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团支书和田某某
作品名称:大圹圩农场十二年 作者:甄远东 发布时间:2014-11-08 16:55:34 字数:3044
四,团支书和田某某
我晕晕乎乎离开缪师傅家,夜晚的碧空星斗闪烁,四野迷茫。我被凉风一吹,头脑清醒许多,暗自庆幸没有喝醉。否则,洋相就出大了。
回到寝室,室友大多已经上床。
孟先生向我做个怪相,我不知其意。
正打算去打盆水,听见那位姓郭的女团支书在门外喊我。
我十分奇怪,开门走出去。
姓郭的女团支书看见我出来,高兴而客气地说:“我们到前面走走,好吗?”
我点点头,带上门,随姓郭的女团支书向稻场走去。
我不知道她这么晚找我要说什么。
来到稻场的拖拉机圆盘耙边,她抓了一把干草,将圆盘耙的杆子擦了擦坐下,说:“你也坐呀。”
看来她这是打算跟我长谈啊?
我莫名其妙地坐下,问:“郭书记,你找我什么事啊?”
这时候,我才将她细细打量一番。
她大约二十五六岁,短发,一身干部服,长得不怎么好看。面部表情很严肃,也很诚恳。
她客气地对我说:“我想问问你,晚上为什么没有参加政治学习?”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什么政治学习?我不知道啊?”
她笑笑说:“晚饭的时候,统一通知的,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我说:“我没回来吃晚饭,当然不知道。”
她微微一愣,问:“哦,那你在哪吃的晚饭?”
我十分反感,不客气地反问她:“郭书记,我有必要告诉你这个吗?我还能人身自由都受到限制了?”
她又一愣,解释说:“你别误会,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问你在什么地方吃的饭,我是担心你没吃晚饭,是关心你,怕你饿。”
她这样一说,我才释怀。
蚊子多极了,我不断拍打着隔着单衣就能将尖嘴插入我血管的蚊虫,一面不冷不热地说:“谢谢,我吃过了。”
她也一面打蚊子,一面矜持而大度地说:“是这样,党中央现在提出要反修防修,党支部根据上级决定,近期还要开展‘四清’运动。你要知道,我们是工人阶级,我们每个人都要按时参加政治学习。同时,团支部还决定要在知青中发展一批新团员。我希望你能积极要求进步,争取加入共青团。”
我差点笑出来,觉得她真是异想天开。
她见我在沉思,以为我有点动心,又真挚地说:“你要是积极要求加入团组织,我愿意当你的入团介绍人。”
为了让她死心,我直截了当地说:“谢谢你的关心,但我不想入团。”
她惊讶地看着我,问:“那你想做什么?”
我讥讽地说:“我想吃饱饭,我想我辛辛苦苦干活挣的钱,能够我开销,不需要家里还要寄钱给我用。我还想,单位领导擅自规定星期天不放假,这是违反法规的。郭书记,你说,我这个想法过分不过分?”
她愣在那里说不出话。
接着,我又敲打她一句:“政治学习应该是公事,不能占用我们工人工余的休息时间。对不对?还有,政治学习既然这么重要,那就请你给领导替我们知青提提意见,让我们半天政治学习,半天下地干活,好不好?”
