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风雨丽人>卷一《下乡之路》第二章(一)

卷一《下乡之路》第二章(一)

作品名称:风雨丽人      作者:与幸福牵手      发布时间:2015-02-14 08:33:21      字数:3229

  向阳公社位于津河县最北部,距县城津河30公里,辖28个大队,现有人口1.7万人,全公社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7.39万亩,水资源丰富,内有东蓟河、新乡河、新运河等结成水网,并分别与津河县县城及天润、玉河、唐山、丰南相连。
  丽君的姥姥家就在向阳公社下属的南村大队,改叫大队之前,这里叫南村,也叫南庄,名称上与之对应的还有一河之隔的北村。南村是典型的北方平原村落,到丽君下乡时,大约百户人家,700多口人。村子落在盐碱滩上,所以不算富裕,在向阳公社里,要从后数了。村里的建筑都是土坯房,主干道是黄泥路,东蓟河从村南边流过。村里“张”是大姓,其次是“李”和“刘”,还有些杂姓,是多年前逃难而来的外地人。时间久了,村里人大多能攀上亲戚。
  丽君姥姥家就坐落在河边,出前门不远,就是东蓟河。打开们就可以看到河面上飞过的小鸟和燕子。丽君和朋友们在这里度过了很多愉快的夏日时光。姥姥家院墙西边,有棵大枣树,每到枣子成熟的时候,都会招来全村的小孩子。三全,四全年龄还小,但他们伸手灵活,每每都是他们爬上树去打枣。枣子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散落,三全四全两兄弟就会觉得自己有英雄的神采。
  丽君姥姥家有九口人,姥姥、舅舅、舅妈、还有五个表弟一个表妹。加上丽君,十口人。姥姥年纪大了,只操持家事,凭着热心,也管一管各家的家长里短。
  舅舅、舅妈正值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在丽君的印象里舅舅一直高大威猛,农活上是个把好手,全家的劳动主要都靠他。舅舅也是个热心人,在村里颇有威信,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会来找舅舅商量,能帮的他决不推辞。
  舅妈三十多岁,当年在当地是有名的美人。她与舅舅自由恋爱,结婚后生有五子一女。抚养孩子,加上生活的艰辛和劳累,使舅妈的脸上过早地刻画上了岁月的痕迹。
  五个表弟年纪都不大,眼下只有大表弟已经参加劳动,二表弟三表弟还在上学,四全五全还小。表妹也上学,十三岁的年纪,已经能帮着姥姥舅妈做饭洗衣了。舅舅家的表弟妹,都是半大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干活出力气不行,可饭量上每个都顶一个大人,所以舅舅家的生活条件算不得好。
  穷,没什么,那个年代家家都穷,可他们对丽君的欢迎是真心的,这让丽君心里很踏实。
  休息了几天,经受过暴雨打击的丽君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便和家人商量要去参加劳动,家里人都不放心,一推再推。这天早上,丽君趁舅舅舅妈上工的时候,不管姥姥的劝阻,一个人出了家门。出前门,沿着河堤往右一直走,就能到村里的大队部,这个是丽君早打听好的,她要赶紧报道,早点参加劳动。
  河堤上很热闹,7月的柳树正是时候,柳枝依依的样子。槐树早过了开花的时候,这时只有浓绿的叶子。杨树也有,微风吹过树叶,带起一片沙沙声。地面的草绿油油的,野花遍布,偶有蜂蝶飞过。不仅如此,河堤上还有农家盖起的猪圈,因地制宜地种着一些农作物,蓖麻、窝瓜、冬瓜和豆角。
  虽然河堤上很热闹,但是这里的土地很贫瘠,在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上一年,谁家也不敢说自己能顿顿吃饱。这就难坏了子女多的家庭,为了每餐的饭食,掌勺人都得精打细算,在为数不多的粮食里混合上各种野菜或冬季里用白菜帮晒制的干菜,作为主食摆上饭桌。
  昨天下了一场细雨,路面上有些积水,坑坑洼洼不怎么好走。行人倒是不多,有力气的人都去下地挣工分了。家家户户剩的只是老人孩子,有丽君认识的老人,她都会主动上去打招呼。
  丽君心情很好,在她想着要在此地“大有作为”时,就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土路的尽头。丽君的左边是一片玉米地,每颗玉米都开始抽穗。远看一片绿油油,走近一瞧,才看出稀稀拉拉。
  过了玉米地,向前百米的地方有一排新房子。舅舅告诉过她,那里就是知青宿舍,大队部所在地和知青宿舍在一起。
