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奉献青春>第二章

第二章

作品名称:奉献青春      作者:李蕴竺      发布时间:2015-09-17 22:05:18      字数:8595

  我在老乡大姐家住了几天,这期间大姐和姐夫给我介绍了几份工作。但是由于我体能太差不能胜任,还有就是我不想单纯依靠出力气挣钱,所以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已我来到了解放广场寻找出路,谁曾想这一来解放广场,便开启了我在大连多年的年寻梦之旅。
  老乡姐夫告诉了我解放广场的准确位置,经过了焦急等待的一夜,次日清晨我早早的来到了解放广场。所谓的解放广场其实就是个十字街的路口,远没有大连的人民广场和中山广场的规模。我来的太早了,街上没有多少人。以十字街的中心为定位点西向是太原街,我就是从这个方向做28路公交车过来的。东北方向有个十几层的高楼,那高楼的一层和二层之间探出约一米多的雨搭,给人的感觉是那个地方比较遮风避雨。我看到在那座高楼下边的排水坡上睡着十几个夜宿街头的和我一样的农民工,他们倚着行李打瞌睡,也有的干脆把行李展开盖在身上和衣而卧。
  我焦虑的踯躅在解放广场的街头一直到了大约七点之后,人们才陆陆续续的上来了。早晨这段时间到解放广场招工的都是一天或几天就能完工的短期工作,工资是完工就给钱一把一利索的,不过这种活都是老混市场的资深民工在做,竞争特别厉害。像我这样的身材矮小又不懂水电建筑技术的生手根本无法靠近,我只能在人群外边看着人家三三两两的走上了工作岗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解放广场找工作的人越聚越多,大概是我感觉工作机会应该回来了吧,因而我的心好像也没有开始那么焦虑了。我在解放广场民工聚集区穿梭寻找工作机会,一直等到了十点多也没找到。这段时间来解放广场招工的大部分是餐饮行业,供我选择的机会太少了。选择做服务员我身高不够,做厨师我没有那个工作能力,只能在后厨做勤杂工,但是我没有寻找到这个工种需要人的机会。我很想去附近的“公共职业介绍所”里边去找工作,因为当时在那里找工作是收费服务,所以那里边还很少有人光顾,我实在是舍不得自己兜里的钱只好作罢。
  中午的时候我用身上不多的钱买了一份简单的午饭,一边吃饭一边焦急的等待,内心的忧虑时时的撕咬着我。我惴惴不安的站在七月的烈日之下,努力的吞咽着口中的食物,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我无奈的站在解放广场的街头,七月的骄阳火一般的灼热,肆无忌惮的烘烤着每一个阳光之下的你我。那一刻我的心真的很脆弱,感觉很无助。这就是生活,生活的艰辛我已经让我尝到的苦难的滋味,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杀出重围,我一定要好好的珍惜来之不易的温暖。
  “你想找啥样的工作啊?我这要招一个学徒工,包吃住一天五块钱,单位是集体性质。”
  一个红光满面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老者叫住了我,我仔细的看着他,慢慢的回答道:“我是想找工作,特别想学点技术,你有这样的工作机会给我?”
