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江鸿>二、皖北之行

二、皖北之行

作品名称:江鸿      作者:苏庸平      发布时间:2015-01-11 16:28:01      字数:4294

  皖北山区的山坳里,有许多成片的竹林,毛竹不是很粗,却很茂密,就像东北平原上那一片片高粱地一样,苍翠而茂密。这里曾经是淮海战役的战场,看着那高低起伏的群山峻岭,蜿蜒曲折的山路,森然的山崖,你会想到当年的战争,想到军号声声,炮火连天的场面。如今的和平年代,前辈们洒下鲜血的地方,已经是一派生机。山脚下的竹林深处,稀稀落落地居住着几户人家,山的外边几公里的地方,就是淮河。站在山头上,可以望见淮河里荡漾的河水,水面上行驶的船只。有一些船只停泊在码头边,等待着装载从山里开凿出来的石头,运到山外正在修建的水利工程上去。
  山坳深处的山涧里,乱石嶙峋,有一群来自苏北的石工正在开凿石头。钢钎和铁锤与石头撞击发出铿锵的声音,在山坳里的竹林间震荡着。
  这些石工中,年龄大的老师傅有的已经六十多岁了,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石工。苏长春跟着姐夫带的一群石工师傅都在这里开山叩石,开辟出来的石料由水利工程的负责人负责装运到停泊在淮河码头边的船上。姐夫便是这群石工的头头,他把苏长春带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师傅跟前,大声地对老师傅说:“朱师傅,我给你带一个徒弟来,你可要把你的手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哟,这可是我老婆的弟弟呢。”然后转过头对苏长春说:“你就跟着朱师傅吧,他是我们这里手艺最精湛的师傅。”说完,姐夫就到山涧里去查看石头形成的走势,以便确定开凿的进度和方案。
  朱师傅六十多岁的年纪,却精神矍铄。面相清瘦,黑红的脸膛,穿着一件破旧的劳动布工作服,戴一副风镜,头上戴着一顶帆布做的遮阳帽,左手握着钢钎,右手挥动着铁锤,正在一下一下有节奏地叩凿着石头。钢钎在石头上激起的白色尘埃,落满了他的工作服。听到姐夫对他说的话,他停下手里举起的铁锤,扭过头隔着风镜的抬眼看了看苏长春,没有说话。等姐夫走了,他才愣过神来,看到自己眼前的这个瘦弱的略带腼腆的小伙子,眼睛里满是怀疑的神色。起身坐到一块大石头上,从腰里摘下一支大约一尺多长的旱烟袋,烟袋杆上系一个鼓溜溜的荷包,他把烟袋锅插进那个荷包里崴弄着装满旱烟丝,然后把烟袋叼在嘴里,划了一根火柴,点着了烟袋锅里的烟丝,发出“嘶啦嘶啦”的声音,接着从他的鼻孔里冒出两股青烟。烟袋杆上的荷包在他的胸前摇摆着。他抽着烟,摘下戴在眼睛上的风镜,上下打量着苏长春,心里似乎在想,这小青年哪里是凿石头的料啊!分明是个白面书生。朱师傅使劲吸了几口烟,把烟袋锅对着脚下的石头磕了磕,重新插进腰间,用疑惑的口气对苏长春说:“小伙子,干这个可不是个轻快活儿呀,你能行吗?”
