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秦人西来假,大江东去真
作品名称:史记是拿来评说的 作者:穿越中的书生 发布时间:2015-08-04 13:24:15 字数:3917
第六章第一节:秦人西来假,大江东去真
——依《秦本纪》而写
秦人的族谱,历来是一个比较繁杂的问题,就是史记中的记载,也是含糊其辞,不得其要领。弄清楚秦人的来历,是读《秦本纪》必须过的一关,否则,不过此关,后面的情节,将无法说清。
据史记上说,秦人的先祖,是颛顼高阳氏的女儿(或孙女)女修。这个女修,也是个无性生殖的主,吃了一个燕子蛋后,就自动怀孕了,生下一子,叫大业(可能是乳名)。这个大业,可不得了,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皋陶。皋陶在舜、禹时期已经很发达了,做到了士师和理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法官,称他为中国司法鼻祖,是一点也没问题的。至于这个皋陶,有没有子凭母贵,不好说,不过,老子英雄儿好汉,这样的事,现实情形多的是,官二代啊,富二代啊,就是最好的注解.
大业娶了少典部落的女子女华,生子大费。这个人,更了得,就是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伯益。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给他黑色飘带,以表其功,并赐给他一个姚姓的美女。看看,这伯益,身披“黑飘带”,还有官赐的美人,这不是内定接班人前兆,又是什么呢?
果然,舜帝,大禹都崩了后,大禹按照禅让制,把王位传给了伯益。但,大禹的儿子夏启,很另类,并不按老规矩出牌,直接起兵,灭了伯益,自已做了夏国的第一把交椅。关于伯益所在的势力范围,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王国维等为代表的“西来说”;另一种是以卫聚贤等为代表的“东来说”。西来说的主要论据有二,其一:秦人祖先中潏已经“在西戎,保西垂”;其二:秦人祖先大骆之子非子所居犬丘,是汉陇西郡之西县的西犬丘。依此论断,秦先人当是西北地区的原住民。但此说有硬伤,无法说清中潏以前的秦人历史,论据略显不足。另一种说法,即“东来说”,其主要论据有三,其一:秦人与商人有共同的“燕子”图腾崇拜;其二:秦人和商人,在经济生活上有共同性,都以狩猎、游牧业为主;其三:考古发现,秦人墓葬与商人墓葬,形制很相似。两种说法,皆有其道理,吾个人比较认同“东来”说,即秦人先祖,当是东部地区的原著民!
话说,当时伯益的势力范围,在山东的日照地区。由于夏启与伯益争夺部落联盟的首领,两个部落之间,发生了惨烈的争夺之战。伯益战败,被杀,其族人,被迫退出中原之争。这次战争,不但使东夷地区延续了几千年的尧王城等古都毁于一旦,而且,还使得这一地区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秦人无法,不得不背井离乡,万里迁移来到西北地区。一般来说,一个部落的地盘与图腾崇拜,是相对固定的,即使有变化,也不可能变迁得如此之快。如果不是战争来打破了这种常态,很难有更有经济与合理的解释。
辣块妈妈的,好了,“西来说”也好,“东来说”也罢,其实,这些事,都是上古的传说,真真假假,一时真难说清,就不必太过于深入了,历史宜粗不宜细嘛。
伯益死后,留有二子,就是大廉和若木。关于这两个分支,历史也多有考证,烦杂得只想骂一句“仙人板板的,真烦啊”。我仅从史记的角度,略为谈一下。其实,太史公对这两个分支,也是昏迷得要命。先说若木这一支吧,若木,就是俗称的费氏,他的玄孙有一个叫费昌,有时在中国,有时在夷狄,夏商变天之际,这个费昌,把握住了自已这一族的命运,果断叛逃夏国,加入商国的队伍,驾驶战车,参加了鸣条之战,报了夏启杀伯益的世仇。可能是因为此战的军功,费氏这一支,从此在商朝官场上站住了脚。到了商纣王时,还有权臣费仲,也系费氏一脉的子孙,还在为商纣王打理朝政呢!