  “我这是集体单位,相对有保障,不会像那些私企的小老板那样压工资,残酷压榨工人。”
  我心里暗暗的想:集体单位应该工作条件和环境肯定要比我刚来滨城打工的那家私企要好,虽然工资低点,肯定不会坑人,一定会学到技术的。
  因为我需要吃饭,需要改变自身命运,所以我答应了老者的请求。老者和我约好了第二天早上在解放广场见面,然后一起去工作单位。就这样我回到了老乡大姐家,告诉他们我找到了工作。
  第二天清晨我按约定的时间在解放广场等候,那位老者果然如约而至了。一路无话,随着汽车的颠簸我来到了滨城之行的第二个驿站。这个地方是郊区,不知道为啥中国农村都已经私有化了,为啥这个地方还保留集体经济呢?我打工的这家单位隶属于“万宝实业集团总公司”,在这呆的时间长了我才知道原来是这里所有的地都被工厂和各种不知名的单位给占了,农民没有地种,实行“承包责任制”也就失去了意义,索性就把集体经济保留了下来。
  我之所以有今天的结果,我真得感谢我这次在这学徒的经历,因为在这里我切身感受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下的工厂里老工人带新工人的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模式。这种状况以前只是在电视剧里见到,即使多年以后直到现在,这种工作机会我再也没有遇到。在私企里打工,大家都是竞争关系,彼此的勾心斗角,貌合神离,人不为己将很快就会被扫地出门,真正是教会个徒弟就饿死了师傅。现在很多私营公司的运营模式就是鼓励员工向先进员工学习,一旦有人可以顶替原来那个“先进员工”的工作,结果那个“先进员工”或是降工资,或是被辞退。就像我现在打工的私企,虽然我们都在同一间办公室,但是彼此的电脑都设了密码,本人不在其他人根本无法打开他的电脑,即使你想偷艺也不可能了。现在我国中小私企里边工人技术难以更新换代,没有师傅真心的教徒弟恐怕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吧?甚至有些企业还对关键技术进行分割,就更大的损害了技术的可持续进程,继承都继承不好,何言以发展呢!
  初到这家工厂,我感觉到很拘谨。这家工厂位于村东南方向的一个角落里,工厂的西侧是村里的小学,其他三个方向是道路。由于这家工厂原来从未招收过异地打工的工人,所以厂里没有职工宿舍。为了实现对我的包吃住的承诺,厂里安排我暂时住在了门卫,在门卫值晚班的是个将近六十岁的中等身材的单身老者,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名字,老人的身体不是很好,我在夜里睡觉经常的会被他的咳嗽声音吵醒。我在此打工期间业余时间大部分都是和老人一起度过的。
  门卫位于工厂大门的西侧是个非常典型的值班室位置,房间不大也就十平方左右,东西走向,西边有可以容纳两个人睡觉的土炕,南北各有一个大窗户方便瞭望,门在东侧可以直视走进工厂的人。房间东侧靠门的南边有一个桌子,桌子里侧上方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出入登记薄”,是值班工人用来对“非本厂员工”进厂实行登记的记录手册。这个门卫值班室就是我曾经生活了八个月的起居室,过了这么多年我都没能忘记他,我曾经在梦里无数次的梦到他,我的欢乐,我的梦想,我的人生都在此地刻上了深深地烙印。
  
  这家工厂的院子中央有一个大花坛,花坛的正北和正西是两排互相贯通的厂房构成了工厂车间的主体,正东方有一排房子是办公室、食堂和库房,大门位于花坛的正南方向偏东,再加上大门西侧的门卫及西南角的公厕,整个布局特别像传统的四合院。大花坛盛开着不知名的鲜花,厂房玻璃干净整洁,还有院子的宽阔都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看到这些,我不由得心中暗自揣想:到底是集体单位和私营企业的家庭作坊就是不一样,充满了人性化。
