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一路走来民风民俗趣事>一路走来(上)民风民俗趣事多

一路走来(上)民风民俗趣事多

作品名称:一路走来民风民俗趣事      作者:肖意哲博客      发布时间:2014-09-21 15:46:10      字数:66160

  第一章:家在巍峨大别山山村故事说书唱歌
  
  多云山峦峰霁异,哲人峰巅耀霞云。
  锌玉骏马千万里,楚华物宝火萧彬。
  金台高表金先字,巧云弄日巧心灵。
  名贵雅传千古韵,何氏水桃延红星。
  多云山,大别山天堂别名。霞,云霞,意哲发妻。哲人,意哲秉性高尚。爱女壬午年,故曰骏马。楚华、萧彬亲兄弟。金台、金先,亲人妹姐,巧云大姐之名。名贵严父,何氏水桃慈母也。父生年喜唱民歌,母在世勤劳贤淑,后辈延续之。
  书中单表,在巍峨的大别山主峰脚下有个叫九资河的山区小镇,古属鸠鹚国,出了个京剧创始人余三胜等许多名人。马朝柱还在天堂立个山寨劫富济贫。元末起义英雄徐寿辉在天堂安营扎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驻过军。又是天然氧吧,所以才久负盛名。
  九资河镇西北有个赵家坳村肖家垸队。说起肖家垸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从未听说过,但故事得从这个不知名的小村庄说起。由村部向上(北)走约一公里处就是肖家垸了。肖家垸杂有六姓,肖、胡、付、柯、占、李。其它姓氏人丁少,以肖姓人丁最多,故称肖家垸队。肖垸物产丰富,特产多,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肖垸这地方。
  肖家垸有大肖垸与细肖垸之分。中间有一条三丈见宽的大河相望。细肖垸在大河之东,大肖垸在大河之西。这里的秀丽风景被好多棵粗大的古橡碗树(俗称钱皮树)点缀得淋漓尽致了。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前天打电话回家问肖家垸古橡碗树的情况,回称,只剩下了二棵了。其余的古树因年代太久都自然倒下了。但木质色泽如红木的规林树至今茂盛,它是国家保护植物。但肖垸后面的古橡碗树,是否有树老倒的情况就不清楚了。这些旖旎的风景,不时吸引大学生来写生呢。正是,莫道此地无人问,山区美丽自闻名。有人来欣赏自不奇怪了。
  大肖家垸前左方向有个很的大稻场,稻场地面是用黄泥与黄沙混合铺成的。如果只用黄泥铺,下雨天就变得稀软,只要脚一踩就陷进去了。只有黄沙略好一些,但也能陷进去。最烦的是用石磙碾稻谷和小麦脱粒时,收集粮食的时候,黄沙也会混在里面。黄沙与黄泥混铺成的稻场,收集粮食时黄沙就少多了。现在条件好,生活水平有提高,应该有水泥铺设的稻场吧。凭借天然之造化,稻谷场造福于后人。
  稻场外有二米多长的腰形石,石呈浅黑色。宽约80公分,高度约1.5米。二头略向上翘。据传,以前是肖垸下马用的石头。
  出肖家垸正前面,有左右二个不规则的圆形大石头。高约200CM,据传是出肖垸上马用的。传说虽是传说,我也没有见过。但这下马石还在。传说的内容我也不信其无,巨型石头可以见证。
  上马石,因为修到肖垸的马路被毁掉了一个。修马路是我带头修的,就因为这个上马石占据了路面一边,只好让石匠分解成石条,做成马路的基岸。道路左上又是几百年的大古树,总不能修路砍古树吧。
  垸子左前方有个水塘。塘里的塘漏桩是控制水流的。田里不用水就塞紧储蓄水。用水,就抽起塘漏桩灌溉农田。如果下雨天水塘满了,要抽起塘漏桩让水放走,不用担心水冲跨农田,田边上都起了水沟,专门用来放水的,大水会顺着水沟流到溪河里去了。
  肖家大韬(堂屋)坐北东南向。大门用石材做成,石纹细腻呈白色,如火石一般。门板用的是厚重的杂木,二扇对开型。上下韬(韬,方言,堂屋的意思)用青砖砌成,显得古朴端庄。下堂屋到上堂屋台阶用的是一尺多宽石条,约有十几步高。让上堂屋有居高临下的态势。
  台阶二边是明亮的天井。阳沟(天井)作排水用,还可以养团鱼(甲鱼)呢。拾级而上就到了上堂屋,堂屋中间的木梁用粗大乌黑的立柱支撑。正中照壁上有个很大很长的金字牌扁,呈倒U字挂设。扁额长宽,金字扁让人联想到肖垸从前景象,一定是很辉煌。
  父亲说:“嗯接(你们)不晓得吧,听我老忒(头)儿说,以前肖阁(肖氏)的有个人中了文举人。一个何阁(何氏)的人中了武举人,何阁(何姓)的武举人送来上韬(堂屋)的这块金字扁额,配上对联送到肖阁(肖府)的。肖阁的为了好看(荣耀)还宴请亲朋好友,派(摆)了半个多月的酒席来庆祝呢!”听这话,让人羡慕不已!
  后来我又听说,何氏武举人是肖氏宗族的外甥。想也是的,不然怎么送这么大的牌扁来庆贺呀。文举人与武举人的故事很少有人提起过,只有那金字牌扁依然挂在上滔(上堂屋)的照壁上。
  写这小说时打电话回家问起个那扁上的字。接电话的男人年过花甲了。他说:“细爹儿,好多个篆体字,额(我)也不认识得。还有一块扁,被额的(我的)记春(他哥,一个60多岁老实的男人)打哐(碎)成好几块儿准备当柴烧,恰好,被人郭(家)看多(见)了,被制止后,才冒(没有)烧成,额(我)把它捆在一起儿,放在墙角里堆起来了,以后会变成么样子,就不晓得了。哈韬(下堂屋)已经倒塌成荒厂儿(废墟)罗,上韬(上堂屋)冒(没)几年,我就组织家里的人砌盖(维修)哈子(一下)还能勉强维持冒(不)倒。以后成么样子就不晓得了。听说金字扁打哐(碎)了,我心里也难受极了。
  这堂屋被肖氏宗族的一户人家居住,他人丁多,这俩老口子就有6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辈分比我家矮二辈,男丁多在前,一女在后。
  堂屋的隔壁,住着一户人家。房屋老旧,墙体成灰黑色了。这人家有个不多话肯干活的男人,和一个比他小10岁有着一双巧手的老婆。生有3个儿子和3个女儿,女大在前男小在后。那就是我的老屋。
  70年代的农村是靠劳动力挣饭吃的。儿女多又小的人家劳动力自然就少。只有爸爸妈妈下地干活,一天一人挣个8到10分的。干苦力活儿挣10工分,还是要劳动力好的人。体质差的就在8工分之内也不错了。一方土养一方人,天不生无路之人。没正粮山上有野菜。
  从早到晚,起码要做十几个小时生活(工作),农活轻松点就一天到晚8分。工分是队长说了算,每个劳动力手上都有个劳动手册,记录出工时间和工分。月度结算工分总和,再从集体仓库领出工分粮食拿回家吃。挣工分少了的人家,一大家人温饱就成了问题。没饭吃,就问有的人家借口粮,借不到就得吃野菜。基本上,大多数人丁多,劳动力少的人家都这样。人正是,生死在命,宝贵在天。
  我就出生在堂屋的隔壁人家。七十年代的时候,8个人住几间旧瓦屋里,灶哈(烧饭吃饭的一间屋子)约有20平方米,光一个烧饭的土灶就占了几个平方米,当然包括灶前堆放柴禾的地方。还有一个烧挂锅儿的火廊,是在地上挖个圆坑,边上用青砖围起来,再用黄泥括平,这就是现在有名的天堂吊锅。火廊(火廊,挖的圆坑,烧火煮饭用。)靠墙的一面是芋头窖。秋天挖的芋头藏在里面,上面添满黄沙保证芋头不坏,要吃时就耙出芋头来洗净切成方块与米一起煮饭吃,味道可香了。大概也有“饥不择食”的意思。
  如果做农活饿了,火廊有火的时候,在火廊红火灰里埋几个大芋头,过十来分钟用铁钳掏出来,把灰尘拍干净就可以吃,有讲究的把上面一层皮剥掉吃。如果芋头没有埋进烧红的火灰里,肯定不熟,嘎生嘎响的,吃多了就放臭屁。看官,可得记下心了。
  白天劳动累了,晚上就互相串门,大家坐在一起拉家常。或有几个爱老唱歌的人在一起唱老歌,哪一家的主人也非常热情,开水冲壶茶放在火塘边上,茶壶是黄泥烧成形或是陶瓷做的,装一壶茶容量约有一升,大的茶壶装得更多。客人来了敬上一碗茶和一支烟,喝一大碗热气腾腾茶水浑身暧和和的。也有爱喝茶的人,不管渴不渴,照常一碗接着一碗的喝,茶喝淡了,主人就倒掉茶渣续泡一壶。茶叶每家每户菜园堑上和山上有野生的茶树。也是山区特有的资源。
  一到谷雨以后老妈妈或媳妇去采新茶。采回来晚上让男人炒茶挪茶叶,炒热了就放在灶台或桌子上旋转着挪动,挪冷了又放进锅内炒,炒热了,又用竹枝扎的刷子扫出来挪,一般三遍后就放进锅内炕干。挪功好的人,茶叶干了就细,人人都爱喝细茶呢。那味道即使很长时间没喝过,只要一尝试就能试出来是自己家的茶味。那味自始至终让人感到亲切。可惜,野生的茶叶,没用更科学的炒制方法。
  后来有的人家不用碗改用茶杯了,一来文明些,二来好看些。唱老歌时,也有会拉二胡的人,你唱我拉,或边拉边唱好不热闹!
  我在细的(小的)时候就爱听老歌,更爱听拉二胡。十多岁时按别人胡琴的样子,把蓝竹格(锯)个竹筒儿,看到别人打蛇剥蛇皮用光棍撑大晒干后,就去讨一张蛇皮来。山上砍些根罗汉竹子好做琴弓,和不起毛硬一点的尼龙绳代马尾。做了一把琴后觉得好难做呢。
  竹筒的空间要有四指宽,前面二指的地方用火钻钻通成圆孔,要能放进琴柱子。放柱子后面要有四指余地。琴柱最上端要各隔开四指钻二个圆洞放琴把儿,柱子与琴把要削成个好样子,表面刮光趟(光滑)些,可以用破碎的陶瓷碗片来刮。罗汉竹子要细长、节密。用火烤热后固定成琴弓的样子后让其冷却。二头弯曲过约一寸处用小的火钻钻洞,便于穿尼龙丝。说到尼龙丝,先要把尼龙绳子废开(一根根丝解开)成一根根的,因为尼龙绳丝不直就要放进热水盆子内泡,泡好了几分钟后用手勒直固定。再穿过琴弓二头扎紧绷紧,配上从松树油烧后凝成一团的松香,加上内外弦,柱子中间扎千金。琴就算成功了。拉一拉,摩擦出悦耳的声音来,足够让我兴奋一阵了。
  唱老歌也是农村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现在值得人去回味和珍惜的往事。再有就是说书。说书的人是外面请来的。
  第一天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听得津津有味,说的是神话与历史方面的故事。听故事,农民叫做“挖古”,说古人的事儿,很形象。
  说书人,先要说书帽儿,说些惹人笑得肚子疼的热笑话。有的些书人口才好的,看见什么就作成笑话说。把听书的人作成笑话可好玩了。总让大家听得更来劲,更加开心。也有历史知识好的说书人,说个金剑牌子的书帽儿,里面的内容涉及到各个历史相关人物也十分好听。一个小时说一回,刚好最精彩时就不说了,好让第二天别人又要来听。不然心里挂念着书里面人的命运。晚上收场时轮流给钱,不足3元的由主人来贴钱进去。父亲也总是掏几角钱出来说:“钱少了点!”
  因为那个时候木匠师傅,石匠师傅也是一天人工钱3元。主人要给说书的先生熬(煮)挂面腊肉来作夜宵的。不然先生说一晚上书的,肚子早咕咕噜噜叫了。中间听书的时候。主人还拿出向日葵籽或南瓜籽炒给听书的人吃,一天的劳作与辛苦就这样在自愉自乐中打发得轻松自如。说书先生休息时,有爱叫(说)的人,会说点下流笑话来。
  有的人家本分点的干坐在屋里,到十点了就睏瞌睡了。一来没有钱去听说书,听书了人人给钱自己不给那好意思呀。
  小时爱听说书和拉二胡了,自己做了一把琴又不会拉,琴弦自然也调不准音,就让会拉的给调弦,自己乱拉真吵死人。家里人最讨厌我拉琴了,邻居也讨厌我拉。农村把拉不出调的人,就叫杀鸡。如杀鸡时鸡的声音样难听。于是乎让细肖垸的一个会拉的人教我。那个人比我大好多,但我的辈分比他高二辈,按农村习俗,年龄再小也要叫细爹的。自己人就让他教吧,这一天他刚到我家里喝茶没事干,就拉我做的胡琴。我说你拉得好听,教教我吧,教会了,给你买大公鸡的烟抽。那时大公鸡香烟1毛5分钱一包,还算好烟呢!有的烟才8分钱一包,也有不少人抽。可他只顾自己拉,听我说要他教我,就让我自己拉。我一拉他就说:“嗯(你)这么学得会呀,嗯以为琴是那么好学的吗!”就再也不拉了,让我自己蛮扳(蛮干)后离开了。
  
  第二章:旧年代兄妹居多再小也得采药卖钱
  
  先说个细仔(小孩)的笑话,让看官休息一下大脑,再书归正传。
  邻居有个小孩的佬(母亲的爸爸)来了,小孩太不听话时,佬就要打他。小孩边跑边说:“佬啊佬,吃稻草,牛屎粑晏(当菜),七(吃)个饱!......”重复叫好多遍,惹得大人都笑了。要打他本来是做样子的,那有佬真舍得打外甥呀。
  古人说得好,“千日胡琴百日萧,笛子喇叭对面教。”看来没有错。他用这样的理由说,就是不肯教我。心里虽然有点不服气,但脸上还是笑呵呵的说,那是,那是!但我也绝对不信自己学不会拉琴。只要一有空,我就天天拉,天天乱拉。只要父母不在家就赶紧拉,不要让他们感到烦。但决心是下了,一定要拉会二胡的。不要我学也要学。
  在的时候我就说:“拉一哈(会)儿,就不拉了。”
  记得一次,不知什么事惹得父亲不开心就旦(骂)我:“天天冒得(没有)事儿做,在屋内拉,嗯(你)不晓得拉得多难听,比杀鸡还难听。放假咯(了)就不务正业。嗯再天天拉得吵死人罗,各(给)嗯撂(甩)得大河聚(去)了!”
  我一气之下,跑到屋子右边的小河边上拉,调儿(声调)拉得伤心极了,突然觉得找到拉调子的感觉,像是能拉出歌儿来了。
  见有些像,心头自然一喜。这不就是有点像自己唱的歌吗,就慢慢摸索拉,慢慢找音符的感觉。心想,按《东方红》的曲调来吧,越拉,越觉得自己拉得有点像东方红。慢慢凭感觉试着拉。
  一天晚上,我特地拉给家里人听。拉完了就问,听出来拉的么事歌曲吗?想不到都回答说:“嗯(你)拉的么事(什么)儿,么事也听不出来,根本不是拉的歌儿。感觉比以前吵人好点!”
  一下子让我的心冷了半截。额(我)自噶(自己)听不是有点像吗,怎么别人就是听不出来呢?仍不死心,如此往复,从不间断,有空就拉,自己还跟着唱。一边拉,一边唱。唱一句,又拉一句。谁知时间不长,再问别人拉的是什么时,都说是《东方红》的歌儿,有点像,又有点不像。总之自己感觉太像了。后来干脆自己边拉,自己边唱呢。从此父和姨(爸爸妈妈)与家人没有反感我拉琴了,都认为拉得像。比以前好听多了,也不觉得那么吵人了。都认为学拉琴可能学得出来。从他们脸上看出了自己付出后的成果,自己更有信心学了。
  谁都会说一句古话,“穷人孩子早当家。”小时的事,没有太多的记忆。不由自主想起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这句话。
  于是,就联想到山里人唯一的经济来源药材和木材。说到药材,它是天堂九资河丰富的特产,野生药材资源多,如天麻、苍术、天冬、天南星。桔梗等等。可以说是漫山遍野都是。只是自己不认识药材种类而已。我们这里好多采药的都是从外地或是别村来的人。
  一来他们生活点与乡药品收购站近,信息掌握快些。二来别村的经济资源相对要少些,山林面积没有我这里多,所以大都要跑到我家后面大山上采药。如果妹妹在家我会叫:“台儿,跟我挖药儿继。”
  第一次采药,我应该是6岁左右吧,我家右边、后面地坪和石缝儿中有很多的老挖蒜,牛蒜花陀(土话,但不知道药名)儿。茎圆粗,叶对生,蔸儿呈圆形。最下面的根须,如拉的面条粗细。我用很小的取子(一字形,一头如小锄头,一头如小斧头,中间是有斗(塞)柄的圆孔)挖出来的。石缝里挖不出来的要用手来抠,有的太里面也抠不出来。指甲也被抠断了,手上沾满的都是黑泥。
  一上午要鼓劲(认真)挖下来,小提蓝子肯定脏(装)不哈(下)的。有收获了,就快乐地提回家。学着别人的样子,到井边篼(舀)水洗干净。再拿回家用刀切掉根须,后又切成簿片放在簸箕内晒干。本来是白色的,不能让它在阴雨天变成黄黑色了,否则收购点不收的。即使收也要降价。切片好了后要马上洗干净手,不然手痒得难受。
  父(父亲)和姨(母亲)都在田里干农活,只好自己试着做。好在有的药没让手痒的,但有个药却能让人烂手,那就是白果。
  我家屋后面,有一棵约3个高大的汉子合围抱拢的白果树,是我家祖传下来的。它也如我家唯一的财富样让人踏实。
  据说当时家族分财产,值钱的如板栗茶叶山林分给有点势的人家了,那时白果一分钱不值,就分到了我家了。这树白果(银杏)树,还被《黄冈日报》称作霸王树。也被很多人关注了这棵树。
  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白果就值钱了。一年的白果有几百块到上千元的收入。家族中也有眼红的人。(这白果树描写,在湖北东湖社区的荆楚文坛2013年“散文英雄会评为“热贴”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好评与关注。其它网站的文学网友,也有了热情洋溢的回复。
  《九资河赵坳肖垸风土人文》上也有描述。白果叶子泡茶喝可以降血压,白果有缩小便,调经,去斑之功效。美容效果极佳,中国稀少的保护植物。可是好多树种我都叫不出名字来,后来才知道几棵。
  这颗白果树,它是密兜(从树下面)开桠。从一米多二米不到处就枝桠交错,约三米处又少见的开了三个正首(主杆)扶摇直上几拾米高。春天扇子形的叶子绿得发亮。秋天黄灿灿的果子压垂了枝桠。
  果子成熟得好时,约有2000多斤左右。打下来时,有胆大的男人爬上去用长长的竹杆敲打下来,但要等到白露时节敲打才行。时令一到,一敲就落,时令不到,是打不下来的。所以要等季节。
  我有时想,所以叫白果,是白露采撷的缘故吧。白果打下来之后收集在一个地方堆起来。过几天后用耙锄捣乱,再放在弯篼(挑猪牛粪的农具)里挑到河边,去除表面上的皮肉,在河里用水冲洗,千万不能用手搞,否则过不了几天,手都死皮了。只要是懂的人不会用手去接触白果上的皮肉。有手弄死皮了的人会说:“白果还烂手,怪!”
  洗白果要在天晴时进行。洗好了后马上放在簸箕和羌(比簸箕大,呈长方形,四角圆弧,竹子做的,晒粮食用)里晒,白果褪出水份变白后马上收起来。如果是阴天就不能洗晒白果,白果不白,就不好卖了。只要洗白果父会说:“快点拿到簸箕的晒,越快越好!”
  白果也是有名的菜肴,可以煮粥吃。可以炒着吃。小时放在火灰里烧着吃,把果仁的外表皮去掉,内面芯子有微毒,同样要剥开清除的。而且一天不能超过吃十颗白果,大人说的,我也相信,说是真不能多吃的。要多吃,我也会说:“再吃几个,就不吃了。”
  白果值钱了有好多人半夜起来偷偷的捡,也有的人,趁我家没人时站在临近的石头上用竹棍打。树下面的白果到白露成熟时稀荡荡的。知道是谁人干的,又不好说明。没看到就算了,看到可不让人打的。有时被我家的人撞上了,说他一声就算了。邻居吗,不要因为小事闹得不和睦。也有脸皮厚的人,把自己当成老实人,脸皮趟着(厚着)打,趟着捡。不懂“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的道理。
  
