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回:初识大宅门
作品名称:慈禧御封王三盛 作者:三宽居士 发布时间:2016-06-29 01:25:15 字数:3220
在汉水上游八百里堵河中段与泗河交汇点,湖北竹山与竹溪两县交界处有一个地方叫两河口,清朝中后期两河口白虎山下,矗立起一座建筑面积两万多平米的王氏庄园,住着一户王姓的富商,两河口因王氏的崛起而名声大振。庄园主体呈一个大大的王字型嵌在白虎山白虎的脑门中间,距正门远处是一道石牌坊,在石牌坊与庄园正门中心点上高竖的石旗杆上,张扬着庄园主人不可一世的赫赫威名——王三盛。王三盛并非主人大名,据传是清朝慈禧太后亲口御封,御笔亲题牌匾,其意指王家人盛、地盛、财盛。庄园创始人大名曰王应魁。
庄园大宅门坐落在竹山县。
我们先熟悉一下竹山县:
殷商时,竹山为侯国,名庸,曾名列八国之首。商末助周武王伐纣得周袭封,都方城,盛时辖今鄂川陕边境十八县。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庸率群蛮攻楚,为楚所灭,乃置上庸县。后县境时秦时楚,秦时属汉中郡,西汉置武陵县,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破汉中,遣刘封、孟达屯兵上庸。北朝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改新丰为上庸县,改安成县为竹山县,并以竹山之地析置罗州。隋唐时,竹山、上庸二县隶房陵郡。元循旧制,属湖广中书省襄阳路。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省竹山于房县,旋又复设,属湖广布政使襄阳府。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始修今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析县西尹店设置竹溪县,隶属郧阳府。民初属湖北省襄阳道,1932年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后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汉江,其主要支流是鄂西北边陲竹山县贯穿南北深山全长八百里的堵河。也即东晋时期的武陵河——陶渊明发现了桃花源的那条河。
堵河,因起伏跌宕,落差很大,在古典籍上,亦写作“陡河”,也称作“陡水”、“堵水”。
堵河,有两个源头。一是神农架北麓,竹山县南端的大九湖、长城坝;一是陕西省的镇平县。前者为南源,后者为北源。
汹汹涌涌的堵河,滚滚滔滔的堵河,轰轰烈烈的堵河,清清澈澈的堵河,从南源携一路钟毓灵秀,挟两岸鸟语花香,闯荡到县城南郊白虎山下,有意识地绕了一个胳膊弯儿,等待、迎接由陕西镇平而湖北竹溪,淙淙潺潺欢淌出来的泗河的汇拢,加盟入流。
于是,在川陕鄂交界的竹山县南部深山中段,在堵河、泗河的交汇处,留下了很有名气的一个小地名——两河口。
如其说是两河口地方出名,不如说是因清朝中后期出了一家说不准是好人或是坏人的王姓名人,才让两河口出名;矗立起一座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的王氏庄园大宅门,才使两河口更加出名。
两河交接处的南侧,也即白虎山下,摊开了一块很开阔的大平坝。数百间青砖青瓦的房屋,组合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双笔划“王”字,把大平坝填充得满满当当、实实在在。
距正房正门很远处,高大的石牌坊门楼,屹立在两河交汇处岸畔的中心点上,像大大的“王”屋的“王”外,添上了大大的一“点”,使整个庄园又构成了“主”字,显示着主人的豪富。
院落正门与牌楼的中心点上,高竖的石旗杆张扬着庄园主人不可一世的显赫声名——王三盛!
三盛庄园大宅门委实建得气派,堂皇,虽然是砖木结构,但有金龙盘柱,银风衔榫,铜狮子压正房脊,偏房、厢房脊卧的是玉麒麟,银锭做瓦沟的“瓦当”,铜角子做柱脚石礅的垫衬。里里外外,三九二十七通转脚楼,高骡子大马驮货载粮,直上直下;六八四十八个大天井院里,只见那男男女女谈笑风声,对走对行。一道一道门楣,精雕一组组神话故事;一道一道屏风,细镂一段段古今戏文。整个庄园,在硬件建设上,凝聚着《五经》之首《易经》的学问:
八个大主体建筑,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主卦定位立户;六十四个小组合体,按八主卦衍生的六十四卦细分。这六十四分卦分为上、下两经,上经作前院,计有“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盅、临、观、噬喧、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诸房;下经作后院,计有“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央、娟、萃、升、困、井、丰、鼎、: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诸门。八主卦所生六十四分卦,每卦有阴阳、五行、六甲、六亲相组合的六爻,总计三百八十四爻,整个庄园即由三百八四十间大小房屋组合而成!一座庄园,以回大门后回廊照壁为分界线,一处大宅门,以湖北省西北边陲的竹山、竹溪两县的县界线为中轴线,座落竹山、竹溪两县;一个姓氏为“王”的家族,声震川、陕、鄂三省。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王三盛庄园,是国人先辈小农经济思想指导下,个人穷则思变,艰苦奋斗,心已满,志已酬,愿已了的结果;更是由农而商,再由商而农,兜了一个极大的圈子的农贸经济观念的缩影。
王三盛,亦不是一个人的姓名,而是这个大院落大宅门的总称号。
盛者一:人;
盛者二:地;
盛者三:财;
所以竹山县境内的人,和竹溪与竹山搭界的人,不论是手头有钱的,还是家境富裕的,从不敢轻易在人前夸口亮财,吹牛露富。怕别人撑他一句话:“你也不是王三盛!”