  走进车间我看到有两个人正在专心组对一台配电柜壳体,两个人一老一少,年龄大的那个从表面看应该在六十岁左右,年轻的那个好像只有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我凑过去仔细的观察,他们只是工作并不理我,我看了一会甚是无趣,就离开他们,在车间里四处闲逛。只见车间里窗明几净,水泥地面很干净,应该是经常的打扫才会如此,我向西走到头向右一拐就从北向车间进入了西向车间。这个车间应该是专门焊接和组对工件的地方,南北走向,东西两侧都有窗户,里边光线非常充足,在东西侧靠近窗户的地方各有一个约两米宽四米长的组对工件的平台。我想这里大概就是我今后就要开始工作的地方了,因此我并没有因为暂时没有干活而感到手足无措。我冷静的盯着车间的每一个地方看,满足我每一分的好奇,在靠近西侧窗口的那个对活平台上有一台半成品的角钢骨架,我想大概是个残次品吧,因为我明显地看到了几处开焊的地方。
  当我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这个残次的半成品的角钢骨架时,厂长和那个把我从解放广场找来的那个老者走了进来。厂长见我非常用心的的看着眼前的物件,就笑着对我说:“怎么样,你能干好吗?”我连忙回答说:“只要有师傅带我,我肯定能干好。”一边说着我一边打开焊机拿起电焊钳按上焊条,对着开焊的地方补焊起来。厂长看着我没在出声,转身和那个老者走了。因为有几个从市里请来的老师傅还没有到位,所以我暂时还不能正式干活,今天只能是先熟悉一下环境。
  由于我稍微懂点电焊,所以厂里决定要我单独和一个铆工师傅一起工作,让这个老师傅专门带我干活,这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提升自己的机会,所以我特别的珍惜。
  次日早晨,市里的几个工人师傅坐着通勤车来到了厂里,经过简短的介绍和寒暄过后,厂长将我领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师傅面前。厂长笑着对那个老人说:“曲师傅,这个小伙给你当徒弟怎么样?这个孩子挺勤快的,还能焊电焊。”曲师傅听了笑着对我说:“你还会烧电火,行了,我要你了。”就这样“曲师傅”成了我打工生涯当中的第一个真正的师傅,我还有一个姓李的师傅也是在这个厂里认识的,在我的打工生涯当中非常幸运的遇到了两位师傅,虽然和他们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久,但是他们对我的言传身教一直影响我到今天。
  师傅今年已经六十八岁了,说起话来嗓音洪亮,性格非常的开朗。虽然没有正式的拜师,但是我也学着电视剧里边看到的小学徒对待师傅的方式,每天早晨给师傅打一暖瓶热水供他泡茶,下午下班打一盆水供他洗脸。师傅是“大连重型机械厂”的退休职工,他们这一代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把自己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共和国,现在光荣退休也算是自得其所了。
  虽然我在最初来大连打工的那家单位学了一点电焊焊接的毛皮,但是一旦真正操作起来可就捉襟见肘了。我们现在干的这个活是给“大连机车车辆厂”做的机车操作台,是内部角钢骨架外部钣金壳体,在施工过程当中,因为结构的异性产生了很大的结构应力和焊接应力,组对时如果焊点虚连就会马上开焊,所以这个角钢骨架就比较难以组对焊接。这时候我才明白,为啥我能看到那么多的残次品在车间里了。这对我来说还真是个挑战,有很多时候师傅紧握工件焊点两端的手刚松开,我焊过的地方马上就开焊了,没办法还得再来一次。师傅气的对我连声吼叫,而我只能灰头土脸的听着,一句也不敢回。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的开始熟练的操作电焊了,因而师傅吼叫次数越来越少了。这段时间我经常的向对面西向窗口的那个组对平台的电焊师傅请教如何能够提高焊接技能。这个电焊师傅是个女人,也是退休职工。别看她年龄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她的眼角眉梢都透漏着顽皮,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她年轻的时候很受大家宠爱吧,她为人特别的热情,有问必答,有时候甚至是她在焊活的时候要我拿着焊帽透过玻璃看仔细的看她怎样工作。
  
  在对面平台工作的是三个人,一个是铆工师傅,一个是前文提到的那个电焊工、还有一个学徒工。那位学徒工比我晚来几天,不过他就没有我幸运了,因为有了电焊师傅他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他是黑龙江鹤岗人,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因为企业改制下岗失业来大连寻找出路。