  听朱师傅这么说,苏长春脸一下子红到耳根,知道朱师傅不看好他,他有些羞涩的笑笑,说:“师傅,我既然来了,行不行,干着看吧。我刚出学校的大门,真的没干过什么的,干不好,您尽管批评。我慢慢学。”
  朱师傅笑了,满脸沧桑的皱纹里露出几个黄牙,站起身,直了直腰板,走到旁边的竹林边,解开老式的大裤裆的裤子,撒了一泡尿。回过头,从裤腰带里拽出一副线手套,递给苏长春,满脸温和地说:“看你那细皮嫩肉的手,快把这个戴上吧。”
  “谢谢师傅!”苏长春很感激又很羞涩,小心接过朱师傅递过来的手套,戴在手上,拿起姐夫给他的铁锤,在朱师傅的身边,低着头,学着师傅的样子,一手握着钢钎,一手举起铁锤,铿铿锵锵地敲打起来。铁锤砸在钢钎上,握着钢钎的手被震得发麻,握着铁锤的手不长时间就不听大脑指挥了,铁锤时而会落到握着钢钎的手腕上。
  山坳里,铿铿锵锵的凿石头的声音震荡着竹林。飘扬的尘埃弥漫在山崖里。一块块开凿出来的石料滚到山脚下,几辆老解放牌的卡车装着石料,从山脚下冒着黑烟向淮河码头运送着,山坳里便扬起铺天盖地的烟尘。
  晚上收工的时候,苏长春手上戴的那副手套早已破了几个窟窿,染上了血。左手的手腕已经被铁锤砸肿了,手掌里起了四五个血泡。握着铁锤的右手也起了血泡,手腕也肿了起来。吃完晚饭,朱师傅用他那满是老茧的手摸了摸苏长春的手上的血泡说:“刚开始,一定是这样的,手里的锤不听使唤,经常会砸到手腕上的。学这一行的人,都有这个过程。一个月以后就会好了,那时候,就不会在砸到自己的手腕子了。晚上用热水加上艾蒿好好地泡泡你的手吧!”说完,就躺倒在一条长长的地铺上和其他工友们聊起了黄色的趣闻,有时候逗得那些石工们哈哈大笑。
  也许这些老师傅们累了,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解乏逗趣的,大概这些黄色的笑话能接触他们的疲劳吧?一阵阵莫名的笑声在工人们的工棚里飘荡着,只有苏长春自己躺在最边上的角落里忍受着双手的疼痛,默默地想着别人不知道的心事,至于那些师傅们讲了怎样的黄色故事,为什么会哈哈大笑,他根本就没有听到心里去。
  就这样坚持了九天,到了第十天,苏长春的手腕子肿得就像是已经煮熟了的猪蹄子,无法再拿起铁锤了。姐夫说:“你只要再坚持15天,在开凿中让你的手自然地消肿了,那时候你再拿起铁锤就绝不会再肿起来了。这是所有学手艺人的都要经受的过程。”
  苏长春也想起了姐姐说过的话,“男孩子将来总是要娶媳妇养家的,没有点本事怎么能行?你整天看书,上学、当兵、进城做工人都没你的份,那书能给你媳妇吗?莫不如跟着你姐夫出去到外面闯闯,一方面也可以见见外面的世面,一方面也可以学点手艺,将来养家糊口吧。”他自己绝对没有把握能否学好这门手艺,但是又没有别的出路,自己想,必须忍受这个艰苦的锻炼,争取学到一门能够吃饭的本领。于是,天亮以后,他忍着疼痛,又跟着朱师傅上山了。
  这天晚上收工,大家在食堂里吃过饭,又躺在工棚里继续他们的黄色笑话和笑声,苏长春洗洗脚,躺在自己的铺上,摸起了自己带来的书,默默地看着《烈火金刚》。朱师傅看着苏长春捧着书的红肿的手,就出去找到了苏长春的姐夫,对他说:“你让我带的这个徒弟真的不是凿石头的料,我看你就不要让他再受这个罪了,安排他做点儿别的事儿吧。这孩子有文化,你就让他帮你管理账目,管理食堂,那里不是很需要个有文化的人吗?”