  第三章:摇钱树让人眼红观音树叶做豆腐
  
  有一次,离白露大约还有近十来天。最近二年白果价格很不错,年年做生意的人上门谈价写合同,给树上的白果估价下定金。订金下了后,作为甲方要看管好白果不能让人私自打下来,就是我自己家人也不好去打白果,否则属于违约,违背道德。
  不过自己家的人,可以对掉落在路上或明显处的白果可以捡。那天我哥哥从山上回来,快到家了老远听见竹棍敲打树枝的声音。目光遥望树上面有技条摇晃,有人偷白果了,心想是谁干的呢?赶快加快步伐往家里跑。心想:“谁又在捞(偷)我家的白果呢?”
  大哥驮了一马(装柴的工具,Y字形,中间有扁担,扁担一头固定在Y字开桠的地方,一头有穿绳子的孔,用绳子把约三尺长五寸宽的马扁担固定,上面码树棍子驮回来烧饭用。)柴跑回来,赶快本(靠)墙上,到后面一看,是垸子里一个人站在树底下的大石头上用竹棍打白果。看到大哥来了,像没看到样照打不误。
  大哥强笑着说:“白果不能再打了哈,都是自噶(自己家)的人,我说哈子(下子)就算了,打开门相见的,打好了的嗯自噶(你)拈走好了。”哥哥这样说不想伤了和气。
  那打白果的人还让自己的老婆在下面捡,听我哥说打是不打了,嘴里却说:“这白果不是判(估)把人了吗,他没望着(看见)没有关系的哟,反正又不是嗯(你)家打的,嗯(你)就不要操心了。”
  说着说着我父来了,看到他打得满地都是的心中十分不快,又看他那么说更觉得有气。但还是压住了心头之火没有多说什么。
  父亲只是说:“都是左邻右舍的,大家不要搞得港几(吵架)。打开门相见,抬头不见低头见。说是判得人家了,但人家冇把钱。就是人家把钱了,我家也要负责任看好树上白果,今天你打了,捡走了就算了,以后不要打了。嗯接(你们)要记得,我招呼了好几次了。”
  按理说你打下来也不能让你捡走白果的,考虑邻居吗闹僵了反而不好,就不与他计较了。那时我家有棵白果树好多人眼红哦。以后分山到户,山有山林代价,每一年要向国家交税,说是向国家交税的,但钱都是交到村里了。我家白果树还给安上了特产税。特产税每一年必须上交的。交税了,红眼的人似乎舒服些。都说:“应该交税的!”
  肖垸特产丰富,到处有野生茶叶,板栗和油栗(油栗子比板栗小,味道更香)桃子等。最有特色的还有橡碗,一到秋天时,橡碗落得遍地都是的,找橡碗的人把树四周踩得光溜溜的,有的人干脆把杂草割掉便于捡。杂草没有了,又踩得光趟,捡橡碗真方便多了。
  有时间捡,和人口多的人家,一季捡了不少也卖了不少的钱。橡碗去卖,橡米也收,有时橡米不收就捡回家去壳子后磨成豆腐,豆腐呈灰褐色,有点涩,紧纠纠(口感有弹性)的,用辣椒煮着好吃呢。农村人很少有酒喝,喝酒时如有一菜碗(那时没有盘子,菜碗比饭碗大一半以上,是陶瓷的,算劣等货。)橡子豆腐很不错的。
  秋天的山区早晚有点冷,大哥和我穿着补丁加补丁的衣服,总觉得冷丝丝的。大哥左手上有亮(松树有油质的木头)右手提着提蓝。我是手上提礼蓝(农村送用的,形状与提蓝一样,但小很多。主要送礼时盛放挂面布匹之类用的。)走在后面,到耳树林(橡碗树)时,已经有人在寻找橡碗。好在风一吹又落得落地都是,亮没了顺着月色在地上找。我看到一大堆说叫:“哥,好多哇!”
  大哥问:“哲儿,你拈了几多儿啊,我提篮快满了,天快大亮乐(了),仁噶(人家)来得早的早拈满了。提篮捡满了就回去。”
  我说也快满了,过会儿再回去吧。说着一阵风吹来,听到四周草丛被落下来的橡碗砸得“嘎嘎”响。那响声听得清脆异常,那是因为尖着耳朵听的缘故。我会大叫:“快起风呀,老天爷,快起风吧!”
  耳树林石头林颗(石头多,奇形怪状的不规则地林立着)的,不小心就把脚给撇(崴)了。还有扎子(小树或刺树的统称)不小心就扯破了衣服划破了皮肤。捡归捡还是要小心的。大哥时常提醒要小心点。我也乖,也听话。更喜欢好多人天朦朦亮捡橡碗的场景。那场景好热闹呀,有的人边捡边说话,快捡光了时,有的人说:“怎么不起风呀,起风就落得多。落得多,我就捡得多。”
  如果不是橡碗树是二三人合抱大小,树有十几丈高,怕是有爱钱不要命的爬上去打呢。这种树从大肖垸到细肖垸屋前屋后都有,没有一棵是小得能让人爬得上去的。更主要橡碗能卖钱呢!慢慢天光了,捡得快的早捡有一提蓝,慢的也有大半提蓝。装不下的人早就回家了,装得下的又从捡过的地方开始找起,到吃早饭时提蓝也大多都满了。大哥说:“有十几斤了,可能快二十斤了哇!”
  晨光透过粗干,松鼠从高大的桠上窜来跳去如履平地一般。细桠交叉处有鸭雀棵(窝)被松鼠晃动后,小鸟飞出来叽叽喳喳地叫着。山区的早晨让人觉得好空洞好清新。
  突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叫:“爷(爸爸)快望,松鼠出来了嘞!”
  回到家里后把橡碗倒在簸箕里铺平晒,晒干了就收在蛇皮袋子里。到时挑到收购站去卖,卖的钱首先买油盐,其次称一块约1斤多肥点的肉。哪时精(瘦)肉或有骨头的肉没人买的。人人都知道吃肥肉补充体能。后来肥肉也慢慢不值钱,精肉骨头肉慢慢走俏了。多的钱给当家的人,当家人一家只有一个人,大家都听他的安排。一般是父亲作主的多。姨说:“以后,嗯接(你们)起早点拈橡碗。”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农忙季节。我们那里是鄂东北地区,又是大别山主峰下面,气温要冷些。一年有二季最忙,春季要播种插秧,中秋以后稻谷才黄,黄了就进入了抢割抢收的时候。一般好天气时,队长就起来叫:“大家快起来割谷了,不起来的要扣工分。起来暗(晚)了的也要扣工分。从下面小田里向上割。”
  队长一叫喊,大家那有敢不起来的。纷纷起床不洗脸,也不必刷牙(农民都没有牙膏)了。赶快下田割谷。有的人镰刀钝,生产队里没让铁匠重新翻新过的,恰好让自己碰上了,割谷钝得要死,力气也用得大,膀子也扯得酸疼酸疼的,谁知割谷不快(锋利)割手指还挺快的,轻轻一下就出血了,还不能休息呢。集体一切行动听指挥。
  谷割好了,大家就回来吃早饭。不去割谷的人早把早饭烧好了。早上吃南瓜饭。拿起碗我就唱:“红米饭呀南瓜汤哟,嘿活嘿。”
  南瓜分为二种,一种皮是粉扑扑的吃起来不甜但粉足有口劲,一种皮光滑略带红色吃起来甜水分足,有的人喜欢吃前者,有的人喜欢吃后者。有时也唱:“干稻草,也当粮呀,嘿活嘿。”
  要么吃芋头粥或芋头饭,一般用腌菜下饭。吃好了饭人人不会忘记喝上一碗茶,那茶经过在火塘边久热,颜色变成深红色了。喝茶也有讲究的,我们要不直接倒进吃饭的碗里喝,父就说:“要喝回笼茶,养胃的,对身体有益无害。说你们总忘记了。”
  菜吃得极为简单,除腌菜外还有点自留地里的绿色菜,不过不是很多。唯一能刺激农民味口的只有辣椒,有了辣椒下饭就吃得多些,吃多点才有力气下地干活。辣椒真是农民的油呀!没有油那有力气。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大家从早到晚趁着晨曦与月色把金灿灿的稻谷割好,平铺均匀地摊放在田里。约有一抱时中间空开点,好插手进去抱。也有人不注意的连在一起摊放,收稻谷时不好抱,容易把稻谷穗丢掉在田里。后来很多小孩在田里捡谷穗脱粮食。我家也要捡的。
  有一种豆腐不是用豆子或果子做的,而是一种树叶做成的。它叫观音树,长不大,最高约2米内,夏天把叶子采回来洗干净放在盆子里用手挪揉,叶子里绿色汁子出来后用纱布包裹住挤,让叶子里面的汁全部流出来,再用石膏粉或干净的火灰化成水点入进去搅均匀,时间不长就变成了绿色的观音豆腐。可以炒着吃,凉拌着吃也可以。姐打观音豆腐,看见我不会帮忙,只算捣乱就说:“哲儿,你还是不要搞了,观音豆腐儿,被嗯(你)一弄不成样子了。”
  观音豆腐在热天吃有清凉的作用,不但能做菜还能避暑呢。家后面的山上有好多这种观音树,在夏天哥哥姐姐利用早晚的时间到山上去采叶子回家做观音豆腐,我看着他们做,也动手帮忙,哪是帮忙呀,纯粹算捣乱,挨骂是有的,但也开心。因做这种事好玩极了,吃时更爱了,一大碗一口气溜进喉咙了。观音豆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呢!
  稻谷割好了,接下来要忙着纠绕子(用稻草拧成的粗绳子)用,先理顺一撮稻草,从蒂子开始,从很小慢慢放大到一样大时向后纠(拧)成田螺状,长短在1.6米长即可,收尾时盘在中间插过去留长头子便于系在一起,每一提绕子(稻草做的绳子)有10个,用了一提绕子就知道捆了多少捆稻谷。哪怕是再多也一样,只要记住拿了多少提绕子就可。在这个季节,每家每户要忙很晚来纠绕子,太小我不会纠,但喜欢学着大人的样子纠,一开始就纠得很粗,再纠就纠不下去了,不可能把一捆稻草纠成一个绕子吧。所以要用心学习才对。
  大哥说:“你先起蒂儿的时候,要四、五根稻草开始,慢慢地加稻草,到合适大小时,左手噶(夹)紧点,就能保持粗细。”
  按大哥说的学着纠,要不然一上手就纠得很细纠着纠着越来越小,一米不到就纠完了,这是有学问的活儿。我也是看大哥纠绕子跟着学。
  有的人纠的绕子均匀又长,纠得又紧又好用。有的人纠的要子又粗又松,捆稻谷时用劲一扯就断。断了只好再拧着接上去,要么重新放个绕子捆。还有的人纠绕子短了,而且只短一点点,短一点也好办,就把绕子头子与稻谷的都子(下面的部分)拧在一起掻(拧好成一股绳后反扣在要子里面)好,不然会散开的。我大哥可是捆绕子的高手,纠得又快又细又紧又长可好用了。捆草头(稻谷捆成一堆)的人最爱挑我哥的绕子用。不会捆的人只好挑草头了。谁让你不会呢!
  捆草头也是个有技术的活,先把左手的大拇指塞进要子圆孔内,右手一拉头子就转着开了,再直直地甩向前方,后面用脚踩住,甩出去时候不能让它费劲(松开)了,不然捆的时候肯定会断。
  一个人捆要好几个人抱稻谷,草头下面要打好底子,都子(稻谷下端)放宽,另一头要放窄,呈三角形。收了一抱稻谷后用一只脚踩紧,收了一抱稻谷再踩紧,慢慢从底部宽向上收窄,到一腰高时要收一个很小的一抱,一般抱谷子的人知道,用膝盖向下压紧,一只手拉住脚踩的要子从后面向前拉,一只手从前面拉起要子,膝盖压紧草头时,二只手拧紧要子。这样草头捆好了,有捆得好看的,好像是抬头叫的鸡公呢。样子很好看,别人也喜欢挑你捆的草头了,还说你好呢!
  
  第四章:抢割抢收大农忙学捆草头笑死人
  
  农忙收割时,重要环节是捆草头,就是把割好的稻谷捆在一起。割谷、抱谷、挑草头是最平常的活儿。只有捆草头算技术活儿。不会捆草头的男人人就去挑草头。这就叫“有智出智,无智出力”了。
  大哥说:“你要到田里去,就要好好抱谷,不要丢得到处都是的!”
  我连说:“晓得了,不就抱谷吗,那么简单的活儿还不会干?”
  肖垸的大稻场在大多数田畈下面位置,挑草头要轻松些,因为人从上往下挑着走。走得快又轻松。走得轻松人自然快活得多。
  肖垸下面晏个垸有个小稻场。西边细肖垸也有稻场。这样尽量节省挑草头时间和劳动力。所以在农民闲的时候就搞稻场,供忙时用。
  后来田地到户了,有很多的人家把自己门前的宽坪也纷纷改造成稻场,这样便于管理粮食作物。主要是节省时间和力气罢了。
  说到挑草头必需有个好丛担(用硬杂木做成的)用。丛担快有2米长,硬杂木两头削平宽尖,中间宽厚略圆,两头尖子要刚好放进丛担牙子,是铁匠做的,前面尖便于插进草头,后面带勾子一端便于钉进丛担固定。做得好的丛担挑起来闪,人也舒服,一般一条丛担要用几十年。哥要挑草头,我就拿出丛担说:“哥,这老丛担好用!”
  挑草头也有学问,先把丛担侧着插进草头要在有稻谷的一面,因为稻谷重。再有倒科(肘窝托住丛担,手抓住草头没有稻谷的一端保持草头在田地的平衡姿势,另只手向下压,抓住草头的手向上抬高,一只草头就起来了,接着向另外个草头把丛担插进去,还是插在有稻谷的一边,双手小肚向上担起丛担,顺势抬高到肩上就好了,接着挑到稻场码起来。收成好时,码草头的人说:“今年稻谷重多了。”
  码草头也不是一般人会做的,不过做得多了就会。先在稻场边用年前的陈稻草铺放成圆形状,看你稻谷多少来确定螺堆(草头堆放名)大小,先要挨地铺放厚厚的一层草,而且要均匀。地势要略高一点不能有凹陷处,否则下雨就进水了。选地势的重要性可记住了。
  铺放好稻草后,挑来的草头在中间放四捆,有稻谷的一头朝中间,再来的草头顺成圆形堆放,稻谷全部向中间。螺堆越堆越高,有的达到十几米,到最后在中间放高几捆,上面铺好稻草就不怕下雨了。
  山区夏季去得早,春季来得晚。基本上中秋过后才割谷。
  交秋后早晚天气转凉,一般稻谷比麦子种得多,又不能赶上下雨或快要下雨的天气,只有抢割抢收才不让到手的粮食给雨水糟蹋了。
  那时田里热火朝天,一个个满怀收获的心情,斗志昂扬地收获粮食。有爱叫的人会喊:“大家快点,趁天气好,收谷割谷哇!”
  田里稻谷全部收好了后,小孩子也纷纷到田里捡谷穗,捡一点是一点,人人都怕饿肚子。我家数我与妹妹最勤快了,妹妹比我小一岁,更准确地说小一岁零六个月。她人也聪明又比我勤快些。
  我说“台儿,嗯(你)把东西担(拿)好,从五担田开始往上拈谷。争取多拈点,继(去)晚了,人家拈光了。”
  蜜(妹)儿说:“嗯的东西自噶(己)拿,嗯捡嗯(你捡你)的,我捡我的。我又不比嗯(你)拈得慢哟!”
  一人拿个提蓝去捡,看到了赶快跑过去拾起来丢进提蓝,有时,边上有别的孩子也在捡,你不积极就被别人捡走了。田小的二个并排着找,不能漏掉一粒稻谷哟,俩个人并排着找,别人就不来你这丘田了。捡回去后堆在一起,到晚上就着亮,把谷子敲下来。
  籽油灯(木籽树上的木籽外面一层白色油脂榨油后,里面的硬子可以榨成油点灯用)也是很亮的。山上挖(用斧头砍一点就弄下来一点)松树,是有油质的木头,因为有油性,一片到二片用火点燃就很亮。火塘边上镐(埋)了个三只木桠向上的棍子,木桠锯齐后用刀削平,上面放一大瓦片,烧的松亮放在上面,快没有时就添加一块,保持屋内灯火通明。我要就着松亮看书。最烦人的是,快烧完前赶紧添加一块松木,又延续了光芒。快烧好了又要继续添加。
  大哥说:“你早上不晓得看书呀,现在亮(松树油)也少了。”
  其实那时村里修建了个大水塘来发电,靠河里的水流聚集在塘里,到傍晚开启水闸冲动电机水轮发电。有时灌水不足,就发不成电了。农民只能靠子油灯与松亮来照明。油灯,可是要钱买油的哟。
  先把捡来的谷穗捆成一小把一小把,在簸箕里放个木板,用莽杵(洗衣服用的工具,约一尺五寸长,握手的一头小又圆且向上扬,前面大部分平扁,边上圆弧。)敲打,把谷子全部敲下来。说实话捡是捡不了多少,但多一点是一点。大人捡的还要归公呢。
  螺堆(形状圆上面尖像田螺)堆放的时间里要对稻场进行修补,一般用黄泥与黄沙混合完成,修补地方没有干透,就在稻场进出口用小树钉桩再用篾片编起来,不让人与牛通过。稻场损毁严重时要重新面(铺设)便于打稻谷。过了十天半个月后估计螺堆里的稻谷呃(稻谷堆放在一起后经过一段时间变得更熟)好了就开始打谷。
  打谷首先要准备牛拉石磙用的额头(半圆形的木头,顺外圆刮出凹槽,二头打圆孔,圆孔直径一寸穿藤欠(麻搓成的大绳子。)用。在石磙上要套上磙架,磙架呈口字状,左右二竖是一根圆木从中劈开,中间有圆洞便于套进石磙芯。前后二根木档子略小点,前面的档子系上藤欠,藤欠长度要比一头牛长。一切就系后把牛牵过来,套上额头,额头上的绳子系好在牛的脖子下面。长短要合适。
  先把螺堆掀开。把稻谷解开,左手抱一抱,右手顺稻前面开始把稻谷抖均匀,稻场铺满后就牛套上额头,让它拉动石磙滚成圆形,一环压一环地滚,石磙一头略大一头略小,所以牛一拉就成了圆形,如此往复压几遍,让牛休息时再把稻子用阳叉翻动,阳叉Y字形,二个叉约有60公分长,把稻谷翘起不会掉,顺势翻过来把没压过的一面朝上。石磙压几遍后,谷子基本压下来了。
  上面说到打谷翻场,就是把稻谷翻一遍,没压过的向上,用阳叉翻叉也有要有窍门,翻动时要抖动几下,让谷子落下来后再翻过来。之后把牵过来又开始压,好几圈子后估计好了就把牛牵到边上给上捆稻草让他吃,吃饱了牵到水塘饮水。牛饱了才有劲拉,牛要布置好。
  牛的事做好了说是人的事了。大的稻场好几个人抖场(把稻草上的谷子用阳叉抖动干净)和捆稻草。不戴帽子会满头的灰尘。
  捆稻草也要会捆,先把要子,就是稻草纠(拧)的草绳放开成一字形,抖动好了的稻草码在上面,捆的人一手拧紧一头要子,一只脚用膝盖跪一稻草中间,再用手把稻草和要子折过来,要子二头相操扭在一起反抄在里面一捆稻草就成功了,稻草全部捆好后收集在一光杆上,是绕着树成圆形,一直梛(码)上去,这就是牛在冬天里的粮草了。但先在牛栏横条上面放满稻草,里面稻草不会被雨水浸湿。在外面的稻草码得好也不会湿的。做这事也要认真,不然冷天牛没吃的了。
  稻谷脱下来后用木板做的铲板收集在一起。铲板是一块一米长,宽50公分的厚木板,板子二边有三寸宽的木条,高度刚好用手按住差不多,上面也有一根木棍与二边的木条斗榫固定。板子最下面一边系上绳子,一个人呈45度压住木板,一个在前面拉,这样把稻谷收集在一起后用栅儿(蓝竹的枝条)扫帚把稻场扫干净,谷子收在一起后就风播(吹瘪谷用的工具)风干净放进粮仓里。基本上一季稻谷的过程算全部结束。队长说:“不要风得太干净,把半米儿也风掉了。”
  粮食全部进小队的仓库,由保管员看管。每个月按时发放基本口粮,大约一个人20多斤稻谷,另外再加工分粮。
  工分粮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吃喝了。就是说劳力多挣工分就多,分的工分粮就多。劳力少挣工分就少,分的工分粮也少。
  如果像我家人口多劳力少的肯定每个月提前没有米下锅,那时我2个姐20不到,大哥才十多岁。女孩在农村工分大概是男劳动力的一半,甚至更少。父会说:“女孩做女孩的活儿,工分就给得少。”
  从大哥往下来又有阶梯形的俩个弟弟和妹妹。那个年代我家是吃的人多,挣工分的人少。但大家相依为命其乐融融地生活着。
  粮不管吃只有向粮多的人家借,等下个月发粮食再还。时时勒紧裤带,喝粥的时间多,粥里参杂野菜与杂粮是最普通不过的事了。
  抽空妈妈姐姐到山上挖野菜是经常的事,做小孩的只知道吃其余的一概不知。想想,姐姐还真是命苦。那个年代的人真可怜!
  好在勤快点的孩子与老头趁机捡谷穗,尽管粮食不多,也多个几粒米来解决暂时一二餐的吃喝。所以农村爱种辣椒,不光是辣椒开口味,主要是轻油淡盐的,只有辣椒让你增进食欲。
  秋天一到树叶飘红,这时又要赶紧犁田种小麦。犁田是有专人做的。做这活的人也有种骄傲的神态。种田什么都会,最好不过了。
  山区田地面积小,石头林棵的,不会用犁,就把犁牙子(犁铧子前面尖的部分,是插进泥土用的)折断了。甚至深的深浅的浅,不好种麦子。没犁好就有人骂:“犁田的,缩裸继了,田还是硬的!”
  犁田后稻田泥土全部翻开,过几天土巴看上去干了就耙田。
  耙是碎土用的工具。是目字形,但少上下二横。长度约一米,宽在60公分。宽厚的木板约有10公分。每隔20公分有个很尖约120公分的耙齿,前后耙齿是交错着的。上面要压个几拾斤重的平石板,二头有个铁环,牛架(牛额头)的绳子系在铁环上,后面也有二个铁环系上绳子,刚好用手提得起耙最好。因为到田头调头时要提起耙甩一下。如此地耙了几遍后田里的土变成细了,稻谷都儿(根茎)在上面了,就可以播种小麦了。挖沟儿种小麦也轻松些,不然很难挖。
  种小麦是男女搭配的活,也有男男搭配做,但不多。
  男人搭配做活不累现在流行的话,其实那个时候早流行了,田要分厢起沟,防止水满农田,特别是春季下雨时水直接从沟里流走。如果麦苗受到水长期浸泡就会死。修沟的事同样重要。
  麦田起水沟也是关键,但也是累人的活,麦子虽然产量低于稻谷,但那季节是青黄二不接的时候,农民靠这季小麦添饱肚子喂。
  秧麦子时,男人用镐锄(很小的锄头)从一厢田中间向后挖很浅的沟,女人手提个礼蓝子,把里面用火粪(用树的枝条码很高,上面用土压住,四面把火点燃,用烟秋(烟熏)土巴烧黑了)混合的麦种均匀地顺着沟把上。如果是外姓女人,挖沟的男人就调笑说:“这沟太难挖了,比嗯(你)的沟儿还难搞!”
  女人一定会笑着大骂:“挖你个头,这沟儿像嗯(你)的几(嘴)一样!又深又浅,又长,又难挖!”
  老太婆会提几个大茶壶和开水瓶到田里给干活的人一人倒满一大碗茶。这时才只有休息的时间喝口热水。还有专门挑麦种的人,事先把种子与火粪拌匀,用沙耙括进罗腔(萝框)里,再挑动到田里,保证供应秧麦。样样的事儿都得有人做,而且要都得做好。
  也有男人说:“像女人的沟一样,挖得有劲喂!”
  女人笑着说:“那你挖呀,挖你个头!你敢挖吗?”
  大家说说笑笑,累了都乐呵一哈(下)子。一人说起下流段子,就有好多男人接音,女人也不让善,同样说荤段子,说着笑着乐呵着。说起劲了,冷不防队长跑来了。
  
