,进入博物馆大厅,按照图标指引,把各个展厅都转了一遍。通过馆内陈列的简介说明,我们了解了青海省博物馆的发展历史。1957年首次成立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撤消,1978年再次成立,1986年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博物馆最初的旧址位于城东区为民巷41号,用的是原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庐”,后来移到现在的地址新建,2001年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青海省博物馆新馆,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占地面积1万7千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2千多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展出面积近万平方米,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现在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历史悠久。地上、地下蕴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如今馆藏和各类文物已达4万7千余件,不少珍品是举世瞩目的国之瑰宝,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0余件。博物馆推出了《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四个专题陈列,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青海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
  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其中有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石器、骨器、陶器和铜器;汉、唐时的铜印、铜俑、铜镜、碑刻、写经、木俑、铜钟、波斯银币;元代的纸币、石造像;明、清时期的瓷器、书画等。民族文物中有民族文字铜印、民族服饰,明、清王朝给少数民族地方官员的封诰以及佛经、佛像、唐卡、法器等宗教艺术品。革命文物中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时遗留的公文包、铜锅、军帽等。历代传世的民族文物和宗教艺术品最有特色。有两件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彩陶艺术品,一是裸体人像壶,造型奇特,器物的正面浮雕彩绘有人体全身塑像;另一件舞蹈纹彩陶盆,绘有3组各5人列队舞蹈的场面,表现了原始居民的舞乐生活。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外行来说,也就是凑凑热闹看看新鲜吧。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穿过几条大街,去南边西山上的高原明珠塔。高原明珠又名浦宁之珠,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援建。2008年10月13日,经过三年的建设,“浦宁之珠”多功能观光塔于在西山山顶建成竣工。浦宁之珠位于西山植物园内海拔2395米高的山顶上,规划用地128亩。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援助9500万元,西宁市人民政府配套5000万元,由上海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承建。浦宁之珠观光塔由于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援建,并且建设在西宁市,就用浦东和西宁两地的简称命名。
  该塔设计总高度188米,由4个三角形截面的钢格构及上部球体和底部塔座组成。建筑面积3560平方米,塔身103米至128米段为塔楼球体,塔楼球体直径26米,内设五层,建筑面积2290平方米,球体2、3、4层对游客开放,球体2层为观光、纪念品出售区,球体3层为观光茶座区、4层为旋转观光茶座区。塔楼球体以玻璃幕墙的装饰为主,着重体现球体的通透明亮,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总建筑面积5850平方米。每小时设计游览人数为400人。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地、塔前广场、上山车道、下山人行道、周边山体护坡、绿化等。观光塔总体以45°轴线方向正对市区中心景观,采用方形钢格构塔平面布局,结合球体塔楼圆形设计,延续“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使建筑(塔)与环境有机结合、协调统一。整体由四个三角形截面钢管格构柱构成,并在25米、59米、82米、101米处用格构式横杆将其连成一个雄伟的空间钢架,整体成向上收拢的趋势,在中心113.1米处设置26米直径的球体,铺以通透的玻璃幕墙,形成璀璨的明珠,其上结合发射天线布置锥形的钢塔,进一步体现向上的趋势。浦宁之珠多功能观光塔是集广播电视发射、城市规划展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西宁市又一标志性建筑,设计品位高,方案新颖、造型美观,是现代技术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登上塔顶,西宁市区全貌尽收眼底。
  从博物馆到电视塔底下,距离不下三四公里,海拔高度也有好几百米,我们虽然一路歇息,但爬上山时依然已经气喘吁吁。服务员验了我们的年卡,让我们进去参观。我们在一楼规划和展览大厅仔细转了一圈,待身体完全平复下来了,就乘坐电梯上了塔。这个塔外形跟上海的东方明珠塔相似,里面结构也大同小异,外面的景色也看得非常清晰。此时也到了午饭时间,我们去到顶楼的旋转观光餐厅,花了百十来块,吃了一顿简餐,大体上相当于被免去的门票价格,感觉就如同全国旅游年卡招待了我们一样。
  第二天是7月10日,上午9.50的时候,我们已经坐在T390次西宁直达合肥的新空调列车上,告别西宁,回家了。这一次的青藏高原之旅,虽然时间不长,但印象深刻,感触与体会都很多。我在想,人生苦短,一定要道发自然;快乐生活,必须是能走就走。(乙未年八月初一,2015年9月13日,星期日,完稿于合肥寓所)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