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风雨丽人>卷一《下乡之路》第四章(三)

卷一《下乡之路》第四章(三)

作品名称:风雨丽人      作者:与幸福牵手      发布时间:2015-03-11 08:18:56      字数:3898

  
  当丽君和王平在医院分手了之后,她才想起了自己:“糟糕,别人都走了,我怎么办?”直到现在,她才想起自己的难处。
  原来,丽君的家刚刚搬过。搬家后她还一直没回来过,所以不认识回家的路。地址也不是很详细,只知道新家离滨海公园不远。
  这真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丽君本身是个路盲,她连滨海公园都找不到,更何况地址不详的家呢?再说,现在是非常时期,避难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个指定地点,搭起了临时避难所。她的家人现在在哪里更是未知数了。
  “怎么办?”丽君太苦恼了。
  这时间,路上已经没什么行人了,地震巡逻队多了起来,有民警巡逻队,还有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巡逻队。
  “姑娘,你怎么还在这里?”一队戴着红胳膊箍的群众巡逻队在她面前经过时,一位老人看着满头大汗着丽君说。
  丽君一看,原来是刚刚送李姑姑来医院的老人。她顿时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大爷,原来是您们,太谢谢了!刚刚帮了我们那么大的忙。”
  “谢什么?应该的。”一位老人郑重的说,“孩子,你也不看看这是到了哪了?还说傻话,你这是到家了呀!”
  “到家了。”这是多么质朴的一句暖心话呀。
  现在“家”对丽君来说又是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别的青年都可能已经回到家里了,惟独丽君的家在哪里还不知道呢。
  “孩子,别人都走了,你怎么还不走?”老人又问。
  “噢,我不认识家了。”丽君为难地说。
  老人一怔,“不认识家?这样说,你不是市里人?”
  “不不不,我是市里人。”
  “是,怎么会不认识家?真新鲜。”
  丽君拍拍脑门,怪自己没表达清楚,“是这样,我家是前些日子刚搬的,我一直没回来过。大概是在滨海公园附近,现在不知道在哪里搭的棚子。”
  “是这么回事,知道滨海公园就行。”大家围过来,并且就地讨论起来,最后对丽君说:“你别着急,现在我们带你去找民警。”
  现在,有许多居民小区的提示牌上都写着:有事找民警。大概就是从那个年代流传下来的好传统吧。
  “麻烦您们了。”丽君真的遇到了贵人。
  当一行人来到岗楼,值班民警听到这个情况,非常重视。他们马上与所长取得联系,所长根据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原则,很快做出决定:派三名民警,三名群众巡逻队员护送丽君回家。
  这个决定令丽君喜出望外,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丽君乘坐民警的摩托车出发了。
  一路上,所过之处,街道两旁全是临时防震棚,什么形式的都有。一些老百姓席地而坐,警惕着空气中的丝毫动静。
  朦胧的星空下,如沙的夜雾,消无声息的飘过。
  暗蓝色的大地上,地震造成的恐惧和警惕都隐藏在每家每户的临建棚子里,很安静。只有花草做着芬芳的美梦,青蛙虫儿唱着清脆的歌。
  突然,一支摩托车队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民警们按照丽君说的基本方向,一路前行。
  路过一座桥时,桥对面过来了另一批巡逻队。双方互相通报了情况,得知丽君是他们管辖区域内的知青,又是从灾区过来的,对方非常热心。其中一名领队摸样的民警临时决定,派两名民警与先前的民警一同护送丽君回家。
  滨海公园到了,民警们在滨海公园附近的避难所,挨家挨户进行了拉网似的询问。
  
