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过年习俗
作品名称:大碱沟 作者:李百合 发布时间:2015-10-22 20:57:25 字数:3121
一天没有烧火的小屋子显得异常的冷清,马雪莲说:“时间关系,我就先不烧炉子给两位取暖了,你们先在炕上坐一会儿,我这忙乎一下就好。”马雪莲说完这些,便马不停蹄似的开始忙乎起来。她把供品都摆上之后,在堂前上完了香,接着又在外面的院子里燃起了一堆豆秆儿,把一些黄仙纸投进火堆里烧了起来,并且还扔进了几挂的小炮仗在里面。等院子里的火燃尽,马雪莲就要把房间的门关上。这时的司机说话了:“马医生,刚才您说了一半的话,还没说完呢。”
马雪莲看向这位司机莞尔一笑:“怎么?你着急了?”
“能不急吗?马神医既然看出来我有病了,心里能不掂心着吗?”司机说道。
“那你今晚就在这儿住下,明天天刚亮时再回去。我给你细看看。不过我大过年是不会给你医治的,等到出了正月吧,你再到我家来一趟就可以了。”司机一听马雪莲这些话,顿时就感到个无语啊,敢情自己是真的有病啊,别说就听了他们的吧,在这里住下,看了病之后也让自己放心啊。
几个人又都上了车,一会儿的功夫就来到了沈承志的父母家里,沈承志最先跳下轿车,一下就把司机师傅拉了下来:“这大过年的,你千万不能走,若是走的话,我可不愿意了。”
司机师傅说:“沈老弟,我就不走了,没听刚才马神医说了吗,我若不在这里住下,就不给我看病了。”说完嘻嘻一笑,算是答应了沈承志的请求。
实际上,在今天的早上马雪莲就已经在堂口上摆好了供品,只不过那是早晨的供品,年三十晚上的供品有着辞旧迎新之意,是一年中供奉堂口不可或缺的。所以马雪莲面对回来晚了,时间来不及的情况,才从别人的家里拿来供品的,目的就是怕错过供奉的时间。
春节是全家人一年中最应该团圆的日子。一进腊月门,被银装素裹点缀的大碱沟人家,便开始为过年忙活起来。特别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一直到除夕,人们每天都有不少的事情要做。在大碱沟地区长大了的人,自小就都会背熟这样的民谚:“二十三,灶王上天;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夜,坐一宿。”现如今在大碱沟周围的很多村庄,人们仍恪守着这些年俗。而这一段时间也是人们休息和娱乐的日子。过年期间大人们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或串门聊天,或扭秧歌、端锅儿(纸牌游戏的一种)、打扑克、玩麻将,孩子们则忙着吃糖果、分冻梨、放鞭炮、抽“冰嘎”(一种木制的陀螺)、拉爬犁,玩得是不亦乐乎。姑娘、媳妇和女孩子在此期间常会聚在一起玩“嘎拉哈”,这是一种用或猪或羊的后蹄骨头制成的玩具,有的还染上各种漂亮的颜色。她们三五人围坐在炕上,或单人一伙,或两人一组来玩,其玩法有掸、摞、抓等多种形式,很是有趣。
作为普通人家的家主沈清良在早饭过后,便在东屋摆上了供桌。大碱沟人家还沿袭着“东大西小”的传统,就是两代人居住的家庭,东屋住长辈,西屋住晚辈,过年的供桌也要摆在长辈的屋子当中,这是有讲究的,要把供桌摆放在堂屋的正位。供桌擦洗干净,围上绣花桌衣。摆正后,将沈家家谱从阁龛里取下,面南悬挂在供桌北面墙上,两旁配有对联。因为是家谱,不是祠堂,所以对联一般不追溯家族的由来,而是带有家训的含意,上联是“忠厚传家远”,下联是“诗书继世长”。家谱悬好,将神主从阁龛取下,在家谱下面按世次排列,但不摘神主套(过去叫启椟)。同时,将祭祀神主的专用器皿,如酒盅、茶盅、碗、盘、碟、香炉、蜡台等洗净抹干,按次序摆好。摆好后,该斟酒的斟酒,该斟茶的斟茶。香炉装上大碱沟本地产的金黄的小米子,以便插香。蜡台的蜡扦上插上描金的火红蜡烛。当承志母亲将供品、菜肴办好后,沈清良便按次序摆放。从神主向外延伸:第一行酒盅、茶盅、筷子;第二行米饭、水饺交替摆放;第三行菜肴,四盘四碗,四盘是鱼(必须是有鳞鱼)、鸡、猪或猪头(过去有很多人会用猪肚加细绳系成小猪,里面楦上萝卜丝儿,涂上糖色,酷似烤乳猪)、锅塌豆腐。四碗—般是炸小丸子、炸小鱼、扣肘子、粉条,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大碱沟人家的过年习俗,说是复杂其实也不复杂,但操作时,还得必须有着老人在面前指点一、二。
下午三、四点钟吃的一顿饭才是极其隆重的除夕大餐。一般来说,鸡和鱼是必不可少的,鸡取“吉”的谐音,代表着吉祥、吉利;鱼自然要越大越好,不但为了美味可口,还要取一个年年有余的口彩。吃饭之前,要放几个双响炮,俗名叫做二踢脚,随着炸开的红色纸屑,送走上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东北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是“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沈承志和马雪莲昼夜兼程,为的是给省公安厅的领导家的女儿去看病,自然就错过了这顿丰盛的晚宴了。
吃完这顿丰盛的大餐之后,就是年之漫长的守夜了。老爷们往往是喝了点儿小酒,东家串西家串地不是打扑克就是玩麻将,家庭主妇们还要忙着包发纸和大年初一时的饺子。最没事干的还是孩子们,有的玩口袋攒“嘎拉哈”,有的男孩子三五成群到当街上行走,圈着村里的大井,提着自制的纸糊灯笼或是用罐头瓶子制成的简易灯笼,里面点上“磕头了”(一种很短很小的蜡烛,点上一会的功夫就燃烧没了,时间非常短,像一个头磕下去,就会着没一般。)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一顿油腻的大餐后吃上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大碱沟人家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除了除夕大餐,守岁的午夜时分还要吃顿像模像样的饺子,这叫“年夜饭”。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包饺子首先是调拌饺子馅。饺子馅有荤有素,有的地方是严格区别的,但更多的是荤素搭配。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有的农家,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
年三十夜晚包的饺子,不仅形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规矩。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但是在黑龙江部分地区的农家,饺子却不能摆成圆圈。据说把饺子摆成圆圈,会让外面的“人气”、“财气”无法进入圈子当中,使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死。必须横着排成行或竖着排成列,这样方能使人缘、财源四通八达地涌来。大年三十晚上在守岁的时候辞旧迎新,要吃上一顿发纸时的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两三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沈承志领着马雪莲和司机二人再次返回自己的家里时,已是差不多午夜十一时了。母亲和嫂子、草雪儿几个正在厨房里忙乎着。烧火的烧火,炒菜的炒菜,都各有各的活计。就连沈望儿也和爷爷坐在一起,围着一个蒜缸子在那里挺是费劲地扒着蒜。
“爷爷,今年过年吃饺子,我一定能吃到钱币的。”沈望儿一边扒着蒜,一边和爷爷说道。
“我孙子有福,一定能吃到硬币的。我孙儿今天开始,每天都要有钱花了。”沈清良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孙子。
“我要有好多好多的钱。”沈望儿说。
“孙子,要那么多钱干吗呀?”沈清良问着孙子。
“我要给爷爷买好多好多的酒喝,还有要给奶奶买上好多好多的糖。”沈望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