  由于这位大哥和我一样都需要在厂里住宿,所以厂里给我俩统一安排了宿舍,就在工厂西边小学所在的那条街上。每天下午下班我俩吃过晚饭和门卫值夜班的老人闲话几句之后就回宿舍了,白天劳累了一整天,回到宿舍里总该彻底的放松一下了。
  这位大哥刚来的时候很拘谨,不问不说话,日子久了我和他逐渐的混熟了,有时我会跟他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至多回一句“你这个狗屌”再无下文。他原来是国营商店的修理工,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商店柜台和水暖电气的维修,商店改制承包给个人之后他被强制买断工龄下岗了,而她的妻子因为是售货员从而避免了此次厄运。他一个老爷们赋闲在家,心里过意不去,再加上和妻子吵了一架,就一个人从家里来大连寻找生计,顺便散散心。他的祖籍是山东诸城,当年他的祖父因为在老家贫困,为了更好的谋生就闯关东来到了黑龙江,他这个人除了性格倔强像个山东人之外再无可像之处。因为他年长于我又有容人之心,所以我经常的和他开玩笑,把他实在逼急了就把他父亲在他小时候经常训他的话“你小子,不抴揍心里难受”搬了出来。总之和他在一起居住还是很愉快的,它包容了我的无理和小性格。他的媳妇在他来大连之后就后悔了,不停地给他打电话要他回去,他回答说:出都出来了,怎能这么轻易的回去,怎么也得挣点钱啊!后来实在是扛不住老婆的软磨硬泡,没有坚持到年底就回家了,这样我不得不又重新搬回到门卫居住。
  “曲师傅”这个人,大概是因为年龄大了的缘故,非常的爱唠叨,在工作间隙休息的时刻总是跟我絮絮叨叨。我耐心的倾听着师傅说的每一句话,虽然我有时并不是很理解和感兴趣,但我还是坚持到老爷子讲到最后。因为我的耐心,师傅有时候很感慨的对我说:“嗨!你这孩子,……”。在不断的倾听师傅的诉说中,我听到了很多的铆焊和钣金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总结,而这一切都对我今后在这一行工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从内心里是非常感激师傅的。我和师傅在一起工作的这段时间,我收获很大。这个活的最后焊接工作是由我独立完成的,虽然有时很疲劳但是我得到了锻炼,电焊操作也更加得心应手了。师傅在对这个活进行平台划线放样做工装的时候,我都是在身边的,师傅并不像有些人那样每到关键的地方就把学徒支走了,有的时候甚至还让我自己独立的做一些简单的工装,对这个活来说师傅也算是倾囊相授吧。
  我和师傅在一起合作了三个多月,师傅因为年老体衰辞职回家养老去了。这样我就迎来了我在这个工厂的第二位师傅,这个师傅姓李、五十多岁,是“大连机床厂”的退休职工。“李师傅”老家是山东农村的,家乡修建水库动迁落户大连因此摇身一变成了工人阶级的一份子。李师傅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进工厂的年龄比较早,他十四岁就进工厂学徒直到现在退休。
  曲师傅、李师傅两位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老工人,拥有精湛的技艺,高尚的情操,他们为共和国的建设洒下来辛勤的汗水。此生有幸有过这种“传帮带”的经历,使得我在看反应那个年代的电视剧的时候,丝毫感觉不到虚假。然而时代变迁,过去的工人阶级之间的那种朴素的情感再也寻找不到了,利己主义已经成了我们行动的指南。
  有时候我焊接完工的角钢骨架会出现因为结构应力或是焊接应力引起的细微变形,这种变形会给下道工序钣金配套带来很大的困难,李师傅总是想办法把这种隐患处理掉。每当李师傅检查我焊接完工的角钢骨架,纠正变形的结构时候我总是和他说:“都已经完工了,还费这事干嘛啊?”。李师傅对我说:“不行,必须检查,我们不能把麻烦丢给人家,这不让人家骂我们吗?活干不好,丢手艺。”李师傅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打工生涯中形成的我爱较真的,爱钻研技术的性格大概就是源于此吧?