  自从地震以后,丽君的父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们想去看看丽君和姥姥一家,无奈交通中断,根本没办法。眼看几天过去了,还是无法打听到丽君的一点消息。
  这不,又出去打听了一天消息的父亲,坐在小板凳上,低着头一根接一根地抽着劣质香烟。母亲靠在临时搭建的防震棚的地铺上唉声叹气,今天他们又要失眠了。
  天气很闷热,避难所的大多数人都停留在防震棚外的空地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随地而坐。
  远处的民警们一路打听着丽君的家,一边走来。
  父亲听见棚子外面有人问话,忙站起来走到棚子外面。
  夜色下,他看见几个人向他走来,近前才看清楚,原来是民警和巡逻的队的人。
  “请问,这里是丽君的家吗?”民警大声问。
  父亲一边冲着棚子里面的母亲喊:“是找咱们的,快出来看,快。”一边跑着迎上前去,“是,是丽君家。你们找谁?”
  母亲也跑出来,“谁找我们?”
  他们还没站稳的时候,丽君就大喊着“爸...妈...”扑到了母亲怀里。
  看着完好无缺的丽君,在那么多的民警们的护送下从天而降,父亲母亲惊喜万分。
  父母亲还没来得及问丽君,丽君就指着这些民警告诉爸妈,他们是从哪里开始护送自己,又是怎样挨家挨户地找了过来。父母听了丽君的介绍,又惊又喜,那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父亲母亲都是老实人,面对如此情景,高兴得不知如何表达感谢之情,所能做的除了笑,还是笑,所能说的就只有一句话:“谢谢大家!谢谢民警!”
  最终,父母也没能从民警们和巡逻队员的嘴里问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只告诉父母:“您不需要知道我们的名子,您只需要知道我们是人民警察,是为人民服务的就可以了。”
  民警们连一口水都没喝就走了。由于作者的笔力有限,那感人的情景,用任何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那一刻永远锁定在脑海里。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人是还否健在?如果健在,他们是否记得有这么一件事情?有可能他们不在了,也有可能他们不记得了。那个曾经在困难之际,受过他们帮助的老知青没有忘记他们,她把他们写在了书里,借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这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好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非常时期的重逢有一种泪如泉涌的喜悦,还有着死里逃生的悲壮。弟弟妹妹围着丽君,转来转去。
  母亲搂着丽君问长问短,好像要把一肚子的问题一股脑的倒出来似的。
  父亲默默的坐在一旁,仔细听着她们娘两个的对话,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
  当母亲听说丽君姥姥受伤的消息,她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直到公路通车以后,姥姥被农场领导安排来津城救治,母亲把姥姥接回家里,丽君母亲的心才又放下。
  和家人团聚在地震棚的丽君,一起聊啊聊,说啊说,简直是不知停歇了。
  这防震棚的邻居们都是震后从四面八方临时汇集到这里的。地震使人们非常警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牵动着他们的神经,唯恐又是大地震前兆。即便是熟睡中,他们的耳朵也是特别敏感,一点声响都会让他们鱼跃而起。更何况是搭建的临时住处,稍微有点动静就会惊动这些左邻右舍。此刻,丽君和父母亲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附近的邻居们。
  现在,邻居们正从一间间蜗居的小棚子里面探出头来,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张望。很快,她们就发现了让大家兴奋的情况。原来是邻居家的丽君回来了。
  他们不看还好,一看吓一跳。丽君回来,为什么要惊动这么多民警?还有戴红胳膊箍的巡逻队?
  这一发现非同小可,许多人不约而同的从各自的小棚子里来到丽君家门口。不一会,丽君家的棚子前面围了一大群人。
  丽君从地震灾区回来的消息传的真快。一会的功夫,远处的居民打着手电,有疾步快走的,有一路小跑的,相互催促着,朝丽君家的防震棚围拢过来。
  他们赶过来的目的,就是想听听,从重灾区来的丽君说说地震的实际情况。他们哪里知道,就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丽君已经为许多的群众反复讲了不知多少遍了。
  静悄悄的避难所内,不管认识不认识的,大家鸦雀无声地席地而坐。黑暗中,烛光摇曳下,听丽君讲那过去的惊慌、恐惧的经历。
  丽君真的很累了。看着那些渴望的眼神,她还是不厌其烦的介绍着。
  其实,丽君原打算把伤病员安排好,回家看看就返回村子。无奈,地震使得交通中断,一直没有通车。丽君所能做的只有继续等待。
  在家期间,丽君被街道干部找了去。要她现身说法,做一些如何救灾的辅导工作。受到过亲人们帮助的丽君没有推辞,每天穿梭于街道和每个防震棚,义不容辞地加入到了辅导工作中去。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天晚饭后,丽君对妈妈讲明天要回去。
  母亲听到这个决定,没有劝阻她。如果在以前,母亲可能会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让回去。
  现在,母亲开朗了许多,不是当年丽君刚下乡时那样依依不舍的了。
  母亲想了想,对她说:“你回去我不反对。可怎么回去呢?到现在还没恢复交通。”
  “村子里有那么多的事情,在家里呆着太浪费时间了。”
  “不通车怎么办?”
  “我想过,即便通车,也只能通到县城,那一半的路还是没办法完成。不如我骑自行车回去。”
  母亲吃惊,“你说什么?这么远的路,你要骑车回去?你一个女孩子,我不放心。”
  “您放心,没事的。”
  “骑那么远的路,你有那么大的耐力?”
  “这您就放心。你还不知道我的能力呢吧?在村了里每次外出开会的时候,还有开地头会议的时候,往返都要几十里路,全都是骑车,我的耐力已经练出来了。”
  丽君那么有把握,母亲点点头,又说:“有可能再过一两天就通车了呢。”
  “估计不可能。再说,我已经耽误这么多天了,不能再等了。您要相信我对不对?好了,您不要再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了,不管怎样,无论如何我都要回去了。”
  “你觉得必须得走的话,我也就不多说了,认识路吗?”
  “有印象。”她忘记了自己是个路盲,完全没想到一旦出问题怎么办。
  父亲看她执意要回去,就简单画了一张路线图。因为,他对丽君路盲问题太担心了。
  “带着这个图吧。”父亲指着图纸说:“从这里一直骑,到这里出市区,向右拐上大路,一直顺公路骑下去,就到县城。过了桥还要一直骑,这里是十字路口,记住要向右拐弯,这图上有标记,拐弯后还是一直骑,就到了你下乡那天走的路了。你还记得吗?这里就是十八里洼。”父亲用笔尖在简易地图上的狠狠地画了一个很重圆圈,指点着说,“这里就是咱们被困的地方。过了这里,就一直骑到家了。”父亲在纸上指点着,不放心地嘱咐着:“看到有行人时你再问一下,路上要多加小心。”
  “知道。您放心吧。”
  第二天早上,丽君告别父母,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两个小时后,丽君出现在城郊的公路上。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