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一位中学生的日记(八十四)(连载)
作品名称:一位中学生的日记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3-11-12 07:14:33 字数:3165
九月十六日,晴。在教室里读了一天的书,自我感觉没有多少收获。晚上,与朱兵同学一起跑到了街上,在一个小店里看电视。今晚看了三集电视剧《八仙过海》,虽然说这是一部神话故事,但却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铁拐李,张果老,青牛精等神化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官府与地方势力勾结起来残害老百姓,神仙们各显神通,除暴安良,造福人民。当然,世上的神仙是不存在的,但这些神话故事却反映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电视剧中还有位县官白大人贪财如命,有钱什么事都可以办,其形象刻画的很成功,给世上的贪官污吏以辛辣的讽刺。我们回到学校已是十一点多了,看到教室里仍在亮着灯,许多同学还在不知疲倦地学习,我不由地后悔、自责起来。尽管我认为看了电视剧收获很多,感悟很多,但这些收获对考试都没有用。对我们学生来说,书本上的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九月十七日,中午,在书摊上买到一本《文学知识》杂志。书虽然很薄,价格却不便宜。为了专心于功课学习,我下了几次决心不再花钱买书了,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用同学们的话来说,我这样做真是即浪费钱财,又浪费生命。只是我一天不读课外书,就感到内心空虚的可怕。
九月十八日,在《语文周刊》上,看到和闻一多、郭沫若等并列的大诗人朱湘,竟然在二十九岁才华横溢时跳海自杀了。在充满矛盾和丑恶的社会上,太纯洁的文人们往往是十分痛苦的,他们不愿混同于世俗,所以最易遭到世人的攻击。文学家们即要深入社会,又要远离社会,即要体味人生的痛苦,又要逃脱世俗的同化。他们想影响社会,可谁也不会支持他们,相反,社会往往在精神及物质生活上无情地限制他们。他们承担着更多的心理压力,许多文人们英年早逝,大概就是因为此吧。但是,文学家们是人类的骄子,他们要自尊、自重、自强,不能屈服于压力。如果因为看不惯、想不通就草草结束宝贵的生命,那样虽然结束了自己的痛苦,但是却对不起无价的生命。以性命相争,也许是最彻底的抗议,能够引起人们一时的注意,但是,麻木不仁的世人很快就会忘记你的,对社会的影响又有多大呢?!
九月十九日,中午放学时,我刚出学校的大门,正巧遇到初中时的同学王振。他后天就要到全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报名了,今天特意来母校来看一看。我羡慕地看着他,心里真是百感交集。初中时他第一年就考上了重点高中,想不到面对百里挑一的高考,他也顺利地闯过了。在他的面前,展现的将是多么光明的人生之路啊。可是,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来说,这样的辉煌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是第二年考上的重点高中,有的同学复习了三、四年,与重点高中还是无缘,更别说考大学了。伴同王振的是两位高三的初习生,他们在今年的高考中落选了,正在学校补习。我尽管不认识他们,还是礼貌地问好,只是他们神情黯然,显得十分悲伤。明年的高考过后,我相信我们班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也将是这样的心情。明知高考是难过的鬼门关,我们还是不得不埋头复习,是迫于家长的压力,也是社会的压力。
九月二十日,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读了两篇关于爱情的中篇小说。一篇是瑞士作家凯勒的《三个正直的制梳匠》,另一篇是英国作家康拉德的《弗蕾娅》,可以说这两篇小说反映的都是爱情的悲剧。第一篇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虽然勉强结合了,但是,追求这个女人角的另外两个男性死的死,疯的疯,真是可悲。第二篇小说是真正的爱情悲剧,女主角死了,男主角疯了。爱情本来是人间最美好的,为什么人们却享受不到它的美好,反而因为爱情而死,因为爱情而疯呢?世俗的丑恶,人间的偏见应该是制造这种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各种偏见共存,人们的道德水平又低下的情况下,爱情的悲剧是难免的。怎样才能避免爱情的悲剧重演呢?我以为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改变自我,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理想,把全部心血放在伟大的事业上。其二,改变社会,普通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让人们不再为享受低俗的感官快乐而不择手段。