  第五章:哥哥姐姐苦难多做鞋纳底儿妇女忙
  
  正值农忙季节人人都累得够呛,说点荤笑话取乐,活跃下情绪未必不可。但队长不那样想,不顾别人的想法。
  有队长性格好的会接茬说一句逗乐一下,有队长性格不好的就要破口大骂:“生活不快点做,说些疯话。有气力说不会多干点呀。”
  一吆喝别人谁敢吭声半句呀,如果不出声就算了。有嘴铁(有理不让)的人哪受得了你队长动不动批评人家,也大声顶起来:“人不是铁打的呀!说句笑话么事了不起,凭什么你队长只管别人,自己不动手少呀。”
  于是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还有干架之势呢!
  农村人吵骂有会有肢体动作配合在一起,一边叫骂,一边手举得高高地,直着由高向低划,嘴里先还讲几句理,后来不讲理了就旦(骂)娘骂老子的。骂娘的话农村如同口头禅,被旦(骂)的人听了也不放在心上。总归,骂娘人家心里不爱。
  看见他们吵得凶了,有打开除的人出来劝不要吵了:“都是一个队的自己人,旦(骂)么事哟,不要为小事伤了和气。”
  有人劝架,慢慢地二个人偶尔相互顶撞一二句,过会儿,二个就不吵了,你看我,把脸扭在一边,我看你把脸也扭在一边。也有的气性长(记仇恨)的人,好几天见而不理。有的队长会想方设法地尻(欺侮)你。你可小心了。只要有理,你也用不着怕他。
  麦落干颗,说的是麦子种的时候要天气晴朗,土巴干燥不要太潮,湿麦子就生得快。看见麦子冒芽了就叫:“麦子生了,麦子生了!”
  麦苗生出来不久就到了季秋时节,那时,田边地角到处是红叶飘飘木籽树。木籽树皮淡黑色,老树皮粗,田畈里的木籽树龄都在几拾年以上,飘桠,树桠向45度以上伸出十几一二十米远,中间没有横枝,刻木子,把木籽用刻刀削下来。刻刀可不是刻章用的刀哟。这种刻刀是圆钩形,柄是十几米长的瓣竹,这竹子手握住大小,但很高,近20米深。刻刀在瓣竹最小一头刀刃朝前放进去,后用削尖的圆棍子塞进去敲紧。上去刻木籽前要备好木梯,木梯一般8到13步高,不然大树你是爬不上去的,只有就着梯子上。
  记住梯子千万要搭稳当,不然危险。上树刻木籽的人,不忘记顺手把树上的死桠搬下来当柴烧,特别在冷天的时候,那木籽榨儿(木籽树细枝条儿)烧火可旺了,在火塘里添加一把,火苗直向上窜。所以到木籽全部清理下来后,榨儿堆在一起时就有人带头驮一捆回家,接着你一点,我一点全部驮光了。
  木籽成熟时,红叶全部落光了,只剩下木籽如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支支冲向天穹。如花朵般夺人眼目。
  说木籽如花并不为过。木籽雪白雪白的,一串就有很多一粒粒堆成一起的木籽。我会说:“木籽成熟了,还真像花朵一样好看!”
  人只有到树上用刀才能刻下来。几十米高落下来,很少有散木籽掉在地上,有零零点点的,年老的老太婆提个礼蓝儿拈。胆子大的人上树刻,树上刻光后地上白茫茫的一片。
  木籽树必需年年刻才结木籽,你不刻它,树上只长嫩枝条不结木籽。木籽刻下来的枝约一尺左右。男人就捡起来用稻草扎成一把把的,再用藤捆起来。捆的时候二头是木籽中间是木籽枝儿,这样捆才可以用丛担来挑的。所以要会捆它。
  那时木籽价钱好,基本上生产队里到这时也忙。在天晴时把木籽刻好放在队里保管室,全部结束后可以利用下雨天或没事做时勒木籽,事先在木籽上洒水,过好长时间一根根抽出木条,木籽自然掉下来。有的人干脆用棍子敲着让木籽掉落。卖的钱作为生产、大队的收入,过年时分给农民做零用钱。钱全部由大队会计管理。
  田地木籽捡完了后,有年事以高的老妇女与老头儿,到田地里坐着个很矮很矮的小木凳子,慢慢地,一粒粒地找。肖垸的木籽树也真多,惹得别村里的老妇女也来拈二到儿木籽,哪怕一天拈的不到二斤,她们也乐在其中。因为,那时的钱太紧张了。
  木籽拈好了就进入了锄麦的时候了。你还别说,长麦子不行长野草倒还肥沃。百姓总说:“这野麦子,肥料不要也长得好!”
  队长安排人锄草,一般安排女人为多。一人一个耙儿,这个耙儿小,宽约3寸,柄子用细杉木做的,约有一人高。耙儿的口簿且又快,锄草时顺着麦子二排中间空白长草的,一捞就可以了,没有草也要捞的,作松土用。有的草可不好锄了,它恰恰长在麦子中间去了,这时你得用手扯掉野草,不能用耙儿捞,不然麦子也会没有了。如果是年老的锄草会用手来扯一下,年青人锄草要么直接用耙儿捞,要么不管那野草长不长了,到麦子长高时又要专人到田地里扯稗子。不然稗子长得比麦子还高,长势还要好。看来这不但是辛苦活还是细心活。
  农村妇女在那个年代都会做一手好针线活,只要是把布匹扯回家都会不用裁缝做成合体的衣服呢。再有手绝活就是做布鞋和纳垫底儿。我妈妈姐姐做的可好看了,记得妈妈做布鞋很合脚。鞋底纳得密又厚,前面略宽,圆头,后绑深,穿着养脚。做布鞋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好又耐穿又好看的。之前有很多工艺要做哟。
  在农村女孩必需会做针线活,似乎与三从四德沾上边,“工德言容”的工字大概就是说做手工活儿了,有妇女说教姑娘纳底儿时会说:“会做孩子(鞋子)了,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以后说个好郎儿!”
  听说要说郎儿(男人)女孩都不好意思起来。
  在农村,女孩一般在10岁前就要学会穿针引线。手上不时被扎在所难免,再难也要学会的,针线活好也出名,也能嫁个好婆家。虽说普通,但要做好它也是家传的一种技术。
  首先选料毕壳儿,就是选择旧又旧破又破的衣服剪成一块块的备用。姨会说:“台儿,把这些布儿拿得继(拿去)洗一下,洗干净点。”
  那时人穿的算棉质衣服,如的确良,涤纶的纺织面料价格高,穷人是穿不起的。农民只有穿棉、麻类的服饰。不像现在反过来了,有钱的人穿棉质布料,没钱的人穿一种化纤织物。化纤面料用米汤粘合没有棉麻容易粘。真是天不生无路之人,如果不是棉质在那个年代便宜,百姓穿得起的话,岂不是连布鞋都没得穿。好在农民勤劳,能自食其力。真是“天不生无路之人”呀!
  我们家的大门与房门都是二块宽厚的实木做成。大门的木质还要厚重宽大。往往是用杂木做成的。门头与门槛两头圆洞放门轴用。开门关门靠门轴与门洞起关合作用。
  房门一般用杉木做成,杉木质轻耐用,一般毕壳儿就把房门下下来平放在地上。烧饭时滤的米汤放在脸盆里,脸盆一般有二种,一种是叫木匠箍的,一种是洋瓷盆,这二种不怕水烫。后种一般人家没有,花钱买也不便宜。历史捉弄人,也照顾人一样。
  先用洗碗巾把米汤涂在门板上,这洗碗巾也不怕烫,是老丝瓜的阳子,老丝瓜晒干剥掉外面的皮后,再把里面的老黑子敲出来,来年还可以做种用。洗碗巾涂好门板后把破布挨个儿地拼接在一起,把一整个门板铺完,再又用米汤在铺好的布上又涂一层,上面又铺一层破布,如此流程有三五遍后就算完成了。之后放在太阳下面晒干。
  姨说:“今年的壳儿背(粘)得好,给嗯接(你们)做孩子(鞋子)穿。嗯接(你们)细仔(小孩)要听话些。”
  纳鞋底的索儿也有讲究。一种是农民自己种的麻做成的麻索儿,就是用麻辫的粗线。
  一种是后来商店买的线索儿。前者亚黄,后者亚白,或很白。麻索儿打得好的话纳的鞋底结实些。线索儿白好看不耐用。
  我家有一个打索儿的工具叫麻铊儿。妈妈经常晚上打。那工具小巧,一根一尺长茶杯大小的圆木棍削光趟。中间略小,再在中间位置钻个小孔,用根一尺多长的粗铁丝从下面穿上去,下面弯个头子卡在圆孔里,最上面向下弯个小钩子。
  麻开始分好能做索儿大小时开始搓,搓了近二尺长时一头固定在这小工具麻铊上,上面提高过弯钩的地方,左手提起来,右手把麻铊一转就能编索儿了,编好长了就在下面圆木棍中间四面绕。如此往复,索儿就编很多。要用的腊是取蜂蜜过后的蜂子笼儿用手捏在一起蒸一下,让它凝固成一团后变成了腊,用它把索儿打光滑才好用,不然纳不过鞋底,扯不过去的。
  也有些妇女边做针线活儿,边唱:“昨日姐家行啦,得见女才春。茶不思来,饭也不想吞啦,等只等啦,天明亮,望姐说私情哪啊,等只等啦天明亮,望姐说私情哪呀儿哟。”
  男人就接着唱:“听说说私情哪,心中火一盆,奴家的爹娘,管奴管得紧哪,倘若是呀知道了,家法不饶人啦啊,倘若是呀知道了,家法不饶人哪呀儿哟!”
  这《四碗菜》儿的老歌要二胡配上才更好听。
  做鞋底先要打样儿,多大的脚打多大的样儿。一般用蓝竹的笋叶打,笋叶长又宽,先把鞋底按样子修好保留起来。在笋叶上打好样后就定在贝的壳儿上,用大剪刀修好几层,二只鞋一样厚,约有1.2公分。在中间固定二针后从前面开始向后纳,鞋底厚,索儿不光滑,纳的人左手戴有顶针,顶过鞋底有仍然抽不出来时候,就用取线器把针取出来。
  还有那个针不光滑钻不进鞋底的时候,把底针往头皮上蹭几下,针光滑了轻易钻进去。纳双鞋底儿好辛苦,到最后鞋底上面要蒙一块好点的布做趟底儿,那一圈布最好是白色,好看些。如果不做趟底儿,针纳过后有高低不平而且又硬不能穿的。底完成后就是鞋面的事了。
  鞋面儿一般用黑色的灯草绒,没有钱买新布就用旧布代替。有的是做圆口的,有的是A型口的,有的是松紧带做口的。以松紧带做口的最好看,它如M样左右二竖长,两边尖着空的地方用松紧带连(缝)好,做好要用鞋楦撑穿起来好看,走到那里吸引人的目光。特别能吸引女人有眼,她们评论之后还让脱下来看了又看,像要把那做得好的地方学走似的。
  好大了我还爱穿妈妈做的布鞋,不但好看主要合脚,走路舒服。姐姐做的鞋像是得到了妈妈的真传同样好,女人生活简单,男人晚上没事侃大山,女人晚上没事纳底儿做鞋穿。
  说到做鞋还有个鞋的垫底儿也不一般。现在人穿鞋像往年人一样垫个垫底儿,但这个垫底是缝纫机用布扎的,一圈一圈的往复而成,簿又不结实。农村姐妹儿纳的鞋垫可不一样了。先用布在笋叶打的样儿上放好几层,上面是白布,下面一层颜色不限定。用米汤粘好后让会画画的人在上面画花儿,以牡丹、芍药居多。花上面站有喜鹊象征吉祥喜庆。画的字也以二个喜字连在一起,如福禄寿也行,在队里妇女们找我画画,别村女人也来找我画:“哲儿画垫底儿,画得好看!”
  
  第六章:家家过年最喜庆祈福拜年会亲朋
  
  “姐在也,房中也,打也洋儿牌呀啊,郎在那个外面溜的溜进来呀,看姐打洋牌呀!”
  女人家边纳垫底儿,边唱老歌儿。她们的绣花线,五颜六色的。针用的是绣花针,可不是纳鞋底儿的底针哟,不然钻下去一个大洞难看死了。
  晚上或空闲时,干活歇伙(休息)时也不放过。女人们袋子里时时带着垫底儿,线也绕在袋子里。晚上线套在椅子枝儿上,椅子枝儿做靠背用的,上面横木长出竖枝儿,刚好挂毛线。女人纳得认真仔细,还有的女孩纳底儿做鞋赶嫁妆呢。她的嫡亲的亲戚很重要,女孩出嫁时要送他一双鞋算是最贵重的礼物了,收鞋的人的长辈要给喜钱的。
  农村最闲的时候算冬季了,除了自己上山捡柴外就是些女人到山上扯冻不死的猪菜。
  生产队里有个很大的猪磚,里面养了好多头猪,猪有专门的人来养。到过年时把猪杀掉按人头分着过年吃。还按一年下来各家挣的工分折合成人民币发给大家。
  一年内肖垸小队的桐子,木籽等有产值的经济作物上次大队后,大队会计按经济产值分钱到小队,小队农民挣的总工分平摊款项,一般来说肖垸小队10分2角多钱,有的生产队好点的,钱就要分到多些。粮食按百分之七十分人口粮,你家多少人,百分之七十的不少。百分之三十分工分粮。就是说挣的多就分的粮多,挣的少就分的粮少。
  一年之际在于春,说的是人要珍惜美好时光。
  我却以为,在农村春节是个最大的值得庆祝的节日,立春到时,与过年时节相差无已。春节当然喜庆,农村过年的民俗习惯,真得好好说说了。“一年之际在于春”的道理也能体现出来。
  过年要贴对联,对联要人写,还要买红纸墨汁什么的。有的人为了节约钱舍不得买纸请人写,多数人家还是愿意买红纸写的。一般写什么“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或门头上:开门纳福。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反正是千篇一律的,没有创意。
  后来我大了就自己作对联。人家要我写,茶也不喝他一盅就帮人家写。人家说:“哲儿也会写对联了,有点出息!”
  农村过年简单又浓重,简单是菜最拿得出手的是肉加豆腐,粉丝加海带。说浓重晚辈年年要向长辈拜年的。最深见的话是:“拜年了!”
  家家有20响的电光鞭炮,响是很响,但响几声就没有。不过,只要人家一来就放,一年要放好多喂。也有重要人来拜年的,如女婿和外甥呀什么的放过20响的就不像话了。起码得500响意思一下。
  过年前几乎家家踵糯米粉做花粑儿,准备过年打发小孩子,个个都会说顺口溜“拜年拜年,把粑儿算钱。”这个粑儿就是花粑儿。做花粑前要把糯米放在盆子泡,里面要参杂占米(大米)来分解糯性。米泡一晚上就好了,就可以通过兑来中成粉。
  每个垸子(小村庄)都有个兑(专门粉碎和加工粮食的工具)供大家使用。兑这套工具要花点钱的,往往一个垸子农户合伙请石匠加工完成。要请好点石匠打个兑舂和兑几。兑几长约2尺,直径20公分。一头圆形是向下的,一头长方形向上的,圆形的一头光滑。兑舂长圆形,如茶盅样子。上面宽下面窄圆,内壁光滑。深约一尺。直径在50公分。这也是石匠的手工活儿粗与细,从表面看得出来。
  一般在村庄边上选个地方把兑舂埋下去。在山上砍个杂木直径要40公分。长约200公分。一头凿个长方形的洞,要刚好放进兑长方形一头。一头削成厚平板,中间要凿开个放进兑扁担的洞,这个洞在中间位置。把扁担装好固定,兑几也要装牢固。在放扁担的左右埋进二个扶手的柱子,但必需有个对勾形,对勾放扁担,对勾下面埋进土里,上面扶手用。平板的一头地上要挖个坑,脚在平板的一头踩一下,兑头就翘起来了,中的人说:“这兑儿轻,好中!”
  兑儿轻一个人可以了,重要二个人踩快活些。守兑舂的一般是女人,她把泡过的米用梢箕(滤饭用具)滤干,再适量放进兑舂,有人中一下,兑头翘起来时女人要赶快用手把里面的米均匀一下。如此慢慢中,米就慢慢变了粉,就用根棍子把兑头撑起来,用个筛笼把中的粉筛一下,粗的又放进兑舂中。筛笼约200目,很细的。中好了后就可以拿回家做花粑了。也筛子漏洞的地方一定要补一下。
  粉通过水均匀后揉,不能太清,要干点。农村有好多能工巧匠,做花粑也要个好的印子,印子是木工雕刻而成的,一般有4个花纹。牡丹、芍药,财童,寿字。春节的花粑牡丹芍药多,寿字只有人家老人生日时如果送花粑就要印寿字。印好了后要用食用颜料(桃红电)点才好看。春节时有小孩一来拜年,走进门就喊:“老爷拜年了!”
  老爷赶快答应一声:“来了就是年。”
  说着就点燃鞭炮。一般有大人带着小孩子的,说拜年的话一般是小孩叫。大人只是与主人见面后说拜年的话。主人鞭炮放了后请客人坐下倒碗茶,敬支香烟。小孩不抽也给香烟的,有的孩子不要,有的孩子就要了,一天拜年下来香烟收了好多,先装在口袋里,有的烟给装空了。走时主人热情挽留吃饭,但拜年人要拜好多家没时间吃,主人把花粑拿几个塞给小孩说:“几个粑儿,拿回家煎着吃!”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过了十五没洋经。农村人的土谚语。
  说在大年三十的要守年,家家火塘里放个年猪兜子(一个脸盆大小的树底部与根在一起)放在火塘里烧。十五元宵节大街上玩灯,农民每间房子要点灯,祖坟也要送亮(在坟前点蜡烛)求祖人保护(保佑)全家安康。还要祷告:“保护(保佑)一家人健健旺旺的!”
  有糯米的人家会打糍粑,初一的早上相传不能吃米饭,要吃挂面,代表着长面宝贵。一人搞一大碗说:“长面宝贵,年年发财!”
  挂面里有糍粑就放几块糍粑和肉。
  先在三十的这天贴对联,对来年不利的方向大门头上挂八卦图或镜子,镜子叫照妖镜,这也是图吉利和平安做法。还要把家门口打扫干净,讲干净的连根草都要拨掉。
  大年三十讲究团圆,团圆年外出的游子也纷纷回来与父母团聚。家里要煮上猎头肉,可不能叫猎头肉的,要说八卦。猪的嘴要说拱几。猪耳朵要说顺风。要么你不会说这些词儿,一句话不说只管吃。
  过年的忌讳很多,晚辈说话可要小心了,不然会挨骂的。不像小孩子说错话,招上了忌讳没关系大人只是笑笑说童言无忌。
  二十四小年天一黑就能听见鞭炮的声音,有趁早的炒好了菜,摆上了供品接老头(死去的长辈灵魂)回家过年。桌子摆在韬(堂屋)的分上下方,直木板分左右。靠照壁上方要点上灯,香炉插上点燃的香,香点燃后先举过头顶一下,左手拿右手依次插。照壁上有个神龛,上面的木板中间写有“天地国亲师位,左上是东厨司命,右下是肖氏宗祖。”字样。桌子上的菜丰盛点的9个,不丰盛的6个菜。一边摆5个空酒杯,先依次三遍酒倒好就放鞭炮。再把二边10饭饭盛好。只能在碗里打一次饭,多就多,少就少,不能看见比其它碗里少了一点加一点饭进去。酒每一盅里按顺序倒三次,多少不管,倒好酒不能塞紧酒瓶,酒壶要把壶嘴对准中间。酒饭上好了后烧化纸钱,说些让老头保护(保佑)的话。再跪在地上磕头。家里的人依次磕头。这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接祖人(死去的长辈灵魂)回家过年的习俗。
  到了正月十五要送祖人回去的。约过了10来分钟,估计祖人吃好了,先把板凳拉动一下说你们吃好了,就开始把菜收到挂锅里,当然赶好的要留下些。酒在壶里的话拿到火塘边上热。菜挂在吊钩上烧。这就是吃吊锅,也是现在天堂有名的吊锅吃法。
  酒一般是自己用稻谷取的谷酒,味道很香,有取得好的头子酒约有50度,尾子酒在20多度,但尾子酒没人喝。农民辛苦了一年,只有在这天晚上安心喝几口酒,只要会喝一点的,人人拿起杯子喝,还说点吉祥类的话。在冷天喝热酒,吃煮得咆咆跳(菜煮得沸腾)的菜好真个好享受。喝一口酒说:“这酒好,菜也煮得好!”
  天堂吊锅现在有名了,里面一定不能少萝卜豆腐。过年还有个说法叫“萝卜豆腐细出出,保护明年杀大猪。”
  猪头肉要有,还要有猪尾巴,叫有头有尾,办事顺利和吉祥的征兆。三十的傍晚前水缸的水要挑满,到了年初一不许到外面挑水吃的。
  吃好喝好后就是守夜了。说到守夜小时只知道三十的睡得晚好,没病疼。大人会说:“今天晚上,烧大火,吃爪子。睏(睡)晚点。”
  以后看了年的传说,知道了年其实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守夜害怕年来伤人。有一年除夕来了个乞讨的老人见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一片匆忙恐慌样子。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村之东头有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充饥,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道:“若让我这里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婆婆不信,只好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庄发现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扑过去。突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狼狈逃蹿了。
  现在家家还在按以前的习俗守夜,足见天堂九资河的民风多么纯朴。过年红对联,放鞭炮起源有了。第二天人人健在,互相祝贺就形成拜年的风俗了。所以大家一见面就说:“过年好哇!”
  年初一这天洗脸水、洗脚水不能往门外倒,要放在一个盆子装起来,年初二再倒在外面。地也不能扫,再脏也不许扫,说为了聚财。老人说的,家家都这样做。倒出去了就骂你:“没长记性呀!”
  “拜年拜到初二三,又有酒来又烟。拜年拜到初五六,又无酒来又无肉。”这个谚语说明拜年要趁早,晚了可没东西款待你了。
  初一、初二的一般去舅舅家或丈母娘家,是最最主要的拜年人家,这个年一定是要拜的。天上的雷公地上的母舅可得罪不起,妈妈的爸妈与兄弟当然要尊敬。老婆的爸妈同样不能得罪,这是对老人的尊重,也是对老婆尊重,人们常说把女儿养育那么大了给你做老婆了,拜个年是最起码的礼数吧。一大早家家作好准备等待拜年人的到来。
  
