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女娲故事集>序言与目录

序言与目录

作品名称:女娲故事集      作者:三宽居士      发布时间:2016-09-12 16:09:32      字数:3256

《女娲故事集》 序

           董 永 祥


    《女娲补天》出版面世,是堵河民间文化绽放的又一朵奇葩,是竹山文化艺术界的又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入国而问俗”,“夫子巡狩,至于岱,观诸侯,见百年,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和“美教化,移风俗”等诸多记载,说明民俗风情历来受到重视。民间故事虽不可与史实同日而语,但反映着人们的是非爱憎和道德伦理,折射着特定的经济文化生活。可以说,民间故事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是鲜活在民间的口耳相传的史志,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奋力拓今,不忘鉴古。我们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不可不注意民俗风情,不可不研究伴随着民俗风情而产生的大量优美的民间故事,不可不考察这些民间故事所反映的丰富的社会内容。
   竹山县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千百年来,北方黄河文明以龙为图腾的史官文化和南方长江文明以凤为图腾的巫官文化在这片女娲抟土为人炼石补天的圣地碰撞与交融,形成了“龙飞凤舞、巫史并存”,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堵河文化,积淀在具有鲜明地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民间艺术之中。但由于区位交通封闭,经济基础薄弱,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丰厚的人文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养在深闺人未识。经济发展需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离不开文化宣传和文化包装。发掘整理民间文化艺术,是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切入点,有利于繁荣我县文艺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竹山知名度,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女娲补天》辑录的流传在竹山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是竹山地方“野史”的缩影,具有典型的巴楚文化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值得向县内外渴望了解竹山、认识竹山的人士推荐阅读,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县文化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值《女娲补天》出版发行之际,致以祝贺,是为序。

            
                   【序者为原中共竹山县委书记。】

                  功过自让人评说

                       ——成集絮语

               (收集整理者) 陈 新 民

   我是出生于竹山县西部中心地带女 娲山下的人,是吃着竹山这块美丽富饶土地上生长出的五谷,喝着女娲山下沁出来的汇入堵河的甜丝丝的水长大的。所以,年届花甲,梦魂萦绕的,总是竹山和竹山人,尤其是宝丰和宝丰人。及至老来迁居十堰市区,老花眼迎风朦胧中,总把暂时无人乘坐的“的士”前玻璃上的“空车”念作“宝丰”!
   一九七九年,正值“而立”之年的我,家运随着国运转,被县里“特招”,偕妻携子进了城,供职文体部门,操练文艺创作。由于盘子里长豆芽——各种根底儿都浅薄,不得不日夜苦熬,以期尽快提高综合素质。并且有个愿望,要回报生我的宝丰养我的竹山。
   记得是县首届文化旅游节后不久,与一位当县委领导的文学朋友寒喧,不约而同地竟是想到了同一个话题:如何进一步振兴竹山,如何开发竹山的旅游文化经济,如何让山外世界的人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竹山,看到竹山的精彩?莫若选定地域性独特文化,作为一种沟通、促进的桥梁。于是,便有了为竹山的兴旺发达再干一桩实事、好事的机会,就本人进城二十余年来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和手头现存的民间故事资料,编著起这部《女娲补天》,真可谓命笔匆匆,废寝忘餐。
   老先生刘禹锡在著名的《陋室铭》开篇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竹山县西的女娲山,虽然已变迁了《史记·五帝本纪》所记叙诗人王象之所描绘的:“女娲山下少人行,涧谷云深一鸟鸣”的原始风貌,且不高大,也不巍峨了,但女娲在竹山这块地面上抟土为人炼石补天的美丽动人传说,一直没有迁变,也不可能迁变;一直鲜活在中国人口中,镂刻在中国人的心中。女娲,是创造了人类的爱神,又是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的慈神,怎么讲,也是比舜尧比神农比炎帝更名的神人!
   那么,拥有女娲山拥有女娲系列传说的竹山人,借省、市旅游文化经济开发之热,让曾经惊天动地的女娲再度动地惊天,可谓不亦乐乎!
   三山五岳张家界,西双版纳黄果树,武当峨媚驴头峡,苏杭二州神农架……之所以是有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吸引人诱惑人的实质性东西是什么?是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积淀后的“发酵”。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仅仅只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可以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载起了地域文化,更可以说地域文化擎托起了载体,抑可说成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此说来,女娲文化是国人世人都认可的文化。在新的世纪,借其“神力”擎托起竹山,是正当其时也。
   竹山县政府和宝丰镇政府顺应历史大趋势,抢抓机遇,下定决心,复兴了女娲山历史人文景观,是拉动地方经济的得力举措,且有举办了四届女娲文化节、每届都签约上亿元招商项目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效益有目共睹!但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破坏容易复兴难,要建设景点,必须花钱;要赚钱必须先投入钱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如今依旧有很多人讲建设女娲山风景区是劳民伤财;背后也有人说我是始作俑的吹鼓手、蛊惑仔或者是蛊惑先生;是耶?非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县文体部门和宝丰镇政府为将女娲补天故事申报为非物资文化遗产礽不遗余力在做争取。逐步完善女娲补天处风景区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女娲和女娲精神是不朽的!

         二零零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于十堰


       目 录

序…………………………………………………董永祥

功过自让人评说…………………………………陈新民

     上篇·关于女娲的传说

世上咋有人…………………………………………… 2

为啥有颜色不同的人………………………………… 5

咋有残疾人…………………………………………… 7

人咋有疾病…………………………………………… 9

咋有阴阳人……………………………………………11

金星指婚………………………………………………12

乌龟背上的八卦………………………………………14

滚磨定婚………………………………………………16

喜搭盖头入洞房………………………………………18

闹房听房………………………………………………20

夫妻为啥称哥妹………………………………………22

为啥有痴呆人…………………………………………23

炼石补天………………………………………………24

日月为啥落西…………………………………………27

纣王招祸………………………………………………29

     中篇·有关女娲的传说

宝丰的由来……………………………………………32

夫亡哭姊妹……………………………………………34

草鞋垭的由来…………………………………………36

高望山…………………………………………………38

双龙井…………………………………………………39

探花村…………………………………………………41

花栗村…………………………………………………43

天池垭…………………………………………………44

白沙河与白桑河………………………………………45

碾盘……………………………………………………47

摇钱树…………………………………………………48

白沙河的石头…………………………………………50

石头干老………………………………………………51

第二沟…………………………………………………53

铧场……………………………………………………55

凤凰堰…………………………………………………57

黄鹂与黄栗……………………………………………59

绿宝石…………………………………………………61

     下篇·女娲文化之弘扬

女娲补天(竹山高腔剧)………………………… 64

女娲造人与补天(电视文献片)…………………103

试论竹山女娲遗迹和民俗与女娲之关系…………114

浅议女娲传说在竹山宝丰之“四化”……………125

女娲当惊世界殊

——女娲山文化旅游景观开发之我见………… 139

练石补天在竹山……………………………………146

女娲山………………………………………………149

《康熙字典》“娲”之注解 …………………… 152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