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当才子遇到佳人>当才子遇到佳人之第六章

当才子遇到佳人之第六章

作品名称:当才子遇到佳人      作者:三月流水      发布时间:2014-07-18 07:18:24      字数:3062

  老王头扛了锄头就往田里走,就好像啥也没听见似的,不搭理王川。老王头的腿刚好利索没多久,还不敢太吃力,步子也不敢迈得太大,王川一下子便赶了上来。老王头还继续往前走,王川就跟在后面等老王头发话,可是左等右等,就是听不到老王头说话,王川急了:“哎,您倒是说句话呀,这么半天不声不响的!”
  老王头又走了两步终于停了下来,把肩上的锄头放下来凳在地上道:“小川呐,你怎么突然想起来去南京了?”
  “这……这……”王川支支吾吾地说了半天,东拉西扯,老王头完全没弄明白他说什么。
  “难道——你想去找你亲生妈妈了么?”老王头问道。
  王川这才想到父亲不搭理自己的原因,竟是怕自己去找生母。可是这能怪谁呢,偏偏生母就在自己要去的南京呢!“我只是想到南京去闯一闯,既然你不同意,我不去就是了!”王川明白收养孩子最怕的就是以后回去认祖归宗,自己去南京虽说是为了找沈姗姗,但始终摆脱不了偷偷去认祖归宗的嫌疑。虽然自己并非老王头亲生,但十二年来老王头对自己宠爱有加,不是亲生胜是亲生,若是自己执意要去,就真是一点儿孝心也没有了,王川的脑子里闪电般闪过这些想法,遂打消了去南京的念头道:“南京也不一定能闯出什么名堂,我就在这好好孝敬您吧。”老王头微笑道:“你真的只是去闯一闯?”
  “嗯。”
  “那这样吧,你先在家磨练磨练,等几年阅历丰富些再去闯也不迟,凭你现在这点经验,保不齐刚下火车就被骗去数钱了!”
  王川听老王头这么说,真是哭笑不得,等上几年沈姗姗不都毕业了么自己还去南京干什么?不过刚才自己找借口说是去闯荡闯荡,现在引得父亲作出这么个决定,也只得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正如诗中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早吗?”秋冬两季的日子就像它们的白昼一样,越过越快,眨眼之间,已经是来年春天了。
  张小五回来了!王川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是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张小五正和他的叔父垂头丧气地回家。王川一年多没见着张小五,关于张小五的传闻倒听了不少。据说,张小五那年和自己一样名落孙山,其实这也是预料之中的,落榜后张小五一点儿也没伤心,第三天就背了包裹去投靠在山东做生意的叔父。张小五的叔父是个老实本分的生意人,说是生意人也许夸大其词了,实际上就是个挑货郎担子的货郎。张小五去了以后,叔父张铭给他添置了一套货郎行头,带他逛了几个村子,然后嘱咐他以后一天跑一个村子,十五天一个轮回,把东片的村子要跑齐全了。张铭自己还是跑西边的那些村子。本来东边也是有人跑的,巧的是今年跑东边的货郎回乡结婚了,一走半年没有回来,看样子是不会回来了,张铭才敢把张小五喊来做这生意。
  不论是那个年代,最穷的永远是农民,最富的永远是商人。即使是重视本末的封建社会也不例外。张小五的货郎生意说不上好,就是和叔父的生意比起来也还差着好一截。可就是这样,张小五的收入也比家乡的农民们高上一截——王川那点小规模的西瓜农场的赚头也比不上张小五的货郎担。可惜好景不长,到了八零年的时候,山东许多农村掀起了一阵小店风,村村都开设了小店,村民们缺什么都可以到小店去买,张小五的货郎担子挑过来就没什么人问津了。张小五和叔父在这种局势下硬撑了半年,可是一直都在倒贴,眼看着再这么贴下去,连回乡的路费也没有了,叔侄俩只得垂头丧气地回来。
  王川想,自己和张小五好歹也是这么多年的好朋友了,现在张小五遇到了麻烦,自己该怎么办呢?可惜自己手头也并不宽裕,张小五若是想继续做生意,自己也无能为力,现在唯一的好办法就是让张小五和自己一起种西瓜。