  第七章:喝旦头打拳舞狮锣鼓说唱齐上阵
  
  特别是家家的女婿来拜年,你家女婿没来,一张老脸往那里搁啊。
  拜年没有出行可不能去拜的,如果去的方向是大利的一方,就当出行是可以的。不是的话先要到大利的方向出行后才能到别的地方走动。出行是过年时必要的动作。
  皇历上有出行方向与日期,没有买皇历的人过年前就问买有皇历的人出行方道。三十前就算好那天出门。老人不出行,等年青人出行时就放上一串鞭炮送行以示吉利。还说:“出行大利,大吉!”
  肖垸最前向下有个篆个庙,据传是社令的。向北上去有个土地庙,是土地神。如果那一方利出行就到庙上敬个香磕个头的算作出行。当然一到了自己放起鞭炮。再就磕头:“保护(保佑)看看发财!”
  拜年你尽管去拜,那时村里也搞点喜庆活动,那就是打狮子。我村里专门有一帮人,一到年关前就开始练习套路,过年时到每个垸子去表演。也是给农民喜庆的一种场面。
  大队请人扎上采莲船,配上划船的桨。狮子是布做的,狮子头是篾片做好用纸糊的,还涂上油漆微妙微肖的。我村里坐采莲船的是个男士,人长得苗条,脸蛋像女士。再把假发盘起来,脸上涂点胭脂好玩极了。细仔(小孩)说:“旦角,好漂亮呀。说给你做媳妇!”
  最逗人笑的还有月明(大头)玩,是个满面傻笑的和尚头,玩的人戴在头上,只露二个眼睛洞便于观察外面,身上穿黑色长衫,专门作逗人笑的把戏。看的人说:“大头,样子好好玩,总搞笑!”
  每个玩的人一根红腰带,敲锣的人有好几个人,有打大锣的,打小锣儿的,敲铜钹的。好几个人按谱子的节奏打,好听极了。
  这个垸子到另外一个垸打,如果二个垸子距离远,进垸前打,出垸子后打,让别人首先进入热闹气氛。
  肖家垸只有三户人家辈分最长,一家是我的,另二家算隔几房的略亲的兄弟家。所以肖垸的亲戚来我家的特别多,因为是长辈首先要来拜年的。一进门就喊:“太,拜年了!”
  别看我才几岁肖垸的人叫我叔、爹(爷爷)太(比爷爷高一辈,比父亲高二辈)的老头与年青人多的是。有好多人名字中间有个家谱上的辈份,我是大字辈,下面比我大的人有的是家字辈。辈份依次是功名大显扬,家??????家族人有礼貌,哪怕长辈还抱在怀里,该叫什么还是叫什么的,人人不会含糊。
  我在外面捡炮子(没有爆炸过的炮子)玩,突然听到家里响起了鞭炮,赶紧跑进去一看,一个瘦长的男人站在那里,看着我笑,嘴里却说:“太,拜年了。”
  我父亲说:“来了就是年!”
  招呼他坐下后,姨(妈妈)倒上一碗茶,爸爸张(给)他一根烟。坐了会儿拉些家常,问家里人好之类的话语。他是我邻居家的女婿,我父亲年长辈分又高,所以先来了。
  坐了好会儿那女婿起身说:“太,细爹儿,套力(麻烦)了二回再来。”这是说的告辞语言。
  我父亲赶紧说:“中午不要走了,在这儿戚饭(吃饭)好了。”
  女婿说:“还要到别人家里去,下次吧。别客气了。”
  过不了会儿,邻居家的男孩(比我大二岁)跑来说:“下面垸子里打狮子的来了,去玩吧。”当真的,不与家里说一声,就与那男孩看打狮子去了。边走边叫:“看打狮子罗!”
  “咣咣咣,叮当当叮叮当”的锣声从远处传来。我赶快往那儿跑,转眼跑到了他的前面,回过头来大叫,快点跑,快点跑,肯定好玩乐。
  看他没来就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向边上一棵大树上扔去。石头砸在树上的枝桠上,好多片金黄黄的叶子飘然落下。
  福儿说:“你倒有劲啊,树叶也砸下来了。”
  说着一只大黄狗从身边跑过去,冷不丁的吓了人一大跳。从小岔道上又蹦出了个小孩子嘴里说:“看打狮子哟,看打狮子哟!爹(爸爸),你快来呀。”
  原来他爹紧跟在后面,并不是跑不过小孩子,大人可不能像孩子样乱蹦乱跳的,不然会招人笑话。
  隐约听见一个人大嗓门唱:“采莲船若,”
  下面好多人回音:“哟哟,”
  大嗓门又唱:“我们玩热!”
  又好多人接音“花着!”
  大嗓门唱:“这垸玩了!”
  接音的唱:“呀二哟!”
  大嗓门唱:“到那垸儿热。”
  接音的唱:“花着!”声音豁亮又齐。
  到了那里前面全部是高个子人,跳起来也看不见里面的表演,这下可急了,听声音不见人的。四处一望,后面有棵桃子树,跑过去试了几次还是爬不上,就喊福儿下面推,福儿当真过来推一把,加上我拼命向上爬终于手抓住了最下面的树桠,往上一纵就骑了上去。上去后让他上来时,他大哥来了,把他放在肩膀上坐起来看。
  人围了好多层的一个大圈子,圈子里面有个采莲船在荡过来荡过去,等荡到了我看的方向,里面有个穿花色袄子的人,头戴面冠(新娘子结婚时戴的头饰)非常好看。二手握住采莲船有前面二根杆子,用手摇动加上身子配合时,船下面的绿绸子轻轻摆动,真个优美异常。
  在船头有个拿桨艄公把桨杵在地上转,转的时候边上有人叫着唱,唱好了艄公把桨在前面拖,船在后面跟着,调了个头又停在那里,艄公又和先一样把桨杵在船前面转。还做着逗笑的姿势出来!
  采莲船玩好了,锣又敲起来,从边上窜出一头狮子,先顺着人围的圈子转了一圈子,走到中间狮子头低下来晃了晃,又突然昂立起头来,是后面一个人举起了前面一个人,低下头后,狮子抖动了几下,狮子头一低,尾巴翘了起来。有人说:“尾巴傲(翘)起来了!”
  这时有二个人开始点燃鞭炮扔到狮子身上,只有狮子不停地发威纵跳,摆出各种姿势才免被炮子炸到身上。炮子扔得越多,狮子打得越欢,不然身上肯定要被炸的。也有故意尻打狮子的人,趁狮子要低头之际,把点燃的炮子扔到狮子头下面。炮子越放越多也就越扔越多,打锣的人打得节奏更快更激烈。玩狮子人也不赖,一会儿又有一个狮子参与其中,看你炮子往那里扔,看你炮子有多少,看扔炮子炸狮子是最刺激的事,稻场一时间烟雾腾腾好不热闹。炮子毕竟有限,终有放光的时候,过春节图开心与吉利,买炮子炸狮子最愿意做的事了。
  这个垸子玩好了就上大肖垸,打锣送走狮子到那里,看的人也跟在玩狮子打拳人的后面。肖垸也早做了准备,在堂屋里早摆好了香案,桌子上是三茶五酒及糖果类供品。
  到了那里让俩个小孩钻到狮子里面大点的孩子举起狮子头,小点的孩子在后面作陪衬。我人小就在后面拉着大孩子的衣服顺着他的脚步走,快进大门时鞭炮响起,到了里面摆供品的桌子前就蹭在那里。锣还在响,过一会儿停了下来。很少有人说话,只听喝旦头(说好话)的人唱一声,就有好多人就应一声。这是后来我学到的,说来与大家听听。
  领头人唱:走进了贵府门抬头看乐。
  接音人:好喂。
  领唱人:此贵府修得好胜似金銮。
  接音人:好哇。
  领唱人:左库金右库银库库装满乐。
  接音人:好喂。
  领唱人:又学文又习武文武双全。
  接音人:好哇。
  唱好了后众人一起唱《赐福》的老歌儿。歌儿唱完了锣又敲响,喝旦头才算完成,
  狮子里的小孩可以交差了。喝旦头的人把桌子上的供品全部收进袋子里,如边上有小孩子也拈几个糖果给他们。但狮子里的孩子就给得多了,我荷包(口袋)里全装满子。
  旦头喝了后一行人到肖垸大稻场看打拳和打狮子玩采莲船。这里看的人更多,大稻场四周围满了人。
  先入场的人是打拳的,他上身衣服脱光,裤腰上系紧红绸布。打翻叉(双手依次着地侧翻过去)进场,一翻叉打过去跟着一个收势,又一个翻叉打转来再一个收势。站在场中间,招式有缓有急,闪展腾挪步步健捷。一会工夫一套拳打好,之后耍刀舞棍的轮流表演。锣的节奏刚好合拍在每一招击点之时。看者静不作声,那是精彩得让人凝神观看。
  月明(大头)做个怪动作上来惹得笑声一片。大头相貌本来逗人好笑,加上怪之又怪的动作自然让人忍不住大笑。
  一会儿上来个旦姐(旦角)与大头通过手势搞笑。一会儿大头孔鼻子(拉鼻涕)要甩到看把戏人的身上,吓得看的人闪到一边。一会儿去屙屎(大便)用个手指擦一下,又在鼻子上闻闻,迅速把手举在一边,又拿过来闻闻,又举在一边,冷不防把手向看的人用力一甩,又吓得人跑在一边。旦姐儿走过来被大头摸着小脸,拉在自己的大胯上坐着闪。一连串怪动作惹得人肚子都笑疼了,人们还没尽兴,又换成了采莲船来玩。
  肖垸户口多,打狮子时炮子自然多,但今天狮子要玩杂技了。
  有几个人抬来了事先准备的大方桌子,从下往上码了起来,每张桌子80公分高,共有240公分高度。在500公分高处用竹棍挂了个红包,如果玩狮子的人能爬到最上面的桌子,狮子竖立起来拿下了红包,这红包就归玩的人所有。但玩狮子的人没有独吞,交给组织者到一个春节玩结束后,钱分给团体每一个人。
  狮子绕着大桌子转起圈来,转到桌子脚处用狮子嘴啃几下,又绕着桌子转二圈,在桌子脚边停下了,狮子头左右晃了晃,就竖了起来,头缓缓钻进了下面桌子上,狮子头一绕,下半身也到了桌子上。在桌子上懒洋洋动了动,狮子头又绕到了第二张桌子上面,接着身子也跟了上去,看得人惊心动魄,大家目不转睛地看,没有人言语,场内鸦雀无声。转眼狮子到了桌子顶层。做出来各种惊险动作。一会狮子头调过来给屁股挠痒,一会儿又抬头东张西望。不一会儿狮子缓缓站起来,向红包看看又看看,突然狮子竖了起来,头快接近了红包,观众大声喝彩,可没有够着。下面的锣声加快节奏变响,狮子在桌子上爬下来一动不动像是在休息,尔后狮子又站了起来,后二只脚又竖了起来,狮子头向上伸了伸。
  
  第八章:一起开心打水飘下雪拜年好兆头
  
  有人大喊:“狮子竖起来了,啊!好险呀,快够到红包了!”
  另外人说:“这个狮子打得有本事,那么高,要是我早吓死了!”
  可是好几次又够不着红包,看的人着急,人人心跟着揪紧了。
  狮子又开始向上看红包,似乎志在必得。一会儿再次竖起来,慢慢地伸高,再伸高。慢慢地伸高,再伸高。突然竹竿上的红包不见了,狮子从三层桌子上面跃了下来。
  锣声这才慢慢变缓,人们开始交头接耳起来,接着哗声一片。正当人要点燃鞭炮炸狮子时,另一头狮子进了稻场,炮子也跟着狂轰烂炸起来。放的人大叫:“快炸狮子呀,快炸狮子呀!”
  肖垸炮子比前一垸子要猛烈的多,不大会儿销烟味暂浓,用的是电光炮子,一般几串同时点燃扔到狮子上,一个春节下来狮子皮炸得都是窟窿,没有成大窟窿的地方也炸成筛子了。
  这一次玩狮子的人去别的垸子玩,我没有紧跟其后。
  稻场里到处是没有响过的炮子,与好几个小孩一起拈,不大会儿拈了好多,口袋因有糖果没地方放,手上又放不了,急得我团团转。
  糖果送回家再来又怕被人全部捡光了,于是在稻场边选个地方放起来,顺手捡了几个包装炮子的盒子,把捡的放进去再坎(盖)紧,拿个空的捡满了又坎紧,再拿个空盒子拈炮子。春节拈炮子也是孩子们的一个开心活动。捡着了开心,放炮子“咚”的一声更开心。
  肖垸左右有二个水塘,春节不是汛期水自然不多,左边的水塘靠插秧时从大河里引进的水,沁水很少,只有塘底一兜(一点)儿。肖垸右边水塘一年四季有水,据说这口塘是我家的家产,现在没有这个概念。以前父说:“这塘是我家的,被你爹(父的爸爸)打牌输了。”
  这水是从上面水井底与塘里面沁出来的,虽说没有春节雨水旺的时候多,但也有大半塘。这水井是肖垸唯一的水井,除非干上两三个月或更长时间,沁水不够吃时,才到肖垸左边大河里或肖垸右边小河沟挑水吃。水井要不时清理里面的沉泥,水井才深,一大木桶放进去就能舀一桶起来。有时水少就得用水瓢都(舀)起来。
  水塘里有鱼,不是家养而是野生的。塘里的鱼小得很,很难长得大大的。塘里一般种有水棵莲,是冷天猪菜不好扯用来喂猪的,种水棵莲人家用竹棍围起来,各家大小不同不会搞在一起,有的品种不同更不易混淆的。搞错了,人家就旦(骂):“谁捞了我的水巴莲,瞎了!”
  有宽阔的空隙处是打水飘地方。水飘是用破瓦片,翘起的一面朝上,对准水用力平扔过去,瓦片在水上跳跃好几次才沉入水底。有会打水飘的一下子可跳跃十几次。男孩都喜欢打着玩,玩就要比赛看谁打得多。做事不是凭力气能解决的,打水飘也一样。如果你力气与平衡掌握不好,一下子就扔进了水里。
  比我大点的男孩连起打了三个,我打了5个一个,比我小点的打了2个。大男孩不同意了要重新比,说好只比一次定输赢。大男孩稀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手先甩了几甩,接着弯下腰向水塘空隙扔去。
  “一、二、三、四、五、六。”我和小点的男孩一齐数。
  “哈哈打了六个水飘。轮到我了。”也学他的样子先把手向前面假甩几下,看一下瓦片在手上的平衡度,略一弯腰用力把瓦片向水中扔了过去。看着它在水上飘,心里高兴极了。
  他们也在数:“一、二、三、四、五。”哈哈我打了五个。
  轮到小男孩了,他也学着我们的样子,瓦片假甩几下,闭只眼睛把瓦片扔了出去。一二三,“呵呵。”他憨态着笑,没有说一句话。
  过年最开心的是放炮子,有事没事的放一个响一声。炮子是捡来的,没有捡的就偷偷拿家里的炮子。这一次我捡的炮子可多了,几个在起玩的都点燃只香烟点炮子,烟快要熄的时候就吸一口赶快把烟吐掉。没有香烟的就用铁嵌(在火塘烧火用,张开X型,收起来I字形,张合自如,夹柴禾与火炭用)个火炭点炮子。火炭容易熄,烟管的时间长,我们拿香烟的二个人边走边放炮子。
  大点的男孩轮流换火炭,到以后不换了干脆就着我们的香烟点炮子放。我们又找来空酒瓶把土巴装满,近口子的地方埋进个炮子,点燃后赶快跑,身后一声闷响,跑回去一看,酒瓶四分五裂了。看着炸成这个样子好开心,于是大家去找空酒瓶塞泥土埋炮子放,酒瓶炸狂(破)了就开心大笑。我说:“大家快去找酒瓶放炮子玩。”
  “哲儿,七(吃)饭啦!哲儿,七(吃)饭啦!”有人叫我了。
  回家时铁罐的饭烧好了放在火塘里面。铁罐底略尖,大小不一,吃饭人多就大,吃饭人少就小。米在铁罐煮熟后用个铁嵌杠在盆子上,把盖子略松滤干米汤,米汤可以喝,不喝就倒掉喂猪,煮猪食。滤干米汤后就挂在挂钩上烧。要离明火远点,过了会儿把铁罐挂在畔(上面半圆挂铁罐的系儿)一边,让它歪着热一边,一会又挂另外一边热,饭有锅巴可香了。配上挂锅的热菜,大冷天的吃得胃好舒服。
  早上起得晚,火塘的大火熊熊的时候才起床,山区早晚气温低,起床了直接跑到火塘边就不觉得冷了。身上热了就去放炮子炸塘里的水,炮子引短没扔赢把手指给炸了。看到我捏着手指头,大哥说:“好极了,没事做,放炮子啥!”
  手指炸麻了,好在不是捏得紧没有大碍,回家又不敢与父和姨说,心想一定要炮子扔到水里炸起水花来。放过的炮子没响,得引却烧短了,一般是放在一个地方点的,用它炸水必需要捏在手上点燃快响时扔到水里才行。水被炸起来才好玩。
  翘着二个指头把早饭吃好了后,想想怎样捏短引点炮子,又要扔到水里不危险。拿走炮子研究一番后就用指甲夹紧炮子最后一点,用烟点一个一试,炮子响了手指没问题,不过响的时候不敢看。等我去放炮子炸水玩时几个小伙伴也来了,我试着点一个扔到水里,看着水花飞溅好高,大家一齐大笑:“哈哈,哈哈,好玩,水都炸起来了!”
  小队有拉二胡的人专门请到我家来唱歌,我哥喜欢唱我也喜欢。受到遗传的缘故吧。我说:“父哇,我们爱唱,嗯也爱唱,是遗传吧!”
  听说父亲歌唱得好远近有名的,记得只听过他唱过一次。后来我拉二胡,多次要求他唱,但他一次也没有唱过。不是一个人说父亲唱歌有名的,只要来肖垸的人都会说:“你这里有个叫肖名贵的人,歌儿唱得好。人家叫他肖细鹿(拐,聪明)儿,很远的人家结婚闹新房儿都来请他。以请到他为荣呢!”
  听说多了,也就相信父亲歌唱得好听是真的,之所以我总不时请求他唱。但他始终不肯,可能唱老歌儿有些风流段子不想唱给儿子听罢了。那时人思想封建,到现在来说无非唱点情爱类的话儿。作老歌的人算有水平,曲儿一般的是二胡曲子,所以配上二胡拉得好听,合唱的人多,唱得更好听了。
  春节唱歌也有习俗,开始就要把《拜新年》唱完。中间你随便唱。到最后要把《赐福》唱完主人才高兴,自然好酒好肉的款待你。
  唱歌时,来听的人越来越多。火塘一圈坐满了,只好椅子向后移,坐的人就多些。人家来一个,父亲就放竖儿炮子,来一个就放一竖儿炮子。如果一起来好多个人也是放一竖儿。
  人一到,姨(妈妈)忙给倒茶让坐的。我们那里人人都会唱老歌,二胡一拉好多人接唱,好不热闹。这种场景我最喜欢了,奠定了我一定要学好拉二胡的想法。
  一唱就到中午了,妈妈先招呼一声:“中午都在这里吃中饭。不要回去了。冇得好七(吃)的,别见怪!”
  有爱牵礼(客气)的人说回家吃,到吃饭时真回家了,拉着留也要走。有嘴里牵礼不走的人,就我家一起吃了。
  春节不管谁来,哪怕你不认识,来了也是客人,要好酒好肉来款待的。经常有客人来脸上有光,何况农村人认为春节来人是添人进口的象征。春节客人多自然就喜欢。
  家里吃饭还有个过规距,客人在喝酒,自己家的人不能一起吃饭。要等客人酒喝好了,先给他们盛饭,再给自己人盛饭。大家是边吃边聊的,总免不了说些奉承话。
  傍晚时天粉蒙蒙的,老人说可能要下雪了。父亲把外面的柴往屋内抱,哥哥也抱,我也跟着抱。放在一个地方码起来。父亲说:“今晚下大雪是肯定的。你看好。”
  第二天早上醒来时看到窗子外面好大的亮,又不像是太阳光的亮。起来时大人早起来了,火烧得旺,火苗影在墙上晃来晃去。堂屋的大门还没有打开,以前应该打开了。
  出于好奇,全部穿好了后打开门看一下,啊!雪与门外的第一步阶一样高了。极目望去,白茫茫的厚雪把屋脊砌成了一座座皑皑银装的雪山。雪还在飞舞着,漫天飘洒下来,似乎要笼罩整个世界。
  刚起床身子不是很暧和,微风一过不由打个寒颤,赶紧掩上大门去烤火了:“修面好冷哪,雪下好大哟。”
  早上铁罐煮了一罐粥,放有芋头块,块块淡红色的在白色的粥里面,用瓢儿一搞就冒了出来。我最爱吃山芋了,甜甜的,比粥的醒水味好吃,可能是粥里参杂了芋头的原因。
  还有腌菜在吃粥时最下饭了,我家有好几缸腌菜,最大的坛子差点有80公分高,口小腹大,房间的拐角里占了一大边。最小的坛子约40公分高,口更小,腹同样大。一般在秋季蔬菜成熟时期宁愿自己吃节省点也要腌几坛子菜,因为到了冬天没有菜吃,全靠腌菜了。
  到了春天,播种蔬菜要长上一段时间才能吃。一般只有腌菜以缸豆为主。里面一定要有辣椒,只有辣椒才入味。缸豆没有只能腌萝卜白菜来替代。这二样的菜有点酸,没吃时看到就冒口水。一家人都要等到来齐了才吃的,如果有人有事没回来也要等着一齐吃,从来没有先熟先吃的习惯。
  冬天的农村吃早饭真晚呀,虽说没有手表类计时工具,但鸡是最好的时间告知动物。它也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早上快要天光时就叫二声,天光了也叫,开始叫时父母会说鸡叫头遍了,忙的时候可以起床了。不忙的时候,任凭你叫几遍也懒得起来。火塘周围坐满了,小的吃饭都是大的盛好递过来的,第一碗有人给你盛,吃好了自己去盛饭吃,有坐得挨着铁罐的人也帮你盛饭的,呵呵,谁让他坐的地方方便呀,何况饭不能离开火塘不然一会就冷了。等我吃上二碗时就听见咵(摩擦)铁罐的声音了。
  
  第九章:谁修田沟我堆雪人喜庆洞房花烛夜
  
  听声音就知道想吃已经没有了。只好把菜捞一柱在嘴里,倒上一碗茶喝下去也就饱了,男人从来不洗碗,这个活儿一般像是妈妈全包了似的。也是罗田女人聪明贤惠能干的缘故吧!
  父(爸)说:“楚华,嗯(你)把门外的雪铲一下,要一直铲到井边,不然家家吃水也不好挑。”
  雪渐渐变小了,大哥先驮木梯子本在墙上,用很长的东西把瓦上的雪轻轻往下捞,害怕雪再下沉得压断了横条(房屋上面用松树横条50公分一根这山头到那山头搭起来,)搁子(上下方向是15公分左右的长木板)损坏了瓦。
  捞得差不多后就到地上用沙耙(宽簿的耙儿,修田沟用)把雪刮到一堆儿,又用竹子榨(竹子枝)扫把扫干净,又向水井方向刮,刮好了又去扫干净些,不然挑水打滑。。
  我就在边上没扫过的地方滚雪球,,越滚动就越大,越大越好玩,手慢慢麻木了,伸直了有点不好勾起来,雪球大是大,滚得不是太圆,滚动得来劲时大哥喊了一声:“快回去焊(拷)火,客嗯(一会儿)冻感冒了。听到没有!”
  我不走,大哥要喊父了。我只得与他回家,在火塘边上一拷,裤子脚,袖子上大气汤汤。手可有点滋滋的痛了。一会双手变得通红通红的。身上没有干手可暖和了,身上也热乎乎的,
  姐姐妈妈在纳底儿,爸爸眯着眼睛烤火,我趁哥没有注意时,赶快到外面看看我的雪球还在不。雪球还在,并没有变小。就把它滚到岸边。看到大哥刮的一大堆雪顿时兴奋了,做小人不愁没资源,做了好几高矮不一的雪人。手做得不像,只有把手垂放在二边。有鼻子有眼的,找了二个黑色的小石头嵌进眼眶形象极了。
  雪是美丽的,美得能净化人的心灵。山区的雪景更美,一棵棵大小树上除了底部有树的原型,几乎统一变成银妆玉砌。看自己的绝作也同样兴奋异常,没有觉得身上冷二手冰冰的。
  雪人做好了后又来了几个伙伴也要堆雪人。我只看看他们弄,一再叮嘱不要把我弄的给搞匡(破)了。又过一会儿雪花小到停止。太阳照在积雪上十分耀眼。还是回家烤火好了。喝了一大碗热茶,加上熊熊大火的关照,身上暖和极了。
  一转眼就到了吃中饭的时间,那时大概到了下午2点左右。有的人家吃饭还要晚,我家不算早也不算晚的。吃好碗一丢赶快去看自己的作品:“哈哈,雪球变小了,雪人也慢慢变矮。地上扫过的地方雪迹全无,地上变得稀拉拉(泥巴地被雪沁湿就成那个样子)的。”
  年过得真快,玩并没有尽兴。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了,元宵节村里又有狮子玩,据说镇上也有,远了点很少有人去。正月十五算作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来过十五,应有尽有的做好吃的菜。一定要把菜往女儿碗里堪(加)说:“多吃点,还牵礼呀!”
  如有外甥也要带回来的,与噶(外公外婆)舅舅一起吃个中饭,有的女婿也一起来了让你喝好酒可是少不了的。也有能喝的女婿,见酒比什么都高兴,有人陪就拼命相互劝酒,劝酒你不喝就行酒令,华拳定输赢,输了的喝酒,赢了的就不喝酒。华拳也有技巧的,会华拳的人自然喝得少,不会华拳的人,即使你不会喝酒,输了总归是要喝的。男人就这样死要面子,不能喝,喝晕了也要撑着装做没有喝昏。
  说华拳有好玩的地方,全国好多地方有这个做法,但华拳要有学问,特别在说辞上有符合逻辑,不然人家听了心里不舒服。如果长辈与晚辈喝酒,晚辈好说出尊称来,如与岳父喝酒华拳时要说:“岳父好呀,我俩好呀,”不能说:“哥俩好呀,我俩好呀,”不然乱套了,
  岳父肯定不高兴与你成了平班辈。出拳从零到十,二个人各出一只手刚好等于十,所以二个人相加等于自己说的数字,如果是你说对就是你赢了,不是你说的和,是他说的和就是他赢了。如果二人个说的一样,和也一样算平手。多注意别人喜欢出那个数字,爱说那个数字,你留心捉他手上的数和嘴里说的数,那么你赢的机会就越多,不然输的肯定就不少。临走时不要忘记带上一大包瓜子花生。
  到夜幕降临时,家家拿蜡烛到自己的祖坟上点亮,这是对祖人怀念的过程。十五的灯,不能让祖人摸黑。那时你四下环顾,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亮光。也是一年一度中在暮色环绕时的一道风景。送完了亮(蜡烛)就可以回家喝酒吃饭了。一年中值得喜庆的春节也结束了。
  十五以内随便那一天都算过年,过了十五就是正常劳作时间,不忙也要安排你做点事的。这就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过了十五没洋经。”的意思了。
  麦子种下来几个月相继露出了芽儿,田沟里因雪化的水,下雨或其它动物践踏过泥土散落在沟里,春天雨水多,如果泥土堵塞了田沟,水就无法排除,所以要清理沟里泥土。
  为了保障小麦长势旺就不能让田沟里积有泥土,生产队长就安排社员修沟,防范春雨绵绵的季节,保障洪水通畅。修沟都是男人干的活儿,田堑上没有捡干净的木籽榨儿(树枝)放在一起拿回家当柴烧很不错。早上出工,给你记2分,再加上白天好劳力8分,一天的高分就挣到手了。社员都有个劳动手册,很小的册子,记录每一天的工分,到时以劳动手册的工分结算。册子外面的壳了纸质要厚点,竖排写有劳动手册。每一页有日期与分栏。早晚的出工在那上面也要记录得十分详细。早上回来大哥说:“又挣2分了。”
  春天比较闲生,农村干活的事少,春节刚过欢乐未减。有不少人会选择正月或腊月结婚。
  肖垸有个比我辈分矮的人正月十八的结婚,提前他家就忙了起来,打豆腐,做花粑,炸搞条(麻花)和油条忙得不亦乐乎。炸搞条(麻花)油条的油就是木籽树上的木籽榨的油,这种油炸的搞条刚出锅时吃很香很脆,但到冷了表面呈淡白色,就皮条(酥软)了。
  豆腐也要通过油炸,还有圆子(糯米或芋头做的汤圆)也要炸,当然留些不炸的,保证二种口味都有,菜丰盛点,好看些。结婚前二天亲戚都来帮忙,整个小队不管你姓什么都是自己人一样前来帮助。
  结婚是人生大事,家家要过客好好热闹的,提前把说书的人,闹新房的人请好,这二项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结婚这天晚上新郎新娘不能上床困告(睡觉)必需有很多人来陪,陪着他们一起热闹。晚上备有很多香瓜子,落花生,糖果类的来摆茶。香烟人人一根接一根的张(发)给人家,提前要帮忙的人一人一包烟,请的人一人得有好几包或一条香烟。反正香烟是结婚时消耗最大的品种之一。一般在当时农村最好的香烟更要准备些张给人家。吃饭时一席二包香烟,好点的一包差点的一包,由自己陪客的人张把人家。
  结婚前一天有小队的男人挨家挨户的把板凳桌子驮到过客的人家前面码起来。驮的时候要在板凳桌子上写好人家名字不能搞错。如有写过的当然不用再写,客过了后按上面名字挨家挨户的送。这些结婚前些天安排好了的,当时就推举了一个承头(负责)的人来安排,别人必需要听从。承头的人一般由年长或辈分高的人负责,也安排好几个人家家借碗筷。
  按下娶亲人家暂且不表,书中单说嫁女人家事宜。
  娶亲喜庆,嫁女同样欢喜。女家提前大半年就请木工做好了嫁妆。油漆成大红色的,家具上画了很多吉祥的图片。如牡丹花呀,龙凤呈祥呀,观音送子呀,四大美人图呀,弄玉吹箫呀等等,总之好喜庆好喜庆。主人看到说:“嫁妆做得喜庆。好看,好看!”
  基本上女家富裕点的从床上开始,整个房间的摆设全部都有,当然包括男女方的澡盆,洗衣服用的棒槌,搓衣板。最不能少的当然是马桶了,还要堀(做)一担(二只)的。里面放进瓜子花生花粑儿,上面用红纸封起来,有挑这马桶的人往往拆开往自己口袋里装,别人看到了也来抢,马上就被人家瓜分了。本来喜庆是让别人吃的,所以没有生气的说法。
  当然女方在木箱子里上锁的有更多更好吃的东西了,也有辈分矮或辈分高的,或注意形象的人不会拆开马桶的。男方给女方送的彩礼多,女方办的嫁妆更丰盛。男方穷些的女方也不计较。只要有同样办得丰盛。嫁妆多又好,也是女儿的门面。人家看到会念(夸奖)的。
  女方同样大摆酒席,提前小队与亲戚前来帮忙借桌子碗筷的,帮忙的人一人一包香烟,每餐排酒席人家吃喝。门上不象男家样帖有红对联和喜字,但一派欢乐气象不比男方少了多少。还准备了二长封鞭炮,一封是接抬嫁妆男方的人放的,一封最长是送女儿出嫁时放的。有女方还要派打锣人送。
  一大早大哥就起来,今天他要去抬嫁妆。因他辈分长,本来不去的。但女方嫁妆多,抬的人手不够,所以让大哥抬小桌子。知道结婚好玩,我一心想去凑热闹,所以也跟着睡不着。这天大哥衣服穿最好,最干净的,头也梳了又梳。看看外面还早大哥把火塘烧旺,把一小铁罐水挂在光钩(挂钩)上面。火光从二扇木门缝隙中穿照到房间。水烧开了又相继灌到茶壶里,走的时候说:“我走了哈。”
  灶哈(厨房)好大火,反正天也亮了,自己睡不着就起床跟着兴奋,想结婚家有好多人,好多好玩的事。起来汉火(烤火)比睡在床上还暖和些,一会姨(妈妈)也起来了,顺手把小铁罐放在火塘里面,又把大铁罐上了水挂在火上烧,父也起来了,几个人开始洗热水脸。
  