  在这家工厂里打工的年轻人有四个,除了我和那个黑龙江的大哥之外还有两个他们当地的年轻人。其中的一个前文中曾经提到过,就是我刚来这家工厂时在车间里看到的那个年轻人,这个人其实已经不能算是学徒工了,因为钣金下料,对活焊接他都能行。因为他师父存在的原因,所以大家一直在名义上认为他还没出师。当然他的工资肯定是不能按照学徒开的,要不以他的技艺早走了。我就是到了这个单位才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折弯机”,就是最普通的那种液压折弯机,但就是这种折弯机那也比我最初打工那家的“手捹压力”强得多啊!因此我总想琢磨着比划一下,所以我总是求他帮忙教我操作这台机器。他抹不开面子,只好教给我了,这对我几年之后到“北方制动器厂”打工时独立操作折弯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因为和李师傅学徒的原因,我还和在这家单位工作的本地另一个年轻人发生过一点点的小插曲,这个小伙子,大大的眼睛,大嗓门。大概是因为着急找对象吧,平时工作不怎么上心,所以他师父对他总是不满意。经常的看到他到处闲逛,而他的师傅总在忙碌。在“曲师傅”离开而“李师傅”没到来之前我还和他师傅合作几天,因为我的“勤快”让他无事可做,这让他很没面子。别人告诉我说:“他扬言要揍我”。不过我始终没有看到他的实际行动,总之他对我表面还是很友好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已经年底了。有一天厂里在村北海边弄来了很多的海蛎子,要大家把海蛎子肉给剥出来,说是给“机车厂”里的负责人送礼。现如今弄点活维持企业的生存很不容易,大家都这样做,咱不做就很可能会失去了这一大单业务。说起来,机车厂负责对我们加工的产品验收的人可真是牛气,来到厂里对我们指手画脚,总之看我们就是不顺眼,直到厂里遵守了“潜规则”,他才怏怏的离去。“机车厂”的活确实比较难做,我们曾多次到机车厂维修我们制作的“操作台”,其实也没啥大毛病,比如对方的电工车间的工人在给操作台配线的时候,螺丝不容易旋进,有时候运输过程中产生变形造成整体结构的偏移给对方往机车里安装造成不便。出现这些毛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咱们购进的钢材材质有问题,还有就是出厂检验的浮于形式。这个工程的利润空间很有限,如果全部配套完整,厂里根本就没有利润了,因为是集体企业就不能像私营企业那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从工人身上赚取更大的利润,厂里赚钱要上交集体和交税、还要给员工于福利这些都压缩了这个工程的利润空间。这种让人拔了若干层的皮的工程,到了这个乡下集体小厂能够维持到今天继续生产已经实属不易了。同样的比例的利润放在私营企业就会挣钱,集体企业就遇到很大的困难,这大概就是当年大量小型集体企业纷纷倒闭或改制的一个基本原因吧。
  我刚来的时候,因为我是外地的打工者,而且还是年轻人,所以大家对我很照顾,都把我当成扶贫对象了。给我拿来了很多旧衣服,尽管我并不是很愿意接受,但是我不能驳了大家这份心思,收了压在箱底。白天在门卫值班的是一个稍微有点踮脚的女人,身材不是很高,但是一张嘴很能说。她是庄河人,因为在这里打工多年而且还找了个当地人做老公,因此她落户到本村,集体照顾她的踮脚不方便让她到这家工厂做白班门卫的工作。这个女人整个就是一个话痨,只要有人和她搭话,就说个没完。经常的给我讲她在这里打工如何的能够吃苦,才有的今天,对自己的经历充满了自豪感。她除了白班做门卫工作之外还负责配合工厂出纳在食堂做中午饭,午饭是标准的四菜一汤。因为厂里的员工比较少,所以中午大家在食堂就餐没有像现在的企业那样每个人一套餐具分着吃饭,我们吃的就是大锅饭,全厂的员工两张圆桌及配套的椅子就够了,每当吃饭的时候很热闹,互相让菜,闲聊几句。我的晚饭都是在这个时候做好了的,晚上我在门卫的烧水用的煤气灌上热一下就可以了。