一霎时,惊异、气愤、失望、无可奈何,都一齐表现在她的脸上。
我幸灾乐祸地问:“郭书记,你还有什么事?我累了,也困了。”
姓郭的女团支书不甘地说:“那你先回去休息,你要好好想想,团组织是关心你的,我也是关心你。你根红苗正,我希望你能争取进步,改天我还会找你谈。”
后来我了解到,并非是团支部特别关心我,而是我们这一大批知青,大多数人出身成分不好,有些人出身成分好,但社会关系复杂。人一多,必然鱼龙混杂,我们知青中也有极少数有“前科”的人。这些人都不被党组织信任,被称为“可以教育好”的人,即本来他们不是好人。这些人在政治上,实际已经被打入另册,受到歧视。
因此,团组织要发展新团员,在严格的政治审查权衡之下,大多数人他们都视为异己,能信得过的人很少。因而寒门出身的我,便成了团组织的最佳选择。
姓郭的女团支书没料到的是,本人不识抬举。
四清运动,简称四清,是一九六三年初,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在中国农村逐步全面开展的一场政治运动。意在“反修防修”,防止政治演变。
运动最初是在基层“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后来扩大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社教”,全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从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和一九五九年的庐山会议,以及一九六零年的“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到现在的“社教”,都是要突出毛泽东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
因为毛泽东认为,基层政权基本上掌握在阶级敌人手里。
因而,每次政治运动落在实处,就是要找一个或一些斗争对象,找到一个或一些活生生的“敌人”来斗争,以此来印证毛泽东思想理论的正确。
当时的电影《夺印》,就是图解阶级斗争的典型文艺作品。
寂寞落后的大圹圩农场后家湖分场的领导,自然不能不贯彻层层党组织的大政方针。
首先,为了落实“四清运动”,王书记就必须要找一个斗争对象来斗斗。
找来找去,经过精心研究,他们找到了一斗争对象。
他是寿县来的知青,姓田。
此人和我住在一排房屋。
我们住的房屋时一排六栋,每栋六间,我住前排中间一栋,他住东边一栋,每栋房屋间隔一个机车道。
我对田某某很熟悉。
因他喜欢写毛笔字和古诗词,我经常去他的住处和他谈天。
他见我年纪小,开始看不起我,对我有些不屑一顾。后来我们开始交换书籍看,他才逐渐对我有些好感,最后是刮目相看。
他写得一手好柳体,中规中矩,功力深厚。他的生活习惯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讲究,估计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比较优越。
他自己用砖头和木板,在床头边搭了一个“书案”。只要干完活吃完饭,他第一件事情就是练毛笔字。
贴在他自己床头他自己所书的李煜《虞美人》条幅,与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不协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南唐李煜,被俘在汴梁(今河南开封)。词中李煜抒发了故国之思和俘囚苦恨,感慨着亡国之君的人生愁苦和帝王之恨。
在那种大环境下,田某某如此不合时宜,可以说挨斗是一种必然。
但他意识不到这种潜在的危险。
我曾提醒他,写个“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条幅,换下这个《虞美人》,以免别人吹毛求疵,无端祸起。
他不听,以为我庸人自忧。
他认为他写的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与一些应景、浮浅、功利的政治口号,不可同一而语。
结果,田某某果然就在这个条幅上出事挨斗。
这是我人生中对政治形势具体判断正确的第一次印证。
五,《秋水伊人》与“抓饭”
天一天比一天热,天色一天比一天黑的晚。
吃完晚饭,洗过澡,天还大亮着。
睡觉太早了点,也睡不着,就是睡着了,夜里也会睡不着。
场里没有任何文体和娱乐活动,没有广播,也看不到报纸、杂志。做点什么来打发工余时间呢?
这个时候,我们都喜欢聚集在稻场上聊天。
那个会拉二胡的寿县知青田本阳这天晚上将二胡带出来,在稻场上拉起来。
很自然的,他身边很快就围上很多人。
他拉的这支曲子哀婉缠绵,优美悱恻。我被那如泣如诉的音乐深深吸引,于是也围上去听。
蚊子太多,他不时中断演奏,去拍打叮咬他的蚊虫。
他一面打蚊子一面问:“谁会唱这首《秋水伊人》?”
“我会。”我的一个室友、寿县知青沈荣辉说。
田本阳说声“唱”,奏起过门。
沈荣辉调整一下情绪,动情地唱道:“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往日的温情,只换得眼前的凄清。梦魂无所寄,空有泪满襟。几时归来呦,伊人呦,几时你会穿过那边的丛林?那亭亭的塔影,点点的鸦阵,依旧是当年的情景。只有你的女儿呦,已长得活泼天真。只有你留下的女儿呦,来安慰我这破碎的心。望断云山,不见妈妈的慈颜。漏尽更残,难耐锦衾寒。往日的欢乐,只映出眼前的孤单。梦魂无所依,空有泪难乾。几时归来呦,妈妈呦,几时你会回到故乡的家园?这篱边的雏菊,空阶的落叶,依旧是当年的庭院。只有你的女儿呦,已堕入绝望的深渊。只有被你抛弃的女儿呦,在忍受这无尽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