  第十章:结婚酒席有名堂闹洞房儿笑话多
  
  铁罐的水温热后姨用葫芦瓢下米,先把米凹(用碗捞)在葫芦瓢里,在铁罐都(舀)水把米洗一下,再用水瓢在铁罐舀水来淘米,手摇动好几下,把米淘点下去,瓢里的水没有又在铁罐里舀水,反复多次淘米,让沙子沉在瓢底下,因为葫芦瓢内壁高低不平,所以沙子才能淘干净。这沙子就是稻场里与稻谷一起扫起来的,只有烧饭时淘米才保证吃不进沙子。别人掏沙子姨会说:“淘慢点,不要让沙子滚到铁罐去了。”
  大火烧粥好快,一会儿就浦(溢)了,赶快揭开托(盖子)不然火要搞得冒烟了。过不了多大会儿就浦(溢)细米泡儿,爸爸说粥烧好了,就开始叫没起床的人起来吃饭,挂锅里又是萝卜头和腌缸豆,好在吃稀饭是最下饭的菜,吃好了,碗一丢就往结婚人家里去玩。
  等我一到那里,抬嫁妆的人准备走,有个年长的人承头走前面说:“今天劳营(劳动)嗯结(你们)来帮忙,早饭也冇七(吃)饱。”抬嫁费(嫁妆)的也客套几句。
  还有二个烛打姑儿(打烛的小姑娘,她们必需是有哥哥姐姐爸妈的人)和伴娘,伴娘的包里面是新娘穿的衣服。个个驮着染了红色的杠子和扁担,去多少人抬嫁妆是先与女方沟通好了的,有多少嫁妆去多少人。打烛的女孩还嘴里偷偷哼着:“春季到来绿满窗??????”
  打锣的人开始敲响,几千响的炮子点燃“噼里啪啦”的响过不停,抬嫁妆的人踩着锣声的节奏向新娘家走去。一个个是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抽的抽烟,吃的吃香瓜子好不高兴。
  离女家近的锣就一直敲到女家,这是有八、九公里远的,走着去,中间不敲打了。人家说:“这里新娘也太远了,有本事说得远。”
  快到女方家之前就敲响了锣鼓,女方听到了响声赶快准备好鞭炮迎接。当抬嫁妆的人一到女方坪(门前稻场)前鞭炮声响起来了。女方家长把他们接进家来,女方男家长与承头的长者寒暄。长者手上提个盒子,也就是一个木质的小匣子,里装有象征着十全大米(十全十美)的如松树叶,栢树叶,用红纸包好的,还有花生,红枣,桂圆,银分子硬币什么的。嘴里还要笑着说:“我太走运了,呵呵!”
  盒子盖上贴一大红喜字,并用红色的布包起来。提盒子的还要带好香烟,男方到女方来搬嫁妆的时候,有人把嫁费(嫁妆)看住,抬嫁妆的人要给包香烟才能让你绑嫁妆。也是搞得玩的习俗。自然倒茶敬烟的忙个不停。
  二个伴娘与烛打姑儿(打烛)自然与女孩子的娘一起进了女儿的房间。起先让接新娘的人先吃饭,然后就煮汤圆,肉面给接亲的人吃。女方要戏弄男方抬嫁妆的人,在汤圆里面包辣椒粉,盐,或硬币,有的人吃到了也不会生气的。还要笑呵呵的:“幸运,发财!”
  也有往接亲的人脸上涂红色,抹黑锅底灰,让接亲的人难堪。接亲人吃完了就要开始搬嫁妆,送走了搬嫁妆的人女方就正式吃喜酒。家长要轮流敬酒,以示对亲戚的敬重。
  嫁妆要依次绑好,不能在路上有松动的现象,绑的人也是绑过多次人,自然把嫁妆绑得好。女孩的嫁妆箱子被她哥哥锁上的,但要问他要钥匙到婆家才好打开。钥匙不能白白的给你,一定要给红包才给你,你不给钱就别想拿到箱子的钥匙。
  拿箱子的人与承头的人讲,事先也作好了准备的,过去说得笑笑呵呵的,给了一个红包给她哥哥,钥匙算拿到手了。有嫂子的也不是善叉子(好说话)的人,故意把新娘锁在房间,到走的时候让你接不走新娘,嫂子特意站在房门口笑眯眯的等着。
  伴娘与烛打姑(打烛的)过来说:“嫂子呀,你好有本事呀,新娘也给藏起来了,把门打开吧。”
  嫂子说:“钥匙不在我这里呢,现在找不到钥匙了。”
  伴娘笑嘻嘻地塞给嫂子一个红包说:“钥匙,你摸得看看,在口袋吧。一定是嫂子张(装)忘记了,还在口袋里呢!”
  嫂子笑着一摸说:“呵呵,真摸着钥匙了!”
  就把房门打开,让接走新娘子。这一切新娘在里面听得一清二楚的,但装做什么也不知道似的。女儿走的时候要辞祖人的,说明你嫁出去了,以后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了,农村有句俗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说出嫁了,娘家的一切与你无关的。
  拜别祖人辞行时新娘把抽空做的布鞋亲手给舅舅或嫡亲的长辈,人家收你一双布鞋就要给你一个红包,收到鞋的人给红包也高兴,因为得到尊重,好长时间还炫耀呢。新娘走的时候哭哭啼啼的,还有眼泪钱的,新娘老妈就坐在灶门旮旯里哭。伴娘再去接新娘,母亲不能出来送的。只能在家里想女儿出嫁一喜事儿。
  女儿出门时要穿上父亲的鞋,穿到外面就放在那里。或让哥哥或弟弟驮出家门,意思不能带走财运和福气。女儿与母亲离别出自内心深处的眼泪让人动容。
  男方请二个陪酒娘给新郎新娘牵床(铺床)说好话。被子里放些糖果也让孩子抢走了。床上也撒好多糖果让男孩抢,男孩还要在床上滚动,表示来年生男孩。牵床的妇女边牵床边说:“牵床、牵床喂,好事成双,年年吉利也,添个儿郎呀??????”
  门外响起了喜庆的鞭炮声,听到有人喊“新郎姐来了,新郎姐来了,快去看新新郎姐哟!”谁叫了一声屋子内人蜂涌而出。
  嫁妆随着鞭炮声停放在门外的稻场上,二个烛打姑儿与伴娘拥护着新娘向里面走去,一行人到了里面坐起来等待良辰,好在等的时间不长,等的时间长了,就算皇皇媳妇,意思说受人歧视。在韬(堂屋)正中央,神龛的下面贴上了张大红纸,上面从右到左竖写某某先生与某某女天作之合及一些拜堂的流程。
  下面一张四方大桌子上摆了香案,三茶五酒及糖果,是向祖人与神灵告知家里添人进口了,新郎新娘要毕恭毕敬磕头。
  主持司仪站在前方,环顾一圈后嘴里唱道:“有请新郎新娘就位。”
  一会儿陪酒娘牵着穿戴红色衣袄的新娘走了进来。二个清新可人,粉面桃红笑容可掬的烛打姑儿(打烛的小姑娘)一人手里托盏子油灯站在左右,新郎面带笑容站在新娘旁边。
  主持人又唱道:“广寒仙子下瑶台,巧配姻缘佳偶来。好合百年同白首,从今夫唱妇随阶。鸣炮奏乐。”
  一会儿鞭炮声又起,锣也敲响起来,接着大家笑声一片。
  司仪又唱道:“一拜天地。”小夫妻毕恭毕敬的跪拜。
  司仪又唱道:“转拜高堂。”
  男方父母满面笑容走到桌子前面。好多人大声说要好好拜拜父母哟。一对新人虔敬虔诚地向父母鞠躬。好多人又齐声说要真拜的,要真拜的。有婊兄婊弟的上来拉着二个人真拜。对父母真拜,那有不情愿的,真的跪在地上磕头,女孩也不要人拉,刚要跪下被公婆拉住了说:“好了好了,心到礼数就到了。”
  司仪又唱道:“夫妻对拜。”
  话音刚落,早作好准备的老婊们一拥而上把二个人按在一起让真拜,你说这样搞得东倒西歪的那拜得上。老婊们又说该拜拜他们了,一定要小夫妻拜老婊,大家乱作一团,有年长的上前打开除说不要拜了,小青年那吃你这一套说:“快走,快走开,快走开!”只管自己与新郎新娘打闹。
  司仪赶快唱:“转入洞房。“
  别人装作没听见,只管打闹,一定要新郎新娘来拜自己。好在新郎弟兄姐妹多,大家见势不妙,兄弟姐妹一齐上阵把新娘抢护着到新房去了。还叫着说:“不要再吵闹了,呵呵,不要再闹了!”
  闹着玩的老婊看见新娘已逃离,新郎一个人被搞得满面通红,嘴里还在不停地说:“凭什么拜你,凭什么拜你。”
  闹着玩的人才撒手不搞了,悻悻地笑着:“就要搞!”
  新房里有长辈陆续请来了陪酒娘,烛打姑儿和几个长辈凑齐了十个人,代表十全十美,和睦美满的意思。
  一般新房吃饭比外面开酒席时间要早,不然人家吃好了要来闹新房,新娘可没时间吃的。酒席中最不能缺少的一道菜是鸡胯儿。因为这里有堂兄弟要来抢鸡胯儿吃的。刚好是新娘在吃鸡胯儿的时候,冷不防堂兄弟窜过来从她手上把鸡胯儿抢跑了。如果来了好几个,有不是从新娘手上抢的,也要在菜碗抢一只鸡胯就跑:“有鸡胯儿吃罗!”
  这是新娘在吃饭吃最为搞笑的一幕。再有就是夫妻对饮,堂兄弟事先准备好了的招数,一定要让新娘与新郎喝上交杯酒,还不能只表示一下,不但要听见喝酒的声音,还要看见酒杯的酒干了,或直接少了下去。有新娘不喝酒,滴酒不沾的这时可没人帮得了你。实在喝不下去,有年长的老人会打开除,年青人终究卖点面子,就意思一下算了。但一定要请新娘张烟(敬烟)的。新娘到放烟的地方拿烟给他们抽时,有老婊们偷偷看见。等新房饭吃好了后,跑到新房把香烟抢个尽光。嘴里还说:“喜烟,不抽白不抽,再不要就迟了!”
  新房吃好了以后,换上张抽屉桌子。抽屉里放的是香烟,新娘从箱子里把娘家带来的瓜子糖果用小盘子摆出来。面前还放了个用红纸贴上封条的锡壶儿,这锡壶儿里面装满了大米,是供盘新郎姐(调笑新嫁娘子)撒帐儿用的,撒帐儿也是结婚一个主项目。
  新房饭吃好了后陪酒娘与烛打姑儿要陪新娘新郎说说话的,等外面吃好了,或一心想到新房闹的年青人或看热闹的小孩相继到新房找新娘说些风流话。这时新郎与陪酒娘烛打姑儿都离开了,不管你年青人怎样闹,怎样调笑新娘子。
  有人进来调笑她,新娘可高兴了,只管笑,不说一句话,任凭你怎样说风流话儿只当没听见一般。还见人张一只香烟,给倒上一杯茶。来个人就这样做,不说话,只管笑。
  来闹的人可对桌子上的瓜子糖果毫不客气地吃,茶一杯一杯地喝,话一句一句地说。看到大点的人只管吃喝,小孩也不示弱,小手一抓一大把往口袋里装。
  过了好一会儿有年长承头的人走进来看看说,请的闹新房的人呢,还没来呀。转身出去一会拉进来了一个人,并让人到他家取二胡,那人笑呵呵地说,还有哪些人坐在那里,去都请进来好了。年长的人说可以,但对他嘱咐好几遍说今天闹新房要请你们帮忙了。
  
  第十一章:闹新房儿风流快活撒帐儿也是笑话多
  
  又过一会儿新房外传来阵阵笑呵呵的声音,有个浑重嗓子的人说:“我好久不唱老歌了,肯定唱得难听。”
  承头的人说:“你是唱老歌的元老了,那有唱不好的呀,你说谁信。像他是唱仄音的,听起来像女人唱的。拉琴的有三个人,还有个人弹琵琶,唱的人到齐的话有6个人,总之辛苦你们了。”
  新娘笑眯眯的听着,等他们走进新房赶快起身一人递上一包好点的香烟,并一人倒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香烟敬来没有人说客气的话儿,因为这是规矩,先只包烟到明早可是要一人一条的。而且人人还要封利食(红包)的,一样都马虎不得。
  先来的二把琴开始调音,从高音到低音来调,就是二个人把琴拉在子弦(外弦)上音色一致,同时拉到母弦(内弦)上音色一致。有点高低你就要调动琴把儿来完成一致。同时拉可好听了,一般开始拉《报花名》,这首歌平和又热烈,洋气但不风流,花名从正月开始报,报出来了要对上的。二胡一拉过门,就有几个人接腔唱:
  “正哪月里呀好唱哪正哪月正哪,什么事啊开花子过哇新春啦啊初正一十正啊,二啊十正啦灯笼花呀,开花子儿过喂嗯新春哪啊啊啊!”过门又要拉起来!
  又从:“二啊十正啦灯笼花呀,开花子儿过喂嗯新春哪啊啊啊!”
  拉过门。过门一拉完开始唱:“二哪月里呀好唱哪二哪月二哪,什么事啊开花子本来河岸啦啊初二一十二啊,二啊十二啦荷花花呀,开花子儿本喂嗯河岸哪啊啊啊!”花名一直报到腊月一首老歌就唱完了。
  唱了好首歌后又找来了拉二胡的,唱的,弹琵琶的人,这下可热闹了,新娘一人敬包香烟后热茶就递了上来。桌子上摆的茶(瓜子糖果)只有坐在那里的小孩子嘴里不停的吃,也的拉过门时抽空吃颗瓜子的人,唱了好首歌,又来了好几个玩的人,自然大家相互问好,拉些家常话,吃点瓜子,喝口茶抽支烟的。
  子夜时分新娘与闹新房人都没想到,那几个老婊与新娘年纪不相上下的径直走进来说:“今天不要说得肉麻,要麻肉的!麻皮没有人敢要!哈哈!”
  肉麻的荤话说了。还要烟抽,要好果子吃,而且还是要“甜蜜蜜”的味道。总之开心就好。
  这晚上新娘不能随便说话的,任凭你怎样挑衅只管笑不还口。荤段子说多了,有年长或辈分高的人说:“说话要注意场合呀,有老头在这里哟!呵呵。
  老婊才不管那么多,嘴里却说:“那不说了,甜蜜蜜的果子是要吃的!等一会再来吃。”
  说罢几个人一齐上,抱的抱,亲的亲,最后干脆把新娘按在床上亲,闹腾一阵子后,一人抓把瓜子悻悻离开。
  结婚的一天不管你对新娘怎样无礼都没有人说话的,说得再下流同样要笑脸相迎!真正要过一个月之后,老婊与平班辈分的人才有所收敛。一个月内,小夫妻还是蜜月阶段,自然免不了要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的骚扰。
  子夜,闹新房也有讲究的,必不可少的是要唱“送子”来祝愿小夫妻来年喜得贵子。唱送子也是必需要唱的老歌。老婊走了时间不长,等待一首歌唱完后,有个年纪大点的演奏者过门拉起了《七仙送子》的调子。拉了一会儿弹的奏的一齐跟了上来。唱的人也唱了起来:
  “七仙女,坐斗牛,心中烦燥哇啊啊啊,大不该呀,下红尘哪,配合,董郎啊啊啊啊啊啊啊。”
  过门拉起来。又唱:“与董郎,配夫妻,百日和好哇啊啊啊,可怜奴呀,身有孕哪,带上,天霄啊啊啊啊啊啊啊。”
  过门拉起来。又唱:“在斗牛,生一子,众姐好笑哇啊啊啊,掐指算呀,董郎夫哪,上庙,香烧啊啊啊啊啊啊啊。”
  过门拉起来。又唱:“叫金童,和玉女,云头驾料哇啊啊啊,我要到呀,七仙庙哪,去把,子交啊啊啊啊啊啊啊。”
  过门拉起来。又唱:““驾一朵,那红云,红啊似火哇啊啊啊,驾一朵呀,那绿云哪,绿哟,荫荫啊啊啊啊啊啊啊。”
  《七仙送子》唱完时一直把孩子送到董永的手中,再返回天宫为止。也是结婚生子的寓意,让新娘家高兴。
  这时新娘把从来没有人开过的锡壶上面放一包最好的香烟。一般说锡壶嘴对着谁谁来撒帐儿,锡壶儿也是人家祖传下来的,一般用了很多代人还一直传承下去。
  结婚的人家要向有锡壶的人家借来撒帐儿用,撒帐儿也是结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锡壶里面放满了大米,壶口用红纸封起来,上面放了包当时在农村最好的香烟。尽管这烟在上面,就算是爱搞得玩的老婊来抢香烟,别的烟他抢,这上面的烟没有人敢抢。
  因为你只要动了上面的香烟就得说好话,撒账儿。撒帐儿可不是好容易做的事,不但要说得顺口,还要说得好听,好听还不够,要说些祝福的话儿,祝福的话儿又要说得有水平,还要说些宝贵荣华,福禄全有,祝子孙繁荣昌盛等等。当然可以说点调笑新娘的话儿逗笑大家,总之开锡壶第一次撒帐必需要有份量的人来完成。
  几个玩的人你推我我推你互相谦虚不开锡壶撒帐儿,最后有人说:“看新娘让谁开壶就谁开壶吧。谁开壶本有双重意思,新娘刚嫁肯定未开壶过!”
  又是个善意的笑话,一说出来逗得大家都乐呵呵的。看别人笑,新娘似乎明白了其中之含义,粉面低垂顿然不好意思起来。别人笑归笑,歌儿唱了一大晚上,按规矩也该撒帐儿了,连撒帐儿的人也没有以后传出去岂不被人笑话。
  左右一想又来个东张西望。把锡壶儿向略为年长的男人面前放过去,还嫣然笑了笑,那笑容说出自内心看似不像,说不出自内心但却笑得自然。估计她考虑年长的男人不会说下流的词儿,即使说也含蓄些或少些。果不其然,那男人在众人的叫好声中,满脸堆笑把香烟放在自己面前又慢慢撕开锡壶口上的红纸,从壶中掏出一点米向新娘头上的面冠(像唱时戏公主头饰)撒去,嘴里唱出些词来,旁边的人一齐接音。
  撒帐人:“一走进新房四处张望哎!”
  接音人:“好喂!”
  撒帐人:“正中摆放象牙床。”
  接音人:“好哇!”
  撒帐人:“床上铺放红丝被吔!”
  接音人:“好喂!”
  撒帐人:“床上睡对好鸳鸯。”
  接音人:“好哇!”
  撒帐人:“鸳鸯成对吔!”
  接音人:“好喂!”
  撒帐人:“龙凤成双。”
  接音人:“好哇!”
  撒帐人:“马上就要鸳鸯戏水吔!”
  接音人:“好喂!”
  撒帐人:“明年生个状元郎!”
  接音人:“好哇!”
  撒帐人:“新娘生得好漂亮吔!”
  接音人:“好喂!”
  撒帐人:“美丽大眼水汪汪。”
  接音人:“好哇!”
  撒帐人:“要说丰满真丰满吔!”
  接音人:“好哇!”
  撒帐人:“早为孩子备皇粮。”
  接音人:“好哇!”
  这时有人说了句:“是不是想吃一口呀!你要吃,没有人抢哟,谁让新娘看上你,让你开壶撒帐呢!”惹得哄堂大笑起来。撒帐人也跟着笑,新娘也不好意思的笑,笑着笑着头也低了下来。好在他没有说更野的话儿,不然更难堪了。
  帐儿撒好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笑,一会儿有人用托儿(长方形的木板有围边,用作托盘子的。)把过二到夜(夜宵)的汤圆拿进来。结婚要吃圆子,象征团团圆圆的意思。但里面放了肉与鸡蛋,一人一大菜碗。不够还可以添加的。
  拉的唱的搞得大家有点累,肚子有点咕噜咕噜的了,有的人干脆闭上眼睛唱闭上眼睛拉,算作休息吧又说不上。新娘可不能那么样闭眼休息的,再怎么样也要精神抖擞面带笑容,过一会给大家发香烟倒茶的。吃好了大家聊天起来,说些与结婚相关的话题,说着说着就扯远了,说些毫无边际的话儿。一会儿有人又拉起了二胡,过门一过大家跟着唱了起来,谁知那是首挺下作的老歌儿,词也好下流,还传门有个爱瞎闹揩新娘油的人,上前来配合着手上的动作。《十八摸》是闹新房最下流的歌儿,其次还有《饺子皮》儿,但今晚拉琴的人起头拉了《十八摸》别人那有不唱之理。大家边笑边唱,摸的人边唱边摸,弄得新娘左躲右闪起来,还要嘻嘻的笑不能花容失色,火冒三丈的。
  引唱人:“伸手儿哪摸之在吔,姐儿那个眉毛边哪!”
  接音人:“哎呦!”
  引唱人:“姐儿那个眉毛弯又弯哪。”
  接音人:“唉哟!”
  引唱人:“姐儿那个眉毛弯又弯哪,越看越好看啦。”
  摸的人伸手在新娘的脸上摸二下。
  过门后又引唱:“伸手儿那个摸之在吔,姐儿那个头发边哪!”
  接音人:“哎呦!”
  引唱人:“姐儿那个头发象丝线哪,”
  接音人:“唉哟!”
  引唱人:“姐儿那个头发象丝线哪,越看越好看啦。”
  过门后引唱人:“伸手儿那个摸之在吔,姐儿那个妈儿(胸脯)边哪!”
  接音人:“哎呦!”
  引唱人:“姐儿那个妈儿象座山哪!”
  接音人:“唉哟!”
  引唱人:“姐儿那个妈儿象座山哪,越看越好看啦!”
  唱的人不打紧,摸的人可欢了,伸手要摸,新娘那让你得逞,紧紧抱住胸脯不放手,说不定连自己的男人也没让碰过呢,那让你得手。
  好摸的人摸不着酥胸虽说有遗憾不尽性,但不能太用强,恼火了女人说不定骂你一顿也未可知。殊不知新娘在新婚晚上不能板着脸,更不能不开心。也是女人唯一能在新婚时期能与别的异性肢体接触的机会,且在大庭广众之下。
  越往下唱越风流,越风流越想摸,你越想摸就越不让你摸,摸的人累,新娘更是气喘吁吁,几乎香汗欲出了。是风流的老歌勾起摸者的兴趣,好多女人在这天晚上被不认识的男人不知摸了多少次,但从来没有女人发过一回脾气,因为人家来闹新房也是看得起你家的人,不然谁会晚上不睡觉陪你熬夜的。那摸的男人见揩油不着,就强行搂抱着新娘亲了一口,惹得大家狂笑不已。
  