若真有人前夸富的,遇到这样撑嘴的人,当下就闭嘴不言语了。那模样是三条黄瓜蔫了两条半。没精气神了,没吹的劲头儿了。不上税也不吹了。
是嘛,从清朝咸丰年间数起,数到现在,就是几十家万元户小康户合起来,也是比不上田家坝镇两河口王三盛大宅门有钱。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为争地皮、争宅基地,金姓人家要和王三盛打官司,王三盛家里传出话来:想和我们打官司,简单。我们两姓从门口开始朝堵河里撂银子,撂到县城南门坎下的将军潭,谁没有银子撂了,官司输赢就明白了!
啥子狠?银钱狠!
我的天王爷,诸位有所不知,从王三盛大宅门到竹山县城城南门,是足足的五十里水路,一步撂一两银子,要朝河里撂多少银子?这个赌,金姓人家缺银子,不敢打,闭嘴不敢提用钱打官司的事,硬算三条黄瓜全蔫了。
——这还是件小事情。
大事情呢,清政府向洋人议和时,割地赔款,借过王三盛的银两;朝庭拯灾,借过王三盛的米粮;维修皇宫,要过王三盛的生漆桐油,建造颐和园,受捐过王三盛的楠木柱梁……这不是瞎话,在故宫博物馆,在《郧阳府志》、《竹山县志》上都有据可查。
“三盛”咋讲?先已说过,乃人盛、地盛、财盛。人有多盛?王家十二个小姐,每个小姐床前脚踏板上能对头睡四个丫环。财有多盛?先头讲了,打官司凭朝河里撂银子:地有多盛?一个长工怄气逃跑,发誓拉屎都不再拉在王三盛的地面上,蹩足劲忍了一天半路程,忍不住,屙了;一打听,还是在王三盛的地客租种的田地里!
你说气死人不气死人?
这“三盛”是慈禧老佛爷亲口封的;“三盛”匾是慈禧太后亲笔题的;璀灿灿显赫赫挂在三盛庄朱漆、铜铆、金镶的门额上!这三盛匾,再加上牌楼两侧一对人把高的棱鼻子鼓眼的石狮子,再加上牌楼以里正门的门环上脸盆大的青面獠牙“人面兽”门环座子,白天,文官路过这里,落轿;武官经过这里,下马;夜晚,过往神灵绕着走;野游饿魂绕着行。就是当朝来鄂西北剿灭白莲教及其首领王聪儿的大将德楞泰,虽在深山大开杀戒,还是到三盛庄拜了码头。不敢对三盛庄园有秋毫之犯。不过,王三盛庄主也给了德楞泰脸面,把德楞泰的大小军官接到庄里大宴了两天。
哪位小姐太太女士先生同志师傅要问,去王三盛庄园大宅门,路怎么走?热情好客的诚实厚道的竹山人,会很热情的告诉道:若您从四面八方来到了竹山县城,出南门坎,假舟而渡堵河将军潭,过三转弯,下田家坝镇(如今名为上庸镇因有人考证为古上庸国都城),由北坝街西南头再上行二十里,跨过白虎山对面的铡刀岩就是;若乘车,从县城堵河大桥头,把车头右拐上“竹向路”,直达两河口白虎山的东岸,再跨过堵河也行。
路径讲清楚了,还是应该去观光观光,探询一下王三盛大宅门的根源和究竟。那时,您才会知道王三盛原本并不是竹山人,起初也不是有钱人,王三盛也不是一个人的姓名,而是什么呢?
这正是:逝者生前功与过,留待后人细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