  到了大队部门口,丽君向里张望,屋里有一张旧得快要散了架的办公桌,桌子上有很厚的灰尘,地上有很多烟头、烟灰,两条用木板钉的长凳子靠在一起。墙角边上堆着许多农具,估计是村干部们随手用的。窗户上的玻璃脏的几乎看不到对面的世界。
  通向里屋的房门开着,一股刺鼻的烟味钻进了丽君的鼻孔。她探头向里瞧了瞧,一个中年人,坐在一张破旧的办公桌旁边,聚精会神地看文件。桌子上有一台老掉牙的扩音器,这是村里唯一的宣传工具。它的旁边还有一部手摇电话。丽君后来才知道,电话是用来接收上级紧急通知的,这些通知再通过这个扩音器,高声的传送给那些相关的人们。
  “这个人可能就是书记。”丽君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我可以进来吗?”
  “谁呀?进来。”
  “我是新来的知青。”
  中年人放下手中的文件,抬起头看了看,他站起来:“哟,这不是丽君吗?”
  “是我,您是?”
  中年人幽默的说:“你不记得我,按村里叙,我是你堂兄。原来我是管线头的电工,现在是管人头的书记。”
  “噢,太好了,堂兄兼书记,我是来报到的。”
  “欢迎,欢迎!真是女大十八变,你以前来的时候还是个黄毛小丫头呢。如果不是你舅舅提前打招呼说你来,我是不敢认你了。”书记乐呵呵地说着,还郑重其事地伸出手来与丽君握手。
  寒暄过后,书记坐下说:“先给你下点毛毛雨,咱们这可是个十年九涝的盐碱地,来咱们这里既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还要做好吃不饱的准备。”
  “有那么严重?我又不是没来过,书记吓唬人。”
  “来过?那时你还小,现在不同了,吓唬你干啥,这可是真的。”
  书记姓张,四十多岁,是个身材标准,五官端正的人。宽脑门,一双有神的眼睛,透露出干练和精明。文化水平低了点,只有小学四年级,他在村子里当了多年的电工。因为他根正苗红,被大家选为书记。书记留着小平头,使他显得很年轻。他很和气,不管和谁说话都是笑眯眯的,使人感到亲切。
  “对了,按政策你不应该下乡呀?”书记看着丽君环顾四周时的表情,指着破椅子说,“坐下说吧,这里就是这么个环境。”
  “是啊,可如果我留在城里工作,亮子就必须下乡,他还小,不会照顾自己,思来想去还是我来吧。”
  书记点点头表示理解:“是这样啊,这些你舅舅倒是没说。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是一场运动,咱们这个公社共有28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知青。你来咱们这里,虽然苦一些,穷一点,可也有好处,离家近,回家也方便。”
  “嗯,我父母也是这么想的。”
  “毛主席说的好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大有作为的……你应该算回乡青年,希望你在咱们村发挥作用,干出个样子来。’”在政治挂帅的年代,开口闭口都要把毛主席语录挂在嘴上。
  “我可什么都不会,书记多多指教,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尽管批评指正。”
  “这次下乡有什么打算?”
  “想把组织问题解决了。”
  “有这个志向就好,那就看你的表现了。”
  公式的谈话告一段落,气氛就随便了许多,书记问:“听说了你们那天来的经历,好悬那!”
  “是啊!那天真糟糕,在车站耽误了一天不说,偏偏夜里又下了那么大的雨。”
  “还在大丰大队吃了闭门羹?”
  丽君一笑,“这您也知道啦?”
  “恩,那户人家不应该,谁还不遇到一点难处。”书记说着话,把看完的文件放到抽屉里,从口袋里取出烟荷包,开始卷烟,一会的功夫,书记的嘴上就叼上了自制的卷烟。他吸着烟,在那个狭小的空地上来回走了几趟,看着丽君,好像考虑怎样处理一件为难事情。
  丽君从他的表情看得出来,书记正为她的安排难于启齿:“书记,关于我的安排千万别为难,我已经做好了到生产队劳动的准备。”
  丽君的话让书记有些如释重负的轻松,他笑了:“是啊,你来之前,是想给你安排点轻松的工作,可是想来想去,农村有什么轻松工作?除了种地还是种地,只好等机会了。你看,愿意到哪个生产队?”
  “书记看我去哪个生产队好呢?”
  “咱们大队共分4个小队,目前看,一队和三队这两个队分值稍高一些。二队,四队条件不好,而且分值低。”他看着丽君,征求着她的意见。
  “就去二队吧。”丽君选择。
  “二队最穷,你可想好了”书记担心的说。
  “想好了,就去二队。”丽君坚持。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