  第十二章:湖北大鼓书亦精彩掀新娘被子更好玩
  
  花开二朵,另表一枝。书中单说结婚说书在农村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
  一般都要请说书的人,不但男家请,女家同样请。嫁女同样是喜庆的事。不过女方晚上说书三个小时就可以收场了。说书人会选择一个晚上能说完的书,也不一定说个长篇大论的花个五至七个晚上,反正说书人家给钱的,也无所谓书说多长时间了。
  但男方不同的是晚上说书通宵达旦,一本书不但要引人入胜,还要有好的结局,过程一定是兴旺发达,儿孙满堂,中状元升高官之类的内容。男方除闹新房的人在热闹外,在大韬(堂屋)的用木炭烧了几堆火供大家暖和,不时有主人来给发香烟倒茶的。到半夜时与新房一样一人一碗汤圆,可能说书的人碗内更丰盛些。
  晚饭吃好了后炭火烧好,喜欢听书的人全部围着火堆抽烟喝茶。那时没有文化娱乐,更谈不上电影电视了,说书是唯一的娱乐。湖北人说书是有名的,特别是湖北大鼓书更是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农村说书调儿与湖北大鼓书有出入,但同样好听。说书人用的是僚竹(很细能做二胡弓)做的三角架,竹子二头有孔用细绳子互相串连,上面一端刚好能放进鼓,鼓扁形,中间鼓,所以在三角架上不会落下。大家还在闲聊,说些喝酒之类的话,饮酒的人自然话多。说着说着聊些不中听的话。
  突然:“咚、咚、咚......”鼓声敲了起来。那鼓儿打得缓急自如有板有眼。人们常说你有板有眼的,板与眼就是说书的鼓板了。敲的鼓槌就是眼,板就板,有一眼一板,二眼一板,三眼一板。调子不紧不缓,阳刚等。
  说书人念:“走进贵府来,嬉笑又颜开。鼓三下响,请出栋梁材。”
  鼓板敲打起来后唱起了:“走进贵府门抬头看呐,”
  鼓板声:“咚咚咚嗒咚咚......”
  又唱:“此贵府修得好胜似金銮,左库金右库银库库装满,又学文又习武文武双全。左边青龙高万丈,右边的白虎土地藏,后面有条来龙岗,前面有口映心堂。来龙岗上出天子,映心堂内出人王。来龙岗上跑马射箭,男儿会中武状元。读书房内识诗书,男儿中了状元郎。”
  说书人同样要为新婚增添喜庆,说些好多恭贺的话儿。还不算逗笑,在晚上首先要提起别人的兴趣,不然谁陪你说书的人到天光呀!
  话锋一转说书人唱念道:“未说书前撒个谎,打个麻省三斤六两,管了十席客,还剩下二个大翅膀。”
  听书的人说:“这也太诳悬(骗人)了。不会说是主人太尖(小气)了吧,哈哈哈哈”大笑起来。
  又听说书人唱:“让我诳悬就诳悬哪,说那户人家有好大的个菜园哪,长一黄瓜三斤半,一棵玉米杵起了天,一颗白菜铺了三个县,一根缸豆有一百零三。”
  说得听者哄堂大笑起来。兴趣提起来了,说书人开始把故事从头细细道来,听书人没有人说一句话,个个认真聆听。
  天色拂晓,锦鸡长鸣。听书人松了口气,说书人也松了口气,终于天光了,好在故事接近尾声,公子升官发财兴旺发达了。
  新房里依然拉的拉唱的唱弹的弹,新娘依旧过会发一香烟倒杯茶的。天色大亮后,大家坐在那里不唱了,有的靠在墙上,有的拜在桌子上眯会儿,实在太困了。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一直唱个不停的,人也觉得好累。新娘从来没有熬个这么长的夜,睡不能睡,不能眯会眼,好在闹新房的人说点下流话儿兴奋下,有人动手动脚的也把瞌睡赶跑了。新娘是高兴的,表情要自然,略显得骄矜才有女人味。
  早上的客人多是远来的亲戚与送桌子碗筷的帮忙人。大家早上也喝酒,在平时不喝酒的,结婚就另当别论了。闹新房的人与说书的人刚好坐一席,大家互相尊敬,主人与新娘新娘要依次上前敬酒,说些感激的话儿:“谢谢大家前来捧场,辛苦你们了,饭要吃好酒要喝好哟!”当然敬酒还要到别的席上敬的,说点感谢的话让大家高兴高兴。
  吃好了后,闹新房的人又到了新房坐起来,新娘同样要去敬烟倒茶的。虽说歌儿唱了一晚上,但唱老歌也有规矩的,开始唱《报花名》中间随便你唱,到半夜要唱《送子》祝福新娘身怀六甲(有喜)生个胖小子。到早上临走时要唱《十送》祝主人幸福满堂,吉祥兴旺。
  拉二胡人拉起了过门。
  唱的人齐声唱:“一送老者多福寿喂,二送少者多子孙呐。三送三元来及弟吔,四送四海远扬名讷。五送五子登科榜吔,六送鹅鸭满池塘讷。七送七仙讷送子到喂,八送八仙庆寿堂呐。九送九子连棵种,十送各老转回乡讷。”
  会唱的唱得齐很好听。特别大家到最后等到主人给发红包,唱的声音也响,拉的声音更高亢。大家唱好了后,一个个喝着新泡的热茶。新娘重新摆上瓜子糖果,大家边吃边聊,说些唱歌听说书的事儿。
  一会儿新郎进来一人发上一条香烟包括一个红包,说了好多感谢的话。大家相互客套,但红包还是装进了口袋。临走时新娘每人口袋里给倒进一盘子瓜子说:“不忙吃好中饭再走吧,真的辛苦嗯们了!”
  新娘子今天能开口说话了,昨晚如果她开口还击别人的下流话儿,是没规矩的事,所以一般缄口不言。今天不同,爱闹的人有的走了。也该自己休息了。晚上肯定又有人来闹的,一般来说结婚一个月内免不了时常有人来吵新房,还要给管吃管喝呢。人家来也是看得起你。新娘新郎与家里主要人要休息了,最多只能睡上个把小时。有客人没走的还要招呼呢。
  垸下的人开始自觉地送洗干净桌子碗筷,分头把工具送到借的人家中。起码要送一大天时间。
  结婚的炮子放得多,自然是个个小孩子捡,我也捡了好多,放炮子比以前有经验,放得比以前更高兴。过客有好多剩下的菜,主人吃不完,赶自己合适的人送些给人家,我家也送了一大盆子过来,也成了好几天的佳肴。
  中午饭后远来的客人相继回家了。忙了一阵子,热闹了一大天的新房也冷清下来了。
  晚上吃好晚饭新娘新娘要晚点睡觉,怕有人来闹新房。父母年纪大了早点休息了。全家人疲惫不堪也相继休息了。
  我家可热闹了,来了好几个年青人要我哥哥一起去揭新娘的被子,父亲说:“我们是长辈揭晚辈的被子不合适,你们自己去吧。”
  他们说:“新婚三天无大小,怕么事呀!他的个子小,人体重轻,从后墙翻进去偷偷把门打开就可以了,揭被子是我们干的事。”
  听他们那么说父亲只是笑没有多说什么,结婚三天无大小老古话,人家来邀请他也是看得起,就不管他们怎样闹了。
  他们准备了个楼梯和一小瓶子水,到了子夜二点多钟时他们等在大门前面,哥哥和另外一个偷偷溜到房子后面,搭上梯子,另外个人从屋檐拆下三口砖(瓦房横条下面本身有较宽的空隙),泥土砖厚,拿下一块足一个个子小的人钻进去。
  哥哥钻走去后轻手轻脚地从上面翻下去,不小心踩动楼上一块不稳的木板,响了一声吓得一身冷汗,赶紧不动脚,听听没有惊醒主人时,从上面翻下来轻轻走到大门边,把一小瓶子水倒进门轴里,大门全部是木头做的,水倒进去一会儿轻轻拉开门栓和大门,因为先放了水,拉开大门的声音变得很小,接下来哥哥就不管了。多的水那几个人倒进新郎的房门轴里,轻轻推开房门,一个溜进去掀开蚊帐,拉起被子就跑。嘴里还叫着:“妈呀,被子扯来了!”
  新娘新娘昨天一晚没睡,睡意正浓时,冷不丁被子没有了,吓得惊叫一声:“谁呀!”马上知道有人来闹得玩。二个人赶快穿好衣服,拉电灯没电,只好点油灯到灶哈烧火给大家烤。新娘妈说:“给大家下面条吃吧,肉那些都有。”
  新娘按婆婆说的下了一大挂锅猪肉面条,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没进房门掀被子的人问掀被子人:“老实说,你看见什么了,一定看见好玩的,不该看的东西吧,一定要说给大家听听。”
  掀被子的人说:“冤枉呀,拉起被子就跑那有时间看,可惜没有看,说不定新郎还在新娘上面给取暖呢!”说得大家肚子都笑疼了。
  新郎说:“我们各睡各的,没有你们想像的那样,昨晚没睡觉那有那心思呀,”
  大家都不同意他的说法,要新娘自己表态是不是睡在她身上给取暖。新娘说:“你们瞎说,那有那种事儿!”
  新娘一个劲地说:“那有啊,那有啊!”
  边说边笑着进房间拿出了几盘瓜子糖果请大家吃,有个人起头说:“你就不要那样客气了,刚好一人一盘子,我们分着走了,也不影响你们好事,春宵一刻值千金哟!要抓紧做事哟,争取今年我们来吃孩子满月酒。”
  新郎新娘经过那一番闹腾之后那有睡意。揭被子的人悻悻地走了,还扔下了一句话:“要做事就快点,时间不等人了,你们要不想玩快乐,那我们就多坐会儿。还是算了吧,好时光留给你们快活。”
  小夫妻俩也忍不住笑了,还特意嘱咐一声有时间多来坐坐哟,我们随时欢迎!说着又坐在火塘边汉(烤)火,新郎说:“他们这些人真爱搞,真是没事情做晚上来揭被子,幸亏你穿了衣服不然春光外泄了。真不要让别人看到了,我还冒(没)看够呢!”
  新娘说:“那里呀,只穿个短裤呢,谁让你脱光了我内衣,看看多难为情呀。被子也给人家掀开扯跑了。”
  新郎说:“他扯被子就跑,那有时间看清楚呀,肯定害怕我们抓住了被子呢,那我检查下,看看别人看一眼少点什么没有。”
  没等新娘反应过来,早被大火烤得热乎乎的手从腰部内衣直接伸向了胸脯,那丰满动人心魄的奶瞬间抓在手中,先重重地揉几下又放慢了速度,女的正是青春妙龄,那有不怀春之理,轻轻依靠在男人身上轻声说:“在这里合适吧,响动家里人不听见呀!”
  新郎低头吻住樱唇一小会儿轻轻说:“那么我们去快活吧!”
  新娘嫣然一笑不作声了。为了不让分体淡化这种激情,他一把抱起新娘向房间走去,嘴唇也没有松开过。
  
  第十三章:骂狗比自己不沾光石磨豆腐原汁原味
  
  一个月的新婚蜜月,晚上总不时有人来唱歌说书什么的,主人自然免不了好酒好肉款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新娘哥哥提了些礼物来男家接新娘回家。在一个月内新娘想见爸爸妈妈也不能回家的,她爸妈倒可以来见女儿的。满月了就不同,娘家按礼俗要来接新娘回家,姑爷一定要准备好礼物一同前往。
  中午吊锅用的是炸豆腐腌缸豆打底,腊肉和肉汤一起煮粉丝海带,肉切成厚厚的四方块,瘦肉肥肉连在一起。腊肉经过烟秋(腊肉用食用盐腌了后,一块块的吊在火塘上面的棚树(屋子中间的横条)上,下面烧菜煮饭烧火,烟与火苗把肉秋(烟熏)得深红色,肉要没挂好,刚好下面能坐人,肉上的油会不时滴一点你衣服上。油也被烟秋(熏)出来了,腊肉香,不油腻。那时人不怕吃肥的,瘦肉吃的人倒少。都晓得瘦肉蛋白汁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瘦肉的人慢慢多,以前吃骨头的人少,以后吃排骨的人也多了起来。郎舅之间有说不完的笑话,哒不完嘴儿。酒席间你推我劝,你一杯我一杯的,舅佬儿喝得说话也结巴了:“弟儿呀,我,我,我真,真的不能喝了。”
  老婆就说她男人不该让他喝得多,老婆说的话那敢不听,笑着一句话没说给舅佬儿盛了一碗饭,肉给坎(夹)了几块。
  舅佬儿说:“我要吃腌辣椒,没它吃下饭。有的话搞点出来。”
  婆婆赶紧到坛子里码(捞)些出来,舅佬一看,一口一只辣椒,连声说今天的菜有味,好吃,吃得过瘾。一会儿吃了二大碗饭,辣椒也吃得差不多了。吃好了后,让他再吃时实在吃不下了,倒一大碗茶在吃饭的碗里,一口气也喝光了。
  三个人边说笑边走,新郎挑了二个提篮礼物,是分派给新娘垸子的叔伯亲家。快到了的时候要走过一片松树林,之后走过一片竹林,竹林里面有个几户人家,不想窜出一条黄狗来,瞅(qiu)冷子(不发出声响)来咬人。女人细心些,吓得大叫:“狗来咬人了!”
  她哥哥回头一看差点被狗子咬了,赶紧一弯腰,狗子吓得往后纵。又向前扑,又弯腰装做捡东西要砸它,又向后纵。常言说“女人怕三哈(摸)狗子怕三抓。”所以你只一弯腰狗子就向后退。还不停地“汪汪汪”狂叫,狗眼怒视着你,伺机纵上来呢!
  舅佬大骂道::“咬、咬,咬,咬你的老子,叫、叫、叫,叫你的野拉公(女人的野汉子),再叫打死嗯!”
  这种比喻把小肖他们惹得大笑不止:“你是它老子,野拉公呀!”
  垸子里传来一声汉(叫)狗的呼声,狗子声音慢慢变小娈慢低着头回家去了。搞得大家惊魂未定,一般户口少的垸子人家都养了一条或几条恶狗看家护院。好在没有被狗子咬上,不然就麻烦得很。一会儿就快到新郎的家了,新娘的爸爸早就拿了封长鞭炮等在那里,一到垸子前就点燃了炮子,烟雾弥漫,一阵热闹又要开始了。
  礼物小夫妻挨家挨户的送,挨家挨户的一定要把瓜子花生往你口袋倒。一路送下去中山装的二个大口袋也装得满满东东的。小肖手一摸笑:“这些一会给你家好了,大男人口袋装这么多瓜子丑吧!”
  老婆说:“这是人家给你吃的你就自己吃吧,一会儿我找个小袋子装起来不就好了。”
  二人到家才半下午,外父外母(妻子的爸妈)在打豆腐,一个人添,一个人磨。这磨基本家家都有,上下二块圆形大石头打做的,每一块约有5寸厚,大的磨更厚重。上块中间是圆孔,下块中间是方孔,方孔装有磨心,圆磨心刚好接隼在上块磨圆孔中,上块边上还有一个长方形的洞,是装磨手的。磨边上塞进的木块有个圆洞。二个重磨要架放在磨架子中间,豆腐缸在磨底下,磨手长度比磨架子长一点。磨手像T字形,不过前面有个上面大四方,下面有短距离的圆状刚好扣在磨边上木块的圆孔中,磨手T字一横上中间系有绳子,绳子吊在横条上。用手握住把手向前一推,磨就顺着转动,上块磨中略向边的圆洞里添进磨的东西。小肖说:“我来磨豆腐吧,你来添!”
  妻子也说我来添豆儿。黄豆是提前一个晚上泡好了的,发涨不止一倍,磨二转就用小木瓢儿连水一起舀点黄豆在磨上面的圆孔中,二转一磨黄豆就跟着进去了,流下来的是洁白浓浓的豆汁。一个人磨好累的,还好磨不是很大的,不然要二个人磨,一会舅佬来了要给磨,二个人就一人握住一边,一齐用力前推,磨是先推后拉的哟。磨好了准备休息时,外母说海锅(最大号的铁锅)水烧开了,小肖掀起上面的磨,妻子把磨里面和磨架上的豆浆洗干净。
  二个男人喊着:“一二三”把豆腐缸抬到灶台后面。外母把开水都(舀)进豆腐缸里会浆,然后把空海锅上面扛个豆腐架儿,它呈H形,不过中间有二根档子,还嵌放了块短木板。把洗干净了的大布袋子里面舀进半袋子刚才点的豆浆。
  揉豆腐也是个累活儿,豆腐汁温度高,而且要把大袋子口扭紧,不能一挤粗豆汁冒进锅内,不然豆腐粗糙不好吃的。手把口捏紧后要不停地揉又要不停地摇,汁从袋子布上渗出来,如此往复袋子里汁揉干了,只剩下豆渣,豆渣倒进簸箕里。
  豆汁在海锅内要熬浆,豆汁要烧开,还要准备点冷豆汁,熬浆的时候要专人目不转睛地守着,不然汁一开就溢得到处都是的,这时就把冷豆汁相继倒进去。熬浆时要让人磨石膏,石膏像一种石头,浇水磨出白色的汁。浆被熬了后锅表面有一层豆油,一般不捞出来的。熬好了浆又都(舀)进豆腐缸说:“冷会儿,可以压豆腐了。”
  再进行点浆的一道工序,把磨好了的石膏水倒进熬好的汁里,搅动均匀。不能太嫩又不能太老,石膏汁倒多了豆腐就老,倒少了豆腐就嫩。一会儿豆汁变粗,成一块块的,这就是真正的豆腐脑,放一丁点糖在碗里,都一碗豆腐脑搅一下,味道香甜好喝得不得了!
  喝归喝,豆腐也要赶快压。找一个大脚盆在上面放豆腐架子,架子上面放块木板,木板上面铺放一层大布,豆腐匣子正方形,连长约60公分,高度在15公分。大布要从匣子四面向上拖出来,再把豆腐脑慢慢倒进匣子里,汁很快从四面流进大脚盆里。到最后把布盖住在豆腐脑上面,盖好后把匣子盖儿压上去,水慢慢流得差不多时盖子上均匀放上个大石块,约一个多小时后豆腐做成了。把豆腐上的匣子拿掉,四边有匣留下方格印,用直竹片对准,刀轻轻划开,一块块豆腐就形成。豆腐与腌缸豆做吊锅底可好吃了。
  回头再说豆渣儿。糗豆渣可好吃了,但要做好哟。首先要放进锅内炒干,放进酒曲混合,放在蔑盆子时,里面要铺放一层大布,再压紧盖好,放在横条上用烟秋(熏)些时间。吃时切成一片片的水煮,味道不错哟!和腌缸豆一起煮,味道更好!
  晚上吃的是豆腐腌缸豆锅底吊锅。舅佬有意报今天中午让他差点喝醉的一箭之仇。故意想方设法让小肖喝酒,小肖是直气子人,没有任何心思。看他热情就来者不拒。喝到最后二人干脆华拳喝酒。不是老婆不让喝怕要喝醉了,她哥说:“真是女生外向呀,嫁人了就护男人。嗯(你)看他中午吧,一个劲的给我倒酒,害得我几乎喝继(醉)了。反正今天要先好好喝几杯子再说!”
  到了春三月,大地回春,野草吐绿。小肖家里人多,又添了人口房子有点挤了,请哥去给提砖造房子。
  刚好又是农闲的时候,队里事也不多就同意了。提砖要用个匣子子,长方形的,二头有握手的把,长约一尺二寸,宽在六寸,高在4寸。把和好了的黄泥灌进匣子里就可以制成泥土砖,晒干了做房子墙。首先选择好黄泥土质,最好有一点沙性。把上面的杂草清理干净后挖深约一尺。理要好点的稻草用铡刀铡成约6寸长,均匀地洒在黄泥的上面,又均匀地洒水,把牛牵进里面顺次序地捻(踩踏)成干糊状。
  再用耙锄翻个面,再把牛牵进去踩踏,和泥才算完成。有专门的人用苒兜(竹篾做的挑粪工具)挑到提砖那里,那里地势必需平趟。提砖的人上衣袖子是卷起来的,用手臂抱起一苒兜黄泥扔进匣子里,用脚踩几下让其均匀又没有空隙,用手一抹把匣子上面多出的泥清除放在一边,匣子上面就平了,但一般要中间略低,四个角略高,这样做土墙才稳当。最后在墙上打个潦草的对钩。有的人干脆在墙上记数。到最后就知道提了多少口砖。砖上做记号据说是一种风俗。如画符一般图的是吉利。
  他们说:“肖楚华提砖头快,是个好手!”所以要请大哥去帮忙。
  这个活累也要身体好,更要有技术,有的人一个小时提砖200多口呢。造房子还要烧瓦,打石条和方石头做地基。石匠师傅也是个热门的职业,一般请的人与木匠师傅一样人多。石匠打石头不是每个石头都打的,一般到大河里去打,离人家近人家不让打,怕破了风水,又怕下大雨对房子不保险。大河的石头经过洪水洗礼后干净又巨大。师傅是凭眼睛看石头的属性,石头硬度强不强,纹路直不直。不然你打也白打,
  石头松软受不住石楔儿,因为石头先要打垱儿,再用石楔儿撑开。打石头坨子倒容易些,大小要合适。主要是打石条要技术。石条长的有二米多长,短的有一米多,每根石条有二百到四百斤之间。长的石条要用红色墨斗弹线,每一钻的一个也顺红外线打,几十公分一个方垱儿。总是会有说:“细明头,抬石头力气大,有劲!”
  又在石头每个垱儿里放进铁楔儿,用大锤依次打,石头就整齐地撑开了。最后用钢条(六角形,前面平扁)撬开。上午时间短很快吃中午饭,下午时间较长,所以要过哈郑儿(下午中间点心)吃。也有上午给做点心吃的,请人家帮忙不能亏待了别人。中午饭一般比晚饭丰盛些,菜炒了不少,但酒却喝得少不能影响下午劳动。但主人还是盛意请别人喝酒的。
  