  不知道姐夫是听了朱师傅的话感到正确,还是真的心疼苏长春了。到了第十一天的早晨,姐夫对他说:“你今天就不要上山了,在食堂里帮助把这十来天的账目整理一下,另外你把所有师傅的出勤记好,也把食堂里人的出勤记好,需要出去采购的话,你安排老魏去,就不要再让别人去了,多去了一个人就要多开一个人的工资。”
  十天的学艺历程就结束了,苏长春的手艺没有学成,做不成石匠了,于是他就成了这个工地的账目管理员。
  食堂里的老魏,是一位姓关的师傅带来的亲戚。他不是石工,也不会开山凿石头,在苏北的家里有四个孩子,经济十分困难,跟着关师傅出来就是为了能挣几个钱补贴家里的生活。他为人老实厚道,不善言语。关师傅是姐夫多年的同行和朋友。看在关师傅的面子上,也信得过他,就让他在食堂里负责买买粮食、蔬菜,做点零活。
  可是一个月以后,发生了意外的一件事。
  自从老魏从苏北到皖北以来,由于不服水土,经常拉肚子,生病不断。有一天,老魏挑着两只竹筐,翻过两道山梁,到一个集镇上去买粮食和蔬菜,早晨出去,到了晚上天黑了还没有回来,夜间一个人在深山里行走,担心他会不会出了什么意外。工友们收工以后,关师傅带着几个人沿着崎岖的山路去寻找,在山脚下的竹林旁边找到他的时候,他躺在竹林边已经昏迷不醒了。工友们把他抬回来,苏长春骑着自行车半夜里去找医生。原来老魏挑着担子爬山越岭,又饥饿又劳累,加上几个月来不服水土,身体严重虚弱,由于天气热中暑,翻过山梁以后,脚下不稳,从山坡上摔了下来,昏厥过去了。
  经过医生的抢救治疗,天快亮的时候,老魏才苏醒过来。老魏醒过来以后,苏长春让炊事员为他特意做了一点蘑菇粥喝了,又用热水为他烫烫脚。出门在外,离乡背井,亲人不在身边,毕竟是苏北的老乡,苏长春就像亲人一样在他的身边守候着,关照着。这场病使老魏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损伤,恢复过程中,也不能做什么事,直到这个工程结束,还没有完全康复。
  工程结束以后,全体工友们都要结算工资。石工师傅按技术的级别定工资,朱师傅的工资最高,每天3元8角6分。老魏的工资最低,每天1元4角4分。老魏生病期间不能出工,没有收入,医疗费都是由工地垫支的,伙食费每月每人18元,几个月下来,老魏不但没有剩下一分钱,还欠下了工地130多元钱。老魏本来打算出来挣点钱填补家庭的生活的,现在不但没有挣到钱,反而欠下了债务,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还落下了一个病身子。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着苏长春,于是他找到了姐夫和关师傅,商量这件事怎么办?因为老魏是关师傅带来的人,关师傅对苏长春的举动甚为感动,但是,鉴于老魏是自己的亲戚,关师傅却没有做出什么表态。
  姐夫说:“他在养病期间的工资就不能开了,他的伙食费就免了吧。”
  苏长春说:“免了他的伙食费,他依然要欠下几十元的债务,这样他就是回家以后还需要还清债务呢?他的家庭那么困难,拿什么来还呀?依我看,就把他欠下的所有债务都免除了吧,工地上再负责他回家的路费,让他安全地回到家吧。”
  姐夫很为难。苏长春又说:“要不然这样办吧,用我的工资为他还清债务,工地负责他回家的路费吧。我一个人也没有什么负担,再说,我也不是为了出来挣钱的。”
  关师傅看到苏长春这样诚恳地态度,说:“别,哪能让你承担他的债务呢?他是我带来的,他欠下的债务用我的工资还吧!”
  最后,姐夫说:“既然关师傅如此说,老魏也一定是关师傅不错的亲戚,那就免除他的债务。不过,这可得全体工友们共同负担的呀,工地上没有多余的钱,就动员大家共同分担这个困难吧。”
  完工的大会上,苏长春把这个意见公布给大家,全体工友们一致同意共同分担老魏的债务。老魏十分感动,当场握着苏长春的手,眼泪扑簌簌的流淌在脸上。工友们一阵欢呼,六十多岁的朱师傅伸出刚劲的双臂把苏长春抱起来,和众工友们一起抛向了空中……
  春末的皖北,山野一片葱茏,淮河上的汽笛声震荡在碧水蓝天之间,山谷里的翠竹在春风里唰唰作响,摇曳的山松青翠醒目。
  苏长春为老魏买了一张车票,和工友们坐上了返回苏北的汽车。到达家乡下车的时候,苏长春在和老魏分手前,把三张“大团结”塞到老魏手里,说:“你出来几个月也没挣到钱,不能空着手回家,这点钱你拿着给孩子买一些好吃的带回去吧。”
  老魏没有推辞,因为他出来几个月回家真的要给孩子带一点什么回去,可是手里一分钱也没有。他一只手紧紧地攥着那三张“大团结”,一只手紧紧地攥着苏长春的手,热泪盈眶,哽咽着半天没说出话来……
  苏长春第一次出门闯世界,几个月后就这样回来了。回到家,他把自己挣回来的钱拿出24元和姐夫俩共同买了一辆旧自行车,余下的68元钱全部交给了父亲。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挣回来的人民币,也是第一次对家庭的回报。
  皖北之行,让苏长春从一个文弱书生一下子成长为一个成熟而淳朴的男子汉。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