  王川找到张小五说了自己的想法,张小五很高兴,一口答应了。张小五留了王川吃晚饭,吃完后,张小五给王川讲自己在山东的见闻,山东那些奇怪的风俗,山东和安徽不一样的饮食。王川只听得两眼发直,恨不得立马就飞到山东去经历经历。接着,张小五又给王川讲了山东的小店,说到这里,张小五感叹道:“现在啊,做生意还是要有家像样的店铺好,走街串巷的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小五就找到王川,商量西瓜田扩大规模的事情。王川觉得把自家所有的地和张小五家所有的地都拿来种西瓜就行了,张小五却觉得规模不够,还得再租几亩地才行。毕竟是外面闯荡过的人,见识广、心气高、胆量大!王川和张小五讨论了半天,最终还是张小五的说法更具说服力,王川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一年王川一共种了十亩地西瓜,有三亩是自家的地,有四亩是张小五家的地,另外三亩地是租的村里的,一年交20块钱。
  王川边给西瓜种出芽边教张小五如何种西瓜,张小五学的也挺快,等到真正可以种的时候,对西瓜的种植已经基本掌握了。两个人早出晚归,辛勤劳作了几个月,终于到了西瓜藤上硕果累累的时候了。王川却发愁了。
  丰收大部分是好事,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说杨万里的诗《喜雨》中,一雨带丰年,作者愁“无甑更无瓶”是一种矫情,王川西瓜的丰收带来的销售难题可就是货真价实的了。西瓜成批成批地熟了,自己和张小五两人就是连夜卖也赶不上西瓜成熟的脚步,先熟的西瓜就会悄悄烂掉,一旦这样,这几个月的辛勤忙碌就要付之东流了。
  王川找来张小五商量,看看张小五有没有什么办法。张小五想了想说:“我在山东的时候,看到那些果农们把果子种好了之后,自己不卖,直接贩卖给一些小贩。我觉得我们也可以这样卖。”王川一拍腿道:“这个主意好!我怎么没想到呢?!”张小五道:“这样虽然好,但是我们这里从来就没有这样的销售模式,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人。”王川道:“这好办,我们明天去找那些在集市上卖菜的人,跟他们讲卖西瓜的赚头,肯定能吸引不少人,然后我们每个村选一两个人去销售,这样不就可以了么?”王川说玩,张小五也不接话,忽然说:“这一片就我们俩在种西瓜么?”王川道:“不是的,只是我们的规模大,还有几家种,可都是只有几分地,自己家吃吃还嫌不够,根本拿不出来卖。”
  第二天,王川和张小五起了个大早,到镇上买了几把可以遮住一个小店铺的大伞,又找到一家印花店,在伞上写上“张王氏西瓜铺连锁”。回到家时已经快要下午三点了,菜场的摊子早就收拾干净了。王川和张小五先拜访了在菜场里卖黄瓜的朱伟福。王川见到朱伟福,开门见山道:“朱叔叔,我们今天找你来是为了西瓜的事情。”
  朱伟福纳闷道:“西瓜的事?西瓜和我有什么关系?”
  王川道:“朱叔叔您误会了,我们今天找您是希望您可以到我们这里卖西瓜,我们给您发工资,肯定比您卖黄瓜来钱。”
  朱伟福道:“卖西瓜么?可是我家的黄瓜还没有卖完。”
  王川道:“朱叔叔,您可以把黄瓜过给其他的小贩,到我们这里来卖西瓜。”
  朱伟福想了想道:“让我在考虑考虑吧。”王川和张小五离开朱伟福家,又来到下一个小贩家里,同朱伟福的态度一样,也是考虑考虑。王川和张小五这样一连跑了八家,全都是考虑考虑,王川和张小五都很失望,又为西瓜卖不出去而隐隐发愁。
  到了晚上,朱伟福来到王川家里,居然是表示同意了王川的请求,并且商议了具体的买卖过程。没多久,又陆陆续续来了五家人,都是同意了的。没同意的两家都没有来。这下全村总共十个小贩,王川的西瓜铺一下子就招来六个。
  起初,朱伟福一行人将自己的蔬菜过给剩下的四个小贩时的价格都不高,四个小贩很高兴,凭空里就能多赚不少钱,谁不高兴呢。更让人高兴的事情又接踵而来。由于菜市场商家突然减少,大伙儿都流传说今年蔬菜的收成不好,好些商家都给王川卖西瓜去了。这下子,本来不贵的蔬菜,价格噌噌噌就上去了。蔬菜的价格涨了,过蔬菜的价格也跟着涨,一下子,过蔬菜的价格比以前零售还要高。朱伟福几人都笑得合不拢嘴,剩下的四人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众人皆在暗地里夸赞王川。王川的名声一下子就高了上去。这下子又引来一场风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