  第十四章:荒年有苦百姓知扯野菜姐睡大山
  
  三月清明谷雨。大地回绿山花漫漫,山区绵绵春雨并不多见,倒是寒气稍退,早晚气候较低,田小的俩个女人一组,田大的好几个女人一组用专用的耙儿锄麦草,男人除挑猪牛粪庇(把粪匀匀地放在锄个草的麦沟里)田外还要修沟。有爱说笑的男人说女人:“你的草,要不要人锄,要人锄草,嗯就找我,我最穹(勤)快了!”
  女人会说:“嗯敢锄草吗,有本事,嗯(你)来锄草啊!”
  因为锄草有泥土搞在田地水沟中,会影响正常排水。所以锄草庇粪修沟是必不可少的劳动过程。除挑粪外这些活儿不重,大家是边做边说边笑,虽是如此但手要不停地锄,眼睛要认真看不然麦子会锄断的。修沟的人要把泥土刮起来放在田地边呈梯子形,不然下雨有的土会仍然滚动到排水沟里去了。
  这个季节刚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多数农民会经常性的饿肚子,有点米也要勒紧裤带吃,不能在农忙干生活时没有饭吃,不说吃饭吧,起码清水粥要能保证吧。
  我家人口本来就多,劳动力最少。最大的孩子是两个姐姐,年龄相差一岁多点。接下来是两个哥哥,再下来就是我和比我小一岁多的妹妹。应该父亲上面还有父母,肯定是年事以高,后来听说父亲还有个哥哥未娶亲,只读了三年长学,长学是我听说的,什么意思也不懂,大概一连读了三年的《四书五经》吧。但他口才好,人家写什么,问什么来找他,都说他是才子呢!
  草木发青,野菜也随之长得山间和地沟里,早晚扯野菜的人多,几乎是家家有人扯。不但自己生产队的人来扯野菜,别的生产队也是成群结队的人来。因为肖家垸地势比有好几个生产队要高,且上面就是大山林,往上去只有二户胡姓人家。野菜最多最能让人吃的是苦菜和麻辣菜,
  中国人吃苦菜有二千年历史了,《嘉佑本草》等记载了它的医用价值,谓苦寒,主治五脏邪气,久服可安心、益气。还有清热、凉血、解毒三大功效。苦菜也能吃全草或根。早春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都可以,采回来吃味道苦些,如果吃之前在锅内水煮些时间,捞起来外面晒干是一道很不错的菜。农民一般扯回来绰(放在开水里泡)个水就炒着吃,有点苦但能充饥饿。麻辣菜应属于芥菜类野生草本,生命力极其顽强,在田边地角,山林野外经历得住风雨,叶子常绿,花呈黄色。花熟籽落来年又生。
  一大早天色朦胧朦胧的,鸡叫二遍差不多的样子,估计人大都还在睡梦之中,姐姐被门外男人的声音叫醒了:“巧云,你姐(你们)去打麻辣菜吧!”
  妈妈把灯点亮说:“等会儿,一会就来。”
  男人是自己垸里的自家人,年龄比我姐大,但身材却瘦小,辈分也比我姐矮二辈,他起来得早,也搞点现饭(剩饭)吃了,邀姐姐去大山上打(采)麻辣菜。妈妈起来热剩饭菜给姐姐吃,二两个姐姐一人准备一个小麦粉芋头粑,一人准备了个蛇皮袋子和铲,这铲子小,扯猪菜专用的,猪菜可不撤,而是用小铲子(比炒菜的铲子还小,是平板的。)挨土铲断下面的根。俩人共用一把柴刀。上山不带刀可不行,可以防护作用,还能够辟邪呢!
  脚踏微色的光亮向大山走去,男人在前,还有个男人在后,女孩夹在中间,认为她们胆子小,男人胆子大些会照顾的。沿弯曲的山路弯来曲去,路边的野草与篷到路中间,树枝有意无意的拂下脸庞,有时还感觉到痛呢。
  上山途中有些大点或小点溪河,过的时候得当心了,白色的一定是水,黑色的才是石头。水见光有折射,所以变白。那个月份如果踩进水里怕是要难过一大天,除非回家换上干的鞋袜。上山约有5公里路程,下面山上野菜早被人扯得精光。只有大山上还存在些,但也被人扯过。到了山里已经大亮了,大家分散行动,各自寻找各的。也有一个人单独寻找野菜的,也有俩个人一块的结伴扯的。
  两个姐姐刚好有个伴在茫茫的大别山之西北猪鬃岭上,岩边石缝中寻找苦菜和麻辣菜。
  猪鬃岭翻过去就是安徽省霍山,属六安地区金寨县管辖。大山曲径多,有的根本没有踩动过的痕迹,所以看上去差不多。姐妹俩相互帮助,互相照应,袋子扯了大半袋子,可是一起来的同伙一个人也看不见,姐姐说:“他们跑到那里去了呀,天气不知暗还是早。我们把二个袋子扯满要是没有看见他们,自己找回去吧。”
  另个姐姐同意她的看法:“出来了野菜是要找多点的,尽量把袋子装满。”
  俩个又向前找,越向前就离家就越远。好不容易袋子扯满了,天还好大亮就赶紧向山下走。山上亮光大山下早已进入暮色。俩人往下走不远感觉亮光一下子溜走了,接下来是黑色的夜晚降临。俩人没有感到害怕,哪是因为不敢害怕。一人还背袋子野菜。
  姐说:“回家肯定找不到路,明天再回家吧。“两个人坐靠在大石岩边上相互吃着半块芋头粑,眼睁睁地看着天明。
  一夜不曾眯眼,在荒郊野外俩个女孩子靠相互体温的支撑来渡过寒冷夜晚。
  有不知名的动物偶尔从身边穿过,早把人吓得胆颤心惊。还有那鸟儿搞出的声音在寂静的夜色中更让人增加恐怖感。一有响动就相互抱紧,没有声音就放松一丝心情,只觉得夜晚好长好长,那时只有黎明才是想像中的救星。
  俩个姐姐心里没有想到其它,唯一能做的是相互取暖,俩个头脸贴在一起。眼睛没有望远方,也望不见远处,只有心相近,思想单一着不想别的与害怕才能更有毅力战胜现在的不幸!说真的,我也不知道怎样来形容俩个姐姐那时的心情与状况,因为我的语言太过于苍白,没有更好的词汇来形容那被遗忘在大山上被寒冷与黑夜吞噬姐姐当时是啥样!写到这里怎么就感觉到自己的眼泪像要滑落,自己的语言是那么苍白无力。
  垸子里扯野菜的人踏着黄昏一起回来了,父母还不知道他们已经到家,只是静静地等待女儿回来吃饭。没有手表来确定时间,农村人对时间的界定是凭自己的知觉。但感到好晚了,孩子应该回来的,再说路上没的电筒你怎能从大山上走得回家。
  姨(妈妈)让父亲去看看别人回家没有。父去看到别人回来了,言语虽然表露出责怪,但责怪又有什么用呢。到现在为止我家里人只要想起那件事,对与姐姐一起去的男人心存责怪。父回来与姨说:“别人都回来了,就她们没回来,不知跑到那儿去了。“
  姨的眼泪夺眶而出,让父赶快点亮与到路上去接一下。那时的亮就是松树有油性的木材。拿了好多在手上,手上的快烧完了就添加。边走边喘着急促的声音大喊女儿的名字,一直手上的亮全部烧光,路上只有昏昏月色时还向前叫着走了好远。
  看着隐约黑色的大山,真正感觉到人类是多么渺小,宇宙是多么浩瀚。父流着泪水刚一回家就被姨劈头盖脸地问找到没有!没找到就找人打时(农村人有个习惯,如果东西或人丢了去打时问方道与吉凶)吧!孩子们早就睡得特别香,谁也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我更不知情,我好大了才听说的,但值得记录下来,怀念那段难忘的过去。
  下面的垸子有个会打时的人,估计夜深了也在睡梦中。好在不是很远,父和姨趁着淡淡的月色来到垸子前就惹狗子叫,狗子跑到近前时父亲吆喝一声,它像是看到了熟人一般就不叫了,尾巴摇摆得欢欢走到一边去了。
  到那家门时门已上栓了,父叫着那人的名字说有事找,让打个时的。那人很热情让他们等会儿,从床上爬起来,把火塘的火烧起来再打开门让进来汉(烤)火。
  姨站在那里口若连珠地说起了孩子与别人一起上山打麻辣菜,别人都回来唯独孩子人没的转来。打时人说:“那一同去的人也太不负责了,这么大的山,深山老林的野兽又多,两个女孩真怪可怜的。”
  姨说让他打个时看看孩子在那里。他就让报了个时辰,要一口报出来不能想才准。姨随口说了个时辰。打时人口中念念说道:“正七起大安,二八起流连,三几起速喜,十起赤口,五冬起小吉,六腊起空忘。从初一开始算到人走失的的那一天,时辰刚好落到大安上。”
  接着说:“大安木吉昌,求财向坤方,行人身未动,六畜有火殃。大安木算吉利时,人无灾难,还在大山上靠大树底下。没事的,你们放心在家等吧,到天亮了再找几个人上山找。”
  真是金玉良言呀,一句好话三冬暧!父和姨本来心急如焚,担心孩子的安全怎么能不着色呢,被打时的人一说心就宽松了许多。说了好多感谢的话。
  打时的说:“都是自己人还犯得着那么客气。你们就放心好了,孩子保证明天一准回来,你们天光了去找一下心里安心些。”
  走出了打时的家门,父说晚上我不睡了,你回家休息吧,天一亮我就去找。姨可不同意,孩子是两个人的,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在深山老林的怎么让人放心,我不心疼么,一天光我们俩个人就去找。
  坐在火塘边不时起来走到门外向东看看,又坐了回来。又一会儿到外面向东方看看又走了进来。姨只管低着头低声哭泣。父说:“哭么事哟,哭有用么。养好精神天一亮就去找,向猪鬃方向,走正中间叫肯定有回音的。”
  一会儿又走出去看看,回来说:“天朦朦亮了,去找吧!”
  俩个人就顺一条向大山上的路朝上走。快到山脚下时天色大亮,东方露出了鱼肚白,父就大声叫女儿的名字,走不多远又叫。姨也接着叫,走到山半中间就听到姐姐的应答声。激动得姨差点哭了出来。顺着应答声慢慢靠拢,两个姐姐从树林荆棘中钻了出来,二大袋子野菜紧紧抓在手上提着。父二话没说把二个袋子一手一只,让她们娘儿三人哭着、诉说着。
  
  第十五章:打草鞋也编草帽山村开办教学点
  
  父把楼上的草鞋爬(丁字型的一竖有个钩子,挂在板凳头上,一横要重粗,上面有五根套草的小档子。)拿下来放在板凳头上。携一捆好的稻草,是早编织好一把把的,手捏在杪(长谷子的一头)儿上一抖,长的好的就在手上。依次套五根纺织成草鞋。前面有挡脚指的草绳。后面有绑子。草鞋好的要穿好几年。上山有松针不光滑。石岩上也不光滑。还养脚,不出汗。有种灯芯草也可以打成草鞋的。工业的鞋子好看,在夏天没有草鞋实在好用。父说:“毛儿(小名)的脚好大呀,好心(小心)穿,我二年给你打一双草鞋!”
  小麦草编织的草帽也好用,但不要见水(被水淋湿)了,不然会变黑。夏天戴这种帽子质量轻,如果做得毛糙就有点扎额角了。会做的和外面买的一样好看呢!这也是农民自食其力的本事。
  再有种是用茅草做的蓑衣,就像现在的斗篷,再大的雨也不怕,不过要做厚点,下面翅点起来。斗笠也是用蔑片做的大型帽子状。用纸糊好后上面涂上桐子油,不但牢固又防水。
  赵家坳村每个组都设有教学点,更准确地说是教育网。
  教学点不收取任何费用,以教书育人为主。写这小说时专门打电话回家咨询过我的启蒙老师,也准确地知道了我是1976年下半年开始读学前班,那时是在肖垸生产队晏家垸老柯家里设置学堂。晏家垸在大肖垸下面二到三百米距离。
  那时人的思想纯朴,在私人家里设课堂教孩子读书,不但给孩子们管喝水汉(烤)火,还不收任何费用。听老师说最多时有十几个孩子读书,只有二门课语文加数学,老师也只有一人,大家读得开心,玩得更开心,那些美好的时光并没因生活条件差,读书条件简陋而改变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依稀记得孩提时游戏,也算是真正天真不过的童年。有时看唱楚剧:“好大姐呀,要吃肉,搭砣猪油哇??????”
  粮食主作物除稻谷外还有小麦,但以种稻谷为主。因为有的农田春季雨水多不易排水,对小麦长势不良。晏个垸右侧有一口大水塘,水塘上方有好多丘农田,稻谷收割好后没有种小麦,柯老师就做了个磨儿悠供我们下课玩耍,还在大树桠上吊绳子做悠儿,田里埋有竹杆,做的长杠翻杠用。老师说:“注意点,不要稿摔跤了。”
  这些体育运动设施,还得细细道来,不然没玩过的人可能会无法相像其中的奥妙与快乐!老柯是柯老师的叔父,还有个老实哥儿,做玩的设施少不了老实兄弟的无偿帮忙。磨儿悠要一个大木桩埋进田中间,木桩最上面五寸由四方变成小圆形状,再从山上砍个直杂木,中间用圆凿子在正中间挖圆垱儿,木桩的圆榫刚好连接圆垱儿。一头爬上个小孩子,腹部接触杠子最头边,一人用脚撑一下,杠子就转动,撑得越快就转得赶快。撑的时候低,转的时候高,一起一伏好玩极了,转得时间太长会头晕的。
  同学说:“看转得多时些!”就大家轮流上着转,一片欢声笑语洋溢在山村上空。
  肖垸附近竹子多,上山找小竹子要老点的,又能让小孩子的手抓得住。竹杆结巴要削光趟,在田的头边埋上好几根,玩的时候用手轮流向上攀爬,身子与脚不能接触竹杆,尽量向上使劲,实在不行手松点劲就滑了下来。
  打悠儿现在也常见,一般公园内有,原理差不多,但与原始的悠儿有点区别。山区树长飘桠(近于一百捌拾度)不少见。在飘桠上系二根粗麻绳。下面离地二尺多高系上个削得光趟的大木棍。二头要用刀削凹下圆槽便于系紧绳子。一个人坐在上面,缩脚抓紧二根绳子,一人用力向前推,越推越快,越快越刺激。
  还有不能不说的是得楞。缠得楞(圆木削的,上面大下面均匀小下去,约有三寸长。)篾片削三尺长扁条子,一头系根稍微厚点的布条,玩的时候布条缠在得楞的最大(上面)的一端,缠完了后手握住它,握得楞手一松,拿扁棒的手一甩,得楞就转,转得不能转的时候,用面条一缠(打击)得楞就转快了。如此做作,就会不停地转,会玩的人得楞转的时间越长。
  这些玩的项目到现在值得别人回忆那美好的童年,那不用钱来衡量,只靠劳动和智慧做出来供孩子玩乐的工具,多么想像得到那时老师多么的伟大和不容易,把学生当自己孩子般来想方设法让他们得到快乐!学生快乐他就快乐!
  那时读书没有课桌子,是农村吃饭的大桌子,高约80公分,正方形。边长70公分。好多个孩子一张桌子。坐的是木板凳。就是说十几个孩子二到三张大桌子就可以解决读书写字的问题。
  黑板是粗糙的好几块木板镶在一起的,算平整。表面是黑色油漆漆成。启蒙读书的事早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写的时候打电话回老家询问过我的启蒙老师柯老师,他说那时只有语言数学二课。我对那时读书学不学汉语拼音求证他。问答出乎我的意料,那时语文以拼音为主,主要是全国推广普通话。普通话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课文内容基本大多是精忠报国以及抗日战争类,语文封面一般是放着光芒万丈的天安门,扉页上是毛主席语录,再就是像,像下面是: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前面的课程是毛主席诗词,《井冈山访问记》和《反动阶级的“圣人”—孔子》。
  数学是《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20以内的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数学主要模式是“三算结合”方法,口算、笔算。珠算。那时我家的算盘有几桥珠子也找不到。
  中午村里让人各个组通知,村民务必全部出动参加游行,学生也参加村里面的游行示威活动,据说是村里有个道士轮流斗了好多次,刚好又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对这些敏感的人物特别上心,说的是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要让农民群众人人有高尚的情操,就必须接受政治思想上的洗礼,挨批人的头上顶个用纸做的高高尖顶帽子,百姓手上举着小红旗。
  尖又高的帽子让人感觉到戴的人好高好高,上面写了严肃气氛的标语让人屏住呼吸,没有人笑,甚至很少人交头接耳,偶尔的对话也是慎之又慎。
  大家唯一能听见是敲锣打鼓的声音。前面领头的喊批斗口号,革命群众紧跟在后面回声。我好小,只隐隐记得那一群押着挨批的人与跟随的群众抱着赵家坳村部一大圈子的转。
  小时读书是什么样子以前是模糊的记忆。经过老师的确认当时课文与团结就是力量,歌颂共产党歌颂新中国的主题有关。当时教唱的歌也是《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是个好听的歌哟,小时拉胡琴第一首就着调子的歌就是她了,
  再有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生必须要会唱的。还有着歌《想起往日苦》人人都会唱,学生也要教。我学好回家唱,想不到父和姨也会唱呢。那歌儿前面的一段我还记得:“1、想起往日苦哎,两眼泪汪汪哎,家破那个人亡哪好凄凉,哎咳哟哎,哎咳穷人哪好心伤哪哎咳哟。2、不怨我的爹哎,不怨我的娘哎,只恨那个地主呀黑心肠??????”
  还是东方红好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象太阳照到那里那里亮那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那里人民得解放那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那里人民得解放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大救星。”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很快就学会了。
  还有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节奏真的很好听,至今还喜欢那节奏感苍劲有力的音符:“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拥护又欢迎!”
  老师不但要教书还要教学生唱红色歌曲。普通话也说不好,是边去普通话培训点学习,回来就教我们学生的。有些歌也是边学边教的呢。
  基本上老师是全能的,好在只有语文数学二门正课。数学最初学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等于三,一加三等于四,一加四等于五??????
  加法学会了后先学五以内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一十五??????
  可不能唱忘个腔(望天唱唱就一会忘记了)哟,还是口算、笔算,珠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读数学可以不用草稿纸,只用算盘就能搞定。打算盘不断能锻炼身体,还能开动脑筋呢。
  边写这小说,边可惜这些慢慢从孩子学习中退去,现代化的固然好,对大脑的开发到底多少呢。学生读书轻松不是大家不遵守纪律,而是学生能自由发挥自己想像的空间。学生相互帮助,不懂相互探讨。只要老师说声下课了(没有下课铃)学生就去玩老师制办的运动器材。想打闹的同学就去打闹玩。
  比我大一岁的同学邀我去打磨儿悠,田里的悠儿上有一个男同学与女同学在玩。长长的杠子上一头爬一个人。男孩劲大些,脚用力一撑就转得飞快。女孩脚一撑略要转得慢些,女同学转得不想转了,口中大叫:“我要下来,我要下来。”
  男同学装作没听见还把脚用力一撑,磨悠儿就飞转。女同学再大叫,男同学就哈哈大笑不肯停下来。也难怪他玩得正在兴头上呢!看女同学不想玩,男同学也不依不饶的,
  我们在边上看的人都说快停下来我们要玩,快停下来我们要玩。再不停下来以后就不让你玩了!那同学看边上的人有声讨之势哪敢再转悠儿,先轻轻地撑了几下磨儿悠就转得慢多了,后来干脆不撑它悠儿就慢慢地停了下来。
  