另一分支大廉,俗称鸟俗氏。这一支,可能还保留着秦先人“玄鸟”崇拜的仪式与风俗。三家注解为这一支秦人是鸟身人言,恐怕是想当然耳。鸟身人言,我所能理解的是,这一支秦人,头戴鸟形状的饰物,身插羽毛,土著人的民族妆扮,并没有随时代的前进,有所改变。这些“鸟人”,从零星的史源看,开化得的确比较晚,到了商太戊时期,大廉的玄孙孟戏、中衍,才得到了商王的青睐,当上了御用马车夫呢。
格老子的,又一个难题出现了,史记上说“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这个“其”字,做何解?是指孟戏,中衍,还是费昌呢?不得而知。我多情地窃想之,可能我们敬爱的太史公,也不知道吧,所以,才故弄玄虚,让后人猜到脑残,呵呵,我才不上太史公的当呢。吾解之为中衍之玄孙吧,好歹都有一个“中”,都是一个系列的,只能这么按常情推之了,缺档,偶也没法。
中衍的儿子,就是蜚廉。这是商纣王时期一个很有名的主,战功非常显赫,是商纣王的快速反应部队。为什么有如此一说呢?史记上说得很清楚,“蜚廉善走”,主帅跑得快,手下,肯定也不是二百五,将熊熊一窝嘛。当时,周武王伐纣,蜚廉的儿子恶来在纣王的城防部队压阵,商纣王的70万大军崩溃后,恶来虽然号称战神,但也无法制止溃败之兵,死于乱军之中!而牧野之战时,偏偏天公不作美,纣王的蜚廉部队,当时正在北方设防,虽然号称天下第一快速,不过,他不是曹操,说到就能到。当蜚廉率所部返回朝歌时,地盘早也被周军所占,周严密布控,蜚廉见大势已去,只能将所率之部,潜伏在霍太山,打打游击而已。周对这一支商纣王仅存的精锐部队,岂能轻易放过的。周军大举进攻霍太山,蜚廉且战且退,最后退至老根据地东夷之地,蜚廉再无退路,壮烈于东海之滨。对于史记上所说的,什么向死后的纣王汇报军情,什么出现了一口石棺,什么上帝让你死,死后你的子孙得富贵,这些情节的出现,不是小说,胜似小说,太离奇了,实不足取。蜚廉所部,不可能因为一口石棺而瓦解,石棺的神秘力量,也太神乎其神了吧。一般而言,一个部队的解散,要么是投降,要么是血战到底,除此之外的原因,恐怕都牵强得要命。《竹书纪年》上说蜚廉最后死于东海之滨,这可能就是历史的真相,我想。
蜚廉战死后,又留有二个分支族系,就是恶来系和季胜系。先说季胜系,季胜,是蜚廉的儿子,生孟增,孟增得周成王宠幸,封地在皋狼,所以又叫宅皋狼。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到了造父时,季胜这一系,真正发达了,因为,他当上了周穆王的御用车夫。当周穆王与西王母幽期如密,缠绵悱恻时,他的周王城附近的有徐国,趁国内无主,公然造反了。关键时侯,会出现关键的人,造父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造父,是个飞车高手,日行千里,终于在大周危急存亡时分,驾驶着周穆王,闪回到了周王城,化解了这一场危机。周穆王很江湖,仗义地将赵城赏给了这个飞车高手。从此,造父的后人,依赵城为姓,是为赵氏,这就是后来战国七雄赵国的最初来源与历史渊源。
再说说恶来系。恶来在牧野之战中,死于此役。恶来死前,留有一子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好了,必须说说这个非子,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王立群先生讲《秦始皇》,是从非子讲起的,这是有讲究的!因为,非子之前,秦先人的历史,各家有各家的说法,难有定论,且史记也说得模糊,很难统一,故王立群先生从此人说起,是较为经济与稳妥的一个打算。格老子的,时事造英雄,非子之前的先人,没有那个时机,不得不依靠造父一族在周朝的威信,过天混月,打发日子,那一种寄人篱下的滋味,怎一个惨字了得。功夫不负有心人,好了,非子等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有这个机会,不想飞黄腾达都难。
原来,非子所在的时代,正是周孝王中兴周朝之际。周孝王想加强周国骑兵,需要大量的战马,于是,就开了一个皇家的养马场。养马场开了,总得有一个有“弼马瘟”来管理场子吧。正好,非子这个人,就是这方面的奇才,并且是家传绝学。果然,非子一出手,效果立马就显现出来了。一年过后,皇家马场的马匹多了一倍多,周孝王大喜,决定大赏非子。周孝王找到非子的父亲大骆,想让大骆立非子为嗣,事不凑巧,大骆的长子成有一个好外公申侯,是个强悍并且会忽悠的老人家,他强烈地反对,说什么这样做会破坏西北的民族团结,会破坏西北的和平局面。这个周孝王,也是高兴过了头,非子不是长子,废长立幼,与主流思想大大不合,也不知他是如何想的?好在,这个周孝王,是一个玩“脑筋急转弯”的会家子,此路不通,咱另想他法。周孝王说:“这样吧,你们的老祖先伯益,就是管畜牧业的,被舜帝赐予嬴姓。现在,非子就继承他吧,另外,我划一块秦地给非子,做为他的封邑,让他当我的附庸国吧。”申侯千算万算,没算到这一招,非子不禁得了天子的封地,还得了嬴氏的祭祀和赐姓,赚大发了。周孝王力挺非子,非子的后人,不负所望,不但走出了秦地,还走出了西北,最后一统江山,灭了六国,仙人板板的,很不好意思。这伙鸟人,依秦地,建立了一个国家,就是灭周的秦国呢。非子想不到,周孝王呢,更是没有料到。历史,有时,也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变数,不是吗?
乖乖个东,秦先人的来龙去脉,基本说完了,这族谱,讲起来真“弯弯绕”,我来简单总结一下吧。秦人的先祖是女修,从女修到伯益时,分为二支,一支费氏,到商纣王的费仲时,基本上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另一支大廉,继续发展,到蜚廉时,又分为两支,一支季胜系,发展到造父,成为赵国的祖先。另一支恶来系,发展到大骆时,又分为两支,一支长子成系,后被历史无情淘汰出局;另一支非子系,成为秦国的祖先。历史上说秦赵是一家,从秦先人的族谱来看,的确系出同门。一个驾马的造父,造就了战国七雄的赵国;一个养马的非子,造就了统一天下的秦国,所谓的行行出状元,这不是明证,又是什么?所以,没必要看低你所从事的职业,说不定,哪一天,你也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王,这就是励志的全部!
秦人是西来的吗?这些历史的真相,已经消失在岁月的更迭里,不复重新来过。但是,青山依旧常在,夕阳照样鲜红,站在这些历史的烟云中,历史的长河,滚滚东来,只是,那卷起的千堆雪,不知哪一朵浪花,会照亮千年后的你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