九月二十一日,阴,小雨。也许是天气的原因,这几天心里特别烦闷,学校生活也让我厌烦至极。又到星期天了,不想在学校里呆,下午,雨停了,回家。我顺着学校北面的三一〇国道,慢腾腾地向家里走。秋天的凉风吹拂着我的头发,真舒服。田野里秋天的景色很美,玉米和大豆即将成熟,它们由夏天的苍绿变成现在的微微发黄,这是成熟的标志,是丰收的象征。公路旁的沟渠里有片片清澈的积水,一位放羊的老农悠然地坐在田边,任凭羊群在沟渠边啃食茂盛的野草。晚上,家里堆了许多摘来的棉桃,我不得不帮着母亲剥棉桃。由于连阴天,即将成熟的棉桃不能等到自然开放,只好摘下来运到家里一个个地剥开,再晒干,这样又增加了农民的工作量。唉,老百姓挣些钱真的好难啊。
九月二十二日,小雨又下了起来,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上午,我冒着小雨到地里去收玉米,成熟的玉米如果不能及时收回,会发芽的。田野里稀泥满地,运送玉米很困难,而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好天气了,农民一年就盼望秋季有个好收成呢。现在看来,棉花要减产,玉米和大豆也不能及时收获,怎能不让人发愁。可怜的苍生啊,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勤勤恳恳,几乎没有一点喘息的机会,可是,到头来还是所得甚微!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句话有时候看来也不一定对。
九月二十三日,阴。上午,数学课上,老师发下了一大堆油印的习题集,我大致看了一下,好多题都不知从何入手。我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和苦闷,有时候感到绝望。只有理想才能让我感到希望和生机,虽然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在家人的眼里,理想就是痴人说梦,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让我摆脱了一切徒劳无益的、原始而愚昧的冲动与痴想。有位名人这样说:“生活在理智中,全宇宙就是你的心房!”我很欣赏这句话。只有理想才能约束住我狂乱的冲动,活跃的思想,让我生活在理智之中。
九月二十四日,刮了一夜的风,今天天气终于转晴了。上午,坐在教室里,面对眼前的一堆课本,逐本翻阅着,却记不得读的是什么内容。一个文学家,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通过表面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再用深刻的思索,精准的判断,严密的推理,丰富的想象来描述、还原生活的面目。在文学家的眼里,纷繁的世界,复杂的人性,一切都暴露无遗。所以,文学家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广阔的胸怀,豁达的气量,既能抓住细微情节又不多愁善感。要胸怀全人类,不为自己的私心忧虑,不被自己的私情缠绕,去观察世界,认知世界,感悟人生。这样,你各方面的能力才会日益见长,否则,你必然会被生活的庸俗所埋没,被人生的苦难摧残,因此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九月二十五日,复习了一天的功课,头昏脑胀的。晚自习时,我把课本和复习资料收拾了一下,拿起《彷徨》读了起来。鲁迅那犀利的笔锋,有时让人深思,有时让人愤怒,有时又让人忍俊不禁。我读了《在酒楼上》、《孤独者》、《高老夫子》等几篇小说,其中的人物形象异常鲜明,让人过目不忘。鲁迅对生活场景的描写,对社会现象的揭露真是入木三分,不愧为民族之魂,文学家的楷模。
九月二十六日,语文课上,沈老师要求我们读短文写作文。短文的题目是《蜜蜂是怎样酿造蜜的》,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个数字,很让我吃惊:为了酿造一公斤蜜,蜜蜂要飞行三十万公里,从一万多朵花中吮吸汁液,吞吐一百三十至三百四十次,还得用翅膀煽风使蜜变干……啊,我今天才真正懂得蜜蜂酿蜜之辛苦!如果人们能像小小的蜜蜂那样不怕辛劳,又有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完成呢?我们如果一事无成,往往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害怕艰辛,贪图享受罢了!
九月二十七日,课外活动时,我和郑斌、闫良、刘永等几位同学站在实验楼的前面,面对无限美好的夕阳,闲谈了起来。话题主要是功课的复习,迎接高考,还有老师、同学,甚至将来的生活、就业、结婚等,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夕阳落下了,校园里的一切仍沉浸在明亮的余辉里。教室,操场,还有地上长势旺盛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