  第十六章:读书爱听讲故事父亲教导用古方
  
  悠儿一停下来边上好几个同学呼地一声跑上去抢。我也不甘示弱将身一纵,大笑一声向杠扑过去。我前脚一到手就接触到杠子,身子也爬在上面,因为那一头也几乎同时爬上来了一个人!后面的同学刚要抢到为时已晚。手挨上了也没用的,只好了笑着说,下次不要抢,轮流上去玩。大家表示同意。
  其实还有玩的其它项目,但只有磨儿悠要刺激些,没轮上的同学有的去荡秋千,有的去爬竹杆。有不死心的就等在那里,你不玩了我就上的心理。等归等,玩归玩。玩的人如果毫不尽兴你这次可就玩不上了。
  听到老师大叫:“上课了!上课了!”时谁都要陆续走进教室。
  那私人的家也权作教室的名词吧!上语文课时老师喜欢讲些历史故事,哪时最能讲的怕是解放时期的事了,这次老师专门说到毛主席的故事,我最爱听了。
  柯老师说:“伟大领袖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26日。是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出生的。韶山冲地势好群山怀抱,绿树翠竹环绕。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这种房屋当地称作“一担柴”式民居。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稻草。毛泽东就出生在那青瓦屋里。家里人叫上屋场。毛泽东的家门口有两个水池塘,也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毛顺生只读过两年书,17岁就能当家理事,但继承的却是一大笔欠债,不得已去当了几年兵,回来以后在家务农。他聪明能干,善于经商,还作粮食和猪牛生意,很快就还清了债,赎回了15亩稻田日子越过越好了。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据说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小耳朵!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毛泽东(石三伢子)站在那儿安然不动。白胡子老头奇怪了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问得更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石三伢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盯着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你说呢,老阿公,首先问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要吃我耳朵,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石三伢子边说边笑咪咪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聪明真是少见!”老师说完把大伙都说笑了。
  放学回家首先看看家里有人没,橱柜(碗橱)里有没有东西吃。一般有个喝(蒸)的芋头什么就拿一只冷的吃,吃好了就跑去找伙伴玩耍。
  在下半年稻场上最多的是稻草。爬草堆和在稻草上打架玩我们农村孩子最喜欢的刺激事了。有很多草是一堆一堆,是一捆捆地码在一起,每堆都有两三米高。每当大人不在的时候我们就去爬稻草。我们都喜欢爬最高的稻草堆,爬上去,看看下面的小伙伴,很得意。开始,我和小伙伴们爬上去的时候,总是摔下来,摔下来的时候摔得很痛,而且把衣服也弄脏了。但是,这样摔,却摔得很快乐。
  我第一个爬上去了,结果第一个摔了下来,好痛啊,我差点哭了,可是小伙伴们看着我呢得意地笑,我一定要坚持住才能与大伙继续玩,不过这次我很紧张,生怕又要摔下去。为了让大家能平安下去不被摔疼,我在下面垫上了很多稻草,这样我们滑下去了就没有疼的感觉,而且,落到地上的稻草里,软软的一点也不疼。
  大人一回来,看见我们把稻草堆弄得乱七八糟,就追着要打我们说:“我让嗯接(你们)出去蹦,搞得身上脏死了,让老娘洗。”
  一个人的时候我就用草扎茅人,也是挺好玩的。爸爸妈妈用稻草人插在菜地吓唬鸟儿。我是做草人好玩!如果搞得浑身上草,甚至头上也是的一定会挨骂的,有时骂还轻,打就自然难免。好在你要打我,手举起来打了一二下时就赶紧跑,你跑了也就算了。你身上的脏衣服脱下来还得姨抽空洗。
  孩子穿得干净也是做父母的脸面,但做孩子的始终不体会爸妈的辛苦。总认为她应该要为你做这一切似的。孩子也许成人了才能体会爸妈的艰辛,但也不一定,应该是孩子自己做爸妈了才能体会吧,这是古话说的:“养儿才报父母恩”吧。晚上吃饭前姨冷着脸,父严肃地说读书要有读书人的样子,不能当放牛的仔儿!
  大家一齐抬头听父训话,只有我把脸看在一边装做没看见。姨大声看着我说:“你听多冒(听见没有)不要以为不是说嗯(你)的。天天不好好上学读书,衣服搞得耐瑟死(脏)要偶(我)天天洗,我那汉(那里)来的时间。再搞耐瑟(脏)了自噶(自己)洗!”
  父接着说:“我肖个(肖家)的以前可出个有学问的人,嗯的大(父的哥)只读三年长学,好远的人写什么来找他。”
  还津津有味地说:“一次有好多挑夫去歇店(住旅店)他也在一起。进店时看见老板低头苦想,看见客人来像没看见一样,嗯大(父亲哥的称呼)看见就问老板有什么事没有,老板说有个字想不起来,但不能写错。以前的人用文字精确不能马虎。嗯大就告诉了他那字的写法,老板说,想不到挑夫里面还有你这号人,真是人不可貌相呀!晚上一行人住宿费就免了,大他们要付住宿费,老板说一字值千金,这样还便宜了,晚上还白白管他们吃饭呢!第二天想留下嗯大在那里给管账,但他说家里有年事已高的父母不肯留下来,还一个劲地说,父母在子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也是父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的话。”
  父又说:“你看隔壁上韬(堂屋)的金字盘么,那是我们这一房有个祖人(先辈)考了文举人,何姓的武举人送来了金字牌匾,肖个(肖家人)大请晏席半个月来庆祝呢!(写这小说时我专门打电话关心这块扁是否还在,听一位肖姓七十好几的人说,扁被一个老实铊儿(老实人)打碎成几块准备烧,被他弟阻止了。烧是没烧成,放在上韬(堂屋)墙角边上码起来,估计也保留不了多长时间。)所以你们不要为肖个的人丢脸,做人要硬气(努力)不要只想着玩。”
  第二天一放学一回家我专门去看那金字扁,那扁又长又宽,一个字也不认得。但笔画却丰满有神韵,柔中带刚又绵里裹铁,浑厚而有力!上下二联气势磅礴圆浑流畅!大了后连读带猜也能把这扁的篆体字认出个大概来!
  一进家门听到了有人说晚上来我家唱老歌儿,他把拉琴的人找来,父笑着说:“那好吧,晚上我把茶水烧热些等着你!”
  说的男人走了,父说晚上有人来玩,嗯(你)些仔儿(孩子)要抓紧读书,不能耽误了学习。我最爱热闹了,那老歌与拉的琴好听着呢,于是边吃饭边把书放在胯子上看,冷不防书被父扔到一边去了,七饭(吃饭)也没心七(吃)你说能做么事。七(吃)好了再看不行吗!那我就赶快七(吃)完好看书,明天要背课文的。数学的乘法口诀也要背诵得流利。不然柯老师要说我了。
  晚饭不多时来了两男一女三个人,一个男人拉,其余的人跟着唱。他们过来近,都是一个小队的人,大家都知道我家里人喜欢热闹所以愿意来我家玩,再有那时生产队里不忙,大家有的是闲心。我大哥可也是爱唱的人,俩个哥跟着唱,我也跟着哼。就这样一首歌的调子就熟悉了。后来我去借老歌的本子抄在小字本上唱。有首歌叫《倒古人》还能学到些古人的聪明呢。
  是这样唱的:“正那月里,什么花满园插戴,什么人哪手挽手肩搭肩,同学三啰年。”从正月开始到腊月,又从腊月倒回来对到正月。到正月是这样对的:“正那月里,剪支花人人插戴,梁山伯讷祝英台,手挽手,肩搭肩同学三啰年。”之所以喜欢《倒古人》是因为歌里面记载了古代有名的人和事迹。小时候我除读书外最喜欢学的是唱老歌,学拉琴各说书了。
  上次提砖、打石头要做屋的人这些时间可忙了,一家人很晚还在外面劳动,早上很早人就起来干活,可不能耽搁队里做工分的哟。刚好又不是插秧的农忙时节,刚好掐在小麦刚好收割好,麦子也收存在队仓库的时候。做屋先要打地基,石匠先要下线把石头子埋进泥土里二层以上。最上面的要用石条来做。
  俗话说,大石头做岸,细石头塞科(细石头塞石缝)真不错,有专门的人到打石头的地方把不成材的碎石片挑回来派用场。那时只是做好了后用黄泥添满缝隙,里面用土巴添平地基。做好地基后要请道士定门向。定门向也有讲究的,大门基本要朝南,别的门向也可以,但要看门的暗山好不好,门前的河水流向来决定。
  门向南是有科学道理的,冷天北风呼啸,热天南风阵阵。只有大门向南冷天不冷热天不热。大门前方要有由低到高,由近到远的山脉,表示福禄绵长的意思,据说不有探头山挡在门向上,这样可能家里会出强偷(小偷)招人嫌弃的。再有就是龙脉和水路了,龙脉是官星的征兆,水路是财源的的特征。这些事先要请道士或地先(赶地的堪舆先生)来看好的。
  
  
  第十七章:做发财屋要看风水才子故事动人心
  
  小时也与赶地的先生接触过,写的时候也问了度娘。下面复制下来探讨下。堪舆即风水,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从之所以叫风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风和水在整个堪舆界学术理论中的重要性。其实,研究风和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研究“气”。
  《皇帝内经》曰:“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易经》曰:“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因此,可以看出气对人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要研究风水呢?其实,气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又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水龙经》也有“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都说明了风和水的重要性。来龙岗(房子后面)的来势来平稳。最好要条路,没有路也有条平稳的岗。门前最好有口塘,塘里要有水。如果门前有河不能听得见水的声音,河水要从左向前到右流过,算玉带缠腰的水。如果水从右前到左是洗脚水,不怎么聚财的。道士定了门向之后才能从下面开始建造房子了。大门又用二棵树交叉固定起来。看到大人捡石片塞墙根的缝我也跟着捡,大人说你好乖呀!放学不回家呀,我只是笑。
  一个小工配合一个大工,就是说一个石匠师傅要有一个做配合的人来递黄泥砖和黄泥。石匠师傅码一口砖在上面,用泥刀从土碗(装东西的工具,蔑做的。)里撬黄泥来粘合。黄泥砖的四个角也上黄泥的,上面也要有。再又在上面码黄泥砖。墙壁上挂有吊线来平行墙体是否歪。做到差不多时要间隔八十公分或一米来放横条。再向上做个五层样子就慢慢向上收脊,二边一起收,收到快到顶时就要上梁。
  上屋梁只是在搯(堂屋)的才有。梁的正中间画有太极八卦图。据老人说,姜子牙斩将封神时,本来玉皇大帝的位子是他的,被一个叫张有仁的人看见那位子空就上去座。人家说那里有人,他说是呀,我就叫有仁,就上去坐了。原始天尊看到他坐了姜子牙的位子掐指一算,他有帝王之福,于是把姜子牙放到了屋子梁上见官大一级,张有仁也是肉身成圣的人。姜子牙又是斩将封神的人,所以画上太极辟邪。
  这说法是牵强,听人家传说就记下了。大家说要上梁放炮子了好多小孩跟着去看。一会儿石匠师傅站在屋上,左右二边有二个人放下了粗粗的绳子,下面有人把绳子系在梁的二头,上面的人一齐用力,二手交替上拉,梁很快就拉上去了。一边墙上一个石匠师傅把梁安放在正中间,又点燃了一封炮子说:“上梁,上梁。好事成双。大厦造成,宝贵理想??????”
  一会木匠师傅也点燃了封炮子,接着说了几句好话:“眼见大厦要落成,主东好事最上心。满仓粮食吃不尽,金银财富进家门。”
  那时吃比什么都好,农村粮食丰收的少,说粮食吃不尽的话,把主人笑得合不拢嘴!说完了后主人走到房子上给石匠师傅和木匠师傅塞点利食(红包)意思一下,师傅嘴里说不用那么客气,但钱没有推辞就装进口袋里。
  主人又把礼篮里的小糖抓几把向下面洒,孩子哄上去抢,大家都抢到了嘴里笑呵呵的乐个不停。上屋梁后又一直收到顶上呈尖形。脊收好了后就要安放棚树(如横条样从这边墙连接那边墙)的屋上面。隔伍到陆拾公分一根,全部固定好了后把搁子(窄形长木板扛瓦用)钉在棚树上,间隔刚好要瓦片不能掉下去,而且二边还有余地。搁子全部钉好了后就该上瓦了,上瓦要有好多人依次向屋上传递,侧放在搁子中间卡住,隔段距离再放。也有力气大和技术好的人,一人站在地上双手一齐向上扔瓦,每一摞儿大概的十来块瓦,下面人扔,上面人双手按住,从来没发生掉下瓦片的时候。
  我年纪小就在中间与大人挨得近,不过传了会儿手臂酸疼,到晚上还酸呢。你说酸疼一晚上就算了吧,偏偏好几天酸疼,症状慢慢消失了。晚上主人不要我回家,说与我哥一起吃好了再回去,还一劲地夸奖我聪明又机灵,做屋是喜事来了就添人进口呢!
  小孩爱玩是天性,天性怎么能随便改变呢!家庭是第一课堂,那时父母的传教最多是行孝,忠心,聪明类搭上关系。父给我们讲故事,有的故事在我好大的时候还没有全忘记呢!
  父说:“古代时有个害劲(解缙)很是聪明,一次父亲把他骑在脖子上(年龄小时一种驮法)走路,别人看见了就说:子骑父当马。害劲(解缙)脱口而出:父望子成龙!嗯接(你们)看人家才几岁就那样聪明!”我问他有好事故听吧?
  父接着说:“害劲(解缙)家与宰相家是对着的,宰相屋边上有竹园。春节时害劲(解缙)写对联把竹子写进去了,上联是:门对千棵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宰相看到就来气了,心想我家的竹园你倒派用场写对联了,于是让家人把竹子全部砍掉,让你对不成对。害劲看到了就在上联加一个字成了:门对千棵竹短。下联加一个字成了:家藏万卷书长。宰相看到到更来气了,干脆让家人把竹子连根挖起来,看你怎么对。谁知害劲(解缙)又上下联各加一字就变成: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下宰相气得差点昏过去了,想不到他小小年纪竟然满腹诗文,害得自己一园竹子连根拔起起了,气又怎么样呢,谁让他碰到神童了呀!”
  后来我看了关于解缙传说的书,觉得父的故事有的书上有。写这书的时候专门问了度娘,搜集了点解缙的传说发来供大家参阅。大才子解缙才调宏达,尤善诙谐。据说某道士对解缙十分敬慕,特意拿了自己的画像来拜见,恭恭敬敬地请解缙为其题诗。解缙接过画像,当即笔走龙蛇般连写了三个“贼”字。道士一见,又惊又怒,正欲发作,只见解缙含笑从容续写,连同前面所写的三个“贼”字,成了一首颇有情趣的题画像诗:贼、贼、贼,有影无形拿不得。只缘偷却仙丹药,而今反作蓬莱客。
  “蓬莱”是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了“蓬莱客”,就意味着成了仙,相传八仙过海就是从蓬莱阁起程的。此诗先说这位道士是贼,接下来遂将“贼”字妙解为对其修行的称赞。难怪道士读罢,由惊怒转为惊喜,千谢万谢而去。
  鸡冠花属苋科一年生直立草花,以其卓然挺立的肉质花序有如雄鸡之冠而得名。有一次解缙与永乐皇帝在花园游玩,皇帝突然命解缙以鸡冠花作诗,解缙略一思索,起句道:鸡冠本是胭脂染,一语刚落,只见皇帝赶快从身后取出所执白鸡冠花说:“不是胭脂红,是白的。”
  解缙随机应变,当即又吟:“今日为何淡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解缙应对如流,用语不凡,联想奇妙,皇帝听了甚为高兴。
  又有一次,解缙到一大商贾家收税款。事先,商贾家调皮的女儿在宅前贴上对联,心想,看你解税官怎么进屋。对联写上:闲人免进,盗者休来。
  解缙看罢只是一笑,叫人拿来笔往门联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贾女儿出门一看,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税官文思敏捷,巧补天成。原来解给将对联补写为: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又相传,永乐皇帝有一天突然对解缙说:“你知道昨夜宫中有喜事吗?你就此吟首诗吧!”
  解缙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后生产,便吟:君王昨夜降金龙,把皇子喻为“金龙”本是说吉祥话。
  岂料永乐皇帝却说:“生的是个女孩。”
  解缙眼珠一转,马上续道:化作嫦娥下九重。通过一个“化”字将生男改为生女,可谓巧妙自然,天衣无缝。永乐皇帝本是借此题为难解缙,于是故意叹口气说:“可惜刚出生便告夭折。”
  解缙早有准备,脱口应道:“料是人间留不住。”
  永乐皇帝又说:“已将尸体扔到池塘里去了。”
  解缙转口又吟:“翻身跳入水晶宫。”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有一个家资巨富的商人,一日为夫人祝寿而大摆宴席,并再三邀请解缙赴宴。解缙感到盛情难却,只有前往祝贺。酒酣耳热之际,某翁请解缙题诗庆贺。
  解缙乘着酒兴,当即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听到这句不恭维的话,举座皆惊!某翁及其子更是怒气冲冲的怒目圆睁。
  解缙却不以为然,从容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原来如此,众始莞然。及其转句,又听解缙念道:“儿子个个都是贼,”众复愕然。只见解缙收句云:“偷得蟠桃献母亲。”某翁之子顿时转怒为喜,众宾客交口称赞。
  总之解缙是神童,小时听隔壁的大人总是说四少的诗,诗中间有解缙,诗记得这样说的,但可能不正确:曹冲七岁胜大人,周瑜九岁带雄兵。甘罗十二为丞相,解缙十四入朝门。
  
  第十八章:自己学着讲故事勤工俭学捡木材
  
  父讲故事听无非想让我们一代胜一代,不能一代不如一代。
  小时故事听得多,对后来说书讲故事,现在提笔写故事应该说有些影响。大人一般讲些励志的故事,说书的人说的是些神话与古战争当然有些不同,晚上除了互相串门拉些家常就是互相有故事讲给大家听。大家最爱听故事,故事里的东西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就从老柯家里搬了出来,一群学生改在细肖垸一个肖姓人家家里读书。他家兄弟姐妹也很多,房子上下有很多间。农村房子以地势来定,大都有上下韬(上堂屋与下堂屋)所以觉得宽敞。在晏个垸的体育设施无法搬到细肖垸。
  因为埋在地上的,挖起来估计不好用。又在细肖垸右上的土地上开个坪,重新到山上找合适的竹子木材做与晏个垸一样的体育设施。
  这些除柯老师自己动手外,有些家长自愿做,是因为当时大人对读书是多么崇拜和向往。自己读书没有希望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多出点力都感觉是应该的。大人做得开心情愿,老师笑得嘴也合不拢。学生个个更高兴又有自己玩的。
  老师除给学生按书本上的课程讲之外,还不时讲点故事什么的让大家开心笑笑。但主要是说些与读书有关的事。有时还让学生轮流讲故事与大家分享,这要说算是我的强项了,所以一般讲故事我讲的也比别人多,讲得绘声绘色的同学也喜欢听。这一次又要学生讲故事,老师干脆直接点名让我来讲,想想后就把父讲给我听的故事,特别是好玩的怪事儿说给同学听。
  古时有的读书人家里穷,有的读书人家里富裕些,穷人孩子一般比富裕家庭的孩子用功一些,穷人孩子是靠努力来走上官宦之路,富人的孩子靠钱来买通官路,但有时有钱不一定能让你官运亨通。
  相传一个穷人相公靠能力进入殿试,富人的相公靠收买进入殿试。这就是人的处境不同,所学的知识面不同。
  皇帝用:“红、白、轻、重。”四个字命题考学生。
  富人孩子一看想就个题目太容易了,自己状元肯定没有问题。如是大笔一挥就成了:红是胭脂白是雪,轻是灯草重是铁。他想红色的没有比胭脂更红了吧,白没有比雪更白了吧。轻当然是灯草重不用说肯定是铁了。就这样写在卷子上,等待皇帝看卷子。
  有满朝文武在场。皇帝说很高兴看到全国来的学生进入最后殿试,先问富家弟子哪四个字的答案时,他捧着手上卷子读:“红是胭脂白是雪,轻是灯草重是铁。”一读完满朝文武忍不住大笑,皇上也跟着笑了。富家弟子看到大家笑了,以为自己答案做得好呢,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不想皇上大声说:“赶快退下,什么乌七八糟的!”富家弟子诺诺连声退下去了。
  轮到穷人子弟时,他见皇上问却举止从容,不用文稿随口答道:“红是太阳照九洲,白是河水滚滚流,轻是乌云天上走,重是江山永不修。”特别最后一句更是说皇帝的江山永远是牢固得坚不可摧的。把那皇帝乐得嘴张了老半天也忘记合拢,竟说:“状元非你莫属!”
  不想那穷弟子赶快跪下;“谢主隆恩!”
  当时还有好几个弟子未曾殿试,皇上无意承诺了次元,金口玉言那容得你悔改。其余的人也只有榜眼、探花之份了。故事讲完了,大家还在静心聆听呢。
  放学回家除了看书就是傻玩,一玩就玩得家里人连我人影都找不着。自己做的竹枪可让人爱不释手。蔑匠师傅一来会留下好多格(锯)得长短不一的竹筒儿和蔑片。找点合适可用的就做竹枪。枪可以长也可以短,太长太短肯定不行哟,太长蔑片做的弓长度与力度不够,太短力度上也是一样。
  最短中间要有二个竹节。中间有一个竹节,最后周也要有。最后的竹节处用锯子格(锯)个能轻松放进蔑片的口子。
  在前面约三分之一处竹节处也格(锯)长约二寸的口,竹节下面与上方对齐也格个小口子,刚好放进蔑片。再削根蔑片一定要有竹子表皮的,表皮向上能弯曲,最好用火烧熟一下,弯一点成弓型,二头插进格(锯)的口子里成弓型。
  有一头蔑片要直接插到下面小口子里,前面竹筒里放进个小石子,用手指顶起卡在前头下面小口子的蔑片就弹起来蹦走竹筒里的石子,做得好的就能把石子打好远呢。
  好多同学都喜欢玩,自己不会做的就有家里的人给做。我可是爱动手的,看到别人玩的东西就模仿着做出来。大家只对着树上的鸟儿打,当然打不着它,只是吓得振翅高飞而已。
  很少有人对着打,那样太危险了真打着人可不件小事儿。大人都会相互关照自己的孩子不要对人打竹枪,打出事了他们可不负责的,别人大人找来还打(也来打你)可没有帮忙的,谁让你细仔儿不听呢,做出来了让人烦恼的事只有自己承担。但大家都听话没有做出越矩的事。山里孩子虽然野性,但教伙(友善)得很。
  虽说每一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玩具,要么自己做得粗糙的,要么是家长和大人给做的,不管是谁做的大家玩得开心。玩归玩学习成绩也不能落下,家长不时说句好笑又不好笑的笑话,一大家人吃饭,你一个人读书,真是不划算。这话怎么就听得不是很懂,有时觉得也是的。有时放学回家,天气与心情一样好的时候,我就四脚朝天仰在房子边上的大腰形石头上唱忘个腔儿(嘴里读心里却不记)读书。嗓门喊得大,父和姨可高兴了,心里肯定认为他儿子能干着呢。看他们有事去了又把自己做的歪儿(玩具)拿去与别的孩子一起玩。
  教育网点每个小组都有,只知道肖家垸小队的学办在私人家庭里,别的小队预计也差不多。农民纯朴,以孩子读书放在第一的思想至今让人感动不已。不但冷天给在自己家中读书的学生烧火汉(烤)还要准备热茶喝的,可不是今人能做到的哟。更何况寄读在私人家里不存在任何费用,更是今人不能奉献得了的。一年级不交任何学费的,估计老师教书也算工分折合成人民币到过年时发放。
  只是这样想,没有落实老师工资发放问题,想一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时的老师算真正的教书育人的人,在艰难的环境下为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可谓用心良苦了。读书讲故事是一面,办学生的体育设施更倾注了老师的心血与良心。
  读二年了,柯老师像是宣布一件大事样兴奋不已。
  原来赵家坳村腾空了房子把各个组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读书。房子当时是什么样子没有了记忆。印像模糊着的东西不想凭空想像,这样会觉得对历史不负责任。
  印像最深的是赵坳小学新的学校,那是一长排又两头各多出一间校舍的瓦房,房子的走廊用大木柱状支撑,老师都有自己的办公室作为批阅课本。
  二年级以后就开始向学生收取费用,大概是每个学生两到三元钱一个学期。学杂费是询问了当时我的语文都是才肯定的。
  学生还要勤工俭学来支持学校,比喻上山砍柴送到学校,特产出世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到田地里捡二到儿(生产队里把桐子、木籽捡了以后再有人去寻找的说法)桐子木籽放在一起送到收购站去卖,卖的钱作为学校正常开支。
  每个班级有班长、组长、劳动班长。有一次与好个学生到山上拾柴,回来时日落黄昏了。我小队细肖垸那边有条公路是木材场修建的,也可能是镇修建公路。反正离我家不是很远,有很多人到山上砍伐木材放在那里堆成一堆,有专门的机构来收,收好了当场付钱给你,不过是后来的事。我们好几个孩子驮着柴送往学校的途中,天色朦朦的,无意中向右望去,与公路相隔约几百米,中间还隔了条大河,那里有个庙儿的地方看见有好多部汽车在开动,看见了让别的同学看,大家看到了都不敢说话,因为大家都知道是传说中的见畔(见鬼)没有人敢出声,到了学校谁也不敢回去,与老师说了所见的一幕,记得好像是老师让出了自己的房间让我们几个学生睡。
  第二天把这事与家里人讲,家里人说哪是阴家(说宇宙分为二家,阴家和阳家。阴家是人的灵魂,阳家是活着的人)的人。那里刚好有个庙,说是庙但在一棵大耳树(橡碗树)下面的大石头边,有个石匠做的大平石板,古板上有插香的炉,下面有供烧纸的地方,没有任何可供奉的神像,过年时我也去磕头过,有时出行这个方向大利会拿上香纸火炮来出行。也算作出行或对神灵的尊敬。
  听家里人这么说,又是自己亲眼看见的更觉得好害怕。后来信科学了认为哪是幻觉不足为奇的。说是这样说,但那一幕至今存在心里像是未解之迷。至今不明白,只有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它了。
  新的学校读书比在自己小组里可严肃多了,每天要准时到校。如果去晚了要在教室门外说声:“报到”才让你进教室,也要老师故意惩罚学生不说:“请进”你就认真站在那里等老师说请进。不然你要一直站到下课后上下节课时才能进教室。因为学生有的上学很远,最远的有3公里左右。而每家吃饭的时间不等,有的家长要清早打早工(清晨起来做工干活)回来得晚,所以吃饭早饭也晚,孩子读书时间就耽搁了。有的是路程远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上将近个把小时。再有碰到下雨、下雪的天气来到学校更是晚了。
  我家到学校有一条大河,说是大河其实也不大,但地势低,好多条小河的水汇聚在一起。大河是用漫头(天然规则点的大石头做的)铺的路。每个大石头是农民用树杠子撬着移动过去的,比河水要高些许。如果发大暑(洪水)过河的漫头(石头做成的过河路)有的会被冲得不见踪影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