  其实干电焊很辛苦的,每到晚上下班的时候我的脸因为电焊弧光辐射而变得红红的,那时候我正是青春年少,所以那被电焊烤红的脸居然比女人擦了粉脂还要好看,这种美丽也许就吸引了异性的注意了吧。在这个单位做出纳的是一个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她姓林,因为年纪比我大,我叫她林姐。他是单位的出纳还兼做库房保管员和食堂做饭。我的晚饭就是她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单独盛出来的,每到晚上下班的时候,我到门卫都会看到我的饭菜已经煤气罐上的锅里放好了,
  林姐这个人工作比较负责任,对我也非常的照顾。我刚来这家工厂的时候,我看见她还以为她已经三十多岁了,她那个时候好像不是很爱打扮,脸色黑黄。大概是厂里从前没有像现在这么热闹吧,女人不爱打扮并不奇怪。隐隐约约的我感觉林姐在看我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欲言又止眼神里充满了温和,人也越发的漂亮了许多,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开始化妆和注意穿戴了,应该是跟机车厂合作经常有客户到厂里参观,为了单位的形象才如此吧。
  我打工的棋盘村位于大连的北郊,村的北边就是渤海湾,闲暇时刻我经常的会去海边玩耍。大海的宽阔,大海的浪花,还有我的梦都交织在一起了。海风吹过,在炎热的夏季感觉特别的清凉,即使是冬季,我也会在天气好的日子去看海。沿着海岸线走,眺望着远处大海的深处,不时的有海鸥飞过,几声鸣啼,隐约可见的远处的黑点高出海面,那大概是陆地吧,或许是其他……。我爱大海的博大和包容,也许只有大海才能够容纳我的无知和愚蠢吧,在我的记忆深处“大海”总是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我不是个心胸宽阔的人,我有很多的无奈和激愤,经常的会叹息命运的不公平,这些在我的心里积攒的久了,我就总想找个地方释放出去,也许是大海恰恰就能满足的我欲望吧,所以我在大连的那段峥嵘岁月总是喜欢去看大海。
  第二年春季厂里和机车厂的合作出现了裂痕,合同难以延续了,工厂因此放了假。大家都各自回家谋划未来去了,只有我因为是外地的回家不方便,所以暂时在厂里居住等待复工。有一天早晨,值晚班的门卫老人还没有回家,正在和我说话,这时就听见外边有响动,抬头一看原来是门外来了两台轿车,有七八个人从车里下来。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年纪约在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似乎很威严,他并不说话,站在车边不动。这时一个长头发的年轻人走了进来,进门就问你们厂长在哪里?当时我和老人都感觉情况不妙,老人很害怕,而我也很茫然。那个年轻人,见没人搭理他,非常恼怒。一近身就到了我跟前,对着我的左右太阳穴一面一拳,我当时有点懵,不知所措。这时那个中年人走了进来对我说:“你们厂长家在哪里,快告诉我。”这时我才明白:遇到吃黑饭的人了。但是我不敢把厂长家的住址告诉他,只是推托说不知道,大概是他们不想惹事吧,并没有再为难我们。他们临走的时刻,那个长头发的年轻人赏了我一脚并对我说:“以后对大哥说话客气点”。我们将早晨发生的情况向厂里做了汇报,厂长没有说什么。后来我从门卫老人的嘴里得知是厂长的小舅子欠债不还,人家着急找了讨债公司来解决,那些人找不到事主才引来了这场风波,现在想起来感觉还是有点心悸。
  我在厂里等了将近一个多月,仍未见开工,因为厂里包吃住,所以我当时并没有太着急。有一次,林姐给我买菜的时候对我说:“你不能再继续等下去了,你一个大老爷们不挣钱怎么养家糊口,赶紧想办法吧”。听了这些话我才幡然醒悟,知道复工没有希望了,就这样我再